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售出,无人货架又有戏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9233759779635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售出,无人货架又有戏了?

三易生活·2022-08-29 12:42
或已被每日优鲜方面出售的便利购业务,真的还有救吗。

日前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每日优鲜旗下便利购业务已经被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作价3000万元。但对于这一收购价格,据称有每日优鲜相关人士表示,可以称得上是“贱卖”。

如今每日优鲜俨然已经处于悬崖边,此前已经在7月28日宣布关闭“极速达”业务,并在随后旗下多家公司显示经营状态异常、新增多条被执行信息等。毫无疑问也意味着在去年6月上市的这家公司,似乎陷入了了资金紧张、难以为继的阶段。

除了近期有消息称其将便利购业务出售外,每日优鲜此前曾于7月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后者拟向每日优鲜进行2亿元的股权投资。然而据后续的相关传言显示,该公司高管在内部会议中已透露,由于战略投资款项未能如期到账,所以部分员工薪资将暂缓发放。

与此同时,据一份网络中流传的《每日优鲜供应商欠款登记表》显示,其中已有不下200家供应商登记在册,拖欠款金额则从数几万到千万元不等。而在每日优鲜此前发布的财报数据中(2021年第三季度后已未发布财报)显示,即使山西东辉集团投资的2亿元能够到账,按照该公司2021年每季度近10亿元的平均亏损,支撑现金流正常或许也有不小的难度。

显而易见,正背负着供应商欠款、员工工资,以及消费者巨额欠款的每日优鲜,出售便利购业务所获得的3000万元或也很难完全“解烦”。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每日优鲜自今年以来呈现出“节节败退”之势,但其所探索的一些新业务反而颇受外界关注。并且日前也有传言称,顺丰方面或计划向每日优鲜零售云投资5000万元,但由于不确定性加剧、迟迟未能进一步推进。

据了解,据称已被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的便利购业务,就正包含在每日优鲜的其他业务部分,在2021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4370万元、同比增长14.1%,主要得益于“便利购”智能自动售货机业务的产品销量增加等。由此也不难发现,相比“前置仓”这一主营业务,便利购的运营状况相对还算良好。

有消息源透露,每日优鲜的便利购业务共拥有1.4万台设备,其中在运营的有8000台左右,因此这次收购相当于每台设备价值仅为2142元。而收购方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足3个月,其实控人王安永关联的另一家公司“友朋YoPoint”,本身也是智能无人零售服务商,旨在为零售企业、售货机运营商提供智能零售终端与相应的SaaS服务。

v2_8d6fa025b1984c06b1c201d9db1858d3_img_png

据“友朋YoPoint”官网显示,目前该公司在售的智能零售终端价格从2999元到22000元不等,所以如果传言属实,也就意味着其收购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以近2000元买一台无人售卖机显然十分划算。并且近期有用户反馈,目前在北京尚处于运营的每日优鲜便利柜下单,收款方已经变更为“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这一收购传闻,日前王安永也回应称,此前曾给每日优鲜便利购大量“输血”,但目前还处于“抢救”中,其他不做对外沟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便利购早在2017年就已经获得2亿美元的A+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元生资本、时代资本、鼎晖等。然而资本的加持似乎并没能为无人货架赛道带来更多发展,随后在2018年这一风口便已经逐渐平息。

但出人意料的是,无人货架却似乎给每日优鲜带来了短暂的喘息空间。其实从便利购业务本身来看,在每日优鲜收缩主营业务之余,今年初却一反常态地选择了扩张这一业务线,并全资收购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在楼下”),而后者也是一家自助无人便利柜智能终端商。

v2_3a611e7b5d4f4576a1f4e80cf5bfd06a_img_000

据悉在此次收购完成后,每日优鲜已布局全国近9个城市、拥有超过1万个优质点位。而通过这些积攒下来的优质点位资源,或许也成为了其被收购方看中的因素之一。

近两年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无人货架、智能零售等业态也再次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前在今年2月,由顺丰孵化的无人零售运营商“丰e足食”获得3亿元A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领投。按计划,“丰e足食”未来将在规模和密度上进一步扩张,预计将完成20万终端网络建设。

随后在5月,无人零售运营商的行业老大“友宝”发布招股书,拟在港交所再次上市,这也是继此前其于2016年2月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3月摘牌后,再次冲击IPO。此外,元气森林也在近期成立零售业务中心,试图通过加码智能零售柜业务来发力线下渠道,据悉这一部门的负责人陈晓昕也曾先后在友宝、便利蜂任职。

尽管如今涌进这条赛道的参与,不仅有此前布局已久的互联网企业、无人零售生产商,诸如饮料公司、物流公司也都已加入。然而,无人零售这个风口真能刮起来吗?

在友宝的招股书中显示,其2019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27.27亿元、19.02亿元和26.76亿元,但2019年仅有4千万的利润,2020年至2021年的净亏损则分别为11.84亿元和1.88亿元。

事实上,无人零售服务商在成立之初都需要在购置设备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重资产项目,并且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一样,只有覆盖足够多的点位或投放数量,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现阶段在这一赛道的参与者大多分为四种,一类是专注于无人零售领域的友宝、友朋等企业,一种是像顺丰这类物流行业公司,其不仅有快递柜、零售柜,还上线了智能柜自寄服务,显然是希望依靠现有点位进一步拓展机柜的使用途径。此外,众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零售企业也正在不断加入。

对于传统的快消企业而言,无人货柜无疑另一个线下的销售渠道,并非业务端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友宝这类企业来说,更挣钱的并非“卖货”,而是毛利率更高的“广告”业务。因此更多互联网企业的入局,或许也是意在“广告”。对于顺丰而言,则与每日优鲜颇为类似,显然是为了尽可能发挥点位运营、仓储等方面优势。

但归根结底,无人零售柜和智能柜都是一个壁垒相对不那么高的领域,无论往日还是今时,似乎也没能成为必需的消费场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