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新茶饮背后闷声发财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3298075160627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谁在新茶饮背后闷声发财-36氪
1消费供应商排队IPO
一家家新茶饮品牌门店开开关关,价格也涨涨落落,期间,更有无数新茶饮品牌消失,又有新品牌崛起,但这些新茶饮品牌背后的“上游公司”却一直蓬勃发展。
在奈雪的茶去年登陆港交所后,新中式饮品再没有企业IPO。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咖啡与新式茶饮市场的火爆,带动了供应链公司的“上市潮”。
不久前,为肯德基麦当劳提供调料的宝立食品在上交所首发通过,卖果汁给奈雪的田野股份递表北交所,给元气森林提供赤藓糖醇的三元生物、给CoCo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提供奶精的佳禾食品已经敲钟,卖杯子给瑞幸、喜茶的恒鑫生活也在准备IPO。
这些企业在新中式茶饮爆发的背后“低调”地发着财。这其中不乏家族企业,比如佳禾食品、恒鑫生活都是夫妻共同经营。
《灵兽》了解到,恒鑫生活的创始人是一对合肥夫妇——樊砚茹和严德平。 1997年成立后,恒鑫生活经历了两次转型,最终在限塑令的启发下走向可降解塑料和纸质杯具的道路。
随着新式餐饮的爆发,恒鑫生活也开始大赚,客户包括喜茶、奈雪、瑞幸咖啡、星巴克、益禾堂、麦当劳、德克士、蜜雪冰城等被年轻人撑起的新式餐饮。据招股书显示,恒鑫生活2021年纸杯和塑料杯卖出高达21亿只,一年进账7.19亿元。
除了新茶饮的纸杯供应商获利外,果汁原料供应商也随着新茶饮的火热开始大赚。今年6月15日,田野股份向北交所递表,拟募资约4.76亿元用于新建工厂等项目。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旗下产品包括原料果汁、速冻果块和鲜果等。在2019年之前,也就是新消费井喷之前,田野股份最大的四个客户是广东南丰行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农夫山泉、鲜活果汁和可口可乐,其中,新茶饮客户在田野股份收入的占比仅为4.20%。
但在2020年,奈雪的茶成为田野股份的第二大客户,这一年开始,新茶饮客户不断涌入田野股份的客户名单,并贡献24.44%的营收。到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中有4个是新式茶饮,包括奈雪、一点点、茶百道和沪上阿姨。
公开资料显示,这四个品牌贡献了田野股份56.49%的营业收入,伴随新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田野股份的业绩也实现飙升。2019-2021年,田野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2.66亿元和4.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32.09万元、2100.17万元及6517.76万元。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达72.57%。
除了果汁原料之外,今年2月,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募资36.86亿元。三元股份自2007年以来专注于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产品,而赤藓糖醇就是代糖的一种,用作食品饮料中的填充型甜味剂。
三元生物招股书提及,2021年元气森林是其头号客户,而农夫山泉、喜茶、可口可乐等饮料品牌也向三元生物采购赤藓糖醇。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去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2.94%,是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而赤藓糖醇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据了解,去年上半年,赤藓糖醇的平均单价为18659.39元/吨,三元生物的利润也随着水涨船高。
以往隐藏在品牌背后的新消费供应商,现在正在集体谋求上市。
2供应商集体站上C位
新茶饮成为了近年最受年轻群体喜好、增长速度最快的赛道。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2795.9亿元,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持续上涨,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749.3亿元。
据《灵兽》了解,在新茶饮类型中,果茶最受青睐。以果汁原料供应为主的田野股份在招股书显示,对新茶饮行业,公司建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协同创新流程,收到客户需求或样品后,快速启动样品分析、工艺和配方设计、原料调查、试产、量产等,缩短新产品商品化周期,配合客户成功推出油柑汁、刺梨汁、黄皮汁、龙眼汁等新品、潮品和爆款。
去年,奈雪推出的“霸气玉油柑”,一经上架就成爆品,并在行业里掀起“油柑热”,直接带动上游油柑价格上涨近10倍。而这一爆款的诞生,就离不开背后的供应商田野股份。去年,其实现4.59亿元的营收,增长率高达72.57%。
在这样的劲头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新消费赛道谨慎的投资人,又开始关注起品牌背后的上游供应这个“新方向”。
相关融资披露显示,今年1月,美妆代工厂芭薇股份获得超亿元的B轮融资,白云金控及丸美金鼎产业基金共同参投;随后,服装供应链SaaS领猫SCM完成3000万美金A+轮战略融资,由波士顿投资B Captial Group领投,蜂巧资本跟投,老股东云启资本、GGV纪源资本、百布(致景科技)均持续加码;数码印花供应商优布完成千万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九合创投;咖啡供应服务商“乐饮创新”也获得了近5000万元的A轮融资,由盛景嘉城领投;瑞幸咖啡供应商塞尚乳业也在同期披露C轮融资消息。
不难看出,整个品牌供应商正受到企业和资本的双重关注。
2021年末,奈雪的茶出资3864万元收购田野股份4.4%的股份,沪上阿姨也认购了其100万股,投资金额为322万元;此前乳业新品牌认养一头牛完成B轮融资,在其股东名单中出现了新茶饮品牌“古茗”的身影;今年年6月,喜茶入股焙炒咖啡服务商“少数派咖啡”,持股12%。
对此,一位投资人表示,过去几年,消费赛道的投资逻辑很多是依据互联网的数据增长模型来做判断,但企业核心竞争壁垒建立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供应链能力。
今年6月,关注餐饮消费赛道的番茄资本将公众号介绍更新为“和美味相关的深度产业基金,包括餐饮、食品饮料、供应链、食品科技和农业科技等”,这意味着番茄资本正在试图从消费餐饮前端开始触及供应链的深水区。
一家消费投资机构合伙人 也曾表示,消费投资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单纯的差异化的问题了,本质上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 从前端的差异化到后面的品牌成长,都是供应链的问题。
供应商不断崛起并站到了C位,开始被资本加倍关注,这也是新消费领域前所未见的一幕。
3依旧存在不少挑战
供应商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行业的发展。 随着新茶饮、咖啡、饮料以及餐饮等行业的扩大,供应商也是水涨船高。
看似提前享受到了红利,但相比于咖啡、茶饮品牌,他们后期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饮品供应商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NFC果汁、植物粉末、咖啡这样的原材料厂商遍布全国。
根据《食品工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1 年至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从1421家增加至1766。
另外,该行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的行业。例如一家创业公司因某位在饮品行业沉浸多年的高管加入,而更快撬动上游客户的大订单。
下游的供应商们对大客户高度依赖。例如,田野股份2021年的第一大客户奈雪的茶销售收入占比20%、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到68%。这意味着一旦大客户出现异动,下游供应商的收入势必受到影响。
未来,任何一款原材料涨价,都会导致利润的下降。例如,恒鑫生活毛利在逐年降低。2019年至2021年,恒鑫生活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4.24亿元和7.19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7026.56万元、2487.66万元、8123.6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5.31亿元、4.15亿元、6.9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85%、40.65%和36.17%。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上游供应商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基于其专业化、稳定性以及成长性三个方面。
在食品餐饮领域,根据产业分工不同,供应商企业一定会是越来越专业,聚焦某个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随着行业发展壮大,市场空间比较大;
稳定性方面,在一直稳步增长的食品餐饮领域,后端的企业波动相对较小;
成长性来看,近几年像是新茶饮、咖啡、无糖饮料都是很热的赛道,同时预制菜等类似的半成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对后端企业都是很好的助推。
表面来看,供应商们不用像前端品牌方那样贴身肉搏式的竞争,去占市场份额,反而能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崛起。
但 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竞争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譬如,获得融资后无非就是扩大产能,最终会导致市场从供小于求向供大于求转变,企业收益空间逐渐缩小,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
谁先上市谁就具有先发优势。
当然,对于未来发展,不同领域的供应商有不同的战略选择,一是在获得资本支持后,部分供应商会强化研发能力和整体的系统管理能力,提升综合实力;
亦或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更多的业务领域,比如扩建工厂规模、拓宽品类,甚至可以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推出一些面向C端的产品,通过各类分销渠道或者自己开店进行销售。
不过,对于原材料供应商来说,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B端,直接面向消费者是挑战比较大的战略选择。
但无论怎样,趁着市场行情较好,抓住发展机遇上市,无疑是个好的选择,不然过了这个村儿可能就没这个店儿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