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万亿零食行业,开启“壮年”改革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5824563543693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万亿零食行业,开启“壮年”改革

松果财经·2022-08-06 06:30
当三只松鼠因食安事件被送上热搜时,人们或许会冷然发觉,零食行业近两年明显低调了许多。

当三只松鼠因食安事件被送上热搜时,人们或许会冷然发觉,零食行业近两年明显低调了许多。

回想2020年,百草味被百事高价收购;良品铺子上市,和三只松鼠、洽洽食品纷纷冲破300亿元市值关口;盐津铺子、来伊份股价半年翻了近三倍。更早一些,时有行业重量人士对外发声,描绘这个万亿产业的新蓝图。

v2_77ae1cfa48404748a690185d7238efcc_img_000

今天,最近的大消息来自三只松鼠4月的转型公告,不过,其全面暂停门店扩张、聚焦坚果产业的表述显然与曾经的锐意进取大不相同。除了卫龙和沃隆坚果的上市,零食行业不愿意过多曝光。

按常理来说,企业发声总是在成长和转型期出现,零食行业或许出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转变。这就像人生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这些企业花了一段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沉默的真相:到行业幕后寻未来

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无事。这是零食企业过去两年对自己的态度。

市面上还有一些产品的常规宣传,但打开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零食企业的官网,他们的企业大事更新大多停留在2020年——这个细节显然不是大家集体忘记了更新官网,某种意义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正在变少。

零食行业的低调可以用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去说明。例如百草味官网最后一条新闻是携手百事,低调可能是构建新关系后酝酿新力量。良品铺子官网最后一条新闻是2020年2月A股上市,低调或许是上市公司的稳健。

相对于曾经大谈流量营销、品类创新、用户心智的时代,相对于在产品宣发上针锋相对的时代,零食企业甚至连节日营销都要克制许多。诚然,近两年数起舆论事件为企业埋下了一些不确定性,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增长动力的衰弱。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众多零食企业的2022年中报尚未披露,部分企业如盐津铺子已给出预告,半年度业绩明显增长——这意味着,去年同期的业绩不佳。

2021年,A股零食企业的关键词是涨价。原因众所周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5.7点,比上一年高出28.1%,所有分项指数大幅增长。此外,大宗商品价格同样面临剧烈上涨,行业包装运输成本大增。最终结果是,国内洽洽食品、国外卡夫亨氏等食品公司齐涨价。

在此背景下,据食评方统计,A股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11家零食上市公司有5家增收不增利,6家扣非净利润下滑。

一面是供应端的压力,一面则是面向消费者付出的成本增加。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困于流量,线下品牌渠道竞争激烈,而门店业务增长也往往在疫情常态化趋势中放缓,开店需要更加慎重。

换句话说,单店经营模型的健康更为重要。百草味自2019年以来通过杭州直营店试跑,先测试生意模型和风险,再谨慎铺开。三只松鼠今年4月的战略转型升级公告中,门店部分的转型路径与百草味思路契合:全面暂停门店扩张,聚焦优质门店发展。

这些台前的因素汇集起来,零食企业实际上看到了一轮长增长周期结束后的问题。就像一个成绩斐然的运动员,终究难免带着小伤退役。

要避免这种风险,就需要把目光从台前转向幕后。以前的零食企业重点在于发掘什么必须做,比如营销、门店、供应链,然后大张旗鼓执行。但现在,他们要思考更深一层:这些措施是否必须做?怎么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沉默不是停滞,沉默是修炼内功。

商运发于周期,消费主权时代,零食卖心智

回顾零食典型三巨头——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的发展,其命运堪称托付于周期。这个周期的关键词,是电商。

2010年,百草味决定砍掉所有实体店,停止加盟,成为一家食品电商企业,随后进入长达7年的生长周期。同样在2010年,良品铺子“上网”,并在2012年成立电商公司。而2012年成立的三只松鼠,更是从诞生之初就只定位电商。

后来,百草味尝试了开展了一场“聚划算”活动,百草味联合创始人王镜钥说:“当时我们线下这么多门店加起来营业额一年都只有2000多万,但是那场聚划算一天之内就卖了一百多万,我们是真的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效率惊人。”

百草味在2011年的电商销售额还只有0.23亿元,到了2016年,已经暴增至27亿元。电商是渠道红利,作为当时的新渠道,几乎等于一个新市场。

现在,这种红利消失了,至少对零食企业而言不再诱人。这就是周期的终结,渠道不再具有决定性,所以对线下的探索要以稳、而非快为重点。

那么,这个消费周期的关键点不在于渠道,又在于什么?答案已经从众多新消费行业中透出——受众,也就是消费者。

这是一个消费主权时代,供应极度丰富的状态下,很难再有品牌可以通过把持供应和渠道,树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典型如元气森林、李宁等品牌的逆袭,都是从消费者心智出发,点燃了新的机会之火。零食作为一种传统消费,自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零食企业对消费者心智的看重远超从前。从产品研发到渠道布局再到对外营销,“讨好”消费者才是最要紧的事。

一个典型案例是每日坚果,这个由沃隆坚果首创的单品,因为暗合零食健康化潮流,广受消费者喜爱。随后,百草味、洽洽等品牌也迅速跟进,都拿下了不小的销售额。另外,近两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卤、辣口味零食,也在各大零食品牌的布局中成为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沉默是一个谦逊的学习过程,是把经营策略从过去的“我有什么”,转向“我该、能提供什么”,甚至推进到未来的消费者会喜欢什么。

壮年“逆生长”,二次创业必先回归大单品

“以电商为核心的创业时代结束,同时以坚果供应链为核心和全渠道、多品牌布局的壮年时代开启。”这是三只松鼠在《关于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公告》中,为自己做出的转型定位。

纵观零食行业,不仅仅是三只松鼠走到“壮年”。至少,和他多有类似的百草味、良品铺子也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在他们前面,还有一群经历更丰富也更稳健的公司,比如洽洽食品。

渠道红利的结束已无需多言,而之所以三只松鼠要强调一个核心、多品牌而非继续做多品类,则是因为多品类看似光鲜,让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做大了营收,背后却躺着一个个“大坑”。

洽洽官网上将2008年-2010年列为多元化发展阶段,对电视广告有所记忆的90们应该还记得当时洽洽投放的喀吱脆薯片广告,实际上,洽洽同期还推出了“怪U味”、“啵皮冻”等设计薯片、果冻、调味品等多品类产品。遗憾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这些品类最终没能成为新的当家之作。

越多的品类代表着越重的供应、品控、销售和营销压力,每个品类都有其独特的问题,挑战巨大。此外,大单品的式微,意味着品牌特色的弱化。更不用说即使有大单品也很难保证品牌出众,比如“每日坚果”这个品类的知名度,可能比沃隆坚果品牌本身的知名度要高很多。这也导致后者在这个品类上的销售额被洽洽等公司超越。

对百草味、三只松鼠这样的公司而言,品牌知名度已经打下基础,大单品的意义在于另一个词,“首选度”。重新树立自己品类的优势,做好优势品类的质量与口碑,在品牌之外创造单品护城河,将帮助零食企业拥有更加牢不可破的基本盘。

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洽洽瓜子(65%的营收来自葵花子品类)、溜溜梅、劲仔小鱼、青岛食品钙奶饼干,甚至是桃李面包。消费者们大概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新聚焦重点品类,做大单品。那种纯以品类扩张闻名市场的日子,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零售领域有一种说法叫“短期看流量,中期看供给,长期看品牌”。对零食企业而言,这三者的结合格外紧密。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个发展周期内分清主次更为重要。

就像零食企业在线上线下之间来回,并不是战略漂移,而是因时而动、因势利导。无论做渠道、做单品、做供应链,确立品牌优势的目标是不变的。

在更加低调这两年里,零食企业的自我打磨已成风潮。对行业、对消费者来说,这是行业性的沉淀与转折,一定程度上指向未来更高的品质。沉默是金,大约如此。

文|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