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对大人来说刚刚好”:以童真文化,反“成熟”规训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7%94%a8%e6%88%b7%e8%a1%8c%e4%b8%ba/82978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对大人来说刚刚好”:以童真文化,反“成熟”规训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11:06

导语:最近常听到一句话“对小孩来说太成熟,对大人来说刚刚好”,这样戏谑的话语是什么梗呢,为什么能一下子把成年人拉回童年呢?童真与孩子不划等号,成年人也喜欢小孩子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I58mFVN03lyCH0kUzD2.jpg

「如何定义“大人”与“小孩”,“成熟”与“童真”?二者之间又必定泾渭分明吗?」若举办一个长辈常用说教文案大赛,“没有一点大人的样子”必然位居三甲。

不过,此语境中的“大人”,似乎不能指代互联网文化里的“大人”。毕竟,后者正不亦乐乎地分享千奇百怪的儿童玩具、花里胡哨的各类饰品,或伴着《开心超人》的主题曲跳舞、游戏,并统一配以口号:“这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幼稚,对大人来说刚刚好。”

sJu2G11v80dYZ7Fle5yu.jpeg

(相关视频,截图自抖音)

不声不响间,这股童真文化以轻快解构了“大人样子”的严肃与沉重。就连人民文旅的官方微博,推广新版冰墩墩的文案也是“粉色娇嫩,最适合我们成年人了”。然而仔细咀嚼不难发现,大人们的童真,很大程度依靠上“更成熟”的“小学生”来衬托,这种身份的互换令人倍感矛盾。

如何定义“大人”与“小孩”,“成熟”与“童真”?基于年龄的区间?或是特定的行为?二者之间又必定泾渭分明吗?网络文化正在形成自己的答案。

一、改变“幼稚”羞耻

童年,是一个人终身携带,却又回不去的故乡。直到成年人们用“幼稚刚刚好”合理化了自己的返乡。这系列的创作中,有人们怀念的童年——玩木马、跳房子、扭扭车比赛、动画片编舞,还有本该错过的童年——用手表操纵的小汽车;朵拉探险的书包和地图;自动编发、钉水钻的小机器;折射出不同光芒,轻轻晃动的精灵翅膀……

tmrrTD9yWAHIj7gpLLgM.jpeg

(小时候的梦想照进现实,截图自微博)

“换做小时候的我会觉得幼稚,但现在的我只觉得好玩。”一则评论如是说。

某种程度而言,童真文化口号中的“小学生”与“大人”正是同一个人,而后者追忆和反思从前。物理上回不去的童年,就这样以童真的形式存在于青年成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就如彼得·潘的梦幻岛。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能共享孩提时代以“幼稚”为耻的记忆,与以“长大成熟”为追求的社会观念熏陶息息相关。

一个20多岁的男孩(抖音@河马君)便做了在母亲面前玩玩具的测试。那是一个能发出排泄声、能洗手的排便早教玩具,男孩愉快地跟着它唱歌,而母亲带着三分嫌弃五分忍耐两分漫不经心观察,最后轻轻抽了自己一下:“生了个帅(sha)哥(zi)。”

其中自然有表演的成分,却也体现了两代人不同的观念。对于上代人来说,童年与成人之间,年龄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童真传递到成人的世界是不正常的,正如说教文案大赛也会上榜的一句:“多大岁数了还买玩具?”

正是不同的年龄,规定了人群与相应的行为。小孩幼稚、非理性、身心弱小,而成为大人则意味着成熟、责任、有力量而被尊重。

以年龄为首要的生硬分类,并不是基于人本身,而是为了符合社会步调:20岁读大学,25进职场,30岁前结婚生子,越来越得拿出“大人”的样子。但原始野人生命的节点只有生死,或许他已经活了50年,但还是愿意追寻一只新奇的蝴蝶。

以年龄阻隔童真的延续并不合理,说到底,童真是一种好奇、求知、快乐而真诚的品质,又名赤子之心;也意味着享受爱与照顾的状态,这正是人基础的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

而近年来,从玲娜贝尔、波吉、冰墩墩到“幼稚刚刚好”,属于成人的童真文化不断发展,也体现了年龄边界的不断模糊。但参与其中的人们并不是像彼得·潘一样永不长大,正相反,他们更早熟了。

二、早熟的网民,模糊的年龄

虽说小孩爱故作成熟,但他们的网络形象的确也越来越成熟了,这是童真文化预设的另一个基础。以“小学生”为关键词搜索,有保守派车迷刘同学谈车,有郑州舞蹈队演绎《反校园霸凌》,有up主教英语、教历史,有的在班级聚会跳《孤勇者》,还有的网络热词运用得炉火纯青。看得网友惊呼:“这批孟婆汤质量不行。”

5KsPNVtGxkODNC1dQKjO.jpeg

(小学生谈汽车,截图自B站)

曾经,往往只有睿智的思想家能洞悉孩子行为中的成熟之处,比如席勒就说过:“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到了今天,年纪小并不意味着思想幼稚,几乎成为公众的共识。

如果说之前人与人的交往场景,是根据社会身份而分化的房间,互联网则将阻隔房间的墙统统打破。小孩世界与成人世界本来交集不多,如今却能在赛博空间中无阻隔地相遇。一方面,外界得以看见小孩不同的一面;另一方面,小孩也过早地吸收社会的信息,童年加速消逝。

xV1FgxRUe4O9PY8XuWPy.jpeg

(小学生版孤勇者,截图自B站)

而童真文化的主流,青年成人,自然也不会反大环境而行之。虽然由于教育时间的延长,这些20出头的青年要不是待在高校,就是刚参加工作,过年回家或许还能收到红包。不过,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拆掉校园与社会间的墙,就业困难、住房压力、996、007的信息充斥曾经的象牙塔中。

这些青年们本在意气风发的年纪,但在信息的暴露下早早知道了成年人世界的不公与压力。而谋求未来的奋斗与竞争也已在校园中开始,内卷、佛系、躺平、成为他们的惯用语,简单快乐的童真乐园是他们偶尔的庇护所。

如果说丧文化是消极抵抗过大的压力,童真文化则是积极反抗被“成熟”规训的生活

读流量密码“成年人世界文案”,劳累、孤独、心碎而疼痛的形象跃然屏幕,这体现了众人的共鸣,却更更固化了年龄的分隔。比如,“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没有‘容易’二字”;而“成年人的解压方式,早已不是吃吃喝喝,而是独处,沉默……”。

gP2lIJBnJQgDCWNWZqeU.jpeg

(成年人世界文案,截图自抖音)

这些文案完全合理化了“成熟”的规训,好像成年人的生活就应该不再有快乐,也不应该期望他人的协助与理解,“成熟”,就是成为强大的孤狼。这样的描述中无疑显露出一种自虐的骄傲,这与“幼稚”的弱小羞耻相得益彰。

思辨和反对接受这样的规范,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快乐,正是青年成人早熟的体现。毕竟这需要对人生的思考与不畏羞耻的勇气。互联网的推波助澜,让他们突破空间看见相似的彼此,在同侪力量的鼓舞下持续表达,重塑年龄的规范。

在更自由的自我表达中,小学生越发成熟,而大人也被允许童真。

三、另一个极端:攀比童真

然而,“幼稚”羞耻的极端被渐渐改正,由它衍生出的攀比童真,也变得更加显眼。讽刺的是,这种极端就孕育在童真文化的口号中。“对小孩来说可能有些幼稚,对大人来说刚刚好”,到头来也是站在大人的角度,预设了“不幼稚的小学生”,才给了“作为大人的我比真的小孩还童真耶”的优越感。攀比童真看似是为童真发声,实际上伏倒于“成熟”的规训。毕竟,小孩往往有监护人的保护,而一个大人想变回极致的童真小孩,是放弃保护自己的力量寻求更强者的保护。

HyuuNkr5WN13W1OXf3lb.jpeg

(攀比童真的女孩,截图自抖音)

女性尤其是重灾区,最常见的是女孩们使用“幼稚刚刚好的”配文,伴随童年回忆《开心超人》的元气主题曲,却穿着露脐装与超短裙舞蹈。在此提出并不是想要批判何人,因为她们只是遵循了纯欲风、白瘦幼等流行审美。

这种审美,是对儿童的文化挪用,将纯洁的童真与无缚鸡之力的性吸引力混为一谈,显示出弱者受虐与强者恋弱的相互关系。

就如妇女儿童总被成对提起,年龄议题与性别议题息息相关。因为对成年女性的“成熟”规训往往不太严格,她们能被准许偶尔撒娇和情绪化,但这样的“包容”,实质是把她们与“心智弱小的孩子”相提并论,是将她们归为弱势群体的枷锁;相反,成年男性被认为“能干大事”,因此被剥夺孩子气的权力,不少人连在朋友圈发照片或表达情感的自由都没有。

A4ZyydXZeitosJxWpcUb.jpeg

(被“成熟”规训的男性,截图自抖音)

与年龄相同,男女的区别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当年龄束缚与性别束缚被摆在一起,我们才能看见单独事件共同的本质——若不以整体的、独特的眼光看待人,而是以刻板的分类规训人,长此以往必然束缚人自身。

正因如此,才要警惕童真文化刻板化,再次成为新的规训。我们能做的,是试图指出察觉的不对劲之处,第一步,或许可以是把口号改成:“对小孩与大人来说,都刚刚好”。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Mia;公众号: 知著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EH-Ca-rgkkhohX6PDKEAQ

本文由 @知著网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