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票房300万,怎么割韭菜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81288721712883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票房300万,怎么割韭菜

一起拍电影·2022-07-04 08:30
也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继而获得相应的市场机会和回报

暑期档还是借助《人生大事》优异的表现火热起来,下周上海地区的影城也将有序的恢复营业,内地电影市场的恢复速度要比大家预想的好很多。

但在美好的前景之下,仍旧不能掩盖一些问题的发生,日前江苏某地便审理并判处了一起由电影主演参与的诈骗案件,一部叫《六郎》的主演黄某以明星身份登场并宣传某款虚假的保健品,该地192名老人被骗130万元(目前已经全部追回)。

好在于目前该案所有的主犯要犯从犯基本全部归案,并被判处10-11年(主犯要犯)和3-5年(从犯)不等的有期徒刑,相比过往一些石沉大海、渺无音讯的一些由出售电影份额而引发的诈骗案,本次案件的审理,似乎会成为一些受害者的救命稻草。

由于近两年疫情的影响,内地电影的供给出现严重的滑坡,但困扰到很多人长久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知道大部分电影都会赔钱,为什么每年票房不破亿,甚至只有几百万的影片仍旧大行其道、层出不穷,这些几百万电影真的赔钱吗?

借助电影诈骗方式在升级,份额出售已经最低级的手段

经过情报君查询,前面提到的《六郎》在猫眼专业版APP上显示是2017年9月在重庆上映,而且没有票房收入的显示,在国家电影局“电影公映许可证发放公示查询系统”内,也查询不到这部影片。在一些视频采访和相关报道中,也发现了那些诈骗分子是通过一些酒店内的会议厅播放影片,该片或许并没有取得内地的公映许可证。

v2_118a41f49ff24595b333c7c13afb286e_img_000

▲网络相关报道资料

本次快速审理且有较严厉的审判结果,或因该案件公诉理由为诈骗罪,同时目前对于预防中老年人被诈骗有较高的重视程度。或许借用一部电影并捆绑福利品来吸引中老年人参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通过出售份额来吸引全年龄段的投资者来参与电影投资,伴随这两年电影市场的萎缩而出现了停滞,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事实上手里仍旧有足够多的“闲钱”,当其他投资&理财&保健品等方式不被大家所认可,而且一些吸引几年前40/50后的手段,想去哄骗60/70后这些中老年人已经非常困难了。

如果本次案件是其他和电影本身没有关系的第三方通过影片实施诈骗的话,那片方还是可以撇清一些关系。退一万步讲,即便该片主演(暨犯罪人之一)并未获得授权,但所有受害者,包括公众也会把矛头更多指向片方和相关人员。

可以试想,这种方式肯定不是第一次出现,把一些中老年人聚集起来,通过一部影片,在发一些不痛不痒的福利,然后借机诈骗才是他们的目的,或许正像知名的电影博主余泳先生所说一样,“我的理解是骗子们先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再骗”。

虽然暂时没有更多的案例曝光出现,但一些低成本的电影,往往会有穿透和打通中高年龄段观众群体的能力,对于年轻观众缺乏吸引力的影片,也有它自己所谓的目标群体,只不过能否实施较成功的手段,还要看具体的实施能力和过程。

包场、资金补助、溢价转包份额,低成本低票房影片生存之道

根据统计,2019年内地票房1000万到1亿的国产片有67部,这其中大部分的中小成本影片其实都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实现利润的平衡,票房500万到1000万的影片有30余部,这其中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纪录片、国产惊悚片、低成本主旋律影片和各个地区宣传部门主导拍摄的影片。

当然大部分票房不足五百万且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影片,大概率是要赔钱的,只不过该损失是否会由影片的出品方(或出品人和联合出品人)来承担很难确定,毕竟一部分明星出演的影片,大概率仍旧会被拿出来做份额的拆分,将风险和压力转嫁给更多的投资人。

时不时大家会从影院从业者的朋友圈看到一些非主流的影片会被归纳到包场的范畴,有些甚至呈现跨区域的状态,而且有全国性蔓延的趋势,这部分影片要么是电影局和中宣部作为主导推介的影片,要么便是由地方相关部门的红头文件做支持。

很多人会很抵触和反对这些影片,并觉得这些影片几百万的票房“毫无意义”,这些影片拍出来也是赔钱的,而且还会占用一部分的空间和资源。

但问题往往都有两面性,这部分影片大体上都有较低的制作成本,即便用一些明星,他们的片酬往往也是友情价(甚至零片酬)。最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包场活动,往往会打通影城与包场企事业的桥梁,这对于影城未来的团体票销售,还是利润更丰厚、观影积极性更强的商业片包场,都是非常有利的,几百万的票房他们的影响力往往是很难用简单的数字可以权衡的。

另外,大部分的纪录片制作成都很低,这部分影片的发行方式和渠道都有别于传统的商业院线影片,我们也极少可以看到中上游公司和能力强的发行公司会染指于此,即便如此通过好的发行团队,还是会让一部分纪录片得到一定的利润,毕竟这部分影片扣除掉基本的发行成本和发行费用后,几百万的票房仍旧会有不错的盈余。

除此之外,一些低成本的国产惊悚恐怖片,他们在三四线城市的特定时间段都会有不错的票房表现,他们的制作成本或许之比几十万的网大略高一点点,只不过获得了能够登入大银幕的机会,继而有获取更高票房分成的机会,别看只有四五百万票房,扣除掉一些发行成本,仍旧会有不错的利润。

当然仍旧会有一些低成本的影片将份额不断的转让出去,根据情报君对一些从业者的问询,很多资深从业者都表示,不仅仅是疫情的前后,从2017年税务风波之后,很多项目都在不断的转来转去,这个行业人员的更替频繁度极高,原来的老板(暨出品人)他们大部分弃坑后都不赔钱,至于接盘侠能否自己把项目掌控好,就要看自己的造化和幸运程度了。

低成本突破需题材特殊另类,中国也需《鬼影实录》

或许多年前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已经成为了传奇和神话,前一部的成本只有几百万,后一部的成本就今天来看,也是一部中低成本的影片,但这两部影片都获得极高的票房回报率。

但近几年和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以小博大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会很低,从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和演艺人员来看,用低成本获得高票房后,势必都会进入到顶级玩家的俱乐部,占据更好的资源和档期,继而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报。

其实从中小成本来赢得市场的机会并不是没有,几年前一度有希望上映的中国首部院线“邪典影片”《中邪》便有希望创下这个奇迹,哪怕该片不会成为中国版的《鬼影实录》,哪怕这部影片上映后仅获得千万级别的票房,仍旧会被大家视为一种突破和成功,而且是低成本玩家获得成功的方式。

v2_2be912fb8153493ca75d85232513f0bb_img_000

不过这种模式和方式在一步步的挪移到一部分网大之上,只不过其影响力远逊于院线电影,但是中邪的成本实在太低了,前期的拍摄费用仅为五万元,即便后期由上游影视公司接手后补拍和剪辑,算上发行成本的话,如果形成几百万接近千万的票房都会是很成功的。

虽然《中邪》未能正常上映会是一些从业者和影迷的意难平,但该片能够进入到公众视线、获得上游公司的青睐,而且能得到龙标,也表明中低成本影片也有它的市场和观众群体,不仅仅是惊悚影片,一些题材较特殊、风格另类的影片也是有希望获得不错的利润。

《中邪》被叫停的原因很多,但必须看到它的下线使得一部分影片的孵化和开发无疾而终,毕竟很多影视公司现在已经不具备能力通过资金厚度去和上游公司竞争,甚至想通过参与到联合出品方的可能性都不高,即便参与也得去分享一些已经溢价后的份额,挺得不偿失的。

其实能够参与到低成本影片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已经非常不容易,就现在的市场环境而言,头部准头部和腰部影片基本占据了绝大数的的黄金档期,好在于由于观众观影口味的变化,大家现在不会轻易迷信进口片,这或许对于很多中小成本影片,特别是低成本影片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在很多观众眼里,似乎去电影院就应该看大片,看顶级制作,那样才不枉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跑一趟,而且大家都会低成本影片嗤之以鼻。即便是这样,百万级别以上的投资也是大部分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而且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观众的成熟和觉醒,一些风格特殊且另类的影片,它们也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继而获得相应的市场机会和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吕世明,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