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SaaS产业为何产生不了巨头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1664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国SaaS产业为何产生不了巨头

原创 精选
作者: 千山 2022-08-18 10:07:32
中国的Salesforce会出现吗

  不久前,中国SaaS领域的佼佼者用友网络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1-6月亏损2.43亿元至2.73亿元,而去年同期,用友的净利润为2.15亿元。固然由于疫情原因,业内普遍业绩承压,但中国SaaS产业发展现状到底如何,有必要谨慎观察。

  2015年曾被称为“中国的SaaS元年”。至此以后,SaaS在中国热度始终不减,尤其在云计算领域,SaaS细分市场逐渐成为竞争焦点。

  但实际上,SaaS在中国并不如看上去风光。

  首先,整体来说,产业发展仍处于低端阶段;再者,从成果上看,中国SaaS业界很少有建立了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最后,对众多的SaaS创业者来说,SaaS的钱也的确不好赚。

  相较于国内,国外的的SaaS赛道已经出现了不少巨头玩家。一票SaaS上市软件公司构筑了成熟稳定的SaaS服务产业链。其中,Salesforce可以说是成功的典例。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在20多年间营收增长超200倍,市值达千亿美元级。如此成绩自然成为SaaS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标杆,也成为国内众多SaaS企业对标的对象。

  固然中国SaaS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至今依旧鲜有修成正果者,不得不让人思考其中究竟。

中国SaaS产业的风起之时

  2015年左右,消费互联网红利逐渐见顶,产业互联网迎来普遍关注,企业服务作为产业互联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策、技术和产业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下发生了变化。中国SaaS行业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政策层面,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共识。同时随着大国贸易摩擦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技术层面,云计算渐趋成熟,云原生和容器技术成为趋势,新架构和新服务模式逐步被更多企业所接受;产业层面,企业服务成为资本投资的风口,一大批SaaS创新公司兴起,进行SaaS转型的传统软件厂商找到了发展新动能,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

       2015年,完成1亿美元融资的纷享销客在线上线下进行了海量的广告投放,一时如日中天。决意进行云转型的金蝶在云业务领域实现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54.9%。阿里巴巴发布了钉钉1.0版本。随后企业微信在 2016 年上线。同年,用友发布了3.0战略,将其核心业务定位于企业互联网服务。

  这些To B端的动向释放出了相似的信号:中国的SaaS产业来到了风起之时。

  与传统软件相比,SaaS天然有着部署灵活、付费灵活、运维压力小的特点。彼时,在移动互联兴起的背景下,SaaS可以有效满足企业移动办公与管理的需求,但要撼动传统软件在主流市场的地位,依然如隔天堑。

  待到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人猝不及防。在这一黑天鹅事件下,线上办公、远程会议等需求激增,数字化运营和管理成为刚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于降本增效意愿强烈,面对SaaS产品的认知度和接纳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加之疫情的倒逼,拥抱SaaS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必然选择。2020年,国内SaaS领域的投融资赛道持续火热,但笼罩于中国SaaS产业上的乌云也渐露端倪。

  比如交易效率如何提升,企业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SaaS厂商。再比如,SaaS产品如何在标准化和个性化间取舍,不同的SaaS系统如何打通,等等。

  在国外,Salesfore通过向PaaS平台迈进解决了这些问题。在2005年之前,Salesforce主要是增强CRM的应用功能,拓展SaaS方面的布局。随后,Salesforce就开始着力构建SaaS+PaaS生态,为其万亿市值的达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中国,阿里云等互联网巨头则盯上了这块让人垂涎的蛋糕。

图片

图源:艾媒咨询

  2021年1月中旬,阿里云钉钉在6.0版本发布会上,宣布推出宜搭等低代码开发工具,同时,全面开放底层能力和1300个API接口。有意思的是,翌日,腾讯就宣布:腾讯云“低代码LowCode平台”正式开启公测。

  对很多SaaS初创公司来说,搭建PaaS平台周期长、成本高,并非良策。但如果是通过大厂的平台来实现自身与消费者、与市场、与生态的对接,那无疑是事半功倍。

为何SaaS的钱不好挣

  回顾中国SaaS产业的发展史,似乎是一路向好的,但实际上,很多国内的SaaS企业是“赚了吆喝赔了买卖”。

  与传统软件企业不同,SaaS业务的主要收入不是来自于一次性的项目部署和研发,而是用户订阅的商业模式。这种方式对获客效率和客户成功的要求极高。一旦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很多SaaS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盈亏无法平衡,那么风险就会极速上升。

  综合来看,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获客成本过高

  传统软件通常采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收费,从结果来看,这其实规避了软件厂商的风险,即便客户后续体验不好,也是“覆水难受”。但SaaS不同。

  正面来看,SaaS产品卖的实质是服务,而非产品,理论上可以永久收费,而且随着用户业务的发展,甚至还会有增购的需求。反面来看,订阅模式下,成单只是第一步,留存才是关键。相对于第一年的订阅收入,SaaS的获客成本很高。如果实施效果不理想,客户很快停用,那么亏损必然十分严重。

  2、销售模式守旧

  用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直接决定SaaS公司的发展前景。但过去几年中国SaaS普遍存在的痛点是,中小公司的付费意愿有待激活,大型公司习惯于定制化项目,对标准化SaaS产品的积极性有限。可惜的是,SaaS销售并没有针对这些痛点采取针对性策略。

       初期,很多SaaS公司采取了传统的To B销售方法,比如地推、陌拜等等,但收效甚微。之后又有人尝试向软件销售方式转变,但结果也并不尽如人意。要激活用户的付费意愿,SaaS销售也需要从传统销售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需要的不是销售形式的翻新,而更多是销售模式的重构。

  3、同质化严重

  放眼SaaS市场,越来越多的产品功能趋同,解决方案相似。事实上,针对赛道特点构筑差异化壁垒才能让SaaS更有“钱景”。试想,如果SaaS产品无法带来更高效的业务效率,那么用户付费的动力何在?如果新产品和既有产品的差异并不鲜明,那用户为何要改用新品?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死磕”,重营销而轻创新,形成的必是恶性循环。

  4、难以规模化

  没有深入业务场景的标准化SaaS产品,在运作一段时间后,都可能面临定制化研发的需求。因为行业千差万别,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在具体的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上都会出现很大差异。定制化会面临成本考验,但标准化又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在控制好客户流失率的前提下形成规模化效应,对SaaS企业也是一大挑战。

国内SaaS发展的突围之法

  鉴于国内SaaS产业发展时日尚短,且市场需求十分多样化,完全对标国外产品的做法可能并不明智,试图以产品功能的全面性来决胜也并不可取,假以时日,“百花齐放”的市场也许更让人期待。而要让愿景成真,国内SaaS企业亟需突破以下三个问题。

  1、打破“标准化与定制化二选一”的悖论

  对多数SaaS初创企业来说,在标准化和定制化的选择上永远令人纠结。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二选一的问题。

  人人都知道,标准化有利于规模化的复用。但面对个性化需求时,定制化又无法避免。作为以“存活”为首要目标的SaaS初创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方法。比如专注垂直领域,深入业务场景,通过挖掘行业共同痛点和核心业务逻辑,不断提炼定制项目经验,将其内化到产品逻辑和标准化领域中,进而提升SaaS产品质量,让其更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2、突破从SLG到PLG的误区

  近年来,PLG(产品驱动增长)取代SLG(销售驱动增长),在SaaS圈逐渐走红。表面上,从SLG到PLG,体现的是以产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理念。但在中国的B端市场,PLG并非万金油。

  无论是PLG还是SLG,如果是单一的非此即彼,那本身就是无法成立的。不止是SaaS,其他行业同样如是,技术、业务和销售配合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是王道。销售是刀尖,产品是刀身,两者都过硬才能一往无前。

  3、打通产业生态

  不少企业会使用多个不同的SaaS产品用于解决日常业务问题。为避免这种容易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企业在进行SaaS产品选型时也会考虑到信息协同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打造SaaS产品,使其尽可能兼容上下游业务链的能力,会成为大部分SaaS企业考虑的重点问题。

  要构建更利于共赢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各SaaS厂商走出“各自为政”的圈子建立默契,也需要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大厂有所作为。

  SaaS产品只有发挥其互联网基因,在连接的生态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与OP软件不同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大厂的天然优势毋庸置疑。一方面,利用自身平台帮助SaaS公司快速地对接用户,对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高速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落实自身在产业互联网中SaaS赛道的布局,最终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共同发展。

  无论是SaaS创业者、从业者还是利益相关方,合力探索出适合中国产业互联网的特色玩法,把中国的SaaS行业发展起来,才有可能早日孕育出中国本土的SaaS巨人。PS:发稿前,笔者获悉,Salesforce中国区宣布解散,具体影响还在观望中,但对国产CRM企业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参考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418855401996566&wfr=spider&for=pc

  https://www.36dianping.com/dianping/5548480113?mp=zhihuwenzhang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805025.html

  https://www.iimedia.cn/c400/86192.html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