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度、华为、腾讯搅局,网约车混战重演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8-08/doc-imizirav731849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百度、华为、腾讯搅局,网约车混战重演

2022-08-08 22:18:31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子弹财经    我有话说(0人参与)

5720-92b025c725d5060d2492576efefa67a4.jpg
97f0-iufmpmn0483193.gif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子弹财观(ID:zidancaiguan)

  从2015年“双创”风潮涌起至今,人们见证了不少互联网赛道或褪去泡沫或从风口跌落,也有行业或格局初现或稳步前进,而唯有网约车至今乾坤未定,在这7年间风云不断,热闹非凡。

  回想这个赛道的巨头滴滴出行用五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逐鹿群雄到一统江湖,而从接受审查到全线下架不过半个月;从登陆纽交所到被迫退市,再到审查落地前后才一年左右的时间……时至今日,滴滴App依然未能重回应用商店,也就无法进行用户拉新。正可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塌”。

  在2022年的这个夏天,网约车市场似乎正在上演一场“九子夺嫡”的明争暗斗——2022年7月滴滴处罚落地之时,百度、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开始搅局出行行业,就如同2021年7月滴滴遭审查下架之日,高德、美团、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开始瓜分打车市场。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围绕着网约车市场的混战再次重演。

  外来的“搅局者”

  近日,有网友表示在武汉市经开区发现无人驾驶的网约车,不同的是,这些网约车的主驾驶可以实现“无人掌控”。

  8月5日,有报道称:“近日百度Apollo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获批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驾驶示范应用资质,在武汉市经开区开启远程商业化试点运营,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萝卜快跑官网显示,除武汉之外,同为第一批试点的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阳泉和乌镇。截止2022年7月,萝卜快跑累计订单量突破100万。并计划在2023年底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为3000万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图 / 萝卜快跑官网
图 / 萝卜快跑官网

  “子弹财观”从《湖北日报》获悉,萝卜快跑在武汉经开区已投入2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5辆为全无人驾驶车辆,共设立63个推荐上车点,从早9时至晚8时在经开区沌口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上进行商业化运营。

  “子弹财观”也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体验了一次无人车。虽说是无人驾驶,但还是有一个安全员在时刻盯着路况——百度目前在武汉共投放20辆车,其中5辆主驾驶位置无人,安全员坐在副驾,余下15辆主驾有人,但手离方向盘。

  从我们整个出行的体验上看,相比于其他的网约车而言,萝卜快跑还是有些不同的。

  首先,出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固定的,乘车人只能按照自己行程就近选择,且出行覆盖的区域只能在试运营的范围内。其次,行程计价明显高于一般网约车,16元的起步价远高出武汉市出租车起步价的60%,好在目前均是免单体验。最后,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才可以下单,乘车人年龄必须在18岁到60岁之间,且需实名认证。

图 / 萝卜快跑小程序
图 / 萝卜快跑小程序

  虽说萝卜快跑是面向市场的商用出行服务,但目前依然是试运营阶段,故而还做不到即走急停。至于在全面推行后是否也会延续定点上下车,基于交通管理和出行安全的考虑,多半还会设立定点上下车区域,但定点会更加密集。毕竟当前的共享单车都有划定停放点,不少城市也都在推行出租车停靠的指定点。

  在稍早前的7月21日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发布无方向盘无人车Apollo RT6。更关键的是这种无人车的成本才25万元,将量产成本大幅降低至业界的1/10。百度计划明年将在萝卜快跑平台使用RT6,未来可在全国部署上万辆。

  同时李彦宏还表示:“随着无人车成本的降低,未来打无人车价格也将比现在便宜一半。”

图 / 央视新闻App
图 / 央视新闻App

  对于出行市场,在滴滴“开创”共享经济之后,百度试图从无人驾驶上开始重塑网约车的商业规则。除此之外,网约车市场在2022年的夏天还迎来了几个新玩家。

  7月27日,在鸿蒙3.0发布会上,华为宣布HarmonyOS 3正式上线原子化服务——Petal出行。这是首个支持多设备流转的鸿蒙出行服务,且无需下载App即可在手机、手表、平板、PC等设备间协同使用。

  目前,Petal出行已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服务商,并在北京、深圳和南京进行测试营运。

  同在这个7月,不少网友发现微信App九宫格内的“交通出行”中除了原有的滴滴出行小程序入口,还多出了一个腾讯旗下的“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入口。

  浅一看,相比于华为的多设备流转,百度的无人化营运,腾讯的出行服务似乎没有什么特点。但仔细一琢磨,腾讯的这一步棋似乎想做互联网产品的革新式创新。

  首先,腾讯出行是以微信十亿级的活跃用户为基础,无需下载和注册即可实现打车服务;其次,腾讯出行是类似于高德和美团这样的聚合平台模式,只需引入第三方网约车营运公司即可实现打车功能;最后,在当前的初期营运阶段腾讯还推出了“最高6折”的出行优惠补贴。

  基于微信生态的庞大用户群体和高频使用依赖性,外加微信支付的便利性。看似不起眼且毫无亮点的腾讯出行服务作为微信生态里的重要一部分,很容易实现“低成本,高转化”品牌推广。

  此外,腾讯出行服务里融合了各种出行的票务,还有加油站、充电站、代驾和租车等有关用车、养车、交管等全方位的线上服务体验。

  相比于华为和百度的技术性创新,腾讯的整合运营能力在互联网上早已经被一次次地证实过了。即便没有多少技术应用上的创新,仅依靠商业模式的整合,或许就能从现有市场上分一杯羹。

  而客观来看,基于多终端跨设备便利性体验的华为Petal出行,虽然同样依托华为数以亿计的HarmonyOS生态,但只仅限于HarmonyOS 3.0用户,且在支付和地图上也不及腾讯便捷。至于用户体验是否能有一个质的提升,这还有待Petal出行正式投入运营后方可进一步观察。

  由此可见,在巨头滴滴失落的这个夏天,网约车市场的战况愈加激烈,而在新秀们逐一登场后,此前固守市场的旧王们又将有什么应对之策?

  “先行者”的发力

  除了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新玩家试图通过技术和流量的优势来“搅局”网约车市场。原有的高德出行、美团打车、T3出行和曹操专车等平台也开始从价格上瓜分滴滴丢下的存量市场。

  即便是在技术整合上没有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但价格补贴上如果力度足够的话,依然可以换取可观的市场份额。

  2021年7月,自滴滴出行被依法审查之日起,高德打车、美团打车、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开始四处攻城略地。

  “子弹财观”从国金证券获悉,在2021年7月前,滴滴App的每月新安装用户约950万,自下架开始滴滴App的新安装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8月滴滴App的月安装用户已经下降至100万左右。

图 / 国金证券《美团打车分析框架:机遇、策略与终局》
图 / 国金证券《美团打车分析框架:机遇、策略与终局》

  曾经因违规营运而被列入交通管制“黑名单”的美团打车,在沉寂两年后换上新的logo重新出发。同时,为了瓜分滴滴留下的空余市场,美团开始加大了对司机端的补贴力度,进而承接了因滴滴不能注册新用户的市场份额。

  国金证券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在2021年7月4日滴滴App被下架之前,滴滴平台司机端的下载量连续十周稳在1.5万到2万次之间,其他平台的下载量则均未超过1000次。而在7月4日之后,滴滴司机端的下载量被“一夜归零”,此时的美团打车的司机端下载量迅速拉升至7月中旬的1.7万次。

图 / 国金证券
图 / 国金证券

  参与瓜分滴滴市场的还有首汽约车和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

  一位网约车用户告诉“子弹财观”:“在2021年的那个7月,我算是见证了2014年‘烧钱大战’时都没出现过打车折扣优惠,我还多次在高德打车上享受到了低至‘0元’的专车服务。”

图 / 高德地图App(时间为2021年7、8月前后)
图 / 高德地图App(时间为2021年7、8月前后)

  从这组支付截图来看,这种补贴覆盖到了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斑马快跑、携华出行等众多主流网约车。网约车乘客很容易获得8元甚至更高的优惠金额,这对于起步价8元到10元的城市,几乎就等同于“免单”。

  事实上,在滴滴App下架后,原本已经退出网约车市场的美团打车又卷土重来,高德推出免佣金活动,T3出行加大营销和补贴力度,曹操出行加大补贴开启撒币模式……

  疯狂的补贴大战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掠夺。如今,这场掠夺愈演愈烈,在百度、华为、腾讯入场后,这些“先行者”们也不甘示弱。

  最新的消息显示,8月8日,美团打车设立上海高峰好叫车联合办公室,面向司机侧提供早晚夜三段式“高峰全免佣”活动,司机还可额外获得高额现金奖励。

  曹操出行则与百度一样,走上了自动驾驶出行的发展方向——8月2日,曹操出行与小马智行达成合作,双方推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城市出行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应用。从8月3日起,在北京地区推出由小马智行提供的Robotaxi服务。

  结语

  若出行行业也能论资排辈,滴滴算是行业的开创者,而滴滴被审查则是引发这场网约车混战的“导火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733万。另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

  由此可见,网约车的用户规模没有因为滴滴被审查事件而减少,反是大增了不少。同时,网约车平台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出行行业因滴滴而崛起,但并不会因滴滴事件而告终。

  事实上,回顾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认为价格战“厮杀”只是一时之计,毫无节制地补贴只会催生出下一个垄断者。从长久来看,这对于网约车出行需求方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服务体验的升级,营运效率的提升才是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

  网约车市场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正如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网约车的江湖依然激浪滔天,至于最后的赢家会是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1.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