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便食品第一股”来了!阿宽再闯IPO,如何突破“网红局”?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6-20220620-36950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方便食品第一股”来了!阿宽再闯IPO,如何突破“网红局”?

A股“方便食品第一股”的争夺战仍在继续!

A股“方便食品第一股”的争夺战仍在继续! 

作为方便食品的“搅局者”,阿宽食品(下称“阿宽”)于近日更新IPO招股书,再次对“方便食品食品第一股”发起冲击。

在新版招股书发现,阿宽增加了2021年全年的业绩数据,但「不二研究」发现其依然没有逃脱“增收不增利”的网红食品困局:2021年,阿宽营收为12.14亿元,同比增加9.40%;同期的净利润为5584.19万元,同比减少26.60%。

阿宽食品的产品矩阵由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与自热食品等四大品类构成。「不二研究」发现,“网红单品”红油面皮所在的方便面品类,是阿宽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在2021年,方便面品类的营收为7.58亿元,在当期营收占比高达64.53%。

1月的一篇旧文中,我们聚焦于阿宽与今麦郎争夺A股“方便食品第一股”的头衔。阿宽以主四川特色的红油面皮差异化爆款打法,成为方便食品赛道的搅局者;但是其逐渐面临爆款打法失灵的困局。

在方便食品赛道,前有康师傅、统一等老牌企业林立;后有诸多新锐网红品牌入局,且同质化竞争逐渐严重。作为新消费浪潮中崛起的网红品牌,阿宽是曾经的“搅局者”,如今却直面“网红食品难破网红局”的难题。

二次闯关IPO,阿宽如何突破“网红局”?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1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网红单品红油面皮背后,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宽食品”)于近日开启A股上市冲刺,欲与正接受上市辅导的今麦郎争夺A股“方便食品第一股”的头衔。

红油面皮之外,阿宽食品还是三只松鼠(300783.SZ)、李子柒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厂;亦是昔日电商直播的受益者。面对巨头扩张、新品牌层出的行业格局,阿宽食品的持续增长成为难题;依赖电商渠道,推广费日益高企,营收只得负重前行;模仿门槛过低,高度依赖单一产品,差异化打法有效性存疑;在高度重合的消费场景下,红油面皮、外卖和预制菜,哪个会被原年人偏爱?

搅局者告别高增长

阿宽食品是方便食品赛道的“搅局者”。

2001年,陈朝晖从广告业“斜杠”到方便食品行业,创立阿宽食品的前身白家食品,其主营的方便粉丝风靡市场,成为大型方便食品加工企业。然而彼时国内方便食品行业正经历恶性竞争,价格厮杀、产能过剩,白家食品艰难求生,更是陷入与白象食品的商标纠纷中。

时值2016年,市场出现回暖预兆,“鸭先知”陈朝晖便另起炉灶,阿宽食品由此诞生。受益于区域性方便食品的走红,阿宽迎来了翻红契机,也成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等品牌的代工厂。在如今方面食品群雄环伺的格局中,阿宽食品作为新生代“搅局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不二研究」发现,2018年以来,阿宽食品进入业绩的上升通道;但在2021年,这一趋势似乎正被打破。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阿宽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亿、6.31亿、11.10亿和12.14亿元。

图片

与同行竞对相比,阿宽食品的体量仍然太小。财报显示,2021年,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收益为284.48亿元;统一企业中国的方便面业务收入为90.07亿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正在谋划上市的今麦郎2020年营收达到218.49亿元。三家巨头营收规模皆远超阿宽食品。

从净利润来看,2018~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608.48万元、2364.85万元、7607.83万元和5584.19万元。由于前期自身基数较小,阿宽食品的净利润呈现几何倍数的高速成长。 

毛利率增长的转折点则来得更早。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阿宽食品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7.51%、36.22%、29.31%和27.37%。从2020年开始,阿宽食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并丧失市场优势,低于行业平均值。

图片

虽然业绩经历快速增长,但陡然下滑的态势不禁让市场生疑:时至今日,阿宽食品能否继续保持扩张势头?

毕竟当下方便面市场格局已定:康师傅(00322.HK)、统一(00220.HK)和今麦郎三分天下;日清食品(01575.HK)、克明食品(002661.SZ)等第二梯队虎视眈眈;拉面说、食族人等新品牌独具一格。阿宽食品身处重围之中,破局之路漫漫,与今麦郎争夺A股“方便面第一股”的底气似乎不足。

但阿宽食品自身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凭借其新消费特质,获得了包括高瓴创投、茅台建信基金、壹叁资本等一众资本参投,或也能为其带来二级市场的背书。

相比于行业巨头来说,阿宽食品的体量仍有一定的差距;去年以来业绩增速放缓,也让阿宽食品的未来发展预期蒙阴。加上其在细分方便食品赛道尚不具备垄断性的优势,如何保证持续的业绩增长、抢占市场份额,是阿宽食品面临的巨大挑战。

差异化爆款打法失灵?

近年来,随着广西螺蛳粉等新型方便食品的走红,更多带有区域特色的方便食品得到关注。

主打四川特色的红油面皮,就是阿宽食品的网红大单品。根据招股书,2020年红油面皮的销售额约4亿元,贡献了当年三分之一的营收。

阿宽食品的产品矩阵由方便面、方便粉丝、方便米线与自热食品等四大品类构成,其中红油面皮所在的方便面品类,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方便面品类的营收分别为1.66亿、2.76亿、5.72亿和7.58亿元,占比分别为40.60%、45.12%、53.03%、64.53%。

红油面皮带来的业绩看似风光,但背后却隐含着过于依赖单一品类的风险。

在方便面产品线之外,阿宽食品虽然也陆续推出了其他品类的新品,但却并未扭转其营收贡献率逐渐下滑的趋势。其中,方便粉丝的营收贡献占比从2018年43.67%的缩减到2021年的24.08%,意味着阿宽食品其他品类的新品,并未复刻当年红油面皮的火爆。

「不二研究」发现,与地域的捆绑是其产品命名最显著的特征。除了推出重庆酸辣粉、新疆炒米粉、广西螺蛳粉等热门地域性方便食品,还有成都粉节子、贵州花溪牛肉米粉等相对小众的产品。

图片

可以看出,阿宽食品的发展路径十分清晰:不与头部企业竞争大众市场,而是瞄准了地域性、受众分散但规模并不小的细分市场;通过复原地方特色风味、独特的酸和辣等1.口味,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复购意愿,从而树立起新的品类认知。

除了红油面皮,阿宽食品还有一个更为消费者熟知的身份:李子柒品牌的代工厂。

由于产品配料众多、供应链分散,方便食品品牌普遍采用代工模式生产。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网易严选等客户提供贴牌代工服务,也成为了阿宽食品一项重要的营收来源,2018~2021年营收贡献分别为4.85%、11.18%、13.36%和11.56%。

图片

作为新消费品牌,阿宽食品的崛起与电商渠道密不可分。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线上销售渠道分别为其贡献了47.53%、50.46%、61.34%和63.30%的营收;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是其最主要的销售平台。

与之相对应的是电商推广费用的高企。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阿宽食品的电商渠道服务费分别为1460.33万、2342.90万、5646.39万和6673.40万元。也就是说,在2020年2.3亿的电商自营收入中,有近25%需要作为推广费用支付给电商平台和主播。

图片

这是网红爆款打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日益高额的推广费用,将给阿宽食品本就负重前行的营收带来更大压力。线上瓶颈期将至,阿宽食品或许会像其他新消费品牌一样,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协同。

虽然仅凭目前的体量,阿宽食品难以改变方便面的市场格局;但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使其具备了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特征。通过补充细分场景,以打出差异化招牌的举措,或许将成为阿宽食品弯道超车的最大助力。

弯道超车说易行难

“宅经济”当道、“厨房小白”激增,成就了方便食品这条千亿热门赛道。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所,2019年中国方便食品的市场规模达4500亿元,若按照年均复合增速6%计算,2025年方便食品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300亿元。

图片

庞大的市场加上众多应用场景,即便传统巨头环伺,阿宽食品等新品牌仍旧能找到新的切入点。

但「不二研究」认为,阿宽食品想要在新型方便食品赛道弯道超车,仍有两大重要问题待解。

其一是无法根除的同质化,归根结底是缺少技术护城河:当复制的门槛过低,创新将变得毫无意义。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于统一老坛酸菜面的魔性广告“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老网红螺蛳粉也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相似的配料、相同的口感,大幅削减品牌在此间的存在感。

虽然阿宽食品拥有自己的工厂、独立的供应链和制造技术,并已将差异化作为破局之道,但在研发上,阿宽食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阿宽食品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0.41%、0.59%、0.44%和0.59%;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仅34名,占员工比重为1.88%。

图片

较低的研发投入意味着较低的模仿难度,阿宽食品开创的新产品,在初获市场认同后,将有可能被友商迅速模仿,从而导致差异化策略的失效。

其二在于,新型方便食品与外卖之间的大战终将到来。

新型方便食品从价格设置上切中传统方便面和外卖食品的空白地区,其与外卖食品的消费者和消费场景都高度重合,势必将面临消费者的直接争抢。

据封面新闻报道,阿宽食品创始人陈朝晖在2020年6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要用新型方便食品去切割外卖这个6000亿的市场。

但外卖怎会将份额拱手相让?尽管阿宽食品也标榜“非油炸”和“健康”等概念,但终究受困于冲泡、加热等形式,营养价值无法与新鲜时蔬媲美。在品类和风味的多样性上,阿宽食品目前也无法与外卖正面开战。

不仅如此,如今整个方便食品行业,正在迎来它最新的竞争对手、当下餐饮消费最大的风口——预制菜。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3~5年内预制菜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同样操作简单、价格可控,预制菜在消费者眼中更具多样化、更加新鲜健康。假以时日,或将对包括阿宽食品新型方便食品品牌道造成巨大冲击。

与众多新消费品牌一样,阿宽食品想要走得更远,就须得仰仗Z世代的垂爱。产品口味、地域特色,甚至猎奇心理都将是其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需要紧跟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布局优势品类产品。

同时,面对行业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阿宽食品有必要守住自身最大的底牌——完整的供应链以及差异化的产品。只有营销和研发双管齐下,进一步加固护城河,才能避免沦为“昙花一现”的网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红搅局者也有成长烦恼

阿宽食品激增的业绩,更多凭借“鸭先知”的敏锐嗅觉,赶上方便食品行业整体提价带动下的“春江水暖”。

但潮退后,面对巨头扩张、新品牌层出的行业格局,持续增长成为难题;依赖电商渠道,推广费日益高企,营收压力渐重;模仿门槛过低,差异化打法有效性存疑;消费场景重合,需与外卖和预制菜抢夺市场。

爆款不是终点,上市也不是终点。红油面皮的爆红,或许能带来一时光鲜,却无法保证阿宽食品稳坐A股“方便食品第一股”宝座。

对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是决定阿宽食品未来上限的主要因素。只有紧跟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加固护城河,才是如此重围下的破局之道。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