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亿人每天都在跟自己聊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evaluating/557048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几亿人每天都在跟自己聊天

2022-08-20
0 评论 1260 浏览 3 收藏 22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微信上的联系人虽多,但天天联系的只有一个:文件传输助手。就算没有它,还有一个头像昵称都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我”,承担了备忘录、文件传输、生活吐槽等等各种功能。在微信中与自己说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出于切切实实的需求。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VRa91vd5aM80EK6cirXu.jpg

我正拿着手机,在跟自己说话。

说出的内容,就是你此刻看到的文字。

这不是什么科幻文学,就是此篇文章诞生过程的真实记录。

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点击开文件传输助手,用语音功能,一字一句,写下这篇文章。

wU3SFA4pozKFirII8wzI.jpg

顺便再用三个手指下滑屏幕,把上面这张截图,用文件传输助手发至电脑。

另一时间的我,整理了这些零零碎碎记下的语句,把它变成文章,呈在你的面前。

或许我还有自恋的一面,在电梯间里碰到熟人,想把文章发给他看看。

翻开公众号找文章着实有些费事,我只需要提前将最新文章的链接转发给自己,就能在与熟人擦肩而过时,快速把文章转发给他。

4qAfk9UyB6npmFZByAJh.jpg

逐渐的,在我、在很多人的微信里,文件传输助手,或者那个和自己头像、昵称都一摸一样的微信号,成为了每天聊天最多的人。

即使发信息、看信息的,始终是同一个人,却依然乐此不疲。

工作中、生活中,文件传输助手,或者那个同名同姓的账号,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帮助?

一、文件传输,不只是文件传输

不同于“对着镜子说话”的偏执与无奈,在微信中与自己说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出于切切实实的需求。

1. 连接——多端协同

过去,在智能手机还未崭露头角的年代。

非智能手机中能联网的应用,时常也只有随机自带的QQ,或者艰难下载的JAVA版QQ。

A0gx9v20K0iS8m3HdMwL.png

那时,虽然手机也可以用数据线、软件来链接电脑,却几乎没有显现出文件传输的需求。

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功能的局限。

  • 手机容量小,存储不了太多的信息。手机本体时常只有按KB来计算的容量,即使后来可以插入储存卡,也无非是MB级别的存储量。等达到GB级别的时候,智能手机也已经到来。
  • 手机功能弱,即使存储了一些信息,也难以在手机上浏览。文字信息只能看TXT格式的,视频只能看3GP格式的,下载的应用普遍存在兼容问题……多数时候,手机的存储功能,和U盘没什么太大区别。甚至因为手机需要搭配数据线、读卡器来链接电脑,还不如U盘方便。那时候很多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U盘。
  • 网络速度慢,那时没有WIFI,非智能手机依靠着2G联网,信息传输效率没有保障。用手机QQ说一句你好,对方几分钟能收到信息,都得看天气如何。想要凭借手机网络传输个文件、视频,就必须具备一天不碰手机、慢慢等待传输的耐心。

基于时代的局限,手机还只是通信设备,不是如今可以包办办公与娱乐的全能入网端。手机端与电脑端的链接,没有太大价值。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

虽然手机的某些功能,依然未必赶得上电脑操作那样高效,但至少也足以成为合格的便捷替代品。

  • 电脑上编写的文章,发送到手机上,在需要时也可以进行查看、修改。
  • 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上传的电脑中进行PS处理。

甚至很多时候,这种需求不只是可以,而是必须。

  • 出差前做到一半的工作,出差过程中还要继续调整。
  • 领导可能询问的工作文件,备份在手机里,以便随时响应。

不同入网端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协同需求。因而,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需求也就越为明显。

文件传输助手,就承载了这样一个传递的途径。

2. 编辑——信息加工

同样因为手机的升级,有些简单的工作不需要经过电脑,在手机上就可以直接完成。

  • 晚上接到上司的指示,编写一条朋友圈文案,总不需要再回公司打开电脑办公吧?手机上就解决了。别看5、6行文案不长,如果想写的精湛,也颇费心思。若无法一气呵成,就把想法写在文件传输助手里,再慢慢修改。
  • 给重要的金主发信息,言辞需要再三斟酌。为了避免写错、写到一半发出去,先在文件传输助手中打出来,再细心检查言辞是否得体、有没有什么漏洞。
lsaCpUE7AtECg5lkIKd5.jpg

微信上的文件传输助手,就如同是电脑上的TXT,虽然包含的功能未必完善,但对很多人来说,足以够用、方便。

3. 备忘——信息管理

有的信息写出来,是为了当下让别人看。

有的信息写出来,是留给未来的自己看。

时间碎片化,割裂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上一分钟正在构思新的活动方案,下一分钟就接到老板的电话让帮她取快递。前一分钟刚想到的绝妙创意,后一分钟就有可能因为自己孩子的哭声,而忘得干干净净。

不是我们的脑子不好使了,是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必须完成的事情,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而大脑的思考资源,就像电脑CPU一样,是有负荷上限的。

ba6aIGRq7vx6qDlyttWd.png

这种时候,文件传输助手,又恰好可以为我们扮演记事本、备忘录的角色。

1)记事本——信息保存

做方案、写文章,如果坐在那里硬想,就像消化不良导致的肠道阻塞一样,极为低效。很多时候都是漫无目的时的灵光一闪,成为了妙手偶得的佳作。

但灵感这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如果被其他事情分神,很容易就被遗忘。可能过一天就会后悔:我明明有个那么好的点子,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老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来是最靠谱的。

手边有手机,手机正开着微信,顺手记在文件传输助手里,过几天再想查看时,无论是手机上用,还是电脑上看,都清晰可见。

2)备忘录——信息提示

明天去了公司,一定要趁客户还没来,把方案中那个低能的错误改掉。

给公司垫钱的单据,总记住不报销,就算隔段时间整理一次,也总感觉自己漏了什么。

怎么办?用手机提醒自己记住。

把改方案的事情记在文件传输助手里,明天早晨一打开微信就能看见。

把单据截图发到文件传输助手中,到了公司立刻报销。

哪里怕忘写哪里,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老年痴呆了。

4. 存储——文件管理

在习惯了用微信管理信息后,很多人更进一步,开始用文件传输助手来管理自己的文件。

图片、视频、工作文档、链接,甚至是手机上并不方便打开的7Z压缩包,都可以发给文件传输助手,在手机中保存。

只要记得大概的名称、日期,即使其中保存的信息很多,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日期查找等方式,快速的找到。

现如今,手机容量越来越大,从32G、68G,到512G、1T,不得不说,微信容量占用,为手机扩容的更新换代做出了巨大贡献。

a7mYKB8Vuhkjgt18fA1C.jpg

借助微信,代替手机自带或第三方文件管理应用,来保存、管理重要的文件,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的习惯。

二、为什么是微信文件传输?

按理来说,以上这些需求,在现如今的手机上,都可以有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 有文件管理器来管理文件;
  • 有网盘来存储大文件;
  • 用数据线来进行更快速的跨端传输;
  • 用笔记软件记录灵光一现的电子;
  • 拿日程管理来提示自己不要忘记重要事务;
  • 拿办公软件来编写文字、数据。

而且每种功能,都有N多个应用可以选择,照顾到多方面需求。

为什么人们还热衷使用微信的子功能?在文件传输助手中,用最基础、甚至本身设计之初并不是为了实现某一效果的功能,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1. 低行为成本——用起来快

最简单的原因,手机里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没有微信用起来方便。

1)免下载

为了实现上述种种功能,很多应用都需要单独下载。可下载应用,本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点开应用市场或浏览器,找寻所需的应用,辨别应用真伪,下载安装,权限管理,点开注册,甚至有的还要付费使用。

pTgvTnmkESEmiNtLCIsj.jpg

而微信这应用,国内每台智能手机都有;微信账号,很多人都不止一个;文件传输助手,只要点开微信就能找到。

相比下载单独的应用,直接使用微信,毫无疑问能节省行为成本,省去不少麻烦。

虽然它的功能有限,但在很多情况下,也足够用了。

2)免开启

即使手机里有百度网盘,有WPS,可很多人依旧在平日里,喜欢用微信管理自己的文件。只有在迫不得已、文件传输助手无法做到时,才会点开它们。

微信便捷性的优势,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其他软件需要在手机桌面上找到,需要点开;长时间没使用,还需要重新登录;甚至有时候,还必须更新升级才能使用。

反观微信,平日里它就是一直保持打开状态,根本不用你刻意去找、去开、去登录。

虽然,打开、登录一个软件,未必会浪费多少精力。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省下一点精力,又为什么要额外迁就那点麻烦呢?

3)免卡顿

微信本身产品的流畅程度,也是值得称道的。

虽然体积不小,但相比其他应用来说,流畅程度还是可圈可点。

再看看其他应用,不仅使用体验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很多会弹出广告。点开一个,就不知道要再连带着打开几个APP。

也难怪现如今人们都精通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4)免费心

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专业应用,确实能为他们解决文件传输助手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对更多人、更多场景来说,那些专业应用所针对的情况,却是日常当中根本不需要的。

繁复的功能、目录,反而增加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难度。

  • 文件传输助手中,扁平的存储目录,点击发送就可以。放在网盘里,却需要考虑文件夹管理的麻烦。
  • 微信中只需要打字就能编写的字句,若使用WPS,先要考虑使用什么文档类型,再要新建文档、编辑文档标题、考虑存档位置。
ZmGaBQBvrs76NWdRPAf9.jpg

当面对简单的需求时,复杂完善的功能,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找起来麻烦,学起来麻烦,用起来麻烦。

面对诸多的麻烦,有的人甚至愿意自己把需求砍掉。

很多人明明有需要,却不愿意学习手机软件的使用,就是出于这种逻辑——为懒惰砍需求。

2. 高使用频率——想起来快

每天,我们打开微信的次数,都不只十次,百次。

每天,我们停留在微信中的时间,都不只10分钟,半小时。

高频率的使用,使微信的提示有时比闹钟还有效。

闹钟提醒一下,人们关闭之后指不定又忘了。

但写在文件传输助手中的最后一条信息,在文件传输助手被置顶后,会反复的出现在眼前,一次次的进行提醒。

TyNmZF6Hng2nQzwZYJSz.jpg

假设若现在微信在聊天列表中,推出一个置顶的信息流广告位,先不论用户的厌恶程度,广告主绝对会买爆。

这个位置每天被用户看到、留意的次数,又该突破怎样的数字级别?

而对于把文件传输助手,进行置顶的用户来说,不仅仅是写下的信息会成为提示。

它还不断的提示着用户,你有文件传输助手这项功能可以使用。

相比其他APP的广告,文件传输助手虽然从不打广告,却依然具有无可匹敌的流量优势。让用户一次次的想起,一次次的使用。

3. 低跨端阻隔——连起来快

在跨平台使用时,微信的便捷,同样可以给用户省去不少麻烦。

手机里有微信,自不必说;很多人的电脑里,也安装着微信;即使没有安装微信的电脑,也可以登录网页微信来完成传输功能。

在其他应用,还受困于流量,不得不要求用户必须安装客户端才能使用大部分功能的同时,微信却能简单登录、简单使用。

MeNBpyeMn8XO42ZPO4qu.png

尤其是面对诸如出差、外调办公、临时使用电脑等场景时,使用其他软件需要从头下载,使用微信只需要简单一扫,拿个省力哪个费力,一目了然。

再者,微信的多端登录提示明显、管理方便,虽然不可避免仍然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但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相比那些不知道如何在手机上管控电脑端登录情况的应用,微信还是有更多可控感的。

4. 高社交属性——传起来快

说了手机与电脑的协同,人与人的协同方面,更是微信的优势区。

给别人发送文件,你拿什么工具发?

给下属发条通知,你在什么应用发?

即使很多企业有类似钉钉的办公软件,但不可避免的沦为双系统并行,员工日常交流还是依赖微信。

在这种基础上,手机操作,文件传输助手就成为了微信传递的工作台。

6OxL5bjMPQCQ2rukwolB.jpg

要批量转发给别人的文件,可以先传到微信里,看看能否正常点开。

需转发给别人的重要信息,现在文件传输助手中编辑好,仔细检查修改,再发送给目标人物。相比使用其他办公应用来编辑,在微信中编辑好后直接点击转发,岂不是方便的多?

三、当微信不只是微信

文件传输助手,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

论文件存储,它存储大容量文件颇为不便,比不上网盘。

论资料传输,它容量不足、速度受限、流量花钱,不如移动硬盘。

论信息编辑,它功能单一、格式受限,比不上PC办公软件。

论日常记录,它花样不足、没有闹钟,无法与专业笔记软件相媲美。

但是,在流量、效率的加持下,他却用最基础的功能,替代了这些应用本应占有的市场,成为了用户每日不离的身边人。

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当占据流量绝对优势时,所产生的马太效应。

显然,微信也会不止步。从公众号、搜一搜、看一看、视频号、小程序的逐步亮相,到现在打造出商业生态圈的规模。未来还会有更多功能,借助着微信本身的流量优势,一诞生就成为主流。

当一个应用越做越大,包含了你能想到的一切功能时,这个终极应用,是否会代替所有的其他应用?是否会直接代替手机系统?又是否会如同终产者一样左右一切?

所幸,有反垄断法的存在,也有其他无数惊才绝艳的产品人、产品。所有人手机中只有一个应用的日子,永远不会出现。

但每天拿起手机,只会打开两、三个应用的人,其实已经不少。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