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从今日头条如何颠覆新闻客户端,聊到存量市场的增长机会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6404758499110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今日头条如何颠覆新闻客户端,聊到存量市场的增长机会

韩叙·2022-08-10 08:00
当年今日头条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啥

直播连麦时,和几位朋友复盘今日头条的用户增长,以及如何颠覆了门户新闻客户端。

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 很多今日头条的员工,看新闻时用得最多的是网易新闻。

  • 在头条,一切是数据说了算。如果AB测试的结果证明张一鸣是错的,那就要听数据的。

  • 《故事会》到今天也还活着,有时候会进入微信读书排行榜的前20。

  • 在主持人李咏去世的那天,网易新闻的日活增长了上百万。

怎么会聊到这些问题?

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今日头条和新闻门户的用户增长之战。

实际上这不是势均力敌的战役,而是今日头条用另外一种战略和战术,颠覆传统新闻门户的过程。

这篇文章就聊聊这个颠覆的过程。

但这个问题又大又复杂,很难体系化,所以我找了一个视角去描述,就是:战略→战术→执行。

重点关注这三者的关系,在这些产品快速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协作和运转的。

这个分析,给老板或业务负责人什么启发?

毕竟从公司和老板的视角来看,战略肯定有,但战术能否很好的承接战略,执行环节是否把战术落地到位,这些都是问题。

对于当下公司而言,已经没什么外部增量,是时候提升内部运转效率了。

把内功和基建做好,用合理的战术和执行去落地战略,能挖出很大的增长空间。

下面分别从战略、战术和执行,简单讲述。

一、战略

在直播连麦时,这位前头条的朋友说:当时张一鸣很明确的表达过,今日头条是一个内容客户端,而不是新闻客户端。

这就是战略定位。

我后来意识到,今日头条这个战略定位,完全就可以颠覆门户新闻客户端。

从专业视角上说:

  • 「内容」的范畴远大于「新闻」,受众规模更大;

  • 用推荐算法分发内容,不同于新闻、微博、公众号和知乎,是新的赛道;

从用户视角上说:

用户无法区分新闻客户端和内容客户端,认为都是一回事。但今日头条给用户的感觉是内容更多、阅读欲望更强,结果就替换掉了新闻客户端。

从硬件趋势上说: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资费的下降,以及千元机的出现,让全国大多数老百姓有能力用手机上网。于是出现了kill time的需求,这在新闻的用户群体中没有明显呈现。

今日头条这个战略定位,以及赶上当时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奠定了这场战役胜利的基础。

二、战术

战略是定位和方向,落地执行出来才有实际价值。

在战略和执行之间,还有经常被忽视的一步,就是:战术。

简述今日头条的战术飞轮:

大规模做厂商和渠道的投放,带来新增用户;

做好头条号,保证内容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及时性;

以时长为北极星指标优化推荐算法,带来留存和DAU的提升;

高效的商业化变现能力,把投放拉新的成本赚回来。

这里不想重点讲这个,因为成功案例的事后归纳总让人觉得特别正确,但价值感不够。

我想讲的是,保证战术落地的三个要素:数据、人才、组织。

这三个要素看似不是在前线打仗所需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时间被公司忽略。当下要在存量里找增长,这就是机会。

1、数据

在今日头条内部,是由数据驱动做决策的。

数据也是做用户增长的前提,甚至是了解公司业务运转的基础信息。

但据我了解,在绝大多数公司里,根本无法做到数据驱动,存在两个问题:

问题一:口径问题

很多公司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好几套数据口径,而且无法对齐。各个业务方或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和其他协作方无法关联。

所以遇到任何问题,都无法决策,只能不了了之,因为结论都是:口径问题。

而且任何一方试图去解决的时候,都会遇到其他团队的阻力,以及类似埋点混乱的技术问题。

问题二:准确度问题

直播连麦的这位前头条员工说:据我了解网易新闻是算不清帐的。

也就是说,在做渠道投放的时候,单个拉新的ROI是无法准确给出的。这样就会导致没人愿意去做投放,因为做了也说不清收益,没办法向公司解释。

结果就是,上文提到的今日头条的战术飞轮,无法在这个产品落地。

前头条的朋友说,哪怕是张一鸣也要看AB实验的结果,如果与自己的判断不一致,也只能听数据的。

我就有点不服了,问他怎么看「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的关系。因为前者通过AB实验很容易得出,确定性比较强;但我认为后者是无法依赖数据做决策的。

这位朋友的观点,我觉得很客观:

首先,还是依赖数据。因为没有数据,就没办法做决策,主观的东西在内部无法达成一致;

其次,即使是长期价值,也可以具象到指标,比如留存。线上会留着一部分流量做参照,看看当下策略对长期价值的影响;

最后,数据驱动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产品形态,比如社区。这可能是字节一直没能把社区做起来的原因之一。

2、人才

在今日头条的战术飞轮里,推荐算法是非常核心的一环,甚至可以说,这个产品就是算法驱动的。

把这件事做好,最核心的是人才。

技术人才比较在乎技术氛围,会追随牛人,这是张一鸣很早就意识到的。所以先搞定了百度几位有技术号召力的高T,随后带动了更多百度技术人才的加入。

为什么是百度?

推荐算法和搜索是同一类问题,都是基于数据的策略优化。而国内搜索做得最好的,就是百度,聚集了最好的人才。

虽然我是一个外行,但根据亲历的经验,能感受到算法人才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从老板的视角来看,算法的事,核心就是人才。

3、组织

好战略和好人才,不等于好公司。这里缺少的关键一环,就是好的组织。

而且对于用户增长来说,核心是解决了公司的组织问题。

好的组织,能带来高效协作、创新氛围和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这就是内功,能带来增长的机会点。

这个问题太大了,具体到OKR层面去聊。

OKR这个工具,是做用户增长的最佳搭档。业务上做增长,组织上做OKR,可以解决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协作问题。

这里不讲OKR怎么应用,讲字节的两个细节:

细节一:每个人都写OKR,且向全员开放,包括CEO自己的

员工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上级,还能看到隔级和CEO的OKR,了解公司近期发展方向,也方便自己做决策。

另外看到协作方的OKR,便于快速找到负责人,建立双赢的协作。

细节二:中台和业务方可以良性协作

大部分公司的中台,生存环境都很艰辛,因为和业务方协作不好。

业务方总想自己闭环,把什么事都做了,不用中台插手。

看似业务方是坏人,但他们也有苦衷。因为协作的成本太高了,目标、思路、打法、认知都不同,总是开会沟通就占去很多时间,所以才想自己做。

字节的用户增长、商业化等中台,与业务方的协作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好的,比其他公司的情况也好很多。

这两个细节的背后,都是OKR这个工具的作用。

当然这也离不开人才密度、数据驱动、老板重视等因素。而且规模较小,业务没那么复杂的公司,确实也没必要强行落地。

以上,就是在战术层面,该如何承接战略和执行。这是各公司容易忽略的环节,换个角度说,是能带来增长的机会。

三、执行

执行,就是具体做的措施,是日常看得见、说得出来的东西。

做增长,执行手段看似是最重要的,以至于网上各种文章分享增长大法;公司里老板一直在琢磨有什么奇招。

但实际上,执行和战略、战术相比,是最不重要的!

我在网易新闻那两年,负责用户增长。当时也是今日头条高速发展的阶段,是各家新闻客户端争相学习的对象。

我们用尽办法,去了解今日头条的增长团队都做了什么。

比如push策略、促分享推荐模型和产品引导、冷启动策略等等,直到现在我都记得。

在直播连麦时,这个问题抛向时任今日头条的增长负责人。他讲完以后,我发现和自己当时的理解基本一样!就是这些招数!

但当时我们在把这些招数落地的时候,要么没推进下去,要么没有效果。

以拉新为例,粗略的说说今日头条都做了什么:

1、在BAT这样的大平台做渠道投放。因为LTV高,所以出价比竞品高10-20%,那么就吸走了这个平台90%的广告流量;

2、在「OV华米」这些手机厂商渠道的预装和投放;

3、利用分享拉新,主要是在微信端。在17-19年,微信端每100条分享,就有20条来自今日头条。

这就是当时头条的TOP3拉新渠道,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按说完全可以抄过来。

那为什么我们连抄都不会呢?

以「利用分享拉新」为例,再向下拆解一层,做了这3件事:

1、从产品设计上,引导用户看完内容去做分享。那时候大多数内容型产品,都会引导用户评论,或者浏览吓一跳内容;

2、从推荐算法上,增加「分享率」的目标。这样就更容易推荐高分享内容,带来更多的分享行为,背后是一套促分享的推荐模型;

3、在分享到站外的页面上,做引导下载的设计。比如,只能看到一半内容,下载或调起App后才能看到全部内容。

这三件事,如果没有准确的数据做基础,没有算法的支持,AB实验都没办法做,或者即使上线了也没办法评估效果。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大概能理解:

如果不是「战略→战术→执行」这个思考顺序,而是直接去搞执行层,就没办法让业务运转起来,更不可能成功。

以上,就是全部。

通过复盘今日头条在高速发展时期的战略、战术和执行,想表达:

1、管理者们之前过多关注「战略」和「执行」,却忽略「战术」。导致战略无法落地,执行又缺少上游支持。

2、当下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去解决公司「战术」层面的问题,很可能会带来新一波的规模或收入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运营狗工作日记”(ID:yunyingriji),作者:韩叙,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