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计算很「卷」,腾讯云很焦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242721398250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云计算很「卷」,腾讯云很焦虑

ToB行业头条·2022-07-12 13:06
一路追赶,一路发展

腾讯云何时能在云服务能力上反超华为云,实现盈利?

斯大林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

商业市场也是如此,风云变幻,瞬息万变。

以云服务市场为例,从2009年阿里云宣布进军云计算开始,过去13年,有大批厂商跟风进入云计算,而后轰轰烈烈的阵亡,至今依然坚持的厂商里,市场排名也如跳动的音符时上时下,一切都在变动,有逆袭也有不甘。

而腾讯云绝对是2022年所有玩家中压力最大的一个。

作为云计算大厂,阿里云用了12年实现盈利,而腾讯云今年也是第12年,能否盈利成为重压之一。

作为同时宣布进军云计算的企业,此前一直位居国内第二的腾讯云在2021年被华为云反超,能否夺回排名成为重压之二。

两大压力下,腾讯云今年动作频频。

前不久,腾讯宣布内部所有业务已全部上云,此举颇有向外界展示腾讯云能力之意。

另外,腾讯今年的裁员中,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多次出现,裁员比例从10%—15%不等,为裁员重灾区,一位腾讯云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亏损严重,需要尽快盈利。

这些举动都可以看出腾讯云的焦虑。那么,当下正处在漩涡中的腾讯云,今年能否在两场大战中凯旋而归?未来它有多少胜算?或许我们能从它的发展经历中略窥一二。

01 腾讯的观望

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大会上,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第一个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随后亚马逊推出AWS,正式布局云计算。

而中国云计算大地上,此刻还一片荒芜。

2009年,阿里云率先成立,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布局云计算,中国云计算大地上开始有了第一颗种子。

但不同于云计算现在的辉煌,彼时众厂商对云计算并没有多大兴趣。

腾讯CEO马化腾在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表示,云计算实现像用水电一样还为时过早。

和马化腾一样持质疑态度的还有百度李彦宏,他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15年来没有新东西,态度更为激进。

那么,最初的巨头们为什么会对庞大的云计算市场判断失误呢?

时代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影响,或许是云计算这块宝藏对于巨头们设置的考验。

阿里是最先遭受双重因素敲打的厂商。

2010年,阿里巴巴用户激增,数据越来越多,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半之间,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都会飙升到 98%,就像赛道上的跑车,再踩几脚油就要冒烟。

因此,它们急需一套新的技术架构,来换掉阿里巴巴的旧引擎。

而腾讯彼时的危机则不同。

对内,它还在和360大战,整个公司正应对安全危机。

对外,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会展中心发布了iphone4,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始跑步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作为PC时代的社交巨头,面对新浪微博的暴增,腾讯还没有拿到船票,因此,它的心思很难聚焦在并不急迫需要的腾讯云上。

百度同样不急迫。

对外,2010年,谷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这让百度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上彻底没有对手。

对内,百度在PC时代,认定的战略只有两条,一为搜索导流,二为搜索建立护城河。

因此,相比云计算,百度更在乎能在百度的搜索框里,解决用户所有需求的“框计算”。

因此,当阿里云“磨刀霍霍向猪羊”时,腾讯、百度因为各种障碍还站在桥头观望。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腾讯、百度显然因为战略问题导致落伍,但是,从当时的发展来看,时代下的他们有这样的判断并没有错。

后来,阿里巴巴也在演讲中也略带炫耀的总结说:我是不知道云计算有这么难,所以说让团队一定要搞下去,而他们是知道这个有多难,所以搞不下去。

或许是技术背景的局限和内外交困,总之,荒芜的云计算沃土上,除了阿里云茁壮生长,百度、腾讯都还像一粒未萌芽的种子,矗立观望。

02 腾讯云萌芽

但腾讯并非就此沉睡下去,它的觉醒比想象中的早。这主要得益于自身业务发展。

从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企业做云业务,一开始的思路基本都是将成熟或者溢出的能力进行开放,腾讯也是如此,腾讯云落地的第一个垂直领域就是游戏。

2010年,腾讯旗下负责QQ空间业务的SNG运营部开始为QQ空间开放平台上的SNG Game开发者提供服务,并将火爆的“开心农场”引入到了QQ空间,彼时,开心农场正掀起“全民偷菜”热潮。

因此,“开心农场”的引入,引爆了海量QQ用户的游戏热情,众多用户的涌入,使得游戏方对存储资源的需求应声飞涨。

为了支持“开心农场”,腾讯在短短一个个月内就额外采购和上架了几千台服务器,并在技术架构上做了很多前沿的探索,这也让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时任社交网络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萌发了一个商业灵感:小游戏虽然多,但并不是每家开发商都有娴熟而又扎实的IT技术支持,腾讯如果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器支持和运营体系,或许是个新的需求方向。

于是,2010年,因为“开心农场”火爆初具“云服务”思维的腾讯,在第三季度成立了10多人组成的“云平台部”,并开始以团队形式驻场为客户解决一些大流量、高并发问题,主要是为网页游戏开发者提供云基础设施。

此后,腾讯开放门户正式上线,腾讯云的雏形——开放云就此诞生。

汤道生说,腾讯长于产品,所以腾讯云选取的策略不是拼资源,而是如何把自己的能力产品化,向用户输出,这也和腾讯一直以来的产品发展思路非常一致——快速迭代,场景优先。

因此,游戏之后,腾讯云瞄准视频直播领域。

PC互联网时代,音视频通信主要局限在网吧或者家里,但到了2013年前后,基于手Q的移动端音视频通信开始爆发。

也正是这个时期,腾讯在通信领域的音视频技术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2015年,直播成了热门赛道。

对直播平台来说,音视频是最关键的技术,他们想自己做难度很大,必须依赖云服务商,而腾讯视频云正好做了大量积累。

因此,以映客直播为代表,腾讯开始向直播行业提供可服务数十个T超高宽带的CDN服务,包括斗鱼、B站等在内的平台后来都成为了腾讯云CDN业务的第一波客户。

“一般你需要一个场景,是场景让你去建立能力,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再覆盖新的场景去延展。”汤道生说。

就这样,腾讯云从游戏到视频直播,从C端到B端、G端,一点点扩大自己的服务场景。

在不断摸索下,2016年,沉睡的种子开始发芽,并冲破泥土。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腾讯云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倍,在腾讯众多业务中增长幅度最大。

此外,在游戏行业、视频行业等领域,腾讯云都是最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之一。

因此,在2016年腾讯“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首次为腾讯云站台,展示腾讯内部对云业务的重视。

腾讯云开始被看见。

03 一路追赶,一路发展

彼时,马化腾的站台还引起外界猜测,认为此举是为了追赶阿里云,毕竟两家巨头前后脚入局云计算,必然面临一场争斗。

但事实上,相较于一开始就各种资源倾斜,备受关注的阿里云,彼时的腾讯云显得尤为可怜。

在重要性上,阿里有独立部门,而腾讯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只是作为社交网络事业群的一部分,在集团中并不起眼。

在资源投入上,阿里为了给予部门信心,坦言哪怕一年投10亿,连续投10年都不怕,可见投入力度之大,而腾讯也直言,资源上比不过阿里。

在业务发展上,当阿里云开始全面商业化,布局海外市场,进军ToB业务时,腾讯云还在为集团内部的生态圈服务,不显山不露水。

就像生长在贫瘠土地里的一粒种子,本来生存希望渺茫,后来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雨露的滋养下,竟一点点成长,不过,无论它怎么拼尽全力,瘦弱的身躯还是无法和肥沃土地上生长的树苗相比。

因此,阿里云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第一。

不过,腾讯云也有自己独有、顽强的生命力。

彼时,腾讯云虽然已经错失了先发优势,但是在宽敞的云服务赛道,腾讯云只有阿里一家强劲对手,赶上了在竞争对手较少的发展红利期。

除了外部竞争环境利好,2016年,在马化腾站台后,腾讯云也迎来了内部发展机遇。

当时,在中国互联网下半场,马化腾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全新的大领域,有很多想像空间,产业互联网将全面渗透到产业价值链,并对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可以形成极其丰富的全新场景,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于是,在马化腾的号召下,腾讯云开始向各个细分领域进军,如出行、金融、医疗等,不断扩大场景。

这次觉醒,意味着腾讯云时代因素的障碍开始剥落,腾讯云开始小步快跑。

不过,腾讯还缺少像阿里一样坚定发展云服务的魄力,也就是内部动力。

但很快,一篇《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便横空出世。

彼时,在腾讯云大举发展时,外界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C端和B端的逻辑不同,所以腾讯没有ToB基因。

同时,腾讯内部也出现了一个难题:很多要上云的客户到了腾讯不知道找谁。

外界质疑和内部反馈夹击下,2018年,腾讯发起变革,专门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为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的窗口,扛起ToB大旗。

由此,在云服务沃土上,腾讯打破内部桎梏,彻底从观望走向实干。

回顾2016年,虽然腾讯云便驶入快车道,但是那时候腾讯的投资依然比较小,以致于腾讯云的数据中心建设一直较为缓慢。

直到2018年,在架构大调整之后,腾讯云开始获得大量的资源倾斜,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此后,腾讯云一直稳扎稳打,从最开始只能在国内才排得上名的地位,最终在2020年一跃直逼国际前十。

04 竞争激烈的后来者

只不过,从2015年到2020年期间,“第三名”一直都瞬息万变。金山云、中国电信等都轮流登上过第三名的宝座。

对于腾讯云来说,除了前行者阿里云是阻碍,后继者也是可能存在的威胁,所以第三名同样值得关注。

为什么第三名这么抢手?这还要从云计算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

2015年,亚马逊宣布亚马逊云开始盈利,同时,阿里也开始公布阿里云的营收,这引起了行业震动。

早前,国内外对云计算都有一个共识:云计算是吞金兽

据谷歌技术基础设施高级副总裁乌尔兹·霍尔斯表示:单个谷歌云计算区域的造价为 3~6 亿 美元,因此在云计算作为概念推广阶段,并没有得到多少企业重视。

但是亚马逊云开始盈利后,很多公司发现,云计算的未来大有可为,于是纷纷开始重视起来。

一时间,电信、移动、联通、百度、华为、网易、浪潮等,纷纷涌入云计算。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实力雄厚的百度和华为。

2016年,虽然李彦宏的一句“新瓶装旧酒”结束了百度云辉煌发展的可能,但在错失了云发展6年后,百度云正式转正。

随着百度云被“正名”,百度总裁张亚勤成为负责人,他提出“百度云ABC”,即把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融合,将云计算和AI牢牢捆绑。

此后,2018年12月,百度架构调整,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AI和云业务的发展。

2019年,百度云改名为“百度智能云”。

2020年,百度再次架构调整,ACG(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与AIG(AI技术平台体系)、TG(基础技术体系)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AIG),同时,在2020年的百度云智峰会上,王海峰提出了“云智一体”,不断强化百度云的智能属性。

华为云同样如此。2017年,在沉默了7年后,华为成立Cloud BU,致力公有云,和BAT抢夺市场。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此前,在云计算开始讨论之初,华为便宣布进军云市场。不过华为云虽然有团队,但是华为内部对做不做云,分歧很大。否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在2010年先后布局公有云,而运营商是华为的最大收入源,华为不想跟运营商发生业务冲突。

二是公有云处于初生时期,彼时被视为面向海量的中小用户市场,而华为习惯了做“大生意”。

因此,最初的华为云,在更多时间里以私有云的形式存在,在具体的商业形态上几乎绕开了公有云。

一直到2017年,华为成立CLoud BU后,华为对公有云与私有云业务的态度才发生明显转变。

此后,2020年华为又成立Cloud&AI BG,使私有云和公有云都使用公有云的架构和投资,至此华为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主题开始清晰显现:公有云、混合云、专属云等多种组合形态,其中公有云是主流形态。

于是,腾讯与百度、华为在云计算大舞台上,正式开始同台竞争。

不过,正如媒体人潘乱所说,百度有着先进的技术,但是缺乏与之匹配的商业远见。很多事情都是简单尝试,不好就立马放弃,没有长期战略坚持。

也因此,百度智能云虽然建立起来,但是百度并没有给百度智能云巨大的支持和资源。

而在如此境地下,2019年李彦宏还给百度智能云定下营收百亿目标,2020年在发现目标难以完成后,又定下扭亏为盈的目标,但两次目标都以落空收场,于是李彦宏的重心再次转移到AI。

而华为正好相反。2017年,在华为内部构建好组织架构后,曾经举棋不定、有所顾虑的华为云业务,成为未来的主航道之一。

这期间,时代也推了华为云一把。2020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让华为终端业务影响颇深,时代的倒逼,让华为瞄向了华为云。

与此同时,与国外恶劣环境不同,国家推出数字化转型策略,政企上云成为主流,因此云计算迎来一个千亿市场。

华为云牢牢抓住了这次机遇。2020年3月份,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明确指出:“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要重过私人对安全性要求,企业要求高可靠。这个是我们的强项,是BAT的弱项。我们要坚持面向大中企业和政府组织,这就是和BAT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杀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于是,在任命悍将余承东,大力返佣代理商、置换大客户资源等一些列操作后,在混乱且繁荣的云服务市场,聚齐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华为云成为第三名争夺中最有后劲的选手。

05 未来能否反超?

2021年,“黑马选手”华为云给腾讯云来了个措手不及。

根据IDC显示,2021年华为云在laas中国市场位居第二,挤占了腾讯云原来的位置。

那么,2022年,腾讯云有可能反超华为云么?

从起步来看,两者都是2010年入局,这一步打成平局。

从初期发展(2010-2016)来看,当腾讯云开始在内部从场景入手发力,逐渐成长时,华为云在解决要不要做云的内耗问题,较腾讯云而言,华为云失去了“先发优势”。

从后来的发展(2017-2020)来看,当腾讯云在内部部门独立,并且承接腾讯ToB转型重任时,华为云觉醒不久,虽有重视,但相较腾讯云也还是慢了一步。

直到政企上云成为大趋势,华为云才真正踏过云计算设置的两大门槛,而腾讯云比它早了两年。

虽然有了继续留在云计算牌桌上的资格,但和腾讯云相比,华为云劣势明显。

从云服务laaS、PaaS、SaaS三大模块来说:

在laaS层面,当前,国内云计算已经过了早期的高速扩张,拓展面已经结束,所以腾讯和华为平分秋色。

但是在客户群体面,科技互联网、传统零售业、制造业早已被阿里、腾讯占据,只有政企客户面华为比较有优势。

而如今,随着政企数字化转型上升一个新高度,腾讯也紧追不舍,在政企业务上奋力抢食。

在PaaS层面,随着云计算整体行业增速进入瓶颈期,PaaS成为云计算的竞争主体。

而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就以最会做产品著称,如今这个DNA也延续到了云和产业互联网时代。

腾讯云的大数据、数据库、AI、音视频、容器等PaaS产品,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这带来了腾讯各PaaS产品的高度市场认可度。

此外,从厂商角度来看,PaaS收入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越高,说明客户用云的深度越深。

而通过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的报告数据可以发现,在国内市场的云服务商中,腾讯云PaaS收入占比为18.7%,远超阿里云的16.47%和华为云的15.67%。

在SaaS层面,众所周知,在云厂商发展的早期阶段,基本都在做IaaS层面的扩张,扩张动力主要来自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由于前期包含数据中心建设等在内的资产投入相当大,因此很依赖规模来实现分摊成本,总体毛利并不高。

而相比之下,来自PaaS和SaaS层面的毛利率,则比纯IaaS层面的毛利率更高(在60%-80%),盈利空间更诱人,因此SaaS生态很重要。

相较任正非“没有应用,华为云就可能死掉”的后知后觉,腾讯SaaS生态已经深耕很多年。

由此可见,与华为云相比,腾讯云具备较大的优势。

不过,腾讯云的未来也并不轻松。

一是,2021年,在熬过了十二年之后,阿里云终于迎来了盈利。

而且根据最新财报显示,若不抵消跨分布交易(计入阿里集团关联交易贡献),2022财年,阿里云营收突破1000亿,经营利润(经调整EBITA)达11.46亿,这意味着阿里云已经开始连续盈利。

二是,对于腾讯云来说,华为云前脚还是从0开始,没两年就稳坐第三朵云,紧接着又是猛加速,借着政企市场东风,在2021年短暂超越自己。时代因素配合极限操作,华为云这些年的发展态势实在是凶猛。

也因此,华为云在IaaS、PaaS、SaaS上不断发力的策略,让腾讯云不敢轻视,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华为云反超。

未来,腾讯云何时能在云服务能力上反超华为云,实现盈利?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不二,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