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赚1.2亿的昔日“鸡王”,为什么被年轻人嫌弃?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6388727101504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文/ 金错刀频道
在中国,老字号大都失去了骄傲的资本。
经营不善,口碑欠佳,哪怕上市都救不了,这是不少老字号的现状。
狗不理,上市5年,黯然退市,并且于2021年全面撤出北京,无人惋惜。
还有最近的张小泉,拍蒜刀断,沦为笑谈,上市10个月市值腰斩,被无数人落井下石。
根据央视财经数据显示,老字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万多家,减少至目前的1128家;其中, 只有10%可以盈利,90%经营困难。
山东的老字号 德州扒鸡 ,却显得有点“异类”。
过去10多年,德州扒鸡从销售额5000万元干到超7亿,利润从资不抵债干到1个亿。
这只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鸡,最近还有个野心:上市。
然而,德州扒鸡的股东天图资本,自2020年12月起就开始将部分股权转让,及时套现。更早之前,更有机构 不惜降价也要转让股权。
资本不做亏本买卖。 德州扒鸡的一片向好,只是表象。
绿皮车上的顶流美食,高铁上无人问津
德州扒鸡的命运,和火车紧紧绑定。
100多年前,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和石德铁路(石家庄-德州)全线通车。山东德州成为了当时关键的铁路枢纽。
在交通枢纽,做生意向来更有想象空间。
从民国开始,火车路过德州,乘客必然要争先抢后地,从站台小贩手里抢到一只扒鸡。
老舍曾写过火车停靠德州时旅客抢购扒鸡的盛况: “卖鸡的就是再长一双手也伺候不过来,杀声震耳,慷慨激昂,不吃烧鸡,何以为人? ”
买到的人,轻松登上火车食物链的顶端。
不光自己吃,有钱的乘客还要多买几只当作伴手礼,于是德州扒鸡顺着四通八达的铁路飞向天南海北。
不过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
进入到高铁时代,车程普遍只有几个小时,没有谁还能吃完一整只鸡。相比其他零食,扒鸡也不见得更加美味,难免渐渐失宠。
2019年,德州扒鸡品质总监张庆永也表示, 在高铁上售卖德州扒鸡,相当于一种品牌营销渠道 ,无法像绿皮车时代那样带来巨大的销量。
没有铁路加持,德州扒鸡为何还能越活越好?
这里有个关键人物,德州扒鸡的现任董事长崔贵海。
刚开始接手德州扒鸡集团时,情况其实并不乐观,他面临的是机器老旧、无力偿还贷款等等问题。
在当时看来,重振老字号雄风简直痴人说梦。
但是崔桂海认为,产品的问题不大,德州扒鸡在山东为主的华东地区还是很受老百姓认可的。 最大问题还是缺钱。
为了搞钱,他几乎跑遍了德州所有的银行去融资,还与投资机构合作解决问题。
果然,不差钱后的德州扒鸡,活出了第二春。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德州扒鸡的营业收入为6.87亿元、6.82亿元、7.20亿元,净利润为1.22亿、0.94亿、1.18亿。
这样的成绩比不了互联网企业,但在老字号里已经是中上水平。
作为对比,张小泉在去年上市的第一年,营收也就7.6亿元,净利润不到0.8亿元。
别的老字号羡慕德州扒鸡,但它知道, 自己的路走得也不轻松。
年赚1.2亿背后,越来越累的“做鸡”生意
但是 德州扒鸡连它们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比利润,德州扒鸡一年最多1.2亿,而绝味食品去年的净利润为9.81亿元,周黑鸭的净利润3.42亿元。
比规模,德州扒鸡只有553家门店,而绝味食品的门店上万家,周黑鸭也有1700多家。
同样是做卤味生意,德州扒鸡为何如此“拉胯”?
一个关键因素是,德州扒鸡的销售半径太短, 超过80%的收入都是靠华东区域。 在其他地方,销售并不理想。
别人是全国吃香,它却只能在齐鲁大地混,这就是表面上最大的差距。
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地区性的口味偏好问题 ,并非所有人都爱扒鸡。好比卖粽子的五芳斋,营收主要靠江浙沪地区为主的华东区域;冰峰饮料,超80%的营收也是来自陕西本地。
另一方面,德州扒鸡的生产基地太少,铺不开货。
绝味食品在全国有超过20个大型生产基地,基本能实现“当日生产、当日配送、24小时开售”,轻松为上万家门店供货。
周黑鸭这边,在华北、华中、华南、华东,也都开设了四个自动化生产中心。
相比之下,德州扒鸡只在青岛和德州建了两个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很难送到全国。
德州扒鸡曾经想通过电商打开销路,可惜也无济于事,至今其线下的销售占比仍然高达90%。
另外,德州扒鸡的产品还有个硬伤: 消费场景很有限。
绝味食品和周黑鸭,都是卖鸭副食品,卖的是休闲卤制零食。
反观德州扒鸡,主要还是整鸡售卖,卖的是餐桌上的一道菜。且不论一般人能不能吃完一只鸡,光是比拼消费场景,德州扒鸡就落了下风。
当别人把鸭头、鸭脖、鸭翅、鸭锁骨等各种零食售卖了一圈后,德州扒鸡 除了扒鸡还是扒鸡,扒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高达65%以上。
哪种产品会有更高复购和更高的天花板,一目了然。
零食随时随地都能吃,饭一天就三顿。
所以德州扒鸡 不仅营收和规模不及绝味和周黑鸭,连增长速度也比不过。
去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4%、3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126%。德州扒鸡这边,去年营收同比只增长了5.57%,前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更是负增长。
因此德州扒鸡冲刺IPO,资本市场只给出了15亿元左右的估值。
相比之下,绝味食品和周黑鸭的市值,分别是320亿和95亿。
卤味江湖,“做鸡”是真不如“做鸭”。
百年老鸡,别想靠“装嫩”逆袭
德州扒鸡,自然不会得过且过。
“老字号的没落,从年轻人不再打卡开始”。为了抓住年轻人的胃,德州扒鸡铆足了劲,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年轻化。
为此,董事长崔贵海的儿子崔宸,从澳洲留学回来后,扛起了年轻化的大旗。
刚开始,崔宸隐姓埋名,深入车间当小工,从杀鸡开始干起,再干营业员、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执行总经理,全面了解公司后才开始动手。
很快,在他的推动下,德州扒鸡 入驻天猫,拥抱互联网。
更关键的是,他向绝味和周黑鸭看齐,也推出了 “鲁小吉” 等休闲子品牌,卖起了熏鸡、扒乳鸽、虎皮凤爪等休闲卤味产品,开发出五香、麻辣、藤椒等新口味。
直播带货当然也没落下,连李佳琦都为德州扒鸡带了货。
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卖得最多的还是扒鸡类产品,而鲁小吉等肉副食品类产品,只占了约一成。在鲁小吉的天猫旗舰店中, 成交量也普遍只有几十笔。
在讨好年轻人方面,德州扒鸡还欠缺些火候。
背后的问题是, 嘴上说想年轻化,行动中却没有想和年轻人玩到一块的意思。
营销方面,去年德州扒鸡的广告宣传费只有972万,网上声量微乎其微。
团队方面,有媒体统计,德州扒鸡的30岁以下员工数量仅占19%,公司里超七成员工学历为大专以下,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仅为1%,同样有待升级。
但是 连营销都不舍得花钱的德州扒鸡,在分红时却又无比大方。
过去3年,德州扒鸡累计分红2.4亿,占了利润的71%。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崔海贵一家三口,他们控制了德州扒鸡60.06%的股份。
妥妥的家族企业。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德州扒鸡拿钱拿得十分干脆,花钱却花得抠抠搜搜,以至于产品和渠道的创新始终没有太大进步。
德州扒鸡的股东天图资本,创始人冯卫东曾总结了一套价值分析框架: 企业价值=品类价值×品牌地位×团队能力。
不论哪方面,德州扒鸡都远不如绝味食品和周黑鸭,不是光靠上市就能追上的。
相比它们,德州扒鸡唯一还值得称道的只剩老字号的招牌。
但是如果没有年轻人捧场,老字号的骄傲只是空中楼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金错刀频道,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47
:point_up_2: “ Python猫 ” ,一个值得加星标的 公众号
-
5
首页 > 文章详情 周黑鸭半年赚2亿,昔日鸭王再起飞? 21分钟前 2,614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斑马消费,作者:陈晓京 加紧...
-
11
被嫌弃的“网红品牌”,为什么不受年轻人待见了? 木兰姐 2021-12-15 1 评论...
-
9
火遍全网,却被广东人嫌弃!昔日“百亿网红”,快被打回原形了 2018 年高喊 " 活下去 ",2...
-
7
日赚2亿,特斯拉为什么还在涨价? 这是有史以来最好业绩,稳定的交付量和高毛利率之下,特斯拉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 4月21日清晨,特斯拉发布了2022 Q1财报。虽然此前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由于供应链受阻和疫情影响,这将是“...
-
5
从年赚40万到月亏2万,店老板揭秘年轻人为何不买手机了Tech星球·2022-08-21 00:20手机品牌店主现身讲述内情。智能手机行...
-
9
阿迪耐克“退退退”,年轻人有多嫌弃鞋圈大佬?赢商云智库·2022-09-07 12:25主动认怂,有用吗? 难兄难弟...
-
2
给品牌一个UP主,撬动2亿中国年轻人-鸟哥笔记 首页 >
-
2
正新鸡排启用新LOGO,黑鸡变「鸡王」! - 标志情报局 ...
-
12
曾被“嫌弃”的“非遗”,正被年轻人“捧红”-鸟哥笔记 首页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