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宁德时代曾毓群:中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2-08-27/doc-imizirav997518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宁德时代曾毓群:中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

  曾毓群建议,“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应该设置电池碳足迹的条件;研究动力电池碳积分的政策;完善电池回收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茂轩 北京报道

  “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不仅要先进,还要绿色。根据中汽研报告,纯电动车在燃料周期减碳贡献非常明显,同时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占比高达40%,所以在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的减碳也尤其重要。”8月27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

  曾毓群表示,国外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研究已经率先推动,并在加快推动。正在立法的欧洲电池法明确指出2024年要求企业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管理。美国刚刚立法通过了通胀消减法案,在加速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美国参议院也提出要制定清洁竞争法案。电池产品的碳属性已成为欧美下一步监控的重点。

  而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已明显落后。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责任,电池碳足迹的监管也应该形成全球统一标准,要国际赋能。标准的制定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充分数据库做支撑,而这些方法论和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全产业链大量实际数据。

  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聚集区,尤其是中国,在电池产业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四大主材和电池产品供给全球。因此,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和亚洲应该更积极主动,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过,目前,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造成中日韩生产的同类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碳排放。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扛起责任,全面研究全生命周期降碳,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涵盖了M2C、C2R、R2C、C2P等全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不仅具有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在碳足迹上也会有明显竞争力。”曾毓群说。

广告

  降碳措施中,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工艺技术升级,分离纯化体系迭代,装备自动化提标。镍、钨、锰的回收率可达到99.3%,锂的回收率可达到90%。今年一季度共回收了21300多吨的废旧电池。而用这些废旧电池生产了1.8万多吨的前驱体。基于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构成,通过绿色电力和大规模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升级等措施,可实现绝大部分碳足迹的消减。再结合部分碳汇的抵消,零碳电池是可以实现的,这里需要对整个产业链有很深的研究,也需要对产业链有很强的掌控力才能做到。

  曾毓群认为推动绿色电池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让消费者、车企在使用绿色电池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例如,“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应该设置电池碳足迹的条件,只有使用低碳足迹的电动车,才能拿到积分,或者才可以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建议研究动力电池碳积分的政策,鼓励绿色低碳电池的发展。另外,应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为电池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政策保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