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域控制器研究:域控的五种业务模式探索,Tier1、Tier0.5、Tier1.5或ODM代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eefocus.com/automobile-electronics/5205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车企加速全新E/E架构平台量产,域控制器渗透率迅速提升

除了新兴造车企业一开始就采用全新域控制器架构,传统车企也加快了域控制器上车步伐,典型架构包括吉利浩瀚SEA架构、广汽星灵架构、长城GEEP架构、比亚迪E3.0平台、大众E3架构等。从发展规划来看,2021-2022年大部分主机厂已实现域控集中式架构量产,2022-2023年迎来跨域融合架构量产;2024-2025年有望实现中央集中式架构量产。

未来十年的汽车E/E架构演变趋势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swYMZoslB1x3KAXcV38noiaibkSQXrowtClu20S6LncjjkRv8B67ialuw%2F640%3Fwx_fmt%3Dpng&s=5a8010

来源:《2022年自动驾驶和座舱域控制器研究报告》

主机厂加速量产全新E/E架构,域控制器将显著受益,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为例,据佐思汽研统计,2021年已有至少33家主机厂,超50款量产车型搭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进入2022年,量产车型数量还将大幅增长。

据佐思汽研统计,2021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已达到53.9万台,渗透率2.7%,预计2022年渗透率将超过5%,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年出货量将达到452.3万套,渗透率达到18.7%,核心驱动力为L2+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出货量迅猛增长。

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出货量预测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KicnZpG5OuQ0g8DJWKxMqX7qtBhCa2qavUJjYkpYrncopDoy7ReBXXw%2F640%3Fwx_fmt%3Dpng&s=48a639

来源:《2022年自动驾驶和座舱域控制器研究报告》

目前已有超过18家供应商,推出了超过20款L2+行泊一体域控制器。2022年NOA将实现大规模装车,同时,采用TI TDA4、地平线J3芯片的轻量级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较之搭载英伟达Xavier芯片的解决方案,已有30-50%的成本降幅,将推动“NOA+自动泊车”全面覆盖10-20万级乘用车市场区间,越来越多的乘用车将支持匝道至匝道高速领航、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

L3/L4级高算力域控制器方面,搭载英伟达ORIN-X、地平线J5、华为昇腾610、EyeQ6、高通Ride(8540+9000)、瑞萨V3U等高算力芯片,支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以及多颗800万像素摄像头等高精度传感器,可支持实现覆盖高速、城市和泊车的全场景智能驾驶,目前也已处于早期小批量出货阶段,主要搭载在30万+的高端车型上。

域控制器业务模式探索,Tier1、Tier0.5、Tier1.5或ODM代工

域控制器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平台部件,向上支撑应用软件开发、向下链接电子电气架构和众多系统零部件,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多种业务模式并存下,域控制器市场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车企显然乐见目前的竞争格局,通过与众多供应商的合作协同,将有利于其构建全栈自研的开发能力,对于车企而言,这也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的过程,以形成一套最终适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

总结来看,目前域控制器设计生产主要包括五类模式:

域控制器设计生产的五种业务模式探索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1SibpYQCN8xP6pnEhzqq6aKwdkOZg5WFeylCFKzxfGiaVkY3mQ5D8aiaQ%2F640%3Fwx_fmt%3Dpng&s=570ada

来源:《2022年自动驾驶和座舱域控制器研究报告》

主机厂委托代工域控制器,这一模式首先由特斯拉引入,而后被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势力采用,特斯拉设计域控制器,由广达、和硕代工,蔚来则寻求Wistron和伟创力的支持。除了最基础的硬件制造,ODM/OEM代工厂商也开始介入域控底层基础软件、BSP驱动等软件工程环节。

Tier1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域控制器生产,这一模式是当下最普遍的合作模式,Tier1采用白盒或灰盒模式,主机厂掌控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应用层开发权限,芯片厂商、Tier1、主机厂往往形成了深度合作,芯片商提供芯片、开发软件栈和原型设计包,Tier1提供域控制器硬件生产、中间层以及芯片方案整合。这一模式的典型合作案例包括德赛西威+英伟达+小鹏/理想/智己、极氪+Mobileye+知行科技等。

Tier1.5诞生于软硬件分离趋势之下,主攻域控基础软件平台,向上可支撑主机厂掌控系统自主开发权,向下可整合芯片、传感器等Tier2的资源,TTTech是这一模式的鼻祖,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重要股东包括奥迪、三星电子、英飞凌、安波福等。

TTTech为客户提供MotionWise软件集,包含了工具和中间件,在国内与上汽旗下联创汽车电子合资成立创时智驾,是上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主要供应商。在国内,东软睿驰、映驰科技、诚迈科技、镁佳科技、中科创达等,都侧重于从软件切入域控制器供应链。

同时Tier1也正扮演Tier1.5角色,比如在座舱域控制器领域,博世专注于底层座舱软件系统,硬件生产和生态建设则交给合作伙伴车联天下。对于Tier1来说,提供软件、硬件、软硬一体等各种解决方案,才能最大化适应市场发展。

Tier0.5则源于主机厂全栈自研的诉求,通过与主机厂深度绑定,Tier0.5将从全流程介入主机厂研发、生产、制造,甚至后期的数据管理和运营。Tier0.5主要包括三种形态:

部分主机厂分拆旗下零部件板块独立发展,比如上汽旗下联创汽车电子、长城旗下诺博科技和毫末智行、吉利旗下亿咖通;

部分主机厂则寻求与Tier1成立合资公司,比如宏景智驾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域驰智能,德赛西威与富奥股份、一汽集团合资成立富赛汽车电子;

芯片厂商转型成为Tier0.5。在缺芯背景下,芯片厂话语权不断加大,甚至主机厂不得不绕过Tier1向芯片厂直采,芯片厂已不满足于Tier2的角色,正寻求与主机厂形成深度绑定,在车型开发早期即介入,比如Mobileye与吉利的战略合作;高通则通过收购Veoneer,将进一步寻求推出自动驾驶和座舱跨域融合计算平台;英伟达DRIVE Hyperion 8.1平台同时兼容自动驾驶和座舱,甚至尝试与主机厂合作自动驾驶业务分成模式。

系统集成商委托ODM/OEM代工域控制器,尤其适用于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商、智能座舱软件平台厂商,比如百度ACU由伟创力负责代工生产,毫末智行也与伟创力达成合作,甚至众多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都可能采用这一模式,通过ODM/OEM代工商提供车规级硬件前装生产能力的补充,为主机厂提供“域控制器+ADAS系统集成开发”整套解决方案,以更好与传统Tier1展开竞争。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全栈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将是域控制器厂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软硬分离的趋势背景下,全栈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一环。通过不断丰富和构建底层平台(软件定义硬件、数据服务、信息安全、操作系统等)、中间层平台(中间件、AutoSAR、芯片适配等)、应用层平台(HMI人机交互、算法、软件栈等),将是域控制器厂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车端软件平台系统架构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YQyVwU1fUcjemBzwlMaKckhVx62JGyyHvFhCia5kNiaDYkAVjKEnxnoQ%2F640%3Fwx_fmt%3Dpng&s=93fd7c

来源:网络

智能座舱方面,以博泰车联网为例,博泰车联网拥有操作系统、智能语音、硬件、地图以及云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平台,同时博泰车联网基于SOA及「软件定义汽车」,在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车身控制域,面向用户提供软件应用开发及运营。

通过与一汽、东风、北汽、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等规模化车企的深度合作,博泰在车联网业务基础上快速拓展智能座舱板块,提供从域控制器、操作系统至应用层的硬软云三端智能座舱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车企打造个性化的用户驾乘体验。

在硬件端,博泰智能座舱的域控制器硬件平台涵盖了高通8295平台,8155平台,NXP i.MX8QM平台,MTK8666平台,国产芯驰X9H平台等,主要产品包括:

  • 2020年4月,博泰基于i.MX8QM的智能座舱产品首次搭载北京X7量产,采用硬件隔离技术实现了同一硬件内支持Linux+Android双操作系统的运行2022年4月,博泰擎感8155平台搭载岚图梦想家上市,以QNX Hypervisor技术实现了同一硬件内运行QNX+Android双操作系统;
  • 6月,该平台又被成功应用于哪吒汽车全新主力车型哪吒U,实现仪表系统与娱乐系统完美融合,大幅度降低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成本。博泰车联网正在基于高通8295芯片设计研发下一代域控制器融合程度升级的智能座舱平台。8295芯片支持三域融合的特质将为座舱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相较于传统多个域控制器和多线束的模式,以8295车载芯片平台形成三域融合的硬件集成,将能够承担包括流媒体后视镜、中央显示屏、空调、车灯等多个单元的集成控制。以此方式将省去众多域控制器及智能零部件操控单元的成本。在此模式下,博泰擎感8295座舱将与不同对象合作时延伸出多样的降本方案,大幅降低车企的成本。博泰将围绕整车智能化、智能汽车连接功能、SOA架构、驾舱一体以及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多域融合等领域扩展合作并开发解决方案,预计将于2023年搭载相关车型上市,为汽车行业提供领先的沉浸式智能驾乘体验。

在软件端,博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从云端平台到终端平台经过长期地发展,已形成完整的端到端设计研发能力,云端涉及CP接入、账号管理、数据管理、FOTA等技术方案平台,终端从座舱操作系统到HMI设计开发。

博泰车联网业务和产品线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pn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icsfQ2AXMWWerWDyibIhibkRbSykqdQc33GZ9UdibttzAOBslsseaFbxxg%2F640%3Fwx_fmt%3Dpng&s=3e9612

来源:博泰车联网

自动驾驶方面,以东软睿驰为例,东软睿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包括:

东软睿驰新一代自动驾驶中央计算平台,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支持多路激光雷达、16路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接入,可实现整车360°的感知冗余,提供L3/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基于开放的SOA架构以及东软睿驰自研的基础软件NeuSAR;

东软睿驰自动驾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支持5-10路高清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12路超声波雷达接入,摄像头最高支持800万像素,通过泊车与行车功能的集成以及传感器的共用,可实现L2+的增强感知能力,基于SOA的软件架构,通过预置的基础软件和自动驾驶专用中间件,面向开发者提供配套丰富的开发工具;

东软睿驰X-Box3.0域控制器,可实现面向多场景的L0-L3自动驾驶量产应用,包含舱内/外场景、L2-L3前行场景、L3+泊车场景的多项组合功能。这款智能驾驶控制器目前已拿到多个车型量产定点,将会在2022年陆续量产上市。

2022年4月,东软睿驰发布针对域控制器的软件开发平台——NeuSAR DS(Domain System),NeuSAR DS是为主机厂提供的一个针对域控制器(中央域、座舱域、智驾域)的整套底层软件开发平台、验证系统及工具链,覆盖硬件与应用层之间的所有通用软件功能。其功能包括:提供丰富的软件开发及调试工具、虚拟化验证系统、集成系统、IDE等环境部署服务、商业化POSIX OS系统及第三方OS集成,以及芯片BSP和安全启动方案。

域控制器的软件开发平台——NeuSAR DS

forward?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jpg%2F2icOarNW84W74lYHzfonIaJpHp4A7D70hicGwbpRBMKBu2LNBm3wKXXJfibXrNW626E1C33Wib0f1D9en4Fwn6AIPg%2F640%3Fwx_fmt%3Djpeg&s=73de74

来源:东软睿驰


版权声明:与非网经原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与非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