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买量变天?版号总量调控下,今年游戏广告投放额同比大减超六成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amelook.com.cn/2022/07/49113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买量变天?版号总量调控下,今年游戏广告投放额同比大减超六成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近半年来,多款上线不到一年的游戏纷纷宣布停服,更是不乏当下最热门的二次元品类。同时,游戏工委《2022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发展受阻,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8%,用户规模同比下降0.13%。

种种证据表明,游戏行业用户增长红利近乎消退,正式进入存量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下整个泛娱乐领域进入存量市场,包括游戏公司在内的细分行业开始改变投放策略。

尤其受版号总量调控的影响,不止是新产品几乎颗粒无收,游戏业近一年买量支出更是锐减。截止今年6月,网络游戏广告投放费用已经降至6.45亿元,同比缩减六成以上。

存量特征明显,厂商改变买量策略

lazy.png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来,长短视频、手游行业的用户使用时长均实现了明显增长。其中,手游月人均使用时长增加至23.3小时,同比增长11.6%。

lazy.png

同时,随着互联网流量增长放缓,泛娱乐行业开始集体转向经营存量市场。其中,手游用户结构调整,开始注重圈层粘性增长。

lazy.png

《报告》继续提到,面对存量市场,游戏公司开始改变投放策略,投放对象发生了变化。虽然依旧是益智休闲类游戏占据第一,但策略游戏、MMORPG、模拟经营等中重度游戏的占比明显增加,投入占比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缺乏新游,广告投放缩减超六成

lazy.png

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预估数据来看,相比去年6月,游戏行业广告投放下降了60%以上。如果以去年8月暑期档的投放峰值比较,该数字更是缩减至七成以上。

虽然QM监测数据与行业真实值肯定有偏差,但GameLook亦通过业内人士反馈获悉,确实2022Q2国内各大广告平台的游戏广告投放额出现了大幅的下滑的情况,而整体观察会发现,相关曲线的变化其实与版号暂停发时间完全保持一致。

自去年8月,国内暂停发放游戏版号开始,游戏广告投放费用随之一路下滑。显然,不止是游戏业本身,长达263天的版号暂停发放,同样波及到了广告行业,游戏营销广告投入跌幅巨大。

对此,DataEye CEO 汪祥斌向GameLook解释道:“缺乏新品,老产品投放内卷太严重、固化。同时流量这块完全没有红利,都是同一批用户老产品反复卷,很多产品真投不动”。

这并不难理解,由于久久未能出现新游,基本只有同品类的老产品反复洗用户,广告效果自然会出现下滑,用户获取成本随之飙升,甚至买回来的依旧是流失的老用户。尤其对于SLG、MMO等鲜少出现新鲜感、却又相当依赖买量的品类,常年的营销难免令玩家感到疲劳,却又只能陷入“内卷”的恶性循环。长期以往,获取用户成本大涨不说,自然让厂商“投不动了”。

与之相对,用户新鲜感较强的新品,借助首发红利期,玩家对游戏新鲜感更强,买量相对更加便宜、有效。因此,广告投放费用总额的变化自然会与新游戏的出现成正相关。

而相比过去两年大厂动辄采用爆量营销、追求破圈效应、豪斥广告费相比,今年以来采取爆量营销的新游戏确实不多、甚至一些大厂都没几个新游戏获得版号,同时去年上市企业年报中净利润的真相、亦让一些大公司开始追求实际利润产出,不再采取大手笔的爆量模式,而更看重中长期ROI回报。

但其实,游戏营销环节不止是线上投放力度下降,线下活动也在大幅度减少。可以看见,今年本应遍地开花的游戏线下活动也因疫情、舆情等各种原因推迟、延期、或是转换形式。

例如,原定于今年7月29日-8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ChinaJoy第一次出现了线下暂缓举办的情况,而2022 ChinaJoy线上展(CJ Plus)将于8月27日至9月2日在MetaCJ元宇宙数字世界中举办。

lazy.png

同样,全国各地动漫展也受到了影响,全球各类电竞赛事也顺势转为了线上比赛,且发布会均在线上举办。如此前《永劫无间》赛事发布会便是通过网易“瑶台”系统,以线上形式展开。

lazy.png

与之相对,随着版号调控进入深水区,游戏营销环节也出现了正向的新变化,即直播愈发频繁出现在老产品运营中。如《原神》每个版本都会有与斗鱼、虎牙和B站等各大直播平台合作,推出主播激励计划。

lazy.png

甚至连棋牌、传奇等游戏也愈发频繁地出现在直播平台,借此实现长线经营。如今年4月《途游斗地主》和巨量引擎的直播营销厂牌DouGame合作了一档“棋牌星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lazy.png

在此趋势下,甚至在快手、抖音这种非游戏垂类平台,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游戏直播,平台方也开始专门培养自有主播。而选择合适的主播达人合作,逐渐成为老产品的常驻运营手法之一。

女性向新品稀少,男女玩家喜好逐渐融合

《报告》还显示:男性、女性玩家对于游戏的偏好正在逐渐融合——男性玩家愈发偏爱音游、消除、模拟游戏等中轻度游戏,而女性用户则对强调竞技的中重度游戏粘性增加。

lazy.png

可以看见,女玩家在《原神》、《决战!平安京》、《和平精英》、《穿越火线》的月人均使用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相较去年增幅明显。其中,《原神》的月平均使用时长更是达到了23.9小时。

继月入3亿的《恋与制作人》出现后,四年时间过去,第二个达到同量级的女性向爆款依旧没有出现,而女性玩家的喜好也逐渐与男性玩家融合。

在GameLook看来,此番变化本质上还是由于女性向新品过少。除了腾讯北极光的《光与夜之恋》相对表现突出外,近年来,拿到版号的女性向产品普遍较少、即使能发行市场表现也较为一般。尤其是今年版号恢复发放后,目前仅有完美世界旗下的《黑猫奇闻社》拿到了版号,但尚未上线。

lazy.png

因此,女性玩家被迫只能玩相对大众向的竞技游戏,亦或是如《原神》般重剧情体验的产品,类似《光遇》这样的偏社交的游戏产品就更少了。而根据Reddit上的《原神》玩家性别调查显示,受访者中51.1%是男性、37.3%为女性、6.3%“其他”,以及5.4%保密。仅从性别维度出发,《原神》玩家男女比例已经接近1:1。

出于相同的原因,QuestMobile《2022“她经济”洞察报告》也指出,女性用户比例高的手游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以恋爱为卖点的产品,如女性用户占比达59.7%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便是一款TCG卡牌游戏。

颇为遗憾,尽管女性游戏市场一直在壮大,但这波红利女性向产品依旧没能真正享受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2/07/49113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