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atly上市后,跟风的品牌都怎么样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1305363680525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Oatly上市后,跟风的品牌都怎么样了?

新腕儿·2022-07-04 12:35

中国消费品总是痴迷于模仿。看到一家消费品以另类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后,大家总是跃跃欲试的样子,认定是下一个颠覆市场的机会。

去年5月21日,瑞典燕麦基饮品品牌Oatly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17元。当天开盘价22.1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0%,最终报收20.2美元。以此计算,那天Oatly市值为119.61亿美元。

Oatly的上市,不出意外的引来一种跟风者。新腕(ID:bosandao)依据公开资料,整理了10多家燕麦奶新品牌。有大品牌旗下产品,也有新锐品牌,梅花创投、青山资本、嘉御基金等知名机构加入其中,希望自己可以押中下一个“Oatly”。

国内创投圈对Oatly,很是焦虑。面对这样一家20多岁的公司,它有着无法逾越的高度,如果延用以往的营销打法只会加重这种焦虑感。或许只有埋头扎根,产品才能稳固,不焦虑了,商业模式才不至于变形。

01 先产品,后营销 

Oatly诞生于瑞典,一个1035万人口的国家。即便人口只有英法两国的1/6,甚至少于荷兰、捷克和比利时,可瑞典的军工产业和工业体系,还有其科研实力和创新技术足以与英法德比肩。尤其是科研能力方面,迄今为止,瑞典有31人获得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这样的科研环境造就了Oatly。这是一家由食品科学家创立的公司。1990年,德隆大学科学家Rickard正在探索乳糖不耐受机制,想要制造出一种牛奶替代品,保证乳糖不耐受人群的乳制品体验。

而后,Rickard和Bjrn便创立了Oatly。他们开发了一种专利工艺,使用酶将燕麦分解,保留关键纤维,从而提取出燕麦奶。2001年,Oatly第一款燕麦奶推向市场,紧接着推出了燕麦雪糕等其他产品。

科学家创始团队,都偏向于理想化,更专注科研事业。这会导致他们缺乏商业性思考。据坊间传言,OATLY创始人当年是想卖掉这项技术的,由于未找到买主,只能自己做。

在很多年内,Oatly在瑞典超市货架上,无人问津。直到2012年,关键先生Toni Petersson的出现。他很擅长营销,担任CEO后,Oatly品牌定位为健康潮流生活。

Oatly先做产品,沉淀了自己产品基础后,再做营销,而后推向市场。这种由内而外的逻辑,与国内品牌恰恰相反。两者间的差异性,体现在供应链、渠道等方面,本质在于大家对这件事的理解不同。

供应链方面,为了保证销售区域的产能和货源供应,包括降低物流成本,自2018年起,他们在销售区设厂。Oatly与销售区的农民磨坊合作,采购原料,还在当地设厂,目前,在瑞士、欧洲、美国,及中国的马鞍山,均设立工厂。

不同国家销售区管理模式不同。例如美国地区,Oatly会亲自管理从代加工厂到仓库,再到客户端的货运。而欧洲和亚洲地区,则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因此,都是由第三方供应商管理。

与之相对的是,Oatly全球员工792人,553名员工在瑞典,163人在美国,亚洲地区,包括上海、香港和新加坡设置了76名员工。

这792名员工中,技术和人力等其他人员占比最高,为333人;销售人员80人;生产部门219人;市场品牌有51人,创新管理和研发人员共54人。

生产部门和创新研发人员共273人,占比34%。对比市场品牌和销售人员,131人,可见,该公司在产品方面投注一定的精力。

v2_f4f8245269c7439ca8ec05f20d008ae4_img_000

在多个销售区投资设厂,安排相应的供应链人员,依据当地消费市场研发相应产品的同时,有助于Oatly在当地更有效率的发展。这样的供应链设置,保证了Oatly在各个地区的产能供应。自建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做品牌宣传。

在销售渠道方面,Oatly的思路和其他品牌也不太相同。他们目前有餐饮服务、餐饮零售和电商,三种渠道。其中,餐饮服务是指咖啡厅等销售场景,餐饮零售是指线下零售,例如Ole'这样的高端超市,电商则主要在天猫、京东和抖音平台。

Oatly当年就是用“咖啡伴侣”定位,进入美国市场。在中国市场上,管理层便想延用相同的逻辑,直接做零售渠道。由于国内消费者对燕麦奶认知度低,而Oatly也没有做品牌宣传铺垫,这次开篇并不顺利。

Oatly调整战略,聚焦上海精品咖啡厅,通过线下咖啡渠道聚集对应的人群。他们与多个咖啡品牌建立合作,其中,星巴克合作点位便有4700家。

公开资料显示,Oatly进入中国两年后的2020年,期内营收同比增幅超4倍,达到4745.2万美元,成为其全球第五大市场。借助星巴克树立“国内燕麦奶第一品牌”形象后,消费者心中“燕麦奶=Oatly”,是其在国内,最大的优势。

Oatly火了。

某种意义上,Oatly是燕麦奶品牌的打法范本。以至于在后来的燕麦奶项目中,我们不时能看到Oatly的身影。

02 抢做下一个Oatly

Oatly的渠道营销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通过星巴克的燕麦拿铁,对消费者进行了燕麦奶认知教育后,燕麦奶在国内有了实质性增量。据京东按数据发布的《2021食品行业消费趋势洞察》,在2020年618期间,燕麦奶品牌在京东复购率涨幅达3875%,同年在吃货节和水饮节促销节点上,同比增幅分别为186.4%、739.3%。

另外,据CBD Data发布的2020年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显示,2020年植物奶线上消费超过300%,燕麦类目处于上升势态。

线上增长的同时,2021年,Oatly借新茶饮东风,Oatly与喜茶、奈雪的茶、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合作产品,例如在去年3月31日,书亦烧仙草和Oatly联合推出的“橙漫山茶花”,10天销量破百万,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对其讨论度很高。

这种出圈逻辑,类似于星巴克燕麦拿铁。

就这样,大约在2021年中旬前,Oatly成为创投圈又一个风口。

新腕(ID:bosandao)整理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燕麦品牌。除了Oatly,大约10家品牌。

v2_cda4df5aafa5468b9a452748e317114f_img_000

这些品牌中,有大品牌旗下产品,或新锐品牌。例如伊利植选燕麦奶为伊利旗下产品,售价92元/10瓶,每瓶9.2元;谷为纤是新西式品牌“蓝色烟囱”旗下产品,售价29.9元/6瓶,折合每瓶不到5元;六养大禹网络旗下产品,每瓶约6.6元。

新锐品牌和资方穷追不舍。例如麦子和麦,背后资方包括五源资本、华创资本、惟一资本等,在2021年3月29日完成A轮融资。而融资额最高的植物标签,刚在今年1月份获得约2亿元A轮融资。这是今年唯一一家获得融资的燕麦奶品牌。

同样完成A轮融资的,还有欧扎克。在去年4月份,由嘉御基金独家投资数亿元人民币。

在淘宝看到,Oatly的2L装产品售价71.6元,每升35.8元;235ml的小圆筒售价115元/12瓶,一瓶不到10元钱;250ml的小方块售价144元/18盒,折算每盒单价8元。

Oatly头部地位于后来者而言,造成一定生存压力。跟风的品牌价位度没有高出Oatly,且少见品牌将价格拉到和Oatly同水平,更愿意降低近半的价格,作为Oatly替补产品存在。在Oatly高价基础下,他们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些品牌没有明显成立时间的界限。不过,融资时间最早在2020年9月份,多数集中在2021年中旬左右。在星巴克的燕麦拿铁印证了市场价值后,Oatly2021年5月份上市,投资人确信燕麦奶商业价值,都想寻找国内下一个Oatly。

知名机构和大品牌依次入局,融资额达到亿元级时,整个赛道最高融资轮次为A轮,处于初期阶段。

一般项目到了A轮之后,便需要印证商业模式的健康性,是否具备盈利能力。同时,需要发展新业务及开拓市场。也就是说,要开始考验品牌的产品力和渠道力。

如果没有供应链能力,仅靠营销博得公众一次性消费,没有复购率,意味着项品牌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整体处于A轮,证明整个燕麦奶行业都在经历考验,他们需要证明自己。

那么,这些跟风的品牌都活的怎么样?

03 难以复制的Oatly

80%的品牌,很难坚持下去。

线下渠道承担品牌形象的商业使命,线上渠道才是销量的保证。我们无法得知品牌线下布局情况,但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同维度对比,粗略得知10家品牌生存态。

新腕整理了两份燕麦奶品牌在淘宝和抖音销售表,以Oatly线上业务情况作为参照,这些品牌经营情况如何?

v2_89fcd141131f42748106d2927903b88a_img_000

先看淘宝平台销售情况。Oatly的淘宝旗舰店粉丝数111万,商品列表中,最高销量的商品为2升装的原味低脂早餐奶,保质期至2022年9月(现已7月1日)。

在一位淘宝用户留言的视频中看到,这款燕麦奶正常保质期为1年。属于临时产品。

v2_714304985ddf4719b45a5a88fc0cc9f7_img_000

Oatly借618降价促销,销售了大量临期产品。换个角度讲,消费者对Oatly降价还是很敏感的,印证了Oatly的产品力。

v2_629a9784a9324560aac9e58e546b4735_img_000

继续看,付款人数第二名的品牌,为欧扎克。这家公司起步于2013年,是一家天津公司,于2015年进入燕麦市场。据了解,他们和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燕麦奶产品。

欧扎克旗舰店和付款人数,为列表最高(不包括Oatly)。主要是由于今年6月份签约了肖战。欧扎克创始人李国栋公开表示,“顶流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欧扎克在与肖战合作前,曾尝试了大量的互联网种草与网红带货投放手段,却未产生可量化效果,但携手肖战当天就实现了1亿销售额的惊人成就。”

明星效应还体现在留言上,大家很关心欧扎克赠送的肖战立牌周边。肖战是欧扎克旗舰店粉丝数和销量重要增长动力。

v2_26863b0f64dc4b0393337badbedc8b70_img_000

再看第三名的oatoat麦子和麦,付款人数1万+。和欧扎克不同,oatoat麦子和麦没有请明星代言,却做了大量广告投放。例如搜索过他们后,闲鱼算法会推荐oatoat麦子和麦广告。

v2_47ad1ee533d645948232f2a70506165f_img_000

在淘宝上搜索小麦欧耶,最先出现的却是oatoat麦子和麦,第三名出现了欧扎克。

v2_6d0c475ebe3c4246b26a63bdd5cbe064_img_000

消费者目前对燕麦奶品牌尚不熟悉,在此情况下,会选择最先推荐的品牌。这是麦子和麦付款人数高的一项因素。

往后的8家品牌,付款人数最高为3000+,最低为12人。按理说,618购物节刚过,品牌销量尚有余温,最高付款人数3000+的数据,对比今年1月份发生的2亿元融资额,这份成绩似乎并不令人信服。

还有伊利旗下的伊利植选燕麦奶,最高付款人数900+。作为一家大品牌,伊利具备很强的品牌优势,这样的销售数据,再综合上述品牌,Oatly借618购物节清理临期产品,欧扎克强依赖明星营销,麦子和麦投放广告,靠推荐算法促进销量,证明国内燕麦奶市场还不成熟。

v2_3a334752a78246b1b94539ae1e3f54d4_img_000

再看抖音销售列表。Oatly销量最高,在30内完成了536万GMV,90天内完成了1092.9万GMV。整体增势比较均匀。

第二名为欧扎克,在最近30天内完成了425.7万GMV,带货达人数254人。90天完成542.7万GMV,带货达人数532人,比Oatly同维度的361人多了171人,但GMV少了近半。

证明欧扎克以往投放效率并不高。最近30天内,由于签约了肖战,加上618购物节,销售额突增。

再看植物标签和六养,GMV相差不大,30天内GMV分别是137.7万和133.4万,90天GMV为313.6万和266.2万。不过,六养带货达人比植物标签多出不少。按照30天数据计算,植物标签单个带货达人GMV为5044元,而六养的单个带货达人GMV为1674元。后者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谷为纤在30天内GMV为5.5万元,3个月卖了7.3万。而麦子和麦,在淘宝付款人数上万,在抖音30天仅卖了6574元,三个月GMV2.1万,平均每个月7000元左右。

其他品牌,都没有布局抖音。

综合淘宝和抖音数据,Oatly已完全占据国内燕麦奶线上零售市场。另外,新腕在小红书搜索燕麦奶,最先出现Oatly,已经成为燕麦奶品类代名词。在此情况下,别的品牌只能通过营销手段,以出圈。

v2_53da1c678e8a41c4a4401b0d08aa7edc_img_000

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如果投放流量产生的销量,没有沉淀到产品和品牌上,只能是一次性流量。

上述品牌,除了伊利这类大品牌,均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一味的做营销,很难盈利。而伊利这类大品牌的缺点是,不擅长营销,不能将产品打入年轻人生活,便很难起量。

想要做好复购率,需要继续打磨产品,在线下沉淀品牌认知,才能更好的成长。

看到Oatly上市,创投圈都想押注下一个国内燕麦奶第一股。Oatly成长路径和基因不可复制。

这家公司已经有20多年历史,意味着其产品技术能力已经非常成熟,待2012年CEO换帅后,Oatly稳准狠的踩准欧美亚洲重要市场的每个风口,才得以有今天的成绩。

产品力决定了生命力。追风者们若确定了燕麦奶在国内市场未来的消费潜力,更需要继续埋头专注打磨产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腕儿”(ID:bosandao),作者:怜舟,36氪经授权发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