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全屋智能:亟需“智”建产业协同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ngkeji.com/post/lp/14892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全屋智能:亟需“智”建产业协同力

data.png2022-08-03 08:09:27      source.png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杨鹏岳     

进入2022年,全屋智能的这把“火”终于开始由虚入实,进入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发展阶段。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4.9%。

当前,各类入局者在全屋智能领域的竞争正酣: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以绿米联创、欧瑞博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都正在全屋智能领域持续发力。但与此同时,一些悬而待解的“老问题”依旧存在。如何共享全屋智能这块“大蛋糕”,正成为业界关注与探索的焦点。

(图为绿米联创智能家居体验馆)

全屋智能,智能家居发展新动力

1997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屋”——Xanadu2.0(世外桃源2.0)建成,这座耗时7年、花费将近1亿美元的豪宅堪称是“全屋智能”的鼻祖:从灯光、家电设备、门窗、暖通到安防,这座“未来之屋”的各个方面都融入了智能家居大系统中。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未来之屋”早已照进当代人的现实之中。近年来,智能音响、窗帘、智能门锁等各类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不断涌向更多家庭;而随着AI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与应用的普及,智能家居进入新阶段,逐渐从单一智能产品拓展到了全屋场景,“全屋智能”的概念开始进入更多家庭的视线,并受到特别青睐。

在万物互联时代,基于IoT物联网技术的全屋智能成为人们最理想的居家生活。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全屋智能行业研究白皮书》指出,全屋智能的特征是对该空间场所内的家居设备进行系统化集中管理,并赋予其人与场景交互能力。其核心价值在于,综合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赋予智控系统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控制、自主反馈的生命力。目前,全屋智能主要以民宅、酒店民宿及商业楼宇为应用场景,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的智能生活体验。

“如果智能家居有终点,那么其发展的尽头便是全屋智能。”业内人士指出,全屋智能是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升级,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自2012年起,国务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明确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地位;同时,智能家居作为重点应用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中,推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2019年,5G技术形成的产业链进入发展快车道,为智能家居提供落地支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414亿元人民币,其中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0108亿元,带动智能家居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奥维云网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保持在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达6515.6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占据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份额。

“在这一阶段,新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断升级、品牌积极布局、资本快速进入,但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与体系仍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加之中国房地产政策收紧导致需求下降,资本市场对智能家居的投入回归理性。”奥维云网研究总监刘飞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全屋智能在我国有着肥沃的发展土壤。为此,刘飞从政策端、消费者端和技术端给出了分析。

从政策端来看,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将人工智能作为智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全屋智能家居符合国家政策方向;从消费者端来看,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社会消费主力,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因此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和偏好度更高,全屋智能家居的消费潜力巨大;从技术端来看,中国在5G领域发展仍走在世界前列,对于智能家居平台标准的制定也在积极推进中,为全屋智能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但挑战犹在

当前,中国全屋智能市场在产品、技术、服务能力上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4.9%。未来五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规模将在厂商竞争、方案标准化和技术演进的推动下不断扩大,预计市场销售额将以4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全屋智能领域的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也有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头部科技企业,还有以欧瑞博、绿米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这些企业经过多年布局,已经积累并形成了各自的优势。

不过,虽然发展势头正旺,但全屋智能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仍面临着一些列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家电/家居的智能化水平并不高。实际上,现在的智能家居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记者分析,目前家庭中的智能产品通常来自于多个供应商,由不同品牌组成,所以在改造的时候会存在较大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同一品牌要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目前还很难;其次即使有一些头部品牌自身拥有全品类产品,但其智能化程度、便利化程度还不高。”

具体来看,主要有一些智能家居行业中的“老大难”问题还未得到克服。

GfK中国家电事业部总监蔡凌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IoT物联网协议不能互联互通;在服务方面,全屋智能涉及到很多前装、安装服务和用户体验等软性服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从参与方看,各类生产企业、各类渠道商、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等都看好这一行业前景,纷纷加大投入,但市场端合纵连横少,行业碎片化严重。

刘飞认为,对于上游参与者,要加强技术升级,芯片开发、操作系统、机器学习等进一步强化。对于中游方案和硬件提供者,要构建品牌自身的生态圈,例如海尔整合家电生态圈、小米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生态圈、华为1+8+N生态圈等,实现跨品类的协同。对于下游渠道商,要多元布局,通过多种渠道链路激发用户需求,特别是开发家装平台和设计师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

产业链协同,行业共享盛宴的关键

进入2022年,相关厂商在全屋智能领域持续发力,让全屋智能这把火燃得更加旺盛。仅在今年5月,海尔、美的以及欧瑞博就先后举办发布会,推出了自家全新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7月份,华为全屋智能2.0正式亮相。

“目前可看到的一种趋势是,像华为、小米等一些第三方企业通过自建系统、自建平台的方式,以中间键的形式去进入全屋智能市场,然后才可能会去逐步取代其他家电品牌。”张毅告诉记者,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家电厂商和华为等系统厂商,互相之间存在着博弈。他强调,“全屋智能在技术上不是问题,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都在构建门槛,结果就是消费者无从选择或是选择后的体验效果欠佳。”

事实上,全屋智能行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

刘飞指出,在跨品类协同上,智能家居是整个家居环境和家居产品的联动,涉及控制系统、家电、照明、环境监测、监控等产业和产品,跨品类之间的合作需要统一标准,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营观念造成合作往往较难。

那么,是否有可行的路径去解决协同问题?

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海外市场的经验。2019年,苹果、亚马逊、谷歌和Zigbee联盟共同发起了基于IPv6的智能家居互联协议(Connected Home over IP);2021年5月,该协议正式启动商业化,并更名为Matter。简而言之,经过Matter联盟认证的设备,就能实现互联互通,包括苹果、亚马逊、三星、英飞凌等多家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已承诺采用Matter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可供先择的兼容设备。

“我们如何在当前国际竞争形势下,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家居物联发展模式,这或许需要政府上升到战略性层面,联合业界进行长远统筹、布局和投入。”蔡凌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除了跨品类协同,安全隐私和成本因素也是全屋智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标志着全屋智能的发展开始“由虚入实”。

首先在安全性和隐私性方面,智能家居通过云平台进行指令和行为分析,这就会涉及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生活隐私等问题,而目前个人隐私泄露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最重要的问题。在7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负责人表示,要推进家电物联网认证,促进智能家电产品互联互通和个人信息保护,打造智能家居。

其次在成本方面,智能家居的建立、调试、维护相较于传统家居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就造成智能家居更多的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普及,下沉市场的消费意愿较低。而随着全物智能市场的发展,相关厂商推出的解决方案价格也在下探。以华为为例,其在今年7月推出的后装解决方案,免布线、不破墙,从安装到使用最快可在一天时间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室2厅(约80㎡)的后装方案售价19999元起。而在此之前,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厂商中,所提供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起步价少则3万元,多则10万元。

谈及全屋智能的未来趋势,张毅向记者表示:“最合适的方式,不是每个品牌去垄断一个家庭的全部智能家电,反而应该是由一个中间平台去做‘中间键’,然后各自厂商去对接这个标准或接口,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市场。这样的折中方法也许还较为遥远,但可能是未来大多数厂商的一种选择。”

文章详情:全屋智能:亟需“智”建产业协同力

钉科技(微信号:dingkeji2015),专注TMT领域创新研究报道,第一批今日头条“百群计划”签约媒体和入驻头条号创作空间的科技新媒体,荣获腾讯2015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2017年UC量子计划获奖新媒体,被中国科技信息评为“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是2015-2016连续两年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媒体。商务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钉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钉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钉科技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