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后“少帅”上任!执掌市值700亿上市公司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0809-37049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95后“少帅”上任!执掌市值700亿上市公司
拿到新剧本的年轻接班人,会有多少可能性?
一家体系成熟、市值达722亿元、年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话事人”能有多年轻?
日前,中国生物制药更换了新一届首席执行官,95后谢承润走马上任。他是中国生物制药创始人、执行董事谢炳的儿子,也是该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弟弟。
据换届公告显示,接任首席执行官后,谢承润将围绕中国生物制药组织整合、全面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四大战略,负责包括企业战略、人事任免、投资整合等,管理本公司下属企业,建设专业管理团队,提升组织效率、驱动创新业务、连接外部合作、推进全球化创新进程的工作。
一时间,商业圈内的话题与镜头,都对准了这位“出场自带高光”的年轻人。
“传奇家族”的接班人
1995年8月,谢承润在美国西雅图出生。他所在的“谢氏家族”,在中国和泰国都颇有声名。
谢承润的曾祖父,是潮汕出身的知名爱国华侨、实业家谢易初。商界对谢易初的创业经历颇为推崇:他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26岁下南洋,在泰国曼谷租下一间铺子,靠着8块银元开办了“正大庄”菜籽店。而这家小店,即是与中国关系颇深的正大集团的前身。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正大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形成了以农牧业、制药业、食品业为核心的业务格局。2020年,谢氏家族以总财富323亿美元问鼎泰国富豪榜之首。另有资料显示,正大集团在中国总投资额达到约1200亿元人民币,带来超8万个就业岗位,曾积极在潮汕等地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端,以及郑州暴雨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件中出钱出力。
谢承润属于集团核心管理层的第四代掌权人,其接手的职位是正大系中炙手可热的医药板块之一,由其父谢炳创立的中国生物制药。
这并不是谢氏家族第一次“启用”年轻人进入管理层。
2015年,谢承润的姐姐、当时年仅23岁的谢其润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跻身中国最年轻的大型企业“一把手”行列。
资料显示,1995年出生的谢承润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系学士学位、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据多家媒体报道,2013年,谢承润放弃美国国籍,以中国公民的身份继续完成学业,并于5年后加入中国生物制药工作。
此次调任之前,谢承润是中国生物制药旗下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大天晴”)董事长。职务变更之后,谢承润通过其全资持有的公司,持有中国生物制药约21.53%的股份。
年入268.6亿、重仓科兴的巨轮
谢承润接手的中国生物制药,在中国制药领域是巨轮级别的企业。
《天下网商》通过集团官网了解到,该公司目前业务覆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医药销售的全产业链,产品主要为抗肿瘤用药、心脑血管用药、肝病用药、呼吸道用药、骨科用药、肠外营养用药等种类。
近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生物制药在市场上也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业务增长。
据2021年年报,中国生物制药去年收入达268.6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16.6%,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146.1亿元,同比增长427.2%。
盈利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集团主营业务表现较好,年内新产品、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上升。
在制药和销售领域,抗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三个治疗领域合计为中国生物制药贡献约31亿元收入;其中,抗肿瘤药物的增长为21%,销售金额达到92.2亿元,占比约34.3%,4年复合增长率约55%。
数据称,公司五年内上市产品的收入合计约121亿元,占总收入比约45%,创历史新高,4年复合增长率约58.0%;3种创新药收入合计约63.5亿元,占总收入比约 24%,4年复合增长率约34.8%。

医药专业杂志Pharm Exec公布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生制药名列第40位
另一方面,联营公司财务表现强劲、集团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亏同比的大幅增加,让中国生物制药赚得盆满钵满。
科兴中维就是“联营方”代表之一。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制药向科兴中维出资5.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持有该企业15.03%权益。
作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生产方,科兴中维开发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已在超过60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获批紧急使用或附条件上市,并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今年3月末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科兴新冠疫苗的全球累计供应量已达28亿剂。
科兴中维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发力,也在中国生物制药的财务报表以联营公司和权益的形势得以体现。2021年,联营及合营公司年内为中国生物制药带来了合计约136.3亿元的盈利贡献,扣除相关税项后实质盈利贡献约123.8亿元。
从财报上看,无论是自主业务,还是投资板块,中国生物制药这几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据下的隐忧,年轻人能否担起重任
2015年,谢其润接任中国生物制药董事长时,业界曾有过对年轻人经验、管理、决断力的质疑,如今的谢承润同样需要抗住重压。
一方面,谢承润的“前任”是前摩根大通中国董事长李一。中国生物制药曾对李一寄予厚望。据公告披露,中国生物制药每年须以现金支付李一酬金350万美元,同时以实物支付其350万美元奖励,按目前汇率测算,每年薪酬约合人民币4725.7万元。
李一接任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官之后,中国生物制药的股价一度突破9港元/股,总市值超过1600亿港元,成为近两年股价最高期。
不过另一方面,李一任期内虽然公司财报数据看上去漂亮,背后却难掩老牌药企面临的难题。
集采成为公立医院采购的基本模式后,中国生物制药主要业务的营收和利润都受到了影响。其在年报中也提到,2021年度集团积极推进营销变革以应付集采及国家医保谈判等医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接下来的应对之策是:借助集采力量进一步扩量增容,化劣势为优势;同时深入推进医疗及其他互联网电商的合作,实现销售模式的多元化。
从时间线上来看,担任中国生物制药CEO之前,谢承润已在正大天晴积极练兵。
正大天晴曾有“首仿之王”之称,能够很快“仿制”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重点新药。自谢承润加入管理层后,正大天晴的打法开始发生转变:2018年,抗癌药物安罗替尼上市,标志着公司由仿制药大厂向仿创结合提升的趋势;此后,谢承润又提出“做创新药”的业务转型计划,以“自研+合作”的方式,构筑和拓宽正大天晴研发管线护城河。
资料显示,2020年,该企业原研产品的全球销售额约达81.24亿元;2021年10月,其报产及开展/申报临床的一类新药超过40个。
正大天晴“由仿转创”的业务转型探索,正是中国生物制药需要的——更优的经营利润和更抗风险的产品结构。
据中国生物制药发布的官方声明,以谢其润、谢承润为核心的新一届管理层未来分工将各有偏重:其中,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将侧重于集团战略规划、国际化事业、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上市公司相关事务;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将聚焦上市公司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运营管理、组织优化和效能提升。
随着老一辈创业者退居二线,谢家姐弟成为了企业家年轻化、家族接班的一道缩影。科沃斯机器人CEO钱程、金富科技董事长陈珊珊、聚杰微纤董事长仲鸿天、香飘飘董事蒋晓莹……他们都是90后接班人,扮演着上市企业话事人、当家人的角色,有些更已带着企业打出一片新天地。
让年轻一代走上台前,可以看出中国生物制药这家家族企业拥抱创新的决心。不过,拿到新剧本的继任者们能否扛起大任,还需要一点时间来印证。毕竟成功,向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