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珀莱雅追赶上“欧莱雅”们,还有多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2688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珀莱雅

首发:DT财经

今年七夕,珀莱雅与余秀华的联动,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一张余秀华的写真,加上“爱情可贵,生命更自由”的爱情理念,让不少人为之动容,单条微博被转发超7000次,点赞数达到6.3万。除了感慨余秀华充满生命力的爱情观,网友们也纷纷在评论中赞叹珀莱雅“有眼光”“有内涵”。

珀莱雅今年的出圈表现不止这场爱情主题的品牌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18期间,珀莱雅在天猫、抖音、京东的品牌成交金额均为美妆国货第一。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2年618天猫美妆行业TOP10品牌中,珀莱雅销售额排名第5,同比增速达到75.6%。

珀莱雅

DT财经想通过数据,拆解看看珀莱雅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抓住了怎样的机遇?又还面临哪些挑战?

一、上市后高速增长,大单品营收破亿

2017年,美妆护肤一片火热,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赚得钵满盆满。欧莱雅集团2017年亚太区域销售额同比增长12.3%,官宣代言人杨幂的雅诗兰黛集团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3%。

这一年,创立已经14年的中国企业珀莱雅上市。彼时的招股书中,定位二三线城市客群、拥有超过2万个线下销售网点的珀莱雅,已经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15、2016年,其营收增长率分别为-5%、-1%。

珀莱雅

上市后,珀莱雅的营收一路增长,2017年增长率10%,2018年起,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其中,主品牌珀莱雅每年营收占集团整体营收的80%左右。换言之,近年来公司的增长,主要依靠主品牌珀莱雅。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珀莱雅品牌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仅12.43%,相比整体营收20%的增长率少了7.57个百分点。庞大的线下渠道在疫情中沦为劣势。

不过,这也成为珀莱雅渠道线上化的推手:2019年,珀莱雅线上和线下销售额还能平分秋色,2020年,其线上营收占比已经达到70%,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是85%。

珀莱雅

2021年,珀莱雅单品牌营收的增长率超过28%。线上化的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的影响,而真正支撑起增长的,是其在财报发布中反复提及的“大单品”策略。

所谓“大单品”策略,就是公司集中资源去打造和推广主力产品,并依靠它占领市场、获取利润。

据珀莱雅披露,2021年,天猫营收的60%左右由大单品贡献,“双11”期间大单品的营收占比更高,达到7成左右。

从久谦数据来看,2021年珀莱雅天猫高销售额的产品中,单价高于200元的双抗精华、红宝石精华、红宝石面霜全年销售额破亿。两款精华表现尤为突出,双抗精华2.0销售额超过2.4亿,红宝石精华2.0也带来接近2亿销售额。

从销售额数字来看,“双抗”系列和“红宝石”系列,大概就是珀莱雅主推的大单品。

珀莱雅

总地来说,珀莱雅集团增长主要靠珀莱雅,珀莱雅增长则靠线上渠道和大单品。但这些大单品是如何突围出来的?DT财经整理了珀莱雅的热门产品信息和近年来的营销动作,发现踩中“年轻化”的需求,是它获得突围的关键。

二、珀莱雅的大单品:锁定初老

珀莱雅早年产品主攻补水,陆续推出的极境海御白光塑系列、海洋安瓶修护系列、深海胶原面霜等产品,大都没有跳脱原有的“海洋”“补水”的概念。

从营收数字也能看出,补水护肤品增长不再迅猛,2019年,珀莱雅营收增速下滑。

2020年,珀莱雅推出“抗糖、抗氧化”的双抗精华和“抗皱抗衰老”的红宝石精华,次年营收创下新高。

进一步分析两款产品,我们发现它们踩中了年轻人护肤的两个趋势。

1661501765797215.jpg

首先,两款精华重点都在于满足抗初老的护肤诉求。

双抗和红宝石分别主打的“抗糖抗氧”、“抗衰老”功效,正是年轻人这几年的护肤热点。

根据《后疫情时代护肤热点白皮书》,2018至2020年,抗老产品消费规模持续增加,其中90后、95后的消费占比不断扩大。年轻人对肌肤年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双抗精华和红宝石精华的功效恰好满足这样的诉求。

其次,珀莱雅的定价切中了高性价比“成分党”的理性消费趋势。

历经玻尿酸、烟酰胺、神经酰胺一轮接一轮的成分营销和安利,护肤人群越加注重科学成分的功效。2020年CBNData的调研表明,90%的女性消费者都是会关注成分配方的“成分党”。

珀莱雅两款“大单品”中添加的六胜肽、维A醇、虾青素,都是近年来颇有热度的功能性成分。根据成分,两款单品还能按照“早C晚A”的搭配使用,2021年,两款产品的套装给珀莱雅天猫官方旗舰店带来2.97亿的销售额。

对比市面上的产品,这些功能性的成分也给珀莱雅带来竞争优势。不少高端护肤品牌的产品中含有与“大单品”相同或类似的成分。相比大牌动辄几百,乃至千元的定价,珀莱雅显得极具性价比。

三、珀莱雅的营销:从流量到热门主张

产品瞄准年轻人之余,珀莱雅也试图让品牌形象更贴近年轻人。公司报告中把近年一系列的品牌动作描述为“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珀莱雅真的不一样了’”。

为品牌年轻化花费的心血,最直观体现在“砸钱”。2017年以前,珀莱雅每年的销售费用维持在7亿以下,到了2021年,销售费用已经接近20亿。

1661501780186555.jpg

销售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也不断走高,2017年36%,2020年40%,2021年已经增长至43%。换句话说,2021年,珀莱雅把超过4成的收入,都花在了销售上。

销售的大手笔,一部分体现在珀莱雅近年马不停蹄的营销活动上。盘点2018年至今珀莱雅的营销事件,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和特点。

1661501791757869.jpg

2018年,珀莱雅年轻化的营销停留在官宣流量艺人、合作年轻人的综艺等常规操作。2019年开始,珀莱雅开始把“年轻”作为品牌精神的一部分,打出“趁年轻,去发现”的slogan,并侧重品牌调性,与官方机构以及与年轻人兴趣更贴近的KOL合作、拍摄品牌大片和微电影,开展与年轻人互动更频密的活动。

“趁年轻,去发现”的口号,在过去的3年里更加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第一,跟年轻化代表人物/品牌合作,贴近年轻人的圈层。

细数珀莱雅近年来的合作对象,有Coser、设计师、乐队,也有奈雪的茶、富士等年轻人喜欢的品牌。

不难看出珀莱雅尝试通过与不同圈层的KOL、品牌合作,拓展品牌自身在不同年轻圈层的影响力。

第二,跟权威的文化人/官方机构合作,就社会议题发表主张。

2020年开始,珀莱雅更把营销活动聚焦到社会议题,与文化机构或官方机构合作,发出明确的主张。

文化向上,珀莱雅合作的单向空间、上海译文、诗人,甚至有少有人关注到的醒狮全女班,并不都带有庞大的流量,但都有比较浓厚文化意味。权威性上,珀莱雅也会在不同的议题上与《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联合发声。

在议题层面,珀莱雅关注性别定义、成长意义、爱情态度、家庭分工等近年来年轻人比较关注的社会议题,并且会提出比较明确的主张,比如“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 “敢爱,也敢不爱” “家庭责任不是仅妈妈可见”等,击中大量年轻人的态度趋向。

四、品控、研发、品牌孵化,依旧是挑战

尽管营收亮眼、营销圈粉,珀莱雅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品控问题。

今年4月,美妆测评博主测评后对珀莱雅羽感防晒的防晒力、品控提出质疑,也有消费者反应使用后出现肌肤不适。4月28日,珀莱雅官方回应,由于“生产工艺难度高”“部分频次成品存在差异”,所以影响使用体验,并开启相关售后服务。该产品目前已下架。

1661740704691182.jpg

(图源:珀莱雅官方微博)

这份回应并没有缓解消费者的担忧。官博下充斥着不少“拆了不敢用”“看着还没拆的防晒很慌”的留言。

其次,面对薇诺娜、润百颜等同样高速增长的护肤国货,珀莱雅的压力并不小。

1661501805735866.jpg

护肤品愈强调功效,研发的支持也就愈发重要。珀莱雅的研发费用一直在营收占比的2%左右,2020年还出现下滑,2021年研发支出为7700万。

而薇诺娜的母公司贝泰妮,尽管2021年之前研发支出一直低于珀莱雅,但在营收中的占比一直高于珀莱雅,2021年研发费用更是达到1.13亿,反超珀莱雅;润百颜背后的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更是注重研发,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就超过4%,并且占比一路走高,2021年研发支出达到2.84亿。

珀莱雅或许察觉到研发竞争的压力,今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近70%。能否让功效性产品一直保持“大单品”的市场定位,有待时间验证。

再者,相比“成为世界一流的美妆企业”的野心,珀莱雅自身孵化和经营品牌的能力并不强。

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美妆巨头拥有庞大的品牌矩阵。仅个护美妆品类,欧莱雅就有赫莲娜、兰蔻、欧莱雅,雅诗兰黛有海蓝之谜、雅诗兰黛、倩碧,资生堂有肌肤之钥、资生堂和安热沙,三大集团都有覆盖不同消费力客群的知名品牌。

在专业彩妆、护发、香氛品类,巨头们也拥有成熟的品牌。珀莱雅尚未涉足香氛,除了珀莱雅的其他7个品牌中,只有2019年收购的专业彩妆品牌彩棠有所起色。

根据2021年财报信息,除了占据营收8成的珀莱雅,彩棠营收2.46亿,其余6个品牌营收合计4.09亿,仅占整体营收的8.85%。“优资莱”“韩雅”等珀莱雅已经孵化十余年的品牌,不论是营收还是口碑,都没能激起水花。

眼前大单品策略、品牌年轻化的成绩,似乎给了珀莱雅一剂猛的强心针。

上个月,珀莱雅推行了考核期3年的员工股票激励计划,以2021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至2024年的三个会计年度对应三个解除限售期,三个解除限售期的考核标准为营收和净利润两者均不低于25%、53.75%、87.58%的增长率。足见珀莱雅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和野心。

但要真正成为一流的美妆企业,珀莱雅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参考资料

1、果集数据,《2021年珀莱雅、花西子抖快自播分析报告》,2022
2、魔镜市场情报,《2022年618全面复盘报告》,2022
3、CBNdata,《后疫情时代护肤热点白皮书》,2020
4、CBNdata,《屈臣氏女性美妆白皮书》,2020
5、经济观察网,《大单品营收占比超70% 珀莱雅加强新品推出》,2022
6、证券日报,《珀莱雅拟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长目标确定》,2022

文字:阿文,编辑:唐也钦,可视化:戚桐珲,运营:苏洪锐,监制:唐也钦

作者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