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腾讯、华为都看上了滴滴的生意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208/44234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腾讯、华为都看上了滴滴的生意

来源:IT时报    作者:      2022年08月04日 23:46

刚刚过去的7月,高温日达到22个,数量为史上第三多,但持续的高温热浪还没有结束。“高烧”中的上海,让网约车司机地图上的“热力点”红了起来、多了起来,在经历一场疫情停滞之后,这个夏天,网约车迎来期盼已久的“黄金季”,而平台也趁势推出一大波优惠券吸引用户。

网约车市场似乎正在回归“正轨”,但滴滴被罚超过80亿元、华为和腾讯相继入局网约车业务、网约车开空调要加钱等消息的传出,网约车市场也“暗流涌动”,或许一场新的“排位赛”正在展开。

“黄金季”不愁单量

“6月1日,上海重启的那一刻,我第一时间抢了预约单,半夜从家里发车,给了自己一个‘开工仪式’。”两个月之后的现在,享道出行司机付师傅回忆起这段时间,感叹从一开始每天的十几单,到现在每天三十多单,基本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现在是网约车的旺季,单量基本上和疫情前正常时期持平。”

每天早上6点不到,付师傅就出车了,早晚高峰是每一个网约车司机都不想错过的“黄金时间段”,“从6月中旬开始,每天的单量基本饱和,每天的流水在1000元左右,比疫情前少了100元。”付师傅告诉《IT时报》记者。

下午两三点,是付师傅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段天气炎热,再加上不是用车高峰期,利用这两个多小时,付师傅趁机休整一下,准备迎接晚高峰。每天忙到半夜才收工,每天超过13个小时在车上。

另外一位滴滴司机徐师傅也向《IT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和疫情前的水平已经差得不多了,每天在车上10个小时,能做十几单。”

有调研机构随机对上百位网约车司机和部分乘客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浦区的徐泾、浦东新区的张江和唐镇等7个区域是司机师傅接单的“热区”。

但在不愁单量的“黄金季”,司机的收入并没有提升。付师傅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油价较高,司机的成本上升了;二是平台对司机的奖励不多。“我每天开350公里左右,油费成本每个月增加20%~30%,我在最热的时间段回家休息也是考虑到油价的因素。”付师傅说,平台前两个月有流水排名奖励活动,要拿到奖励不容易,一天都放松不得。

不少司机向《IT时报》记者表示,油价上涨对成本产生不小的影响,一个月至少多花一两百元。

此前,网约车司乘曾陷“空调费之争”,由于高温天多再叠加油价上涨,这一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碰到乘客叫的是一口价,司机的确会觉得成本有点高。”一位网约车司机这样对《IT时报》记者表示。

作为目前网约车主要监管依据之一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也规定,网约车的运营服务应符合出租车运营服务的行业标准,驾驶员“应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使用音响、视频和空调等相关服务设备”。

硬币的两面

虽然司机不愁单量,但依然挡不住平台“大肆撒券”,要把乘客弄到自己的“碗里”来。

近日,《IT时报》记者经常收到一些网约车平台发的优惠券,享道出行的6折专车券、秒杀一折券、推荐好友即享40元券及折扣福利等。在抖音上,《IT时报》记者经常刷到美团打车的“福利广告”,有最高价值60元的5折券包等,记者的美团打车账户也躺着一张8折打车券,最高可抵15元。

131bf972-590c-4b11-9370-24bcb308f956.webp

即使一开始以高端“红旗”车型起家的“国家队”T3出行,现在也加入了特享、快享、速享等更加接地气的车型,而且这些经济型车型还可以使用优惠券。一单14元基础价的路程,少则便宜一两元,多则便宜四五元。

相较于价格高昂的“红旗网约车”,这些车型适合更多乘客出行的需要。从《IT时报》记者近期几次体验来看,车辆的响应速度并不慢。或许光靠“红旗”,不足以支撑起平台的运营。就以基础价14元左右的单子为例,同样时间、同样路程,如果选择“红旗”车型,用上更大额的优惠券,预估价也要超过60元。

b5e71505-134b-433c-afec-f9eec4af185f.webp

现在的T3出行,和滴滴差不多!”有T3司机这样形容。

网约车市场的规模和合规问题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当T3选择了“滴滴模式”后,在获得规模收益的同时,就必然要面对和解决合规问题。据媒体报道,T3出行收到过多次行政处罚,全部都和驾驶员或车辆未取得相关运营资质相关。

不可否认,网约车市场不再是“烧钱”就能玩的,合规运营才是市场竞争核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告诉《IT时报》记者,由于滴滴受合规审查的原因空出一部分市场,成为其他网约车平台争取的目标,但就发展阶段来看,价格竞争的作用已经不大,平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长期补贴,对于老玩家来说,现阶段还是依靠合规、精细化运营以及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并留住用户。

聚合模式或成下一角力场

网约车市场一直是多变的,市场排位一直在变,入局者一直在变。

去年7月,滴滴App下架后,网约车行业迎来了短暂的窗口期,不少打车平台推出补贴以寻求在短期内注册司机和用户的规模增长。最近,滴滴又收到一张超过80亿元的超大罚单,在外界看来,滴滴已“跌下神坛”。

但是,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一直在增长,是巨头觊觎的肥沃市场,足以吸引玩家不断加码。去年,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都完成融资,有了“储粮”就可以发红包了。

在空缺的间隙,网约车市场又迎来了两位重磅“玩家”——腾讯和华为。在微信中,《IT时报》记者看到进入“出行服务”后,就可以呼叫包括曹操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在内的多个平台的网约车。但加入微信出行服务的网约车企业,明显少于高德打车等聚合平台。

华为也推出了众测版打车应用“Petal出行”,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上线,同样也提供聚合出行服务。

在陈礼腾看来,抢夺网约车市场不是腾讯和华为的主要目的,腾讯有腾讯地图,华为有花瓣地图,二者入局网约车更多是丰富其地图的使用场景,完善各自的生态版块布局。

通过聚合平台使用出行服务,不少网友已经习惯这类模式,一站式打车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对于平台来说,聚合模式更加轻量化,进可攻退可守,风险可控、投入可控,能够抢夺一些市场,助力自身实现流量变现,增加用户的黏性反哺自有业务。

“聚合打车在商业模式上属于轻资产模式,业务启动和后续运营成本较低,没有烧钱的压力,还能以聚合打车服务丰富自有业务生态。而在诸多网约车服务商看来,与其自己承担风险找流量,不如直接倚靠巨头买流量。”陈礼腾说。

或许聚合模式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但如何对聚合之下的合作对象进行有效监管和安全审查,这是聚合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