4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91yunying.com/12447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发布者: 91运营

2022-08-31 23:57知乎变现 知乎算法  1642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到目前为止,我通过知乎引流成交了4个门店私域陪跑(154000元)、6个合伙人(73000元)以及零零散散的付费社群会员,加起来差不多有30万左右。

我做的不是好物项目,完全是通过前端内容做流量+后端知识产品来变现的,虽然和身边做知乎好物的一些大咖不能比,但是通过这大半年来的努力输出,也算是摸到了一些目录。

正好这两天有会员问我关于知乎算法的问题,我就尝试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来和大家聊一聊。当然,这篇文章不会有那些让你听不懂的东西,因为我也不是理科生,什么威尔逊算法之类的,看到那个公式我就蒙了,自己都看不明白,也就不会跟大家瞎掰扯了。

一、知乎有哪些流量入口?

平台算法是用来分配流量的,我们去琢磨算法,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流量得到更科学的分配。每一个内容平台都有不同的流量入口, 每个入口的分配机制都是不一样的,知乎有哪些呢?

1、推荐页面:打开知乎 APP 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推荐」这个栏目。

114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2、搜索结果页:打开知乎 APP 后,搜关键词之后进入的搜索结果页。

12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3、想法页面:这个相当于知乎的“朋友圈”,展示方式有点像小红书的瀑布流。

13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4、热榜页面:官方每天以时间流的方式推送社会热点话题和知乎自身平台正在上升热度的话题。

14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5、关注页面:显示你关注后的博主内容更新,从展示维度就可以看出,关注页的优先级要低于平台自身的推荐,保证用户打开 App 后先看到的是平台想让他看到的。

15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6、站外搜索:用户从搜索引擎带来的站外流量。

16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以上就是知乎的 6 个流量入口,我们经常说要研究平台算法,其实说的就是推荐页的流量。这个版块是用户打开知乎后,第一眼看到的内容,也是平台经过算法验证后,优先想让你看到的。

但是,除了推荐页,其它版块的内容也是有算法加持的,比如说「想法」这个页面,像朋友圈一样,但是每个人看到的也不一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知乎的「公域」朋友圈,只要你发的内容踩对了关键词,平台一样可以给你推荐到没有关注你的人面前。

这不挺爽的嘛,发个知乎的朋友圈,有陌生人关注你,然后来看你的文章,最后引流到微信,也是一个有效的路径,所以你要经常在知乎上发「想法」才对。

二、知乎的算法逻辑

我个人觉得,算法这个东西其实每个平台都差不多,对于我们这种不懂技术的普通内容创作者来说,真没必要认真地去研究这个东西,你只需懂的平台的基础推荐逻辑,然后把精力全部放在自己的内容上就行了。

中国这几个大的内容平台,后端的运营团队都很强,你觉得可能让你总钻算法漏洞吗?不会的,不要以为你的某篇文章爆了,就觉得洞悉平台的玩法了,你试试连爆 10 篇?那个才是真正玩明白了,否则啥也不是。

那么,这个基础的逻辑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 7 个步骤,无论你是玩知乎,抖音,视频号,还是别的平台,基本跑不了这个 7 个步骤。

发布内容→识别内容→平台判断→分配流量→数据反馈→再次分配→推荐结束。

17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你会发现,根据上面这 7 个步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内容得到推荐,就必须在第 2 步、第 3 步和第 5 步上面下点功夫,至于其它的完全看平台,你根本干涉不了。

1、识别内容

思考一个问题,当你的一篇图文比较或者视频发到知乎后,平台是怎么来识别的呢?它识别的是什么呢?

无非就是关键词和画面,无论你的标题或者正文有多长,里面的内容有多丰富,在平台看来,你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个简短或者长尾的关键词构成。

算法就是机器嘛,虽然它会根据数据量的增加而学习进化,但规则是确定的,你文章里的关键词是什么?有多少这样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下有哪些长尾词?

除了文字,图片和视频也一样,你的图片里有哪些元素,文字元素和场景元素是什么?包括视频也会被切成一帧帧的图片进行识别。

平台做这一系列的识别,其实就2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判断你的内容合规性,另外一个就是给你的内容打上标签,用于下一步的流量池推荐。

2、平台判断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识别,平台已经对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当然,有些钻平台漏洞的玩法就是这一步没有被平台识别出来,但真的只是小概率,大家不要去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搏小概率的事情上,不长久就没有复利)

① 你的内容是否合规?

这个是平台首先要判断的,这里面包括你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你的内容是否符合平台规则?你的内容是否为搬运,或者和平台的某个内容相似度极高,有可能是伪原创等等。

② 你的内容有哪些标签?

这个就是平台分配流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根据你的内容标签,把它推荐有相应兴趣标签的用户。你可以去知乎看下,有一些爆款内容可能会有几万,几十万的阅览量,但是你很少看到几百万或者上千万的浏览量。

是因为平台用户不够多吗?不是,知乎用户数也是上亿的啊。是因为你的内容不够好吗?不是,既然已经推送了几十万的量,说明内容足够可以穿透几个流量池。

原因就是标签数量,你的文章不可能包含所有标签,所以就不可能推送给所有人。内容平台的运营逻辑是,把内容推荐给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人群,而不是让用户看到所有的内容。

3、分配流量

当凭条已经对你的内容进行判断之后,大家最关心的一步就来了,你的内容将要被平台开始分配到第一个流量池了,也就是说,平台要把你的内容推荐给某些用户了。

注意,到了这一步,很多人觉得平台只会根据内容标签来进行流量分配,其实还有其他参考的维度。

① 账号状态

你的账号违规过吗?你的账号是不是矩阵营销号?知乎平台有没有用户投诉过你?你账号平时的内容生产频率是多少?账号状态正常的,平台就愿意多给你分配一些流量,经常“搞飞机”的账号,即使没有被封就这限制,平台也不愿意给你多分配,甚至不给你分配,你的内容只能被之前关注过的用户看到。

为啥我之前经常说,不要总想着在平台用各种小技巧引流,你以为自己钻了平台的漏洞,其实你已经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就算你的内容再好,平台觉得你这个账号“人品差”,也不会给你流量。

② 账号权重

这个就是账号定位问题了,比如你在知乎上一直专注小家电这个领域的内容输出,那么平台就会认为你在这个领域下的权重比较高,多给你分配这个领域下标签的流量池。

如果你的账号什么都发,而平台第一次分配的流量指数其实是标准的,东西就这么多,这给你来一点,那给你来一点,你想一下,反馈结果会好吗?

所以,只有账号定位足够垂直,平台才会给你分配足够精准的流量,你的触达率才会更大,自然最后的数据反馈结果就会更好。

③ 历史表现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知乎上有一篇写引流教程的文章,算是一个小爆款吧,拿到了 1300 多个收藏和 183 个赞。后来我就发现,只要我写关于流量的各种回答和文章,数据反馈都不错。

183 通过知乎变现30万后,说说我眼中的知乎算法

其实这很好理解,就好像明星演电影,沈腾演搞笑电影票房很好,那以后导演肯定愿意找到演相同类型的节目啊。所以,一旦你发现自己写的某篇文章数据挺好,以后就写这个标签下,甚至是内容形式差不多的文章。

4、再次分配

当你的内容被平台根据上面我说的各种评判标准分配到第一个流量池后,就开始接受用户的各种动作反馈了。在知乎上,一些基础的动作有打开率、完播率、阅读时长、评论等等,还有一些知乎 上特有的,例如赞同与反对,还有修改回答等等。

平台会根据上面的这些用户反馈动作来决定是否要把你这篇内容推荐到下一个流量池,让更多该标签下的用户看到你的内容。

这一块其实你也没啥可以干涉的,都是平台算法自动运行,不过如果你的内容里面有一些增加用户互动率的元素,倒是可以有些加分。比如说,你的内容有很强的“站队性质”,什么中医西医哪个更有效,什么李易峰和蔡徐坤你更喜欢谁之类的。

当然,用户的反馈数据也是有优先级的,打开率和完播率这些动作,只有一步,优先级肯定不如点赞和收藏高,而点赞收藏又不如评论高。总结一下就是,能让用户付出更多时间和互动的反馈才能让你的内容得到更好的推荐。

所以说,为什么很多视频和文章最后结束的时候,都会让用户来评论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故意在内容里放下一些“梗”,让用户去吐槽,增加评论率。

无论你是在知乎上写好物带货,还是说文章引流到私域变现,你的内容根据上面的规则,被平台一次次地进行分配,直到某一次数据反馈不够了,没有达到被分配下一级流量池的标准为止。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你的内容有多好,也不可能被永久推荐下去的原因。这个标签下的用户已经推荐完了,也就没啥可推荐的了。

所以,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你要持续的创作,不能靠一篇爆款活着,因为一篇文章最后一定会被推荐到结束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于你的信任感还没有完全建立,只有不停的产出,不停的被系统推荐,不停的让更多的用户看到你,才会有更多的用户信任你,关注你,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三、我们怎样利用算法呢?

哈哈哈哈哈,实话就是,你利用不上什么算法。

上文中我多次说到,就算你知道平台的算法逻辑,你也不可能利用算法去作弊,你也不可能因为此得到更多的内容收益。

为啥?因为算法不是人,用户是人啊。你看那些抖音做短视频带货的,利用一些漏洞提高直播间的流量,最后成交数额很高,可是他告诉你退货率了吗?产品不好,最后都被退了,白忙活一场,还不如喝喝咖啡,吹吹空空调,追追剧呢。

想做好知乎,或者说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在我看来就 3 件事:想好定位,坚持学习,持续输出。

凡是跟平台耍小聪明的人,最终都是自己坑自己,谨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