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脑体漫画版本 - 叶小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logs.com/yexiaochai/p/165554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心脑体漫画版本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294743-20220805180904099-1173248912.png
294743-20220805180912861-2132312738.png
294743-20220805180922352-1723632754.png

最近有个粉丝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小钗,他们常说的心力、体力、脑力,到底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也没有对三力进行过系统性的研究,但稍加思考,竟然有一套能自圆其说体系,这里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是心力,心力应该对应我们远大的抱负,比如我们常说的心气高就是说的心力足;

心力足的人,体力也会得到大幅度飙升,可以耐久,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慢慢的正循环就开始了;

不断的正循环,脑力就会运转起来,思维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方法论,产出就会很高;

首先心气要足,心气不足没办法启动身体;身体起不来,脑力肯定跟不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这里继续回到NPL层次模型

294743-20220703210223391-909594450.png

心力至少站在身份或者精神层面思考问题,他的背景是我要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伟业,其次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举个例子:

我从小成绩好,虽然年轻还没梦想,但我就是知道我会成为一个有钱人,这个成为有钱人就是我的心力所在;

另一方面,在很多宫斗剧中,女主虽然初期撒都不是,但就是因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做陪衬,然后一步步的走到了最后,这个不做陪衬,也是一种心力所在;

这种有所凭持,认为自己就该如何如何,不该如何如何,就是我们所谓的心力,或者心气,他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所以,心力来自于两方面:

  1. 最初的一点天赋
  2. 心中理想的火苗

首先说最初的一点天赋,这个可能是你与众不同的基点,是你引以为傲的本源,这一点天赋很弱小但是你的本力所在,他可以是你擅长写作文,可以是长得漂亮一点,可以是跑得快一点,可以是数学好一点......

你会因为这一点的天赋甚至是那一点点虚荣去接触更多的东西,这个时候体力的作用就出现了:

理想的火苗,并不是所有人生来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心气要靠体力滋养,什么是体力?

体力是你因为自己的心力选择去做什么

仅仅是因为一点天赋、一点好奇、一点虚荣,开始了阅读,在不停的阅读中开阔了眼界,这其中将时间用以开阔视野,而不是用来吃喝玩乐,就是体力的体现,所以体力是一种选择,体力是对抗欲望,他体现出来的是自律,但自律的底层力量依旧是强大的心力,是心气高,是被不断开阔的视野点燃了理想!

理想因体力而滋养,最后被点燃,所以心力是体力之源,体力是心力之养料,心力、体力在相互纠缠的过程中越来越强大

最后是脑力,由于心力之源,体力之养,我们在正循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形成了一整套思维体系,形成了一个个可执行方法论,脑力最终撬动了效率杠杆,为心力、体力长期的纠缠找到了最大的价值,所以:

心力是力量本源,初期很渺小;

体力是时间的选择,因心力而强大,而后又滋养心力;

脑力是杠杆,是思维框架,是体力最大化的工具;

最终,心力是告诉你所有的时间和技巧要服务于什么目标

心力、体力、脑力是一个正循环,一个拉胯,两个受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94743-20220703210223437-821562894.png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什么是心力,因为某件事,心中有一张模糊的理想蓝图,在经历了足够的悲喜,蓝图没有消失,反而在一次次事件中理想的大厦变得更为清晰而坚固了,这就是心力;

什么是心力,你心中有完整的蓝图,但因为多年的经营,你已经拥有“欺骗所有人的能力”,也就是你拥有了走捷径的能力,并且没人知道你走了捷径,那你是选择坚守蓝图还是选择走捷径,如果依旧坚守蓝图就是心力;

什么是心力,你心中有完整的蓝图,因为多年的经营,心中的理想即将实现,但马上要面临一个关键抉择,如果要实现理想那么就要让出胜利的果实!善有善报,但善报不在你身上,这个时候你是坚守理想让出果实,还是坚守果实放弃理想,若是为理想放弃自我就是心力。

心力与体力要高度统一,高度统一才能产生正循环。

有些同学说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但他业余时间都在刷抖音,这就是心力、体力不一致:心中理想告诉自己该学习,实际动作其实在消耗体力。

最近有句话很有道理: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可以获得;高级的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而顶级的快乐,非得煎熬后才可获得。

放纵也不能完全说是心力与体力不统一,正常的解释是,这个人的心力涣散,或者说心力不强:他既想要更好的生活,又想要短暂的快乐

生活中这种既要又要很常见,我既想成为公众号大V,又想成为荣耀王者;我既想赚钱,想要轻松;我既想成就一番伟业,又想美人在怀;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小孩难得的是说Yes;成年人难得的说是No。

并不是不能既想又想,只不过心之所向一定不能出现矛盾,你想要上好大学,就不能终日游戏;想要立牌坊,就不能当婊子;想要成就伟业,自然不能耽于女色;

如果非要想去赚钱,又要天天游戏,那么内心的纠缠会导致极端的痛苦!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条,也就是《精要主义》的核心观点: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谓决策就是我们要对不同的事情进行权衡取舍

这个也是我们前面利益分配机制的底层逻辑:

体力有限,那么首先应该盘清楚他会被用到几个地方;

如果体力没被用到自己想要的地方,该怎么办

拒绝就是选择体力用在什么地方,不用在什么地方。

这里有个点是,我为什么选A不选B,那么一定是A的效率比B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ROI,如何得出ROI,当然是模型得出,什么是模型,模型就是脑力的体现,脑力会给出最优解,到底选择什么更容易能够达到我们心之所向?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当没有面临权衡取舍时,往往是我都要,很多人不想要做选择?那是因为选择意味着失去。

不拒绝是为了避免可能的机会丢失,那么损失的就是时间成本,这么选择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

选择很容易,科学的选择却不容易;选择很容易,让选择变得更有效率却不容易。

脑力是什么,脑力是科学,是方法论,是思维框架,也是认知系统,比如前文谈到的拒绝,要思考几个问题:

  1. 如何更有效的拒绝;
  2. 如何拒绝还不得罪人,不把路堵死;

这些都是需要脑力的,脑力是体力的补足,是体力的杠杆。

健康的体力是良好的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

除非必要,不能因为你的拒绝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光是处理老婆的埋怨这种事,都可以消耗巨大体力,如果人际关系差了,就会每天被各种破事、烂人纠缠,得不偿失,所以这里需要脑力加入,比如拒绝这个事,面临一个求助(请求),首先要做一个判断:

  1. 这个事情是不是必须做;
  2. 这个事情是不是必须我做;
  3. 这个事情我有没有能力做,我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4. 成本是什么,收益是什么;

明确以上四点,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拒绝,这里可以形成一个方法论:

294743-20220703210223448-2111888329.png

拒绝的艺术不是别人不怪你而是别人怪不着你,这里的精髓在于这个事情必须做,并且只有我能做的时候怎么办,这里的办法是:

把自己搞得真的没有办法帮忙!记住,一定是真的没办法帮忙

有点抽象,这里对最棘手场景做下进一步说明:

  • 身不由己法

自己身上确实事情很多,有证据链,没办法帮助,案例:

  • 没有权限法

自己虽然可以帮忙,但是没有权限决定是否可以帮:

  • 时间后置法

人家要的很急,故意把时间往后靠:

时间后置法如果到时对面依旧不要脸,就可以启用没有权限或者身不由己法。

  • 标准提高法

已经决定要帮助,但是依旧想让自己的投入更有价值,所以提高帮助的门槛:

因为需要对方提高标准,对方有可能就不叫你帮忙了,就算让你帮忙,工作量也会减少,ROI会提高。

  • 资源置换法

不好拒绝,但对方刚好有你要的资源时:

按照这个方法论,可以解决多数问题,场面也不会太难看,会很节约体力,这就是脑力带来的效率作用。

前文说了脑力是科学,是方法论,是思维框架,是认知系统。

再进一步,脑力是能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发现本质,极短的时间发现有效方案,这看上去很难。所以很多人认为脑力就是是否聪明,是否有天赋,这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脑力是可以训练的,是有方法论的,脑力是可以刻意的训练的,跟先天天赋有关系,但关系不很大。比如科学是实事求是:

只要凡事讲证据,最低的科学就开始了,科学就能萌芽。科学本质是求是、求实、求真,追求真理,准寻真理,拥有科学的力量就能加强脑力。

想要科学的能力,就一定要有科学的初心,也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这里又回到了我们之前的话题:认知屏障,也就是不要太固执了,听听人家说什么,好的复盘可以成为科学的开始,事实上复盘是提升脑力的有效动作:

294743-20220703210223378-1908370118.png

心脑体合一

人生之初,我们什么也不懂,只有一点天赋和一腔热血,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体力与脑力自然增长;随着阅历增加,我们开始有了一丝心力。

我们因为这一点心力对自己要求更高了,我们开始了选择,虽然浪费了大量精力,但总有部分体力用到了“正确的地方”

渐渐的,我们发现了阅读是有趣的,于是开始用更多的体力来阅读,但学海无涯,我们总是觉得看得不够多,看得不够深,于是我们需要更有效率的看,于是我们不得不总结各种方法论,于是我们的脑力也增强了。

在这深刻看,反复看,艰难前行中,体力滋养着心力,心力引导着体力,渐渐的知识谱扩张了,一般的就不看了,看麻烦的,看晦涩的,渐渐的看书也不够,开始喜欢跟麻烦的人打交道,喜欢跟难搞的人辩论,最后开始了阅读这个世界。

心力需要有基本的认知储备,认知够了才能去伪存真谈选择,而做了选择就不要变!心力最要紧的是不要变,理想愿望不要轻易变,变一次就要瘫一次!

心力不能轻易变但需要反复雕琢,要跟内心反复对话,你要拷打他,不停质问他,我们把一生给你,你配得上吗?

心力慢慢的增强,不是打鸡血打出来的,而是一锤一锤的塑造出来的,是雕塑出来的,去伪存真出来的,反复拷问出来的,他是一个绵长,痛苦,反复的过程,在这反复的过程中,理想的大厦一定会十分的合理而坚固。

看一个人是否心力足很简单,你就问他10个问题,看逻辑是否自洽就好,比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什么是大庇;
  2. 什么是寒士;
  3. 什么事欢颜;
  4. 寒士包不包括土匪;
  5. 土匪包不包括妇女儿童;
  6. 妇女儿童有没有作恶;
  7. 帮凶算不算作恶;
  8. 知情还是不知情;

心力的底层是理想的大厦,小的理想家人身体健康;大的理想天下太平,你人生的理想是什么,那么你的时间就该用到对应的地方。

理想有大小,身体健康是理想,买台车也是理想,但心力不能太过涣散,心力更不能互相矛盾,三心两意注定难以成就惊人的事业。

心力可以大,但蓝图要坚固;心力可以小,但蓝图要清晰。

要评估体力、脑力在时间尽头的可能性,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那里,去那里干什么,有什么改变,什么事情会变化,是一个人变化,还是很多人变化,会遗憾吗?

理想只燃烧半年的话,心力就不持久,必须要有为之燃烧一生的理想,但不要好高骛远,年轻可以好高骛远,被打击了后想办法修正路径,用心力拉动体力和脑力,再来一次吧!

体力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是一个选择问题,是你的时间要用到什么地方;

脑力是认知和思维框架,是时间的乘法,他能带来体力与的价值最大化;

心力是告诉你所有的时间和技巧要服务于什么目标。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喜欢的同学可以四连支持:

294743-20220703210223439-219286119.png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我微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