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彭州山洪7人死亡背后:谁来管理“网红打卡地”的“野生景点”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opinion.hexun.com/2022-08-15/20656227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彭州山洪7人死亡背后:谁来管理“网红打卡地”的“野生景点”

暑期游接近尾声,然而此时却发生了意外。

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应急局消息显示,“8·13”山洪灾害现场搜救排查工作接近尾声,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通报称,自8月14日零时起,龙门山镇共出动260余人对事发地周边农家乐、住户进行人员排查。6时起,彭州市再次集结15支救援队伍308人,以及民兵80人、特警50人,携带无人救生艇、潜水装置、生命探测仪、卫星定位系统等专业救援设备,对龙漕沟至湔江河道丹景山河段开展三轮拉网式搜索,将搜救范围扩大至事发地点沿河下游约30公里。

截至8月14日13时,经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后,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在医院治疗轻伤1人,伤情稳定。

据游客反馈,龙漕沟是避暑胜地,也是近年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可以查到的“网红打卡地”,但是此处是山洪发生时的沟渠,并不适合旅游。无独有偶,杭州郊区一处野生露营地走红,被诸多网红来打卡推荐,其实那是一个矿区且不对游客开放。

近年来,由于“网红打卡地”和露营等概念越来越火,也带动了社交平台、博主、相关野外用具、服饰、房车等产业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去探索“网红打卡地”,但却忽略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旅游,很多“野生景点”并非景点,风险极大。

206562275.jpg

“网红打卡地”的隐患

有一位事发时正在龙槽沟的游客对媒体回忆,从景区停车场走到龙漕沟上游的小瀑布约有两公里。他在龙槽沟的停留时间并不长,因为觉得水太冷了,后来他和同行者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最初还以为是地震,但很快就发现不是,因为他们看到洪水从上游迅速冲了下来,而沟渠涨水的速度极快,他们最终是安全逃离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网络上还有一个视频显示,有当地人称,山洪发生前,有人用喇叭对游客喊话,请大家赶紧撤离,然而并没有太多游客在意。

“彭州应急”的通报显示,8月13日下午14时37分,彭州市龙门山镇接到气象预报,辖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将伴有短时强降雨。接报后,龙门山镇政府立即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巡逻队员及志愿者等力量对辖区内河道沿线戏水游客进行劝离。15时30分,小鱼洞社区龙漕沟突发山洪,河道未撤离游客被卷入山洪。

事后,有游客反馈,龙槽沟是个“网红打卡地”,很多游客都是自发来的,并没有旅行社组织。还有一些游客是到当地去露营的。其实此处已经做了一些措施来阻断游客自行游玩,但游客都不以为然,纷纷进入当地游玩。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杭州郊区一处野生露营地实则是一个矿区,并非旅游景点,也不接待游客,里面没有配套设施,更没有保护措施,风险很大。

那么为什么这些并非正规景点的“野生景点”,会有这么多游客纷至沓来?

“这几年疫情对于旅游的影响很大,跨省团队游受挫明显,所以相对适合自由行或本地游的细分市场开始崛起,露营、自驾游越来越多,有很多所谓‘网红打卡地’升温。大家通过小红书、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很多吃喝玩乐的分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野生景点’。其实‘野生景点’并不是景点,没有资质甚至无人管理,但可能有非常优美的风景,拍出来的画面很漂亮,容易吸引流量,所以很多网络主播都很喜欢。而网友看了网红推荐后,就很容易去这些‘野生景点’游玩。但是‘野生景点’缺乏管理,没有配套和保护措施,正规旅行社是不会涉及这类项目的,所以游客也没有任何旅游合同,一旦发生意外,谁来负责?”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平台审核责任与属地化管理

“网红打卡地”催热了不少自由行项目,比如在疫情之下,露营成为“黑马”。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周边露营市场仍在持续升温,“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飞猪“五一”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50%;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广州、川渝地区露营最活跃;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露营相关产品(住宿、出游)的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可以露营的公园门票销量同比去年涨幅超4成,部分城市露营地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涨幅达1.5倍;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露营”在平台的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长90%。

206562276.jpg

正因如此,还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升温。去哪儿旅行商城负责人任天表示,露营的大众玩家增加是今年的新趋势,自动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刚需类部分商品非常热销。根据第一财经统计,户外活动相关用品企业还构成了“露营概念股”,2021年小红书“露营”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587%。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2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露营”,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其中,近半数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43%的企业成立在1-5年之间。地区分布上,山东省露营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5800家;其次是广东和浙江,均有超4100家。近5年来,我国露营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数量迎来快速增长。其中2020年新增9100余家,2021年达到峰值,新增2万余家。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超1.9万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

那么,对于“网红打卡地”的管理究竟应该如何规范?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携程等大型旅游平台对于露营和相关产品都有一套审核标准,正规旅行社对于线路设计和涉及的景点都会严格把控。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社交平台上的网络主播和博主所晒出来的“网红打卡地”都具备资质。

“露营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并不是说露营本身有问题,而是要规范选择露营的目的地,首先各个旅游平台要对于露营和一些自由行产品的推荐有严格的审核,不能所有的景点都随便推荐,尤其是毫无资质的‘野生景点’,严格来说‘野生景点’根本不是景点,不可以推荐。互联网时代,网络主播喜欢发表风景优美的视频来涨粉可以理解,但前提是你推荐的地方必须安全可靠,有合规资质,而不是仅仅为了博眼球。所以社交平台对于涉及‘野生景点’这类作品的审核要严格,对于具有风险的作品不予发表。”一位在知名平台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除了对于平台审核要有更严格的管理之外,我认为对于‘野生景点’要进行属地化管理。第一,这些其实并非景点的地方要竖立告示牌、设置隔断设备等来阻止游客进入;在当地的旅游咨询平台上发布相关的警示信息;第二,对于的确具有很大吸引力的项目,当地相关部门应该规范化管理,比如在进行审核后,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那么可以考虑建立配套设施,把文旅需求和配套的安全、卫生、停车、土特产买卖等统筹发展起来,把这个项目就做成正规景点,纳入景区管理体系,也相应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游客自身也要提升安全意识。由于去往“网红打卡地”的游客基本都是自发的,没有旅游合同,也鲜少有人会买保险,所以一旦发生意外则自担风险很大,因此有旅游业界人士建议,不要去“野生景点”,如果该“网红打卡地”是相对安全的,也并非“野生景点”,那么需要游客具备一些户外旅游的常识,包括避险能力和野外生活能力等,很多户外活动并不适合所有游客,游客自己在选择出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时要谨慎。

据悉,四川省防办印发《关于深刻汲取教训扎实做好局地短时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紧急排查辖区内易发多发险情的涉水景区以及滩涂、峡谷等野外风景区域,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动态巡护,落实专人在重要点位盯守巡查,做好警示提示,极端天气情况下严禁任何户外探险、涉水活动,及时劝阻山间溪谷、浅滩水域内野游、露营等行为,坚决确保人员安全。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