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自建直播带货: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6-22/doc-imizmscu820241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企业自建直播带货: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2022-06-22 20:56:4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懂懂笔记    我有话说(0人参与)

4f0d-49247fbf9a57b4a0f2941c7910675dbe.jp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撰文 | 神乐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似乎有些冷清。”

  与往年“618”不同的是,曾经扛起各大电商平台流量大旗的很多顶流主播,今年都没有了踪影。大促预热阶段,顶流主播争相晒销售额破亿“成绩单”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

  失去顶流主播的电商平台唯一的杀手锏,就是推出更大的优惠措施。有媒体报道,今年 “618”期间,淘宝天猫、京东等大促优惠的力度,均比去年“双11”更大。

  当然,除了平台之外,同样“怀念”顶流主播的,还有在顶流的直播间里尝到了销量甜头的大品牌。失去合作的顶流主播之后,大品牌也开始担心销量,甚至羡慕起早已自建团队、孵化旗下主播的企业。

  那么,在今年的“618”年中大促期间,那些因为直播电商行业乱象频发而被迫自建直播团队的企业,销量能否实现逆袭?企业内部孵化的电商主播们,能否蚕食顶流主播空出来的份额?

  “01”

  自建团队,企业仍在“亏播”

  “自建了团队,但是直播卖货也没见什么起色。”

  聊及今年略显“寡淡”的“618”年中大促,浙江温州一家珍珠饰品加工厂的“厂二代”李青(化名)长叹了一口气。他表示,几年前通过与知名MCN合作,厂里的商品曾进过顶流主播的直播间,但是收效一般。

  为了摆脱“赔钱赚吆喝”的魔咒,他去年初开始自建直播团队,孵化专职主播。今年的“618”,也是自家直播团队经历的第二次电商大促节点。

  “去年双11大促,是直播团队的首战,虽然成绩一般,但具有里程碑意义。”李青告诉懂懂笔记,目前厂里的直播团队一共有六位同事,整个团队薪资成本大概为4.8万元。

  从优势来看:如果与坐拥强大流量的MCN、主播合作,4.8万元只够让产品在直播间曝光两、三次,每次几分钟;倘若选择与行业顶流主播合作,4.8万元还不够付一次直播“坑位费”的零头。

  除此之外,自建直播团队,工厂拥有自主控制权,除了直播时长不受限制之外,销售商品也不会被MCN、主播压价,卖多亏多。

  那么,今年“618”再次率领自家直播团队出征的李青,是否能取得了流量、销量双突破?

  “目前估算,能小亏就是赚了。今年有好多饰品加工厂都做起了直播。”李青摇了摇头说道,他以为今年没有了顶流主播的参与,线上流量能被释放一些,没想到来自于企业、工厂孵化的自建团队直播也多了许多,线上同行的竞争变得更激烈了。

  有数据显示,今年淘宝的“五五划算节”期间,70%交易来自于商家店播(自建直播团队)。以企业、工厂、商家为支撑的店播形式,想必也在今年“618”开始集中发力。

  但是尽管都做起了店播,大多数企业、工厂以及商家仍可能是增收不增利。

  在他看来,企业、工厂、商家的直播间若要上流量、提销量,靠的只能是大幅优惠和低价,“今年618预热的时候,第一天的优惠是满300减50,只有几千人看,十几个人下单,到第二天我们推出满200减50的直播券,相当于75折,就有三万人观看,近千人下单。”

  可观的店播流量,是建立在大幅满减优惠之后,部分款式的珍珠K金饰品价格比同行低了3%的基础之上。他相信一旦同行祭出更高的优惠力度,工厂直播的大部分流量肯定会被同行“吸”走,甚至引发已购货消费者的退货潮。

  可以说,在普通用户眼里,中小企业、工厂的产品,品质都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行业头部主播的口碑、影响力等,则是直播所推介产品品质的“担保”,“工厂做直播拿什么给产品做信誉担保?营业执照吗?最后拼的只能是价格了。”

  按当前直播间销量估算,今年“618”大促,李青认为至少还要亏上16 个“达不溜”,“前不久参加同乡会,发现不少自建直播团队的老板都表示,要么赔钱换量,要么死守着价格利润,啥也卖不动,最后熬不住只能解散直播团队。”

  尽管企业、工厂都开始自建团队做起店播,省去了很大成本(坑位费、佣金以及MCN 压价),但同行之间的直播价格战,仍旧让企业、工厂难以摆脱“赔钱赚吆喝”的困局。

  “ 02 ”

  作“亏播”是在赌一个未来?

  既然企业自建直播团队仍无法突破“亏播”的困局,为何大家还要费尽心思地“赔钱赚吆喝”,用低价换量?

  除了参与直播电商的大潮,企业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出路了吗?

  “要不是大家的消费方式改变,线下销售渠道萎缩,谁愿意做直播呀。”庄海(化名)在福建晋江经营着一间家族式烘焙食品工厂,拥有十几款自有品牌的饼干、蛋糕和面包品类。

  他告诉懂懂笔记,随着直播电商兴起,年轻的消费者都习惯在直播间网购性价比高、划算的商品。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即便是中老年用户也会在子女、晚辈的帮助下,通过直播间网购商品。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国内直播电商的用户规模就已经达到3.09亿。

  其中,70后及以上的用户数量达到6272万,在整个用户群体中,占比20.3%。在商家看来,不参与直播就是与趋势相悖。

  线下渠道越来越难,企业如果不做电商也不做直播带货,很有可能被大势所淘汰。毕竟,在电商大促和顶流直播间动辄上亿、十几亿元成绩单的诱惑下,谁能坐得住呢?

  “说白了,现在企业、工厂做直播,就是用低利润甚至亏本培养新的销售渠道。”在走了一系列的弯路之后,庄海2021年初开始自建团队,在线下经销网络“归零”之前,让直播间“扛起”了销量重任。

  不过,当厂里“随大流”做起了电商直播之后,庄海却发现这是一个“天坑”——线上市场虽大,能面向全国的消费者,但同样让工厂面临着全国不同区域同行的直播挑战,“布局新的销售渠道也不容易,都要先赔钱养人气。”

  庄海坦言,传统企业拥有成熟的(线下)销售网络,加上地域、行政划分以及产业保护等,久而久之形成区域企业独有的竞争壁垒。“所以之前主销线下的产品,品质稍差些,价格稍贵些,其实还是不愁没销量的。”

  一旦企业做起直播,实际上就相当于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了区域竞争壁垒。直播电商也让不同区域企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为很多涉足直播的传统企业都希望先以亏本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再以更高的产品品质打动消费者,树立品牌的口碑。先放水养鱼,再慢慢地提高价格,实现盈利。

  只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之前工厂做直播,每个月都有十几万流水,本以为粉丝、用户忠诚度提高了,可以稍稍减少点优惠,抬一抬价格,至少保本销售嘛。结果一提价当月的流水就跌了近四成,只能恢复之前的优惠。做直播呀,甭提口碑了,粉丝都养不熟!”

  庄海坦言,即便企业通过低价换取了流量和销量,但只要产品价格稍稍上调,直播用户都会立马寻找更好、更便宜的替代品。在他看来,在直播电商的“大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赔钱赚吆喝”的商品。

  毕竟用户已经习惯了直播购物“买的就是实惠”,买的就是物超所值。因此,传统企业亏本做直播,很难建立新的、较稳定的销售渠道,更别说赌一个未来了。

  “但是企业要想活下去,总得做点儿什么,不是么?”庄海苦笑着说道。

  “ 03 ”

  顶流消失后企业店播流量如何?

  “工厂、企业自建团队做电商直播,本来就是一条艰险的道路。”

  聊及中小企业“亏播”的话题,曾在杭州一家MCN任直播策划主管的Lily表示,目前热衷电商直播的中小企业可以说越来越多,但公认直播电商做得“成功”的企业,却未曾听闻。

  她认识的很多企业主,一聊起自建直播团队都是在诉苦,称投入了大量资金,结果直播流量做不上去,卖自家产品亏钱、倒贴才有人要。更有企业主认为,自己培养的主播能力不够,只好高薪挖大平台的主播或者频频换人。

  “企业直播没流量,跟主播的能力关系并不大,主要是直播的内容和形式有问题。”Lily解释,普通电商主播所推介的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几小时直播,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千人千面的购物需求。

  但工厂、企业的店播,几个小时下来推介的内容几乎都是自家生产的产品。如果是综合类型的数码作坊、文具工厂还好,要是产品相对比较单一的中小企业,直播内容只能用乏味来形容。

  “我见过东莞一家数码厂做电商直播,整整四个小时就重复推荐三款手表。”Lily打趣道,即使用户看着不觉着烦,主播机械式地介绍产品也要困了,“都是同一品牌的同类产品,容易让人感觉广告痕迹太重,从而心生抗拒。”

  此外,她认为企业店播的形式普遍创新不足,难以吸引到用户的关注,“几乎没有什么技巧,一开播就是介绍商品的卖点,优惠的力度,然后就催着用户下单,怎么可能吸引人?”

  其实,类似的直播形式目前不少电商主播都在使用,甚至连部分顶流主播以前也都是这么做的,也不见得流量迅速减少,上架商品成交转化率暴跌。为何到了企业店播,形式创新不足反而成了“原罪”呢?

  “不管是顶流还是腰部主播,她们都占据了电商直播早期的流量红利,平台的资源支持也不容小觑。”Lily分析,即便顶流头部主播的内容、形式创新力不足,但仅靠已有的粉丝流量、影响力和平台资源,也能高枕无忧。

  至于罗永浩、俞敏洪等企业家之所以能“一播就出圈”,与其本身是垂直行业的知名人士、自带流量的KOL不无关系,这都是中小企业主遥不可及的“光环”体质。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近一、两年才涉足自建直播团队,行业流量的红利早已消耗殆尽。若是“复刻”顶流、头部主播的形式和打法,很难脱颖而出,“别说一般企业了,那些顶流消失后,创新不足的二线主播都很难补位呢。”

  有传统企业主告诉懂懂笔记,相比自建直播团队,不少企业仍青睐于与成熟的电商主播(MCN)合作,利用其已有流量及影响力赋能商品销售,要不是近两年直播行业乱象频发、造假不断,作为“门外汉”的企业主才不愿意去疯狂试错。

  【结束语】

  中小企业涉足电商直播值得鼓励,但不能盲目对标顶流主播、追求用户流量,更不应该为了追求流量,将企业直播间变成优惠券发放机,陷入越直播越亏、越亏越直播的怪圈。企业主应该充分利用直播的实时互动特性,作为辅助商品销售的手段,同时要真正理解直播的逻辑,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1.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