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各方面细节做到了,为什么领导还不满意?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9295342747609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工作各方面细节做到了,为什么领导还不满意?

职场木沐说·2022-06-20 06:18
建议反复读。

大家好,我是木沐姐。

工作中你或许有过这种经历,披星戴月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做完了一份报告,第二天交给领导时,满心期待着领导对你大加赞赏。

然而你等到的,却是对方愁眉深锁,语气低沉地说,“那个谁啊,你罗列了这么多数字,怎么没个框架,你想表达什么啊,这报告思路有问题啊!”

你很委屈,这份报告排版简洁,数据准确,事实清楚,为了确认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你和其他部门进行了数次沟通,细节无懈可击,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呢?

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困惑加上无奈,你不知道何去何从。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却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可能被你忽略了,那就是:格局和细节从不会互相脱离而独自存在。

没有了细节的格局,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了格局的细节,犹如浮萍无根,明月无影。

01细节,以方向和格局为导向

2016年UC浏览器全面升级为UC,月活跃用户数全球排名前三。

创始人俞永福是一个先于他人而看清航线的人,或者说,他看清了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UC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始于7年前,他说,只有比别人走得早,才有机会把握住格局。

俞永福相信,创业企业保证不输的前提,是要在一个正确的格局里。在正确的格局里要把握细节,才能赢。如果在一个错的格局里,怎么努力都不能赢。

企业如此,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拿文中开始的例子来说,领导交办给你任务的时候,如果你在还没搞清楚领导的意图之前,就动手开始做,那很可能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死的越快。

你得想方设法了解那些宏观但很关键的问题,比如领导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他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还要站在领导的高度考虑问题,如何给公司带来中长期利益等等。

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勾勒报告的框架,梳理逻辑线索,明确核心思想。然后围绕整体布局和核心思想,才开始准备和收集报告需要的数据,事例和内容,最后正式动手撰写报告。

在撰写过程中,将报告内容和呈现的细节关注到位。相信经过这样的筹划和准备之后所完成的报告,一定会让你的领导眼前一亮。

不了解这些大的框架,没在大的格局下就匆忙动手,细节做的再多再漂亮,都无济于事,甚至只能跟领导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力求追求细节完美前,我们先要认清方向,把握格局,明确目标,进而在具体执行阶段,努力实现细节关注,细节到位。

一切的细节都是以方向和格局为导向。

02格局之下,掌握趋势,布局人生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视野,胸怀,高度,布局和战略眼光。

一粒石榴种子,在花盆里是盆栽,在缸里是绿植,在庭院中就是参天大树。这花盆,缸里和庭院就是不同的格局,象征着格局的大小。

我们有时说人的发展受到局限,此处的“局限”就是指格局小,为其所限。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不管在人生还是职场上,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以大视角切入,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做的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势。

2014年9月李开复没有和Google续签合同,尽管这份新合同比上一份合同报酬更高。为什么李开复选择了离开而不是续签?

虽然Google管理层希望他留下,但李开复真正考虑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老板们的态度,而是取决于签下合同之后,下一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究竟如何。

李开复发现如果继续留在Google,自己将进入个人发展的"瓶颈"阶段,因此果断选择离开。

李开复在几次的职业转型过程中,都是本着这个大的方向和原则考虑的。

他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重点,大多放在大格局而非小技巧上。

正因为眼界高远,不拘泥于现在,才有了李开复职业上三次成功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李开复。

03如何将格局和细节结合?

《后会无期》里江河劝苏米从良,苏米的一句:“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戳了多少人的心窝。

借用这句话到本文中,可以理解成:格局有了,但是执行和细节处打折,所以仍然无法成功。

做不好细节,空有格局和抱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空谈。所以提高自身格局的同时要把握住细节,越是格局之大,越是精务于细节。

那如何做到将格局和细节有效结合呢?

首先,建立起系统的整体概念,然后再去关注细节。

比如当我们组织一场大型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格局和细节的完美结合。

活动的主旨和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就是格局,所有的活动安排和布置就是围绕和服务这个主旨的细节呈现。

主旨(格局)不清晰,活动安排再细致,最后呈现的不过是一场不知所云的party。反之,有了主旨(格局),但是活动安排细节粗糙杂乱,最后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将本来清晰的主题传递的面目全非。

其次, 学会抓重点,保证执行的时候重视细节

比如大家都学了很多年英语,但工作中或出国旅游用到的时候却成了哑巴,讲不出几句话。

大家在纠结于用哪个词更加贴切,用哪个句式会更准确,如何发音比较规范?这就是舍本逐末,过于注重细节。

其实在这种时候,你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开嘴巴,大胆说出来!即使是只想到一个单词,也勇敢说出来!等我们敢于愿意张嘴讲出来之后,再慢慢琢磨用词,发音,语法这些细节也不晚。

再比如你转换岗位或者跳槽的时候,工资的涨幅,title的提高,办公环境的改善等当然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但绝不是最重要的。

这个时候更应该考虑的重点是平台是否够大,是否有利于提升个人能力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和个人品牌,是否有利与加速个人成长,这才是格局。

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通常会使人陷入琐碎的繁事不可自拔;而只知整体,缺少细节的支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永远停留在肤浅的阶段,永远不会深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格局和细节二者结合起来的原因。

格局,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和成就。

只有在格局的指引下,专注细节,打磨细节,完美执行,我们才会在岁月流逝中沉淀自己,让生命更有质感,生活更加充容,人生更有厚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作者:木沐,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