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挖人靠“竞拍”!这个行业正上演“抢人”大战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6-30/doc-imizmscu9517352.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挖人靠“竞拍”!这个行业正上演“抢人”大战

广告
9374-aaf904d7112025537754b37cba456990.jpg

  一场芯片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正热烈上演。

  陈一今年硕士毕业,但早在去年秋招之时,他就拿到了8份芯片企业offer,最高年薪开到了50万元,最低年薪也有30万元,同时附有股票期权。在其他行业,股票期权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或是遥不可及的“待遇。

  权威数据显示,当前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超过20万人。[1]

  而一家知名人才解决方案公司发布的《2022人才趋势报告》指出,2022年跳槽薪酬涨幅榜上,芯片行业薪水涨幅居首位,超过了50%。

  拿到了8份offer的陈一,在同学里还不算突出,他的有些同学甚至手握10多份offer。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与此同时,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就业市场用人需求下降。但陈一们不仅丝毫未受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还很“吃香”,因为他是芯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企业间“竞拍式”抢人

  陈一的8份offer来自五个城市,这些芯片企业齐齐向陈一递出橄榄枝。

  为了抢人,芯片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一家知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王女士,工作一年比一年忙。

  在她印象中,2020年以来,芯片企业之间的抢人异常激烈。尤其2021年,行业内卷到从5月份就开始了“秋招” 。各大网站及媒体的招聘广告投放、内部推荐等各种方法都用尽。“各家公司开出的薪资待遇一个比一个高。”说起2021年的秋招大战,王女士打开了话匣子。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2年,行业抢人仍在持续。脉脉品牌市场中心总经理柳志卿表示,2022年以来,脉脉app关于芯片跳槽的话题量不断上升,和去年相比提高了20%,无论是发帖还是参与度,都越发活跃,WAU(周活跃用户数)比去年增长50%。

  王女士表示,应届毕业生的拒签率直接反映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这两年,芯片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手至少6-8个offer。“真的是不惜成本抢人,这也使得行业内卷很严重。薪酬越开越高,企业成本超负荷。”

  在众多选择中,陈一最终去了长沙的一家上市公司,在他看来,“平台比较重要”。

  “985、211高校的硕士生,40万左右的年薪绝对是很轻易可以拿得到的。”知名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资深猎头Grace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猎头而言,应届毕业生并不是他们瞄准的“候选人”。他们接触的更多是有数年经验的工程师。

  “3年工作经验的,年薪50万元~70万元;5年左右的,年薪可达70万元以上,能力强的甚至到100万元;工作经验到8年左右的候选人,基本上年薪都要到100万了,没有的话他是不会动的。” Grace对芯片行业的工程师待遇了如指掌。

  Grace提到,芯片行业的薪酬上涨主要是通过人员跳槽来推动和体现。因此,这个行业甚至出现了新老员工工资倒挂的“怪象”。“在这家公司待的时间较长的人,他可能还没有新人的薪水高。实在太缺人了,公司如果开不到与市场平级的薪水,是没办法从外部吸入新鲜‘血液’的。”

  不过当老员工工资被倒挂时,他们又很容易被挖。Grace遇到的一名“候选人”就是这样。薪资被倒挂的他,在接到另一家企业欲以双倍工资挖他的消息时,很快向公司提出了辞职。他的公司在他提出辞职后,二话不说给他加薪100%,薪水加到与挖人单位提供的一致。候选人开始犹豫,挖人单位坐不住了,再提出在双倍薪资基础上再加薪10%。“真的就像竞拍一样。”Grace感叹道。

芯片封装厂内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芯片封装厂内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E课网创始人赖琳晖告诉每经记者,由于缺人,芯片企业的用人门槛在降低。比如,某家芯片设计公司由于招不到他想要的人,只能退而求次招了一批非芯片专业的人。然后请他们公司做带薪的岗前培训。“培训这几个月,员工没有产出,公司还要正常付工资。对用人公司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说实话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本来是想去菜市场买鱼,菜市场没鱼了,就变成要自己挖个池塘养鱼了。”

  据赖琳晖介绍,E课网近年业务量增长很快。2021年,E课网深度培养并协助他们找到工作的学员有2000多人,“这里面,在校学生和在职转行的比例是1:1。在职转行学员只要好好学习,就业问题不太大。”

  赖琳晖称,IC设计人才招聘可分为五个层次,Level 1是985高校集成电路专业的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人才,Level 5是985/211理工科专业未掌握IC设计技能的人才。“我毕业那会,十几年前,国内芯片企业较少,Level 1的人就已经能满足企业需求。现在,行业缺人,芯片企业的招人门槛放宽到Level 4。E课网在做的事情就是把Level 3~5的人才培养后,使其素质向Level 1~2靠近,同时把其他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培养成level3~4的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2021年,李林作出了他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决定。逮住时机,他从国企职员成功“半路”转行到半导体行业,目前在一家外企芯片厂做芯片测试。他回忆应聘过程称,他所在的企业本来只招研究生,而他是本科生,且本科专业是与芯片不太相关的电气专业。这导致他的简历投了许久,企业才决定给他一个面试机会。

  这也侧面看出,芯片企业的用人门槛的确是不断下降。

  初创公司是薪酬主“推手”

  深圳一家公司西安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得利,还在不断面试求职者组建团队。他们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pre-IPO企业,旗下显示触控芯片出货量累计达1亿颗。西安中心是去年成立的,原本计划两年要招100人。

王得利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王得利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目前为止,王得利还没完成招人目标。“我们作为头部企业,对手也会从我们这里挖人。”他告诉记者,从行业的员工薪酬来看,公司内部很卷,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很卷。“企业有了资金的支持,一些企业,为了下一代产品开发,哪怕牺牲当前利润也要把人挖过来。”

  王得利说,芯片行业是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缺人。芯谋研究分析师张亚也告诉每经记者,芯片行业基本上从大企业到小企业,从技术人员到普工,都缺人。

  缺人的原因,在于人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去年集成电路各环节销售收入继续增长,芯片制造规模增速达24.1%,在三业中增长最快;其次设计业增速为19.6%,封测业增速为10.1%。2021年,芯片设计业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规模也第一次超过3000亿元。[2]

2fb2-265d1fe21e2a4b5b6a51bc6653493fcf.jpg

  据Grace观察,“年轻人基础薪资比较低,去年上涨幅度可达到100%-150%;而比较资深的人,薪资基数高,上涨幅度可能在30%-50%。”她表示,行业的薪酬上涨并不是靠企业自主普遍上调员工薪酬拉动,而是通过人员跳槽来体现。

  王得利也提到,芯片行业中层次人才跳动非常夸张。“他们甚至半年一跳、一年一跳。”相对于资深工程师或核心技术人员,具有数年经验的中层次人才最容易被挖走。“资深工程师大多数挖不动,因为他们的薪酬动则上百万,然后还有期权。挖中层是最划算的,50万或80万(年薪),再加期权,然后再带个小项目,他们就可以(被)挖走了。”

  对此,赖琳晖也有体会。“现在这个行业,人才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长度明显降低非常多。以前一个工程师在一家公司呆三年以上是非常正常的。但现在半年跳、三个月跳都觉得很正常了。”

  Grace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也提到,从抢手情况来看,3-8年的工程师最受欢迎。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人才成长缓慢的行业,一两年经验的工程师独立做项目的概率较小,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独立性更强。

  赖琳晖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工资其实是被大量的初创网红公司炒起来的。“对它们来说,它们背负了很多压力。拿到很多融资,一年之内一定要把团队建立起来,这时挖人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传统的成熟公司其实是被迫接招。招同一个人,原来只花20万,现在要花40万,没办法。”

  一家芯片企业的资深工程师罗舟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行业高薪,主要是因为创业公司之间互相挖人。初创企业工资本身就高,而“初创公司之间的人员流动发生了,你再挖一次,就相当于第三次挖同一个人。这个被挖者的薪酬可能就会高些。” 经历过半导体行业起落周期的罗舟,对行业薪酬飞涨直言“心态上没有太多变化。”在他看来,当前芯片行业有点急躁,一些公司追求短平快,一年半年就要出货,这促使他们不惜成本挖人。

  2021年,我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总金额达到了3876亿元,远超2020年全年的1098亿元。[3]国产替代热潮下,新的主体不断涌现。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达到2810家,同比增长了26.7%。不过,这2800多家企业中,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高达2351家。[4]    

  人才供给短期无法改变

  “缺人肯定是缺人的,芯片行业缺人的集中爆发是在2020年左右。核心原因就是行业公司数量急剧上升,而供给端,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行业的缺人问题,短期内也没办法改变。” 赖琳晖向每经记者表示。

  权威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但根据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到2023年仍存在超20万人的缺口。[1]需要注意的是,20万是直接缺口,其他如技术普工、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的缺口还未在统计范畴。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1万人左右,但仅有13.77%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1]

  Grace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在从事猎头工作之前,她从2000年起一直在一家芯片企业做HR。她对国内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有较深的记忆,她告诉记者,2007年前后,国内一般的芯片公司已经较难招到好学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学生都去了国际大厂。后来,互联网兴起,半导体行业的人才被互联网行业大幅分流。“那个时候,互联网对我们冲击非常大。我记得很清楚,我那会去学校巡讲校招,我们半导体行业的薪水跟互联网行业开出来的薪水真的没办法比,刚毕业就能差一倍左右。” Grace说。

  张亚也告诉记者,集成电路行业一直有不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但互联网时代太猛,他们给的薪资也高,芯片行业抢不过。

  2018年之后,半导体行业的薪酬慢慢追赶,同时,互联网逐渐饱和。

  为解决人才供应的问题,国家也有努力。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公布了首批9所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以及17所支持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名单。[5]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21年有26所高校新增备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这之前,国内芯片相关专业在高校都属于二级学科。

  成都一家射频芯片设计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集成电路专业的毕业生更适合做工程工艺、封装。“所以,一般我们要跟流片厂、封装厂对接,从他们那边招人。高校集成电路刚出来的人,其实不太适合来我们这个企业。”“因为他来了也做不了任何事情,他没有在产线上待过,也不知道产线上这些东西的构成。”

  记者了解到,集成电路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前,一般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

  上文提到的王女士也透露,公司将应届生招进去后,会有成熟的员工作为导师一对一带教六个月。通过试用期留下的新人,在未来一年半,将继续有导师带领进行实操性工作。也就是说,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手把手教学需两年。

有经验的工程师带新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有经验的工程师带新人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王得利表示,芯片行业现在基本上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是985、211高校。“因为他们的逻辑比较强,沟通交流起来不会出太多问题。芯片涉及模拟、数字、后端、封装、测试,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太多知识融合在一起。只要某一点出错,整个芯片就出错。芯片各个环节都需要保证,一旦出现一些逻辑错误,造成的资金损失可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

  这也是部分芯片企业不敢用应届生的原因。

  张勇说,应届毕业生更愿意去大厂,而且大厂愿意要他们。因为大厂体系成熟,他们也缺“螺丝钉”。他认为,毕业生到大厂可以得到更好的历练。

  人才热背后:是个公司就要做芯片?

  从国企转行做芯片测试的李林,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接受系列培训。培训2~3个月后,李林进入工作状态。“先简单上手,你想真正入门的话,可能至少要花两年左右时间沉淀。”

  像李林这样被吸引转行到半导体的人不在少数。“行业薪资上涨,对于行业发展是利大于弊。因为这样能吸引到足够多优秀的人进来,一个行业的发展,没有人才是发展不起来的。” 赖琳晖说。

  应届生方面,每年5月,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大厂会进行秋招提前批招聘。去年,一批芯片企业也跟进开展秋招提前批,其背后目的正是为了揽收互联网大厂流出的人才。

  脉脉招聘市场总监、脉脉人才智库业务负责人王侠君告诉记者,从行业来说,近年来,互联网、IT系统集成、智能硬件等行业均有大量人才流出到集成电路行业。

  在罗舟看来,现阶段的半导体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刚开始时有点像,不同的是,当前中国芯片的发展模式是以加工为主。“有点类似深圳模式,做组装。”IP一直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短板。

  “国内芯片企业,光注册的,去年大概两三千家。但事实上在做芯片的(公司)有13000多家。是个公司就要做芯片,因为有补贴。其实挺奇怪,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 罗舟认为,当前的芯片行业泡沫大了一些,“现在(这个行业)倒不是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而是做替代性的产品。就是想办法用更便宜的价格替代掉别人。”

f123-f13287c35503f22e51ed6efa3282a14f.jpg
广告

  张亚对此也有提及。他告诉记者,芯片行业,一些企业在做低端重复性工作。企业一些人出来创业,也是做与原公司类似的东西,抢原来公司的订单。“对行业发展其实不好。”

  罗舟提到,随着新增一级学科的高校人才补齐,他预计芯片行业的薪水届时会有一定下降。“再过两年,一些芯片公司会被洗牌倒闭。这些创业公司的人就要以很便宜的价格去找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王得利则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足够大,芯片行业会一直往前发展,缺人将是常态,因为“永远有新的机会,永远需要新的人去做这个事情。”

  不少企业及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芯片行业其实更缺的是高端人才。赖琳晖提到,缺人也分层次,初级人才最容易补,通过高校供应和培训可以满足,高端人才缺位才是问题的关键。王得利也告诉记者,对于他们公司而言,更缺的是高端人才。

  “我们现在缺的是顶尖的研发人员,其他的不缺。”张勇也这样向记者直言。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陈一、罗舟、李林、张勇均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