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手“上云”,蛋糕难抢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0622-36955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快手“上云”,蛋糕难抢
这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竞赛,快手刚踏出第一步。
云计算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姗姗来迟的快手终于在今年迈出了第一步。
据Tech星球近期报道,快手推出了“StreamLake”,成为前者迈开云计算业务第一步。这是一项属于PaaS(内容即平台)层级的云计算。
不过,“StreamLake”业务目前暂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在快手进入To B领域之前,To C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开始消退。从2020年开始,快手明显加大了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放,但依然没能扭转营收增速下降的现状。
此前仅需依靠To C生意就能一往无前的快手,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了。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To B服务,或许是门好生意。作为估值较高、颇具想象力的一块业务,云计算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近几年争夺的蛋糕,阿里、腾讯、百度通过云计算,发展了新增长曲线。
与其他玩家相比,还是行业新手的快手入场较晚、根基浅,留给它的机会能有多少?
目前,快手做云计算服务有一定优势。根据市面上有关“StreamLake”的公开产品信息可以推断,快手的切入口是借助自身平台优势搭建的音视频云计算业务,这或许能成为快手进军云计算的优势。
另外,“StreamLake”是一个PaaS层面的云计算。
云计算分为底层的IaaS、中间层的PaaS、上层的SaaS三部分,越往后定价能力越强、毛利率越高。其中,PaaS模式的市场增速最快。
并且,PaaS不仅考验云厂商的资源,更对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服务是一种无限竞争,不存在终点,因此对于快手等新玩家而言,PaaS有望成为其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但To B行业的用户粘性较强,云计算是个慢生意,需要厂商谈判、招标,逐步攻克客户。
目前“三朵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快手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
云计算领域正在上演激烈的你追我赶场面,领先者还在继续重金投入,后来者也虎视眈眈,正在寻找反超的机会。这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竞赛,快手刚踏出第一步。
快手“上云”的挑战:慢了一步,怎么拼技术拼投入?
国内“争云”的故事已经讲了许多年,但对于快手来说,第一年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未来会死掉。”十二年前,马云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态度。这一喊话的背景是,2010年春,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创始人就云计算话题展开激辩。
当时的李彦宏认为云计算就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也认为“云计算都能够像水和电一样,则可能是你过了几百年、一千年后。”
三人的这段经典对话,也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史上,频繁被拿出来讨论的一个话题。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成为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不仅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在云计算产业布局了多年,连快手等互联网新生代也忍不住“闯入”这一领域。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早早将云计算架构搭建齐全的华为、阿里等老玩家,快手入局的时间晚了不少。
近期,Tech星球报道称,快手正在内测自家首个云计算业务StreamLake。
从公开信息来看,“StreamLake”包括“StreamLake-Video”和“StreamLake-AI”两类。前者负责“点播云”“直播云”“实时音视频”业务等;后者包含“智能审核”“智能特效”“人像美化”“虚拟人”等多项服务。
但截止到目前,该云计算业务仍未有正式上线的消息进展,仍处于测试阶段。
实际上快手对这一云计算业务已经筹备许久。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搭建产品和团队。今年3月,BOSS直聘等各大招聘网站便开始上线虚拟人策划师、音视频SDK开发工程师、音视频PaaS产品专家等去年未曾招聘过的新职位。
在快手发布的音视频PaaS产品专家的岗位描述中,工作内容特意指出:负责视频云产品策划、主导视频云产品的实现和交付等。种种招聘需求,不免也被外界理解为,或是为新云计算平台储备人才。
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动态竞争的态势。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曾在2019年一家独大的阿里云,市场份额从一度超70%,跌至2021年仅剩37%,缩减了一半多,给金山云等中小玩家,让出了不少市场空间。快手或也发现这一机会,盯上了云计算领域。
不过,快手想要发展云计算业务,挑战不小。
一方面,云计算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富二代”生意,前期投入巨大,并非短期便可盈利。
虽然腾讯云、华为云等巨头尚未公布具体投入数据,但可以对比的一个数据是,阿里云作为当前国内唯一盈利的云厂商,在连续烧钱十二年后,终于在2020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因此发展云计算,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
而快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或难有足够资金流来发展耗资如此巨大的云计算业务。
另一方面,和资源、技术雄厚的大厂们相比,快手在To B这方面的积累较为薄弱。
发展云业务有多难?负责阿里云搭建工作的王坚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骗子。
2012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走上台,他紧紧攥着话筒,欲言又止,最终泣不成声。关键时刻,马云站出来力挺王坚,“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才让所有的流言平息。
到现在,阿里云已经经历了王坚、胡晓明与张建锋三个时代。不同时期,阿里云的任务与方向均不尽相同,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市场与更多客户。
与阿里相比,快手如今能拿出手的领军人物和耐打的研发能力,有多少呢?答案是,目前还没有。
快手的慢不仅是速度慢了,在资金和研发水平方面,恐怕也挑战重重。
强敌环伺,蛋糕难抢
作为云市场的后来者,快手想涉足的云计算市场强敌环伺。
国内的云计算市场虽然格局未定,不断有新玩家涌入,但已经初显头部效应。尤其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三朵云”,横在众多中小云厂商面前。
“流量洪峰一来,机房里的机器全体宕掉,千兆的网卡‘啪’一下就冒烟。立马换上一批新网卡,‘啪’一下,又冒烟阵亡了……”一位淘宝商城技术元老,向雷锋网回忆了2008年的淘宝日常“表现”。
一年后,一名年轻的女工程师敲下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这就是阿里云的雏形。而在十多年后,女工程师敲下的那行代码,已经演变成了阿里云的核心产品。另一个玩家华为,提前看到了云计算的想象力。只不过在业务推进上,华为一直在纠结中前行。
2011年成立之初,华为通过收购股份、吸纳人才,力图一举拿下云计算的“领跑权”,但当华为公有云团队真正筹建完毕后,反而开始在“是否进军公有云市场”等诸多问题上纠结。
最终,华为因自身业务导向问题——国内三大运营商当时也在布局公有云,为了不跟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运营商存在竞争关系,华为选择放慢公有云的脚步。
因此,华为云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在公有云业务上“只发布不发力”,重点发展私有云。
而华为未发力公有云业务的这7年时间,给了2013年加入公有云战场的腾讯,谋取发展市场的良机。后者靠着投资触手,尽可能把自身体系内生态、参股公司变成客户。
腾讯云借用腾讯在社交、游戏、金融等业务的生态场景资源,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和商业模式,获得了一些稳定客户。
而属于华为云的真正转折点终于在2017年8月来临。当时在任正非授意下,华为云被提升为Cloud BU,成为一级部门。2020年初,又升到华为第四大BG(业务群级别),与原有的三大业务BG(消费者、运营商、企业)并列。
步步“高升”后的华为云,开启了加速发展模式,在2020年成为增速最快的“云”,当时营收增速达168%。
自2020年Q1的Canalys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份额约14.1%,首次超越腾讯云13.9%、位居第二后,在Canalys之后的统计数据中,华为基本稳居第二,份额超过第三名的腾讯。
虽然华为云没有阿里云庞大的电商体系,也没有腾讯云大量的合作伙伴 “协作”。但华为在政企服务经验和资源,成为其进军其他云服务领域的优势。
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地政府、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爆发数字化需求,政企云成为公有云市场争夺的一块“肥肉”。而长期服务政企客户的华为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它过去几年能稳超腾讯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在腾讯云合作商工作的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她为腾讯云谈政府客户时,很难把华为云的客户挖过来,“华为云的价格相对低,且能给更多服务”。而且“迁移数据需要客户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一般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云厂商。”
Canalys一份2021年的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三大本地云服务提供商主导国内市场,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阿里云依旧占据了云计算市场最大的份额,约37%,华为云和腾讯云市场份额分别为18%和16%。
需要了解的是,不管是自研数据库还是服务器,还是芯片、操作系统,亦或是各种各样AI技术的应用,阿里云都能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这也成为它稳坐市场第一的主要利器。

“三朵云”的规模和地位,早已在十几年前由三家公司对云计算的态度便无意中定了基调。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主流云厂商,已经把云计算摆上了战略高位,均具备了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因此这几大巨头在国内云服务领域的地位,短期内无人能撼动。
除了巨头围堵,快手还要面临其他对手的竞争压力。比如,三大通信运营商为首的国家队,也在重点发展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具备天生的属地化服务,因此在各地政企市场游刃有余。
三大运营商向上作为需求方,是消费市场重要组成者,向下可以在云服务上更多自供。对于刚刚入场的快手而言,其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想要抢食“云服务蛋糕”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放长远考虑,数字化带来的上云需求依旧是确定的,数字经济赛道的长跑才刚开始。
TO C业务承压,TO B 会是解药吗?
快手的音视频云服务能够撬动多大的云需求?
快手经历了大起大落的2021年。这一年,上市、股价暴跌、程一笑接任宿华CEO位置、多部门大规模裁员、用户增长几乎停滞……
并且,快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快手每年亏损约为100亿元-200亿元;2020年快手亏损约1166亿元;2021年亏损了780.77亿元。同时期,快手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43.4%、92.7%、50.2%和37.9%。显然,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到了2022年,虽然第一季度,快手市场费用支出保持了较大规模,让其在第一季度有“冬奥会官方转播商”和春节红包的加持,但依然不能扭转快手营收增速下降和继续亏损的局面。
言下之意,快手在C端投入的大量营销费用,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效果。这一结果,或成为让快手决定突破B端市场的原因之一。
但需注意的是,快手此前在TO B领域积累的经验并不丰富,此次内测StreamLake,是它成为云服务厂商的第一步。
或为了尽快切入赛道,快手借用了本身具有的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把音视频领域作为切入云服务的抓手。
把StreamLake的应用市场拆成行业细看,重点发展方向有“电商行业”“泛娱乐”“教育行业”和“广电传媒行业”等多个领域。但这些领域里,基本都已有老巨头蹲守。
最早入局的阿里、腾讯和华为不仅已进入了十多个行业,并且对各行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比如泛互联网行业,他们又分出了音视频、电商、游戏等不同赛道。
其中,腾讯云的优势阵地是音视频和游戏。去年5月腾讯云透露,其音视频解决方案已覆盖国内90%该类型客户。抖音的火山引擎重点产品线之一,也是音视频赛道。
各云巨头争夺客户的真正杀手锏,是基于AI与各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各种工具,快手针对音视频云设计的平台架构,或只能对其降本增效有较大帮助。
要知道,快手是腾讯云服务的客户。快手一则去年的公告显示,仅2020年12月到2021年6月半年时间,快手向腾讯云支付的云服务费用和技术费用分别高达15.59亿元和11.11亿元。并且快手认为,随着之后业务发展,它对云服务需求会逐步增加。
另外,云服务厂商大多提供多领域、多行业、多服务形态(PaaS、SaaS、laaS)的综合云服务,在提供稳定技术的同时,还为客户带来稳定且高质量服务。而快手目前只推出PaaS层的单一业务。
快手的音视频云服务目前还处于很早期的一个阶段,其流量优势和增长能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To C业务承压的情况下,进攻 TO B领域也是一个尝试,只是短期内,它很难成为缓解快手困境的解药。
Recommend
-
98
TechWeb报道9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为iPhone诞生十周年而特别准备的iPhone X,在10月27日就将开始接受预订,11月3日正式上市,但分析师表示,iPhone X首发数量并不多,仅有1200万
-
31
-
22
iPhone - @jeblur - 点了一刻钟的下单按钮。。目前显示排到了三周后
-
13
-
10
Flink作为大数据和实时数据部门重要的框架和引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link的使用也越来越多,集群管理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为了支持Flink上云,容器云团队也对其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以保证Flink能够更好的且平稳的进行容器化。一:部署方式选择
-
5
“上云”路上的银行业,现在过的怎么样了?_云技术_中国IDC圈 “上云”路上的银行业,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金融云+产业云”的双云模式将成为银行金融云发展的新特征。
-
10
DAMS峰会:聚焦数据库迁移、上云、分布式改造、核心系统国产化落地实战 DAMS 2021-10-28 15:57:00 数据库国产...
-
16
今年双 11,阿里业务 100% 上云,云原生有哪些技术亮点?816 声望181 粉丝你知道吗?不要站着调试程序,那会使得你的耐心减半,你需要的是全...
-
7
大厂「卷」上云,字节跳得快!2021-12-06 14:33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编辑:好困 桃子【新智元导读】
-
6
微信红包封面竟比红包还难抢,靠卖封面月入百万! 0评论 2022-02-01 09:29:10 来源:...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