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求求你们别来成都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230597669313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求求你们别来成都了!”

36氪的朋友们·2022-07-11 12:36
来成都定居,怎么就成了大冤种?

全国最热的城市是哪儿?微博热搜告诉我是成都,它仅凭着天气热就“霸占”着热搜没下来过。

热到连麻将都不好打了——牌刚码好就糊了,堪称“躺赢”。

v2_e74c693c422641489f4f88fbe03d2185_img_000

红星视频截图

成都为什么这么热?气象局有一番科学的解释,但民间有另一套说辞:人太多了。

近几年,成都不断登榜“宜居城市”,凭借着它“安逸”、“巴适”的标签吸引了一众年轻人前往。

从民间到官方各大机构发布的榜单中,成都几乎总霸占着宜居城市前三名的位置。例如在新近发布的《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中,成都依旧位列前三。

毕竟,忍一时蜗居北上广深,退一步安享天府之国。

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成都的净增人口达到653万,总人口数突破2119万,超过了广州和深圳,直逼北京和上海。

人这么多的成都,还能宜居多久?

当年嚷着逃往成都的人,没想到有今天吧

“成都真的挺好的,但是求求你们别来了。”

目前在北京打拼、但在成都已经置业的锐锐一方面想要朋友们看到成都的魅力,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人们大量涌进成都,将它的魅力消耗殆尽。

这不是锐锐一人的顾虑,而是众多已经在成都定居或即将迁徙到成都的年轻人的顾虑。近些年,成都一直被打造为厌倦了北上广深匆忙生活的年轻人的退路。

2021年,台湾歌手千百惠选择定居成都,并推出了新歌《留在成都》,歌词如是说“学着熊猫的悠闲,要像杜甫一样写诗”,并不断反复着结论“所以我要,留在成都”。

v2_c38e4c1e097448f2abd40ba6556f821b_img_000

2022年,台湾歌手萧敬腾为追求生活品质选择定居成都,他不仅在成都推出了自己的餐饮品牌,还有买房的计划。

不仅明星被成都成功“俘获”,普通人也被它撩的五迷三道。比如,单是“成都人有多爱晒太阳”就领了数十个热门话题。

v2_9bc215e6cec048c8987114463e219344_img_000

在北上广深只能披星戴月,在成都竟然能晒太阳,就凭这闲适浪漫劲儿,也得冲!

不过,世上本没有“退路”,走的人多了,“退路”就成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再宽敞的阳关大道也抵不住千军万马。

数据显示,成都2021年末常住人口2119.2万人,跟北京的差距只有69.4万人。

成都不仅常住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量也大。2021年成都的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了24.5万人,这一增量在17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中位居第二。

人变多了,但是工作机会和经济体量并不一定跟得上。

抱着逃离北上广、去成都退休养老心态的小明,定居成都的愿望最终沦为了一场“成都一月游”。说到底,还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上海的时候小明从事的是广告公关相关的工作,但在成都这似乎成了“职业盲区”。成都没有那么多品牌,广告公关公司基本也只是驻扎着分支机构。想找一份专业度匹配的工作,结果发现系统推荐过来的最匹配的竟然是“催收员”。

工作不称心如意,薪资更是低得吓人。“广告公司4000一个月,试用期再打八折”,娓娓说。

从北上广深过来多少带一点傲气,没有完全匹配的岗位,低级一些的又不甘心,最终只好打道回府。

确实,成都虽然人口已增长到如此大的体量,然而经济与就业环境并未跟上人口增长的节奏。

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直观的经济指标,根据2021年各地统计局的数据测算,成都的人均GDP仅有9.46万元,排在全国城市中的第65位。

再如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能部分反映出城市的吸引力和就业机会,根据财联社发布的2021上市公司城市实力榜,北京的A股上市企业共有426家,上海、深圳均超过300家,而成都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共一百余家,排在宁波、南京、无锡之后,位列第十名。

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是一个门槛而已,入职之后很快就迎来了新的门槛:工作压力并不低。

从上海到成都工作的松松抱怨道,最痛苦的就是大小周制度,成都不少企业都没有上海那么规范,周末想要双休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不仅是大小周,其实到互联网企业扎堆的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看看,凌晨一两点依旧是灯红通明。

来成都定居,怎么就成了大冤种?

我去成都生活,但我不是大冤种

成为“大冤种”,还得从这些年成都疯狂的“网红城市”营销说起。

成都被公认为最会做营销的城市之一。早在21世纪初,那时候城市开始流行推广自己的城市宣传片。成都不是最早拍摄宣传片的城市,却是最努力用心的城市。

在2003年,成都携手张艺谋推出了深入人心的城市宣传片,细节和氛围把成都宜居的生活气烙印在了观众的心里,同时,它的片名“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也成了具有魔性的slogan。

尝到了宣传片的甜头之后,成都持续在宣传片上发力,后续又推出了以日本人到成都出差为基本设定的极具网感的宣传片《成都出差注意手册》以及它的续集。

除了宣传片这种硬营销之外,成都还抓住了“熊猫”这个符号做软营销。

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并不在成都,但却阻碍不了成都成为熊猫符号的最重要拥有者。它不仅利用给熊猫宝宝改名“晶晶”来蹭了一波奥运会的热度,而且还亲自上场与电影《功夫熊猫2》谈下来合作,在电影中露出与成都有关的元素。

在太古里打造的巨型熊猫雕塑,更可见成都吃定熊猫文化的决心。

除了符号营销之外,成都也开始在各种城市榜单上发力。

例如成都被指早在2000年,就与《新周刊》、《华西都市报》以及新浪网合作,炒作出了“中国第四城”的概念——力压深圳,成为了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城。

这些对外的城市形象传播,让成都越来越像一个完美城市,但它越完美,被吸引而来的人可能就感到越失望,仿佛自己成了城市营销的大冤种。

不过,也有不少生活在成都的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从台北到成都工作的子衡认为,再安逸巴适的城市,也不可能让人只晒太阳喝咖啡还能衣食无忧。“怎么可能有一个完美城市刚好在那里等着你呢?”

戳破完美城市的泡泡,再客观地看待它,成都的好才慢慢浮现出来。

在子衡看来,成都是与他的家乡台北最像的城市,你可以在工作上卷,但同时也可以活的很快活,工作和生活可以兼具。

例如两个朋友约见面,在北京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次,但是在成都几乎半个小时的车程可以见到大部分的朋友。

“工作卷到9点,还是可以10点跟朋友吃个饭,玩到12点回家,第二天再上班。这在北京是难以想象的,毕竟在北京深夜打车都挺困难”,子衡说。

人们可以选择卷,也同时享有休闲娱乐的机会。在卷的过程中,成都人也同样重视生活。

子衡提到,成都不仅像他的家乡台北,也像一些他走过的欧洲大都市,例如巴黎、伦敦和阿姆斯特丹。

成都的秋冬不太容易见到太阳,因此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出去享受一下,再回来工作,就好比欧洲都市的上班族,他的工作或许很忙,但下午总还是能在街角喝杯咖啡放空半个小时。

“卷里有闲”是子衡对成都的印象。在娓娓眼中,“可卷或可闲”才是成都最大的魅力。

娓娓目前刚辞职,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在成都待业、休息,感受到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她算了一笔账,成都的房租大概可以控制在1000块,每日的吃喝外加上偶尔的玩乐,一个月的花销在1600块,合计2600块就能负担一个月“躺平”的成本。

“虽然在成都想要月薪过万非常难,但即便是几千块钱的收入,也让人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有的选”,娓娓说。

人们可以去高新区或天府新区披星戴月赚大钱,也可以在老城区当一个闲散的生活家,但在北上广深等大都市,人们往往没得选,只能被迫跟着卷。

娓娓也曾在北京追过自己的梦,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工作都大同小异,不过如此。地铁上匆匆忙忙的人让她记忆深刻,无论是提着公文包还是扛着蛇皮口袋,人们总是疲惫、焦急、压抑。

回到成都,才真的让她松了口气。

成都除了能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上让人松口气,它自由、包容的氛围同样让人松口气。

成都曾被视为可以媲美上海的“时尚之都”,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打扮、穿搭,探索美的边界。

有些穿搭在别的地方被称作“奇装异服”,在成都却被投来欣赏的目光。

曾在深圳、北京工作,最终定居在成都的珑玲认为,成都人看别人的目光常常是朴实且宽容的。例如有些女孩子的衣服会露肚子,成都的阿婆会关心说“妹儿穿这么少,肚肚不会冷吗”,而不是觉得她太暴露或太性感。

在对性少数人群的包容性上更是久负盛名,“天府之国”也被誉为“天腐之国”。

娓娓认识一个彩虹家庭,由两个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在她们眼里,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生活在社区里,都令人有安全感。

人能“松一口气”地生活,动物同样可以。

子衡说,他所在的公司,平均一个人会养1到2只宠物,加起来宠物的数量比人还多。

“一个城市是否舒服自在,看看城市里人与动物的关系就知道了”,子衡说。

养宠物的人多,一方面源于成都对待宠物的宽松政策,例如给狗办理身份证,只需要免费在线上申请即可,大概3天便可办理成功。另一方面源于人们有时间有精力陪伴自己的宠物,对于不够安逸巴适的城市而言,几乎不可能实现。

把成都当退路?那你想错了

成都究竟是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城市?

就如同它曾经努力做的营销一般,成都有野心,但它的野心从来不是给别人当退路。

时常刷小红书的珑玲观察到,最近小红书上总有些笔记写着“千万别来成都,你会失望”之类的关键词。打开看发现,不少人都抱着贪图安逸不劳而获的想法。

拿着北上广深一样多的工资,负担成都的生活成本,同时还过的安逸巴适,这想想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珑玲说:“成都给人的机会在于,你在北上广深怎么努力生活,在这边也要怎么努力生活。那么你将更容易实现你的梦想。”

子衡也对成都有一个预估,随着人才不断流入,竞争加剧,它势必会缩短与北上广深的距离,变得越来越不像成都,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上海。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依旧还是可以吃到一个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的红利。

成都不断在人们心中被拔草,但总有人前赴后继对它种草,这些人不一定是被成都的滤镜所蛊惑。

或许,成都就像柏拉图所说的山洞,火光的倒影是人们精神的图腾。在迷茫或艰难的日子里,总要有所寄托。

*锐锐、小明、松松、娓娓、子衡、珑玲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作者:屈博洋,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