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销量下降怪疫情,小牛电动何去何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0830-37085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销量下降怪疫情,小牛电动何去何从?

一年多之后,其市值已蒸发了近9成。

8月16日早间,小牛电动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8.27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2.4%。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440万元,去年同期为9180万元,同比下降84.3%。

早在7月5日,小牛电动就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4月1日至6月31日期间,小牛电动共售出208857辆电动车,同比下降17.4%。

图片

截止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的净利润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765万元,同比下降18.13%,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2958万元,同比下降450.40%。

图片

小牛电动股价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Wind

受业绩表现影响,小牛电动的股价不断下行。截止8月19日,股价降幅已达到13.84%。2018年,小牛电动在美股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此后股价一路上涨,并在2021年2月16日时,达到53.38美元的高点,但一年多之后,其市值已蒸发了近9成。

增长的行业,“萎缩”的小牛

两轮电动车主要是用来满足“中短程”出行需求的工具,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不少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之一。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8年开始,两轮电动车的年销量就在不断上升,预计到2022年时,销量将达到450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9.7%。

图片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速?这与我国将迎来一波“新车换购潮”有关。2018年时,工信部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两轮电动车要在防火阻燃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不符合标准的禁止上路。

但为给行业一个缓冲,各地政府决定实行3-5年的过渡期。2022年,许多城市的过渡期将结束,换购需求将迎来一波小高峰。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为3.4亿辆,未来三年需要替换的将有望达到8000万辆,市场总需求量将达到1.8亿辆。

行业迎来高速增长,但小牛电动的销量却“不增反降”。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国内的销量为18.03万辆,同比下降26.7%,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为32.93万辆,同比下降15.71%。

图片

对此,小牛电动只是将其归咎于疫情,财报中表示:“销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上海、北京和其他一线城市的新冠病毒封锁,导致了线下零售流量的下降及物流发货受到限制的缘故,这些封锁区域的营收占比国内总销售额的35%-55%。”从小牛电动的收入来源变化来看,受疫情影响最重的2022Q1,来自电动车销售的收入的确环比大幅缩水至5.23亿,同比增长仅为17.62%,不过2022Q2表现更差,同比下跌了8.83%。

图片

但假如没有疫情,小牛电动的表现就会好很多吗?相关人士向DoNews表示:“其实,像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封锁毕竟是短暂的,疫情也只能让消费者的购车过程多了点阻碍,并不会对“消费选”择产生影响,一般而言,那些想买的总是会买的。”

另一方面,同样经历了疫情的雅迪,爱玛等品牌,表现却足以“打脸”小牛电动的说法。7月14日,雅迪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不少于50%。” 7月14日,爱玛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上半年将实现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近120%。”并表示:“增长是由于整体市场动销良好,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量价齐升,产品的盈利结构得到改善所致。”

即便疫情当真影响了销量,对比之下,那也说明小牛电动忽略了两点风险。第一点是核心客群过于集中在一线城市。艾瑞咨询统计,一线城市两轮电动车的车主占比仅为12%,而非一线城市占比则高达82%,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聚集在下沉市场。

第二点是小牛电动营销渠道过于依赖线下。近两年,新冠疫情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直播、抖音,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两轮电动车的线上销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线上销量已达到533万量,同比增长11.97%,并预计到2022年,将仍然保持较高增速。

行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会给腰部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头部企业雅迪、爱玛、台玲、新日,及绿源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1.5%,到2021年,占比已提升值73.4%。

销量下降的小牛电动,要想迎头赶上,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毛利率持续降低,净利率成行业“区分点”

小牛电动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下滑。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为20.3%,同比下滑10.57%。此外,在过去9个季度里,有8个季度都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的情况。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是原材料的成本压力所致。”2021年以来,国内铜、铁、稀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相关零部件电机、蓄电池、控制器等部件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锂电池是两轮电动车的成本大头。自2021年年初开始,碳酸锂原材料的价格就不断上涨,年初仅为5万/吨,年底时已涨至25万/吨,到2022年3月底已达到50万/吨,这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了不小压力。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小牛电动采取了两项应对措施。第一个是“整体提价”。2022年3月21日,小牛电动发布通告称:“将于4月份之后对所有产品的价格进行上调,上调金额在200-1000 元之间不等。”

对平均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小牛来说,上涨200元,毛利率将上调5%左右,但结果显示,毛利率仅上调了1.19%。此外,涨价使小牛电动的存货不断上升,2022年第二季度的存货达到4.72亿元,同比增长122.64%。存货周转天数也从25天上升至60天,同比增长113.58%。雅迪的周转天数仅为8天左右,这意味着涨价后的销售速度正大幅下降。

第二项措施是“降低锂电池的使用占比”。公司董事长李彦表示:“为降低三元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小牛电动已将旗下三元锂电池的占比进行了一定比例的下调,并同时提升了铅酸电池产品的占比。”小牛电动也表示,除了降低锂电池的使用占比外,也在做新电池技术路线的探索,并计划到2023 年推出首款配备钠离子电池的两轮电动车。

是否应该抛弃锂电池仍存在许多争议。7月21日,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随着电池技术发展,锂电池成本已降低近80%,只是近阶段原材料价格上涨,让价格又涨回去了。不过,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能满足160 TWh的锂电池生产,锂资源并不短缺。”此外,宁德时代也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已超过90%,预计到2035年,仅回收退役电池就能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

在电动车行业,小牛电动20%的毛利率并不算低。雅迪的毛利率仅在15%左右,爱玛电动车毛利率在12%左右,小牛电动的问题在于净利率远不及同行的健康。2021年,雅迪净利率维持在5%左右,爱玛的净利率也维持在7%左右。小牛电动在第一季度的净利率则为亏损5.14%,第二季度的净利率仅为1.74%。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制图:DoNews

净利率较低,与小牛电动运营费用增长有关。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运营费用高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高达9250万元,同比增长34.3%。小牛电动在财报中表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设新的加盟店,折旧和摊销费用增加了1200万元人民币,广告和促销费用增加了740万元人民币,员工成本增加了390万元人民币。”

从最新的业绩来看,这些新开的加盟店和广告促销费,并没有明显带动销量的增长。

“智能化”后继乏力,转战个性化能行吗?

2014年成立时,小牛电动就把“锂电化、智能化”作为了发展目标。

小牛电动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应用“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此外,小牛电动也率先抓住了“手机监控车辆信息、远程智能开锁、骑行习惯智能优化”等技术潮流,开启了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发展的篇章。

但一晃8年过去了,小牛电动的“智能化”发展道路却走的并不顺畅。

小牛将“智能化”引入行业时,不少企业也纷纷开始“智能化”布局。像雅迪将“智能无线充电、超级快充生态系统、锂电智能检测仪”等新兴技术,装配到了电动车的生产线上,爱玛也将 IoT设备、车联网、车载智行系统技术应用到了两轮电动车身上。

此外,背靠小米起家的“平衡车企”九号电动车,也从2019年开始“杀入”智能化两轮电动车市场。九号电动车依托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及在续航、防盗、配置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在“智能化”领域占据一定份额。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高价位电动车时,考虑九号电动车的比例为31.1%,考虑小牛电动的比例为33.1%。但九号依托小米生态及丰富的智能功能,使用户对其品牌智能化的认知度更高。

据鲁大师公布的智能化两轮电动车品牌排名显示,九号智能电动车以512分的得分位居第一,小牛电动以327分的得分位居第二。天猫平台显示,7000元以上两轮电动车,九号电动车的产品销量更高。

为何小牛会被轻易赶超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是研发投入力度不同。2021年,九号研发费用为5.04亿元,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62亿元,同比增长了17.47%。2021年,小牛电动全年研发费用为1.35亿元,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0.86亿元,其中1190万的金额属于股权补偿费用。

在研发内容上,九号主要侧重“锂电智能BMS 6.0技术”、“RideyFun智控系统”,及“九号云电系统”等技术的开发,小牛电动车则主要研发与智能感知、操控系统、便捷设计、安全保障相关的功能。

鲁大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九号电动车累计申请专利技术4434个,获得专利2624个,其中发明专利274个,实用新型专利776个。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上半年,小牛电动连同江苏小牛子公司的专利数为263个,其中外观及实用专利238个,发明专利25个。

第二点原因是“供应链”具有依赖性。据浙江证劵《2022年两轮电动车行业报告》显示,小牛电动车使用的电机及电池部件均依赖于向外采购。一般而言,通过采购与组装也可以快速实现产品的智能化,但如何将各个部件协同起来,发挥出更好的综合性能却很难,例如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轮胎低滚阻设计与刹车系统之间协调等。

九号电动车、雅迪、新日在电机方面采用了自研技术。雅迪研发出TTFAR电机、中置电机和轮边电机等,新日研发出变频动力电机,九号推出定制型的无刷电机。电池方面,雅迪研发出TTFAR石墨烯3代电池等、爱玛研发了抗衰石墨烯电池、九号研发定制型18650锂电池等。

小牛电动在“动能回收、动能锂电系统、自动驾驶、车况智能”智能化领域也一定积累,但报告显示,其他品牌却都相继在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可以说,小牛电动的智能化路径上处处存在竞争者。

8月2日,小牛电动推出两款全新的电自座驾SQi及全新UQi+产品。从产品上看,这次似乎更侧重“个性化”的设计,车架材料采用镁合金,整车无焊点全螺接,最大的亮点是“跨骑姿态骑行三角”设计。小牛对此表示:“将再次引领两轮电自进入“个性化”时代,为用户解锁更多骑行乐趣。”

疫情下,这样极具“个性”的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仍需要时间考证。2022年,艾瑞咨询调查“消费者购买两轮电动车最关注的因素”时发现,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正大幅增长,消费者购车时考虑智能化的比例达到49.4%,同比增长134.12%。大部分车主表示,智能化是两轮电动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家中智能产品集成、联动后更便于日常使用。

电动车行业,要么打性价比,要么专注智能化,只有深耕相应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