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熬到618,我就关了手机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8626945640384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没熬到618,我就关了手机店

凤凰周刊·2022-06-15 12:51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v2_3c8c304823ce4e5997204023edae2552_img_000

机会难得,国产手机厂商没人敢放松。

在618这张牌桌上,荣耀、小米、OPPO、vivo四方角力。5月下旬开始,新机发布会一场连着一场,补贴金额一家高过一家。

OPPO宣称8亿补贴,小米给出的筹码是10亿,姿态都比往年更激进,为的是尽可能抢到用户。

“对国产手机而言,618几乎是一根救命稻草。”长期关注手机行业的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表示。

2022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跌入寒冬,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三成。

寒意从四面八方渗透出来,许多门店没能熬过去。

一家手机店老板察觉到上半年“生意断崖式地往下滑”,同条街道上,1/3的手机店最近关了门,同行都在悄悄打听转让的消息。

有人愿意赔钱出手,但几乎无人回应。

这可不是个好迹象。国产手机厂商迫切需要提振销量,留住门店主,稳住供应商。

哪怕是以价换量,他们也不愿错过618的窗口期。

但即便发新机、砸补贴,618只能带来短期刺激。

更大的挑战是,国内手机市场存量竞争至今,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上半年的寒冬或许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挑战。

俩月9款新机,荣米OV被迫正面交锋

离原定发布新机的日子只剩一天,vivo突然宣布延期。理由是“受不可抗力影响”,上一条微博还在做预热宣传。

有人猜测,原因是想避开OPPO的新机发布会。

两个品牌选定的日期撞在同一天,5月23日,小米也在这一天正式开启“618”预售,称线上线下同步降价,次日,小米又有一部新机推向市场。

争夺不止来自其他手机厂商。在同一品牌下,新机销售周期也出现重叠。

5月19日,vivo发布S15系列新机,按原计划,下一系列发布时,S15正在预售期。

有人提醒,vivo选择延期发布,也可能是为了给S15让路。

密集的发机节奏,透露出国产手机厂商的焦灼。

自四月底,小米、OPPO发布2款新机,荣耀3款新机型开售,vivo连续推出4款新系列手机。

发布新机是国产手机厂商刺激用户购买欲望最有效的手段,但挤在同一时间段内推出新机型,并不是最好的安排。

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能消化的手机数量有限,抢食的却多了。

即便厂商们努力宣传差异点,区分不同品牌和系列的价位、用户群体,分到自家产品上的注意力也必然被分散。

况且,集中发布的新机在产品性能及价格上区别不大。

一位手机行业人士评价,“仔细对比就能发现,同质化很严重。”

越是同质,竞争就越惨烈。

性能不具吸引力,手机品牌们只能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用优惠、补贴招揽生意。

小米、vivo、荣耀、OPPO都已针对618推出补贴或直接降价,口号直白。

OPPO宣称“疯狂放价,直降千元”“可能是上半年换手机最好的时间”,vivo表示给出“史上最大的直降力度”。

v2_94c43b24c99e4559a994e0829f55453d_img_000

一家做了活动,其他厂商也不能不跟进。

“这是场刺激性消费的比拼,你不补贴、不刺激,用户就跑到别人家去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位手机行业人士感叹。

厂商们看重的不只是用户。

“今年的618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尤其重要。”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判断,手机厂家的手段较往年更激进,是因为618是厂家在现阶段拉动销量、维持体系的唯一出路。

“就像在冬天找粮食,有机会就要狂奔”。

他们需要尽快找到“粮食”,稳住上下游。

孙燕飚解释,任何一个手机品牌都无法独活,上有供应链,下有渠道商。

面对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发布新机以拉动销量,给供应链更多订单,提高渠道商出货量,手机厂家们很难找到别的选择。

战火不只蔓延在电商平台,线下门店也很难完全避开这轮促销比拼。

小吴经营一家手机综合门店,各个品牌都有销售。门店开在五线城市,618的活动氛围在这里并不浓厚。

对大多数国产手机品牌而言,非直营的线下门店与线上是两套销售体系,彼此影响不大。

线上618活动进行了近20天,小吴的门店却没接到手机厂商的补贴或优惠通知。“线上和线下的用户基本是分开的,会到门店买手机的人也大概率不会到线上买”。

高考前夕,他在门店外扯了横幅,宣传了对高考毕业生的优惠。横幅没挂两天,也匆匆撤下。

但大多数线下门店老板也得做线上生意。疫情影响下,国内手机出货渠道比重正发生改变。

孙燕飚观察发现,国内手机行业多年保持线上与线下出货量“三七分”的比例,线下是大盘。但近两年,线上出货量开始增加,目前已稳定接近四成。618期间,线上销售比重可能将超过五成。

线上渠道比重越来越大,店主们没法放弃线上生意。

日常运营门店外,小吴在多个内容平台开设了账号,基本每日更新,积攒了十多万名粉丝。618期间,尽管门店没做什么活动,他也得给线上找来的客户们优惠,还要比电商平台的更便宜。

“不然人家凭什么找你买?网上的价格竞争比实体店激烈多了。”

关店、销量差,手机店主苦等转机

关店的决定做得并不干脆。张克(化名)2016年就开了这家手机店,地方是租的,面积100多平方米,每个月单是房租就超过2万。

他有信心,那会儿开手机店,挣钱的是大多数。

没料到生意会变得这么差。2022年上半年,从一早开门到晚上离开,进店的人一只手数得过来,没有什么“高峰期”。

卖一台新机挣100元左右,还要附赠贴膜、手机壳等配件。

张克算了算账,毛利润掉到了2016年的1/4,他反复问自己,“还有没有开下去的必要?”

没继续熬,他的答案是放弃。

他相信自己不是个例。自家门店不远处,另一家手机门店也已经贴上了“转让招租”的启事,撤掉了玻璃柜台,正忙着赔钱处理配件,店铺里已经空空荡荡。

他打听情况,对方说,询问接手的人并不多。

手机店主的感受和各大分析机构的数据指向了同一个结论:手机行业正经历寒冬。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8%。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1月至4月,国内市场总体出货量同比下降30.3%,其中,4月单月出货量同比下降34.2%。

v2_5cadf6b38c704148b79d85107cdab56e_img_000

2022年上半年,小吴明显感觉到生意更加难做,“逛街的人都很少”。相比去年,他店里的销量下滑了近30%,和前年比,几乎打了个对折。

为压缩成本,他裁掉了收银、财务等员工,能自己做的都自己来,尽可能节省开支。

销量的收缩程度超出了厂商的预期,又进一步加剧了“寒冬”。

厂商们根据销量趋势、新机排期和市场情况等综合考虑,向供应链下订单,提前储备。

但2022年上半年,出货量没能按照厂商计划,库存就成了负累。

孙燕飚预计,手机行业出现了3000万部左右的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

库存不可怕,但压力在于,在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市场预期也不乐观。

“原本一个月就能消化掉的库存,现在可能要积压更长时间。”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判断。

618期间,各大品牌扎堆发新品、做促销的另一大动力,就是尽快清理库存。

降价补贴起了效果。魔镜市场情况数据统计,天猫“618”预售及开门红期间,手机品类销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5.5%。

但靠降价、新品等手段对市场的刺激毕竟有限。

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表示,国内手机市场的短期爆发动力并不强。受消费信心、手机创新不足等因素影响,用户的换机意愿不足,周期不断延长,从原来的16至18个月,已延长至36个月。

这意味着,普通用户近3年才会有一次换机需求。

但国内厂商的新机发布却越来越频繁,厮杀也被迫越来越激烈。

在手机行业短期内没有重大革新的前提下,拼新品、拼宣传、拼价格,厂商们能用的手段有限。

“战术战法,基本雷同。”孙燕飚评价,“但是国内市场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近1/4的比例,是手机厂商的根据地,尽管竞争激烈,却不能不打。”

他形容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为“生存之战”,“抢来抢去就是充饥,不能吃饱”。

而要想寻求增长,机会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东南亚等增量市场。

在国内市场,多位受访人士预计,或到2022年第四季度才会有回暖迹象。

赵晓马解释,随着芯片及核心零部件短缺问题缓解、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半年各品牌旗舰新机的发布,可能带动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出现上扬。

但国内手机市场存量竞争、红海争斗的局面似乎将是常态。

同行挂出的“转让”广告、门店冷清的柜台,日日都是提醒。

对在“寒冬”中挣扎的他们而言,距离第四季度的三个月可能无比漫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司雯雯,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