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欠下200亿,美妆巨头要破产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295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欠下200亿,美妆巨头要破产了
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3315字)

2小时前 欠下200亿,美妆巨头要破产了

来源:图虫
消费,成为创业失败率最高的赛道之一。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野性消费吧,作者:杨文静。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KKR也救不了,露华浓还是撑不住了。

央视财经引援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化妆品公司露华浓最快本周申请破产保护。上周五,露华浓股价收盘暴跌52.76%,一股仅报价 2.05 美元,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今年以来,露华浓正与知名私募股权巨头KKR等债权人谈判,希望延长17亿美元债务到期日。截至2022年3月31日,露华浓长期债务总计3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

曾几何时,露华浓跻身全球美妆前三强。公司创立于1932年,创始人研发出历史上第一支彩色指甲油,从而缔造一个庞大的美妆帝国,最辉煌的时候在美国创下每三秒就售出一支口红的纪录。露华浓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妆品牌,靠着“平价”风靡一时,不少中国80后女性的美妆启蒙就是露华浓,很多中国女生的第一支口红就是它。

春风不度露华浓。疫情这几年,在残酷的竞争下,露华浓产品迭代落后,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这也是当下很多消费品牌的命运,令人唏嘘。

90岁,从一瓶指甲油到美妆巨头,黄霑为它取了中文名

露华浓,这个曾经享誉全球美妆界的品牌,起源于一瓶指甲油。

缔造者是一位当年只有26岁的青年Charles Revson(查尔斯·郞佛迅)。1906年,查尔斯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对时尚元素着迷。从曼彻斯特中央学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查尔斯并没有如父母所愿成为一名律师,而是前往纽约Pickwick Dress Company,开启了他的时尚职业生涯。

查尔斯对颜色极为敏感,加上在时尚公司的多年经验,26岁时,他与化学家Charles Lachman通过改进技术,用色素取代染色剂制出了全球第一支显色不透明的指甲油。自此,这位年轻人进入了时尚界。

1932年,查尔斯联合Charles Lachman,与哥哥Joseph Revson一起,在纽约创办了公司Revlon(露华浓英文名),名称取自他们三人的姓氏。

从小小一瓶指甲油开始,Revlon与合作商开发出独特的制作生产流程,推出超过20种不同颜色的产品,以一己之力开辟了整个指甲油市场。那些年,查尔斯给女性消费者传达了一个新的信号:指甲油也可以和服饰、鞋包一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时间来到1937年,Revlon的指甲油正式进入店铺销售,五六年时间里,营业额就突破百万美元,翻了近40倍。随后查尔斯开始扩充品类,在指甲油上市的三年后相继推出手部护理产品和口红产品,均受到热捧,这也让Revlon成为20世纪美国最受欢迎的美妆品牌之一。

风头一直持续到1955年,Revlon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后仅8周,公司股价就从初始的12美元飙升至30美元,震撼当时的美妆界。此后,日进斗金的Revlon开始扩大规模,收购了鞋油品牌Knomark、清洁产品Ty-D-Bol等多家公司,并开发研制出首款香水“Charlie”,热度甚至一度超过香水界名流香奈儿。

1996年,Revlon走进了中国市场。中国香港著名作词人黄霑为它取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露华浓,源于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进入中国的国际美妆企业中,消费者公认取名最用心的品牌。

这一品牌也曾在国内掀起过一阵潮流,直到2014年春天,露华浓宣布从中国市场全面撤退,此时这家美妆界巨头已经略显疲态。

两年后(2016年),露华浓高调回归,宣布以含债务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连续亏损三年的伊丽莎白·雅顿。两家公司的合并实现了共赢,新公司年销售达30亿美元,一跃成为涵盖多个品类的全球性化妆品集团。这一年,84岁的露华浓重回中国市场。

欠债200亿,露华浓走到末路,出现KKR身影

那么,露华浓为何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

多年来,露华浓迟迟没能推出可以与早期相媲美的爆款产品,曾经凭借营销开拓出一个现象级市场的辉煌已不再,露华浓的身躯庞大而臃肿,在产品迭代和经营策略上逐渐落伍。此时,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等争先恐后杀入全球市场,竞争加剧,露华浓逐渐不堪重负。

2020年曾有报道称,露华浓集团的销售额已经至少连续8个季度出现下滑,甚至需要通过裁员1000人来提升盈利。销售额不断下降,亏损却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并购和业务扩张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125.2%、135.03%、151.63%。

截至2020年上半年,露华浓长期借贷的即期部分达6.48亿美元,另外还有未到期的29.76亿美元的长期借款,共约合240亿人民币。而公司总资产仅29.99亿美元,货币资金3.38亿美元,根本无法覆盖高额债务。

疫情到来后,露华浓的供应链问题进一步凸显,连年亏损和债台高筑已然难以应付,美国通货膨胀与供应链压力,最终使露华浓走到了破产边缘。

2020年双十一当日,露华浓寻求破产重组的消息不胫而走。报道称,公司已与一家财务顾问合作,为债权人不接受一项重组提议的情况下公司可能申请破产做准备。

当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破产消息当天就登上了热搜,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破亿。因担心露华浓破产后再也买不到这个品牌,中国消费者涌入露华浓官方旗舰店,将产品抢购一空。几年来费尽心思都没能吸引消费者的露华浓,没想到因为破产新闻小赚了一笔。

最终,这场风波被“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Carl Icahn)拯救。不久后,露华浓董事长Ron Perelman和贷款方之一卡尔·伊坎达成协议,关闭与卡尔·伊坎等债权人的债务交换,使得公司免于破产。受此消息影响,露华浓盘中股价一度飙升63%。

然而,露华浓的危机并未彻底解除。

仅从财报看,一年过去,露华浓还在亏。2021年露华浓净销售额为20.787亿美元,净亏损约2.07亿美元;而在2020年,露华浓净亏损约6.19亿美元,2019年为1.57亿美元。表面来看亏损虽有收窄迹象,但排除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露华浓的亏损额相比2019年仍在加剧。

(露华浓2021年财报)

虽然露华浓在5月份发布的一季报有所进步,净销售额为4.8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亏损67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9600万美元,收窄30.2%。露华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ebra Perelman也表示,“该期为六年来第一季度最好业绩。”

但好景不长。一个月后,露华浓再度开启了破产保护申请,没想到,这次利好消息成为了露华浓的最后一次财报。

为避免破产,露华浓也曾做过不少努力。除了在两年前找来伊坎,公司一直在与债权人就明年到期的债务谈判。据悉露华浓在今年6月与KKR、八角形信贷投资者和其他露华浓贷款机构进行重组谈判,机构持有8.85亿美元贷款中的一部分,露华浓希望能延长17亿美元债务到期日,避免破产,但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今年,露华浓成立已有90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曾经的国际大牌辛苦挣扎后黯然离场,只剩一阵唏嘘。

消费,失败率最高的创业之一,活下去

露华浓的倒下并非偶然。眼下,消费已经成为风险最高的创业赛道之一。

2020年4月,拥有230多年历史的英国百货巨头“德本汉姆”申请破产保护,12月公司宣布,由于在申请破产保护后一直未能找到接盘买家,因而最终不得不关门倒闭。在此之前,因线上业务冲击,德本汉姆的到店客流日益下降,已经常年在危机边缘苦苦挣扎。

不久前,在港经营近30年的连锁零食店“优之良品(優の良品)”全线停业。这一香港本土的大型零食批发及零售连锁店品牌,曾凭借款式众多、价格亲民的零食一炮而红,高峰期一日进账10万,成为不少大湾区80、90后人群的童年回忆。然而,零食大王还是倒在了在巨大成本压力下,因付不起租金草草收场。

这些并非偶然。我们把目光转向一级市场,消费投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消费创业公司融资受阻,岌岌可危。甚至有投资人直言,“已经有好久没有投出一个消费项目。”与此同时,曾经的消费独角兽开始自降估值。

2022年3月,咖啡品牌TIMS中国官宣了一轮共计1.94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这笔融资中TIMS中国的估值下降到14亿美元,而在7个月前,这个数字还在17亿美元左右。短时间内估值下调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另一边,美国生鲜杂货配送平台Instacart公开表示,基于市场动荡,已将公司估值下调近40%,即从390亿美元调低至约240亿美元。Instacart是美国的第二大独角兽企业,估值骤减150亿美元,合1000亿人民币。

投资界获悉,国内先锋设计女包品牌——北山制包所KITAYAMA,也传出难以支撑的消息。北山制包所创立于2015年,是一个设计师手工制包品牌,从电商平台成长,并于线下开辟新商业模式。

品牌靠“海女”“旷野”系列出圈,并在电商平台还在以大趋势为流行方向的女包品类中走出了一条“原创小众包袋”的路线。然而2021年后,这一小众品牌开始出现危机,艰难维持一年多,朋友圈流传起了6月清仓的消息。

疫情下,消费企业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多位投资人表示,大多数去年火热的新消费项目,估值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此前一度被争抢的高估值消费项目,尤其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项目,如今过得非常艰难。

今年6月,新式白酒品牌江小白被曝裁员,多位自称江小白前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公司将从3000人裁员至2000人、杭州分公司裁40%。江小白方面也回应称确实有一部分减员,但否认了裁员千人这个数字。

再早一些,去年才拿下5亿美元的喜茶,在今年2月份被曝出裁员30%的消息,不过喜茶方面随即否认了裁员传闻。此外,文和友、墨茉点心局等曾受到VC热捧的明星项目也加入了裁员的行列。

目睹这一幕,投资人无限感慨。上海一家投资机构合伙人曾表示,相对来说,不少消费企业的护城河难建,模式易模仿,因此很多时候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黑天鹅风险。

不过,衣食住行永远是人们的刚需,一家消费公司倒下还有无数公司诞生。正如一代人都会有属于自己年代的品牌,露华浓曾经创造的商业奇迹,没准又会在新的品牌上重演。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