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了大糗的谷歌新机,敲响了指纹识别的安全警钟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5411885213684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出了大糗的谷歌新机,敲响了指纹识别的安全警钟

三易生活·2022-08-02 11:49
从理论上来讲,智能手机上的光学指纹识别也有安全隐患。

近期在海外手机市场要说哪款机型最为“热门”,显然就非谷歌Pixel 6a莫属了。

一方面,作为谷歌最新的Pixel系列中端机型,Pixel 6a不仅换用了与旗舰Pixel 6系列一样的全新外观,更首次采用了与高端产品同款的Tensor SoC,在“性价比”方面相比以往有着极大的提升。

v2_dcdbedc44f6d4f6691c57f0d3ae9bc2a_img_000

另一方面,在热卖的同时,Pixel 6a也“不负众望”地爆出一个又一个奇奇怪怪的BUG和短板。而在这些BUG当中,“屏下光学指纹”的重大安全隐患,无疑是最为值得关注和解析的。

最早揭露这个问题的,是一位海外评测博主。一次他偶然发现,自己的Pixel 6a竟然可以其他人的指纹解锁,但他们均表示此前从未碰过这台手机。同时在其指纹设置里,也确实只有一个已被注册的指纹信息。

v2_7203b033f584492d9141513498a7f975_img_000

继他将相关视频发布到网上后,自然也引发了其他用户的关注和效仿。很快,另一位博主成功复现了类似的BUG,他用自己的右手拇指注册了Pixel 6a的指纹锁,然后用(没有注册)的左手拇指去解锁,结果是屏幕瞬间亮起、并顺利解锁。

很显然,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已经不能用“偶发BUG”来解释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谷歌方面在调校Pixel 6a的指纹识别模块时,肯定是出现了失误的。但这个“失误”又并非完全是软件层面的问题。事实上它本身所反映出的,还有屏下光学指纹模块这一硬件,所特有的、工作原理上的缺陷。

想必许多朋友都知道,目前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组,从原理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电容式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以及光学指纹识别。

v2_ce8869737f3b48808b5b0023813d7555_img_000

所谓电容式指纹,就是当用户将手指放在传感器上时,传感器就会给皮肤表面“充电”。此时由于指纹凹凸不平的特性,凸起处(指纹的“脊”)与传感器间的距离会更近,而凹陷处(指纹的“沟”)与传感器间的距离则会更远。这样一来,两者与传感器平面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电压差(电荷差)。通过检测这些电压差信号,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就能检测出指纹上每一道“脊”和“沟”的形状及长度。

正式因为这样的工作原理,也就意味着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工作时必须紧贴皮肤,因此就没法做成“屏下指纹”,只能以按键的形式存在于手机上。

v2_04e010efb51441d7ab2340495b53781d_img_000

相比之下,超声波指纹的原理要更简单直接一些。它会先通过一个发射器向手指发射超声波,超声波触及到指纹后会回弹。此时,指纹上的凹凸信息自然会导致回弹的超声波信号出现时间上的差异,所以通过接收器(也就是声呐)接收回弹的超声波信号不仅能描绘出指纹的形状,甚至理论上还可以测得指纹凹凸的深浅程度。而这,也是为什么超声波指纹识别有时也会被称之为“超声波3D指纹”的原因。

v2_0a4d42df9dbd40219bb9c8d1b4f349f3_img_000

最后,光学指纹识别的原理其实反而是最简单易懂的。它在工作时先会用一个较强的光源将手指面照亮。此时指纹处的皮肤因为有厚度差异,厚的地方(也就是指纹的脊)就会比薄的地方(指纹的沟)透光性更差、颜色更深一些。

接下来,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就会直接拍摄贴在屏幕上的手指,并通过分析图像中的色彩深浅变化得到一张“指纹图像”,借此作为判断指纹信息的依据。

v2_81dd7b1289f846219cb417c03ba193f7_img_000

超声波指纹的清晰度可以做到非常高的程度

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无论电容式指纹识别还是超声波指纹识别,它们所测得的指纹都是能够直接反映深浅形状的“3D立体信息”。唯独只有光学指纹识别测得的不仅是2D平面图像,并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其测量对象甚至并不是“指纹的形状”,而是“用户指纹压在玻璃上时,从下方照亮所形成的影子的形状”。

这也就意味着,与电容式、超声波指纹识别的测量结果相比,光学指纹识别天生就存在分辨率低、信息量少的短板。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带有“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功能的机型解锁反应速度通常都很快,甚至有时会比电容式、超声波式的指纹识别方案更快。

这,其实就是真正出问题的地方了。

因为光学指纹识别天生就存在着测量分辨率低、信息量少的问题,所以厂商普遍都需要使用到“算法”对其进行增强。在这些算法中,有一部分旨在强化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拍”到的图像解析力,但也有一部分其实就是以降低指纹识别传感器对比的精确度为代价、使得其“下判断”速度更快。

v2_7abeb2af06bb4a3ebeb316ed34614479_img_000

因为分辨率低,所以必须降低判断对比的门槛,因此就可能会出现“误判”。而这也就是此次Pixel 6a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出糗”的底层逻辑。事实上,也正是所有光学指纹识别传感器共有的技术缺憾。

相比之下,无论电容式还是超声波指纹识别,因为一次检测得到的指纹信息量更多、需要对比的信息量更大,所以这些指纹识别技术才会似乎“反应更慢”一些。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电容和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可靠程度,却是光学指纹识别目前难以比拟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