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伊力特乳业:新疆第一家奶粉厂的前世今生 - 精选 - 商界网 | 商界APP-专注于商人-企业...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77579-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伊力特乳业:新疆第一家奶粉厂的前世今生 - 精选 - 商界网 | 商界APP-专注于商人-企业以及商业思维

伊力特乳业:新疆第一家奶粉厂的前世今生
商界新媒体 2022-08-15 11:08:41

新疆最大的酒厂,要打假新疆最早的乳制品厂?

8月2日,新疆最大的白酒上市公司,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伊力特实业”)对外发布公告,称伊犁伊力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伊力特乳业”)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含有其公司名称字号及注册商标“伊力特”,伊力特实业将采取行政、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20815110902126.png

据了解,伊力特乳业前身为伊犁州寨口乳品厂,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工业大发展背景下,新疆建成的第一家奶粉厂。面对伊力特实业的突然发难,伊力特乳业于8月4日对外发布公告,称伊力特实业公告与事实不符,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20815110904237.jpg

一家是新疆最大的白酒上市公司,一家是新疆最早的乳制品厂,两家伊力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伊力特酒企打假伊力特奶企”闹得沸沸扬扬。

“伊力特罗生门”背后,真相到底如何?

本是同根生

商界》记者调查发现,伊力特实业与伊力特乳业并非毫无瓜葛,追根溯源,两家伊力特“本是同根生”。

从伊力特乳业对外公布的公司发展历程来看,2003年,为顺应市场需求,寨口乳品厂联合新疆伊力特集团(以下称“伊力特集团”)共同完成企业改制,寨口乳品厂由此更名为“伊犁伊力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并沿用至今。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伊力特乳业由伊力特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九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场三方持股,伊力特集团占股42.74%;2019年,伊力特集团将持有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可克达拉市兴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可克达拉市兴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00%控股伊力特乳业。因此在当时,伊力特乳业确实是国有企业。

20220815110905390.png

(伊力特乳业工商变更信息,来源:天眼查)

之所以说伊力特乳业与伊力特实业“本是同根生”,是因为彼时二者同属伊力特集团控股公司。尽管同根同源,但是两家公司的发展却截然不同。伊力特实业,早在1999年就完成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伊力特乳业,在经过改制之后,并没有实现中兴,反而愈加衰败,直到2018年工厂彻底停产,曾经的知名企业命悬一线。

兄弟分家

作为曾经一起并肩发展的兄弟企业,伊力特实业如今为何要“打假”伊力特乳业?根源就在于2019年的“分家”。

2019年,停产的伊力特乳业负债累累,已经成为国营企业中的不良资产。为了做最后抢救,由可克达拉市兴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称“兴达公司”)接手了伊力特乳业100%股权。而后,兴达公司将伊力特乳业在新疆产权交易所对外挂牌转让,以期出现“白衣骑士”。但是一家负债累累的停产工厂,对于外界来讲实在难有吸引力,自在产权交易所挂牌之后,无人问津,接连两次流拍。

为了避免新疆最早的乳制品厂彻底消亡,相关政府部门将招商范围从本地向外地拓展,不断与合适企业洽谈招商事宜,终于在2020年与丝路乳业集团(西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丝路乳业”)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10月,丝路乳业在新疆产权交易中心以挂牌价格依法取得伊力特乳业100%股权,并与兴达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除此之外,丝路乳业还主动承担了伊力特乳业原有的400多万负债。

20220815110905881.png

(伊力特乳业在新疆产权交易所公示信息)

至此,伊力特乳业起死回生,从国企变成了民企,与伊力特实业彻底“分家”。不过,分家并不彻底,为日后的反目埋下了祸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第一,“伊力特”29类乳制品商标所属权问题。

2003年,伊力特乳业完成改制成为伊力特集团的控股公司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申请注册“伊力特”乳制品相关商标。天眼查显示,伊力特实业于2004年申请注册“伊力特”29类商标,并于2007年获得商标所有权。当伊力特乳业被伊力特集团转让之后,对应的29类“伊力特”商标并未一同转让,反而继续留在伊力特实业手中,这直接成为两家争端的导火索。

第二,伊力特企业字号问题。

在接受《商界》记者采访时,伊力特乳业总经理刘右民表示,伊力特乳业无论是从伊力特集团转让给兴达公司,还是从兴达公司转让给丝路乳业,整个过程中,伊力特集团和兴达公司都未提出不能使用“伊力特”作为企业字号;在依法签订的新疆产权交易所的产权交易合同中,也明确约定伊力特乳业的转让,包含其所有的知识产权。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伊力特乳业与伊力特实业的分家结果是:伊力特乳业拥有企业字号,伊力特实业却掌握对应商标。

伊力特乳业起死回生之后,丝路乳业陆续投资上千万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仅仅一年时间,就从荒草丛生的破败工厂,发展成了拥有70多人的“新厂”,其中本地人占到80%以上,有十余个少数民族。

20220815110905458.jpg

(伊力特乳业——改造前)

20220815110906261.jpg

(伊力特乳业——改造后)

就在工厂发展得红红火火之际,今年1月份,伊力特乳业收到了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企业名称争议裁决书》,要求伊力特乳业进行改名,不得使用“伊力特”作为企业字号。原来,早在2021年8月,伊力特实业就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要求撤销伊力特乳业的企业名称,而在整个行政裁决过程中伊力特乳业并不知情。

相煎何太急?

“分家”不到两年时间,曾经的兄弟企业以“打假”的名义大打出手,这让伊力特乳业感到莫名其妙。

刘右民表示,伊力特实业了解伊力特乳业的前世今生,当年在进行股权交接的时候没有提出企业字号的异议,如今在伊力特乳业已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突然被要求更名,无异于釜底抽薪,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损伤。

迫不得已,为了保住企业字号,伊力特乳业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上级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

7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复议决定书》,以“程序明显违法”、“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伊力特实业存在颠倒事实的陈述”三条理由,支持伊力特乳业的行政复议申请,撤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更名的《企业名称争议裁决书》。

20220815110906782.jpg

(《行政复议决定书》部分内容,图源:伊力特乳业官方微信)

在这次的行政复议中,为什么伊力特乳业能够获胜?

伊力特乳业法律顾问、陕西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娟娟表示,之所以伊力特乳业能够维权成功,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伊力特乳业企业字号注册于2003年,早于伊力特实业申请商标注册的时间(2004年),受法律保护;其次,伊力特实业虽然持有29类商标所有权,但是长年以来都是以酒类产品为主,并未涉足乳制品行业,伊力特乳业的企业字号不会对其市场产生混淆、误导。

尽管行政复议取得成功,伊力特实业却并未就此收手,继续步步紧逼,于是便有了2022年8月2日发布的打假公告。

伊力特实业拥有国企、上市公司、地方龙头企业三重身份,影响力远超伊力特乳业,因此在其打假公告发布后,舆论一边倒地对伊力特乳业发起质疑。

“受打假公告影响,伊力特乳业市场渠道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伊力特乳业对其所拥有的企业字号合法、合理、合情,相信最终会迎来公平公正的结果!” 刘右民称。

截至目前,伊力特实业尚未做出进一步举措。

据了解,伊力特乳业虽然使用了近20年“伊力特”的企业字号,但其产品品牌主要是“团结牌”、“唐布拉”以及“寨口”品牌,尤其是“团结牌”,更是代表着民族团结、产业团结的美好期望。

只有团结才能发展!这是新疆振兴的基石,对于此次事件中的两家伊力特来讲,也是如此。市场业务本没有冲突,却因历史问题致使曾经的兄弟企业反目。

和则共赢,斗则两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0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伊力特乳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