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2年,共享单车自由也快没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5604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2年,共享单车自由也快没了

2022-08-10
1 评论 1277 浏览 0 收藏 18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骑共享单车又变贵了,用户对此非常不满,社交平台上不乏“我还是自己买一辆吧”“涨价就不骑了”的声音。本篇文章分析了共享单车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止是在盈利上的焦虑,也是为当年乱打乱战遗留下来的顽疾买单,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PBZgBhdo4Ju1SUOE0Pse.jpg

骑共享单车又变贵了。

8月5日,美团单车宣布将于8月10日23时起,对畅骑卡的无折扣价进行涨价。7天、30天、90天三档骑行卡无折扣价分别从10元、25元、60元调整为15元、35元、90元。单次骑行价格未变,仍然是1.5元/半小时。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市场份额最高的三家巨头美团单车、哈啰单车、滴滴青桔里,前两者都在今年进行调价,等美团单车涨价通知生效后,美团和哈啰的周卡、月卡、季卡无折扣价一致,青桔相对便宜,三种档位的价格分别为10元、25元和75元。

总的来看,如果开通了上述畅骑卡,且每天都会使用单车的话,折算下来一天只要一两块钱,这对于刚需用户来说显然还是划算的。对于使用单次服务的非刚需用户来说,单次服务的价格没有上调,按说也不会有太大反应。

但是,在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宣布涨价的时候,用户显然不太满意,社交平台上不乏“我还是自己买一辆吧”“涨价就不骑了”的声音。

如今的涨价,和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逻辑有关。2016年开始,各家烧钱补贴抢地盘,免费骑、发红包,五毛钱半小时的光景没持续多久,就迎来了行业大洗牌,ofo倒闭、摩拜卖身,很多人的押金至今还没退。现在,共享单车已沦为“巨头游戏”,格局基本稳定,盈利压力之下,企业不得不思考怎样定价,在留住用户和兼顾成本之间找平衡。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不止是在盈利上的焦虑,这也是为当年乱打乱战遗留下来的顽疾买单。

一、涨价40%-50%,骑共享单车还划算吗?

从美团单车此次涨价的幅度来看,7天卡涨价5元,30天卡涨价10元,90天卡涨价30元,涨幅在40%-50%之间。再仔细算一笔账,这三种档位里,平均下来,每天骑车分别需要花2.14元、1.16元和1元。

涨价的不止美团单车,其实是哈啰先动的手。

今年1月,哈啰单车7天、30天、90天骑行卡的无折扣价分别上涨为15元、35元、90元,美团这次调价后,也与哈啰单车来到了同一价格段。单次价格上,哈啰也和美团一样,都是1.5元/半小时。不过,据《北京日报》8月7日报道,有多地网友称,哈啰单车的起步价已从每半小时1.5元提升至半小时2元,目前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多个城市单次骑行涨价已生效。

大浪淘沙之后,共享单车行业的“三巨头”里,只剩滴滴青桔还没做出新一轮的涨价决定。目前,青桔单车畅骑卡无折扣价仍为7天10元、30天25元、90天75元,单次1.5元/半小时。

现行价格中,美团、哈啰、青桔三家的单次及起步价都是1.5元/半小时,部分城市要高一些,总的来说变化不大。而且,选择单次骑行的消费者,大多是非刚需型用户,应急场景下才会随扫随走,因此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算高。

对比三家的周卡、月卡和季卡来看,在美团单车这波调价之前,哈啰最贵,美团次之,青桔最便宜。美团调价后,青桔价格仍然处于最低,三种档位的畅骑卡折合每天不超过2元,甚至月卡和季卡合算到每天只有8毛钱左右。

2022年,共享单车自由也快没了

截至8月9日,美团、哈啰、青桔的计费规则

来源 / 各APP

2022年之前,共享单车的价格也在一路上涨。2016年,那个战火刚刚燃起,摩拜和ofo还在市场里混战的年代,骑共享单车半小时只要5毛钱。行业逐渐趋稳,企业开始思索盈利问题。2019年,包括摩拜单车等在内的几家共享单车企业,都轮番做出过涨价调整,有品牌的起步价一度涨到了1元/15分钟。当年,哈啰单车也经历了两次调价,从1元/半小时,涨至1.5元/半小时。

总之,大众拥有共享单车的这些年以来,“羊毛”在逐渐消失。涨价毕竟不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从消费者端的反应来看,美团单车涨价,反对者的理由在于,大多数地段中,美团单车的投放量是最大的,而且停车相对方便,使用者比较多。同时,比起哈啰和青桔,美团单车的舒适度一般,此前因为没那么贵,所以也就忍了,“再涨价,就和其他两个没太大差别了。”

也有共享单车的刚需消费者表示,涨价40%-50%,由于基数不算大,合算到每天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我是上下班通勤肯定会骑,美团比较好停车,我就办了卡。办卡之后也不会骑哈啰和青桔了,因为一上车就一块五,美团办了卡之后我每天都会用,总的来说还是合适。”该消费者说道。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此次美团单车调整的是骑行卡的原价,而且这一部分的定价从2016年到现在,6年没有做过调整,这次跟进哈啰涨价,是符合市场趋势和市场规律的。而且,用户购卡时都有优惠活动,“虽然原价调整,但目前来看用户实际购卡的价格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深燃对比了折扣价之后的畅骑卡价格,哈啰的周卡、月卡和季卡折后分别为8.24元、14.77元、38.25元,美团调价前折后分别为5.8元、11.8元、49元,调价后具体折扣价尚未可知。青桔折扣价为3.5元、11.5元、28.5元。具体优惠折扣,每位消费者的情况不一,但大体也要比原价便宜不少。

二、共享单车为什么一再涨价?

美团单车在公告中提到,涨价的原因是硬件与运维成本的增加。这一理由,哈啰单车在涨价时也曾用过,这也确实是共享单车行业无法回避的开销。

先说运维成本。运维,包括运营和维护成本。共享经济中,共享单车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是以直接暴露在街头、占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出现的。

多年来,全国各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集中治理始终未停止,包括对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的要求、用户有序停放的要求等等。所有治理规定都指向同一个方法论,那就是需要企业增加周转率,增加运维人员。

哈啰CEO杨磊曾告诉媒体,一辆单车每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ofo也曾给出一组数据,折旧费用和运维费用为每天每辆2元。也就是说,共享单车每天的运维和折旧成本大致为1-2元。按此数据来计算,一辆单车每年在运维和折旧上就要花掉365-730元。假设一家企业在城市内的共享单车投放量为5万辆,一年就要烧掉数千万元在运维上。这一部分费用不仅很难缩减,还存在不少不可控制的情况,如遇到丢失、严重损坏等极端案例,成本还会往上攀升。

再是硬件成本。其实在共享单车行业内,一辆车的生产制造成本比起后期的运维成本并不算高,因为配置相对比较基础。

如今共享单车行业上下游供应趋于成熟,这一部分成本按理应该持续可控。然而,不可预估的情况再次发生了。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自行车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可见,运维成本之外,现在共享单车行业也要开始考虑生产制造成本的问题了。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分析师江山美告诉深燃,上游涨价逐渐传导至下游,导致单车硬件和维护成本上升,这给下游企业带来了不少压力,共享单车企业想要维持正常运营,就不得不通过涨价的方式应对。

围绕着一辆单车,前期的生产制造成本容易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投入市场之后又要不断地在运维和折旧上花钱。这是客观条件导致的单车变贵。主观上,共享单车涨价,也是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结果。

早年间,共享单车行业硝烟四起,摩拜、ofo、哈啰、悟空等企业各自疯狂融资,再烧钱补贴抢市场。消费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往往还记得那些到处撒红包甚至免费骑的活动。攻下市场的方式,除了砸钱之外,早期的企业们还采取了收押金的模式,从99元至299元不等。

价格战、收押金快速回流的模式为共享单车行业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危机。行业洗牌之后,商业模式也做出了更为积极和安全的调整,企业开始普遍免押金,通过单次付费、周卡、月卡、季卡这些租金收入,以及广告收入赚钱。群雄逐鹿,也变成了三分天下,美团单车、哈啰单车、滴滴青桔成了最后的“赢家”。

不难发现,融资烧钱铺市场,狂打价格战,几个玩家流血退出,要么卖身给巨头,要么彻底消失,剩下的玩家再冷静下来调整玩法,思考盈利,涨价,或找寻其他增长曲线。这一套在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行业都是通行逻辑,当然结局也都是相似的。

“不再打价格战,回归理性的竞争,也是一个好事。”张毅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评价道。

三、共享单车面前的考题,不止价格

几位常用共享单车的消费者告诉深燃,骑车出行的便利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让人头痛的状况也有很多。找P点太难、调度费太高、周转效率不一,是大家提及最多的问题。

P点,也就是共享单车的指定停车点。2021年前后,上述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分批分点启用“定点还车”模式,这一规定也是响应相关部门对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治理要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P点的物理位置经常和APP上显示的有偏差。不久前,据温州一位市民讲述,她明明将车停在划定的P点之内,APP却显示此处不是P点不能还车。她在市区内多处共享单车的P点停车,却都被APP如此提示,如果要在此处还车,还必须缴纳5元调度费。

此种情况被称为“定位漂移”。美团和哈啰此前回应媒体称,由于民用GPS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区域的信号较弱或被干扰,都会对手机定位造成影响。在人流量大、有大面积的高楼、变电箱等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定位漂移。

“一般都是骑车上下班,居民楼、地铁站、商圈附近都是人多的地方,出现这种问题真的很耽误时间。”一位用户说。真的遇到漂移,调度费也不便宜,按照区域的不同,调度费从5元到20元不等。此外,社交平台上还有人反映,自己下车找P点的时候,发现P点在几十级台阶上面,“也就是说我得抱着车上去才能停。”

平台方面也正从技术上着手处理这类问题,但毕竟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复杂,且受路况、城市规划、天气等的影响,要根本解决停车难带来的麻烦,或许还需要时日。

还有用户认为,共享单车发展到现在,调度能力仍然不尽如人意。北京通州某用户向深燃讲述,自己所住的小区外有不少共享单车,本来应该很便利,“但是早上出门,车都被骑到地铁站了。晚上下班回家,地铁站的车都被骑回小区了。”她对此表示哭笑不得,“每天抢车搞得很焦虑。”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又回到了共享单车最耗费成本的那一项,也就是提高周转率,增加运维人手。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用户没车骑,企业多派人,成本往上走,钱跟用户要。

成本高,盈利难,是悬在共享单车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2021年哈啰的招股书中看,两轮车业务为贡献了哈啰最多的营收,但毛利率较低,2020年仅有6.67%。对比之下,顺风车业务虽营收不高,但同年毛利率有81%。

究其根本,前期的混战在今天仍有“后遗症”,企业也亟需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找到最适合的造血方式,以应对不断攀升的综合经营成本,和日益增长的骑行需求。

总之靠涨价来贴补成本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可能无限涨上去。“如果共享单车涨价只是暂时现象,对于用户使用来说影响不大,如果共享单车用车价格持续上涨,就会出现用户流失。共享单车对于大部分用户并非刚需,价格是重要影响因素。”江山美认为,涨价意味着可能会流失一部分非核心用户,同时也提醒行业需要充分发挥单车核心用户的价值。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骑行需求,为通勤带来新的选择,共享单车的价值和需求值得肯定。过往的烧钱大战不可能持久,行业恢复理性的同时,用户也要为相应的服务买单。双方磨合之下,性价比和高品质服务会留下,噱头与恶意竞争也自然会淘汰。

作者: 邹帅;编辑:唐亚华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