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弘润清源」获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开发空气集水和界面热材料产品 | 36氪首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5826449770662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弘润清源」获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开发空气集水和界面热材料产品 | 36氪首发

海若镜·2022-08-19 02:19
以石墨烯基复合吸湿材料等为主要研发方向。

文 | 林广源

编辑 | 海若镜

36氪获悉,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弘润清源」近期完成两轮天使轮系列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泰有基金、SEE FUND无限基金、世纪长河集团和嘉缘创投共同投资数千万元,由YGT提供融资服务支持。本轮融资将用于团队组建、实验室建设、新材料产品管线开发和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

弘润清源成立于2020年6月,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平台和新材料空气集水场景应用。以石墨烯基复合吸湿材料等为主要研发方向,开发空气集水和界面热材料应用等产品管线。弘润清源联合创始人林腾宇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曾获得2020年清华大学年度人物称号,目前正休学创业中。近期,林腾宇接受了36氪采访,讲述了弘润清源的发展历程和规划。

集水市场

《Nature》在2021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绘制了全球缺水区域和高湿度区域热图。图中每一个红点表示100万缺水人口,蓝色越深的区域湿度越高。结果显示,严重缺水区域与高湿度区域有80%以上的重合度。基于此,向空气“要”水有望通过成本优势解决缺水问题,具备商业价值。

v2_588e40b2aa5744c389efb478db31cf86_img_png

全球缺水人口和地区湿度分布图

目前,商业化的集水技术众多,包括反渗透、膜过滤、海水淡化、多级热蒸馏等。“这些技术很成熟,成本降得也很低,但这些产品不能解决面向复杂水质的集水问题,耗材和耗能需求都较高。”此外,面向消费端的净水产品,如家用净水器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拉丁美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区域的自来水不稳定,或者钙镁离子/重金属离子等含量高。这些区域覆盖的人口有近10亿,反渗透和膜过滤的传统家用净水器耗材需求高,造成高成本和低客户体验。”

弘润清源告诉36氪,全球家用净水市场与人均GDP相关,发展中国家中GDP达到付费水准的亚太或拉美地区拥有15亿人口,使得净水或集水产品具备足够的增量空间。“以拉美巴西为例,当地家电市场3倍于国内的高价使得以RO技术为核心的传统净水器面临不适配且价格高昂的难题。”

36氪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已有生产空气集水产品的公司,例如美国的SOURCE(原Zero mass water)、以色列的Watergen等。SOURCE 的集水量可以达到5L/(day太阳能),获得了比尔盖茨等知名投资人的2亿美金注资,目前在46个国家铺设了超过450套工程方案。Watergen的集水能效约是2L/KWh,以色列军方进行了标配。

空气集水产品

在比较了其他集水技术后,弘润清源瞄准空气集水市场。空气集水分为冷凝取水、除雾取水、吸附取水等技术。弘润清源的空气集水产品应用新材料+空气热泵的技术范式。活塞式高能效压缩机驱动逆卡诺循环提供制冷量,空气通过热端加热加湿,与冷端制冷空气在功能吸湿材料中发生混合,产生连续吸脱附,得到冷凝纯水。

弘润清源的功能纳米材料具有多孔径层级微结构,复配吸湿盐纳米颗粒,形成聚合物网络导流传递水分,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快速高通量制备。变频热泵能够根据湿度的不同动态控制效能转化,高效率利用能源。在性能测试中,一万个循环测试结果显示稳定性超过1000天。在15℃30%RH下,集水量超过1L/Kg·h;集水能效是3~5L/KWh。

v2_525b5af0edb54f7492de2031c2d63ba0_img_png

空气集水原理

弘润清源的技术基础源自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团队。曲良体教授围绕碳功能材料、石墨烯、碳功能管/高分子材料等方向展开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数篇相关学术论文。林腾宇在曲良体实验室做吸附材料、蒸发材料的研发,“我们团队一开始就偏工程化,真正开始做产品落地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包括中试,从小机器到大机器,都是在弘润清源成立后做的。”目前,弘润清源已完成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借助校企合作,储备了一批功能材料和集水系统技术专利。

“通过优化石墨烯吸湿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机械结构,相比同类集水产品,弘润清源的综合成本下降了60%以上。”林腾宇补充道,“弘润清源集水的成本是市售瓶装水的十分之一。”

“空气集水的本质优点是不需要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而全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地区差异不是那么的大,产品容易实现标准化。”弘润清源告诉36氪,公司目前已经拿到了相当规模的海外出口订单,同时与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下游拓展渠道,上游优化供应链和降低成本,桌面级空气集水机的产能预计将在明年达到10万台/年。同时除了民用机型外,还开发了系列化商用机型和特种机型用于满足战略级需求和援建类需求。

林腾宇告诉36氪:“弘润清源的产品不需要排放任何废水,设备轻巧,能够实现低温低湿环境中稳定集水。不需要工程安装和售后维护,用户自己即可装卸耗材,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机器内循环过滤等手段,弘润清源能够保证水质安全,达到可饮用GB和WHO通用标准,相关指标获得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

v2_dad65139de654b388a13c744797492c7_img_png

弘润清源的空气集水系列产品

在商业模式上,弘润清源采用2B2C的供应链逻辑。林腾宇告诉36氪,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对国外对标公司进行充分调研后确定的。

“SOURCE应用太阳能发电实现空气集水,因为包含太阳能板所以设备比较大,它的逻辑是面向缺水区域建设基础设施,目标客户偏工程类;以色列的Watergen也是以大型装备为主,主要客户是应急救援、军方、医院等。”对标公司的大客户和基础设施逻辑给了林腾宇反向思考的启发,“为了能让空气集水走进千家万户,弘润清源希望通过经销商和战略合作快速直接触达C端。”

新材料研发平台

弘润清源围绕功能功能材料开展产品开发。功能吸湿复合材料通过可逆的吸湿-脱湿变化可以在低于100℃范围内自发进行热管理。高性能相变材料可以应用于农业土壤养护、光伏散热、锂电散热、半导体散热、人体热管理等领域。

除了空气集水产品,弘润清源未来还会就功能新材料做纵向和横向的应用开发。抓住界面热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焓变能这一技术核心,弘润清源研发了基于功能材料涂层的自适应人体热管理被动控温服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户外局域高温愈加明显,据统计户外高温工作人群高达3亿人,该产品能够通过辐射制冷和相变控温结合的方式,使人体温度持续处于低温状态,该服饰设计获得2022年红点奖,预计2023年出货量20万件。

v2_73d6429401be44bea8d24f25def3992c_img_png

弘润清源功能材料降温服饰获得2022年红点奖

此外,利用复合功能材料的多孔结构吸附特性,弘润清源还将会在含碳气体吸附和固态储氢等碳中和场景进行管线产品开发,不断地输出新材料科技用于解决全球性可持续领域难题。

本文由「海若镜」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授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