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历下载过程中HR可能会遇到的法律盲点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eisen.com/res/5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简历下载过程中HR可能会遇到的法律盲点

2017-04-1810929

新闻:据21世纪经济报记者调查发现,有多个淘宝卖家,廉价批发58同城的简历数据,一次购买2万份以上,3毛一条;10万份以上,2毛一条,要多少有多少,全部同时实时新。有甚者,当时淘宝还有卖家直接向企业出售700元一套的爬虫软件,可以采集全430多个城市,464个职业简历数据。

HR几乎每天都会和简历打交道,那么在下载简历时,究竟会遇到哪些法律上的盲区呢?

北森特别邀请了知名律师钱树锋先生和北森大数据专家刘生权、市场副总裁高燕,为大家解答一些法律和大数据知识:

1、在该事件中紧张的不只是招聘网站,有哪些主体有可能触碰了法律红线,甚至已经违法了呢?

钱律师:像这里面牵扯到的58同城是一个信息载体,黑客攻破这个载体防线,从它那里获取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个黑客的行为是违法加犯罪,不仅是违法而且是犯罪了。违反了刑法当中侵犯个人信息罪这个罪名。

如果有某家公司通过这家黑客向他们购买,用黑客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或者简历,如果数量多也是一种犯罪。数量少,起码也违法。如果这些链条(从黑客环节开始,在接触、倒卖、购买,包括淘宝卖家)不断延伸,此链条下每个环节都处在违法甚至犯罪的情况下。

2、企业招聘中,需要大量接触重要基础信息,我们用一个实际场景,跟大家分享到底在日常招聘中,有哪些环节容易让我们触碰到法律?

个环节:

求职者在各类招聘网站上,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投递简历。

第二个环节

HR代表企业在这些招聘网站中购买简历。

第三个环节

如果有一些企业购买的简历量、或者招聘数量特别大,他们往往会借助第三方软件,如招聘管理软件,北森就提供这样的软件,把这些简历集中处理,集中筛选进入到面试环节当中。此时简历就会进入到软件厂商的软件系统里。

第四个环节

HR往往会说缺人、简历量不够,永远处于这样的“饥渴”状态中,他们不断拓宽简历购买渠道。有时会有一些软件厂商会把这些简历做二次出售,HR会从他们手里购买简历。

3、以上哪个环节有可能涉及到违法?

钱律师:一般情况下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投递自己的简历,是希望自己的简历通过这个平台被很多用人企业发现、使用。招聘网站往往会设计一个登录步骤,求职者通过登录步骤,成为招聘网站的会员,在这个步骤过中,招聘网站会跟求职者有一个协议。即求职者允许招聘网站将其简历进行推广、出售等。

若这些网站都有这些措施,等于再去出售、使用这个简历,已经得到求职者的授权。所以一些用人单位的HR从招聘网站直接下载、购买这种简历多数情况下不违法,或者说,只要招聘网站跟求职者之间有这样的协议,那就是不违法的。

4、第二个环节,软件厂商帮HR保存了简历,然后把简历做二次出售,HR购买这个环节呢?

钱律师:若软件厂商身份只是信息保管者,提供保管平台,再次出售就是违法,他没有得到任何许可,就不具备任何合法的条件或资质,没有合法的前提。

5、从法律上讲,您觉得软件厂商如果申请可以具备出售简历的资质,这个在法律范围之内可行吗?

钱律师:法律范围之内就看一个词即“是否合法”。目前民法体系的法律,不会就这样的行为做直接规定,多数看你是否得到权利人的授权和许可。

如果求职者在招聘网站上,登录上传简历后,招聘网站的合同其中有一条,我保存到哪一个平台之后,保存平台也有权出售。求职者如果同意,他如果恨不得全天下所有用人单位都可以看到我的简历,他希望扩大。那此时软件厂商等于也得到合理、合法授权。

现实中,招聘网站不会这样做,因为这相当于让下游的软件厂商抢自己的生意。从招聘网站和软件厂商的合作关系讲,前者很怕软件厂商那样做,如果那样做,就不愿意跟后者打通接口了。

6、有时软件厂商跟HR做交易,说“您放心购买,关于这个数据合法性,我来保障,您只要放心购买就行”,原则上还会把这个条款写到协议中,向HR保证信息安全权利。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私下获得求职者的授权,该情况下,一旦发生买卖行为,HR要承担责任吗?

钱律师:如果你是成年人,你有完全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你能否在普通人的判断能力之下,判断该事项。如果软件平台商告诉你我这个合法你放心吧。但你能通过普通人的判断他说的是大话、假话,你还故意买,反正他保证了,我就买。你还是有责任的。

回到58同城的简历泄露,即使在淘宝购买简历,对方说我不是黑客,我就是可以卖给你这些数据,你也要思考下,他怎么可能有这个资质。

简历下载遇到的盲点

7、一旦在过程中出现法律责任,不同的人和主体分别在这个链条上承担什么责任?若HR知道渠道是非法的,但为了获取多简历还是购买了,在此过程中,谁承担主要责任,量刑有多重?

钱律师:若这里面构成了刑法说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罪名,刑法上对这块判断分两档。一档是情节严重,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情节特别严重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现在关于什么是情节严重,什么是特别严重还比较模糊,高院联合高检正在出台司法解释,这个出台就特别清晰。综合全案例,有的是根据出售份数,我碰到一个少的份数是2800份,少金额是3200元。要提醒大家,正因为现在没有这么细的规定,可能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反而会造成大的麻烦。

8、关于执行细则,是否有明确的时间表,大概在何时颁布?另315公布了民法总则,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该总则规定了哪方面的责任?

钱律师:高院、高检已将草案送审,送审通过后,快几个月就可以出细则。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这块,在民法总则颁布前,从民法系统上讲没有公民个人信息权这个名称。关于公民个人信息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维护,严重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位,按刑法;不够严重,但对社会造成相应的扰乱,公安机关可用治安处罚法来处理,即行政拘留。

有一些法律按照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来处理。企业之间,如新浪、微信起诉某网站,按照不正当竞争来判。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家有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所以我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这样的完整法律体系。

9、HR购买简历时,是代表企业行使权利和责任的,是帮企业拓宽简历渠道。若不小心触碰法律,责任人、责任主体如何确定?

钱律师:从刑法上讲,修正案九,所有法律条款里,涉及单位犯罪有两个主体,一个主体是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如果招聘HR的直接领导,告诉HR这么做,那责任人就是主管领导,是主犯。从事该行为的HR是从犯,从犯的责任比主犯要小一点,定罪量刑也会减轻。

而企业的法人即法定代表人,如果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则不一定会承担责任,因为刑法上强调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一定要有直接关系。

10、不仅是招聘获得简历的领域,我们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包括招聘的HR为了确保招聘的人是真才实料会做背景调查。该过程中是否有可能让HR们陷入到法律麻烦当中?

钱律师:做背景调查像民法上讲到的使用录音作为证据,这个可以做参考。什么录音证据是无效的?若用违法手段进行录音的录音证据无效。如潜入他人的居住房间装窃听设备,后录的音无效。像HR,如果不是用违法手段做背调是没问题的。

11、背调中,如果我向求职者以前工作的单位打电话、调查,需要获得求职者授权吗?

钱律师:这个不需要,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求职者简历上所写信息的真实性,其对求职者的人品、能力、技能、学历等信息都有权利了解,这是用工方的权利。

但有时也有可能触碰到法律红线:比如,有单位特别怕招聘的女员工刚入职就怀孕,就要求女员工提供是否已结婚、怀孕等证明。而求职者不想提供,该单位就用熟人关系到医院调查女员工,因为入职时女员工交过一份体验报告,他到医院调查。结果医院告诉他,该职工刚来办理孕检的事项,用人单位就拒绝录用该女员工。后来该情况被对方知晓,就跟这个单位干上了,这个背景调查的方式就不一定合法。因为该信息跟过去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没有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隐私信息。

12、以前软件是安装版,企业倾向于自己开发,本地部署,所有简历数据都放在企业的服务器上进行本地保护,是否这样安全?但如今软件放在云计算平台,在安全性上,泄露风险是否高?

刘生权:我认为云计算软件和本地部署的软件,除了物理隔绝的能力上面,本地部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排除这个优势,别的方面我只能说本地部署的软件安全性不优于云计算的软件。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软件安全与否,关键在于守护这部分数据资产的团队,以及使用技术设备这样的抵抗风险的能力,而与部署形式没有直接关联。

招聘管理软件互联网时代,系统不可能不和外界发生关联,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企业的招聘管理软件是跟外界隔离的。

从这个角度看本地部署的软件只要跟外界产生互联互通,就丧失了物理隔离的安全优势。这样的情况看,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和云计算方式其实是差不多的。

简历下载过程中HR可能会遇到的法律盲点

13、像北森,我们都采取哪些方式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我们采取一些物理手段,确保数据不被泄露;另外,当简历到了北森的软件平台,数据所有权到底属于谁?

刘生权:在云计算安全上,如北森这些厂商,作为客户的安全提供方,简单来说就是客户数据的“看家狗”,帮助客户保护数据安全。对于数据,客户拥有所有简历数据的所有权。数据虽然放在我们的平台上管理,但数据属于客户。我们不会拿客户的简历做一些其他商业行为。

另外安全和安全风险是一个矛和盾的斗争过程,网络世界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风险,不断出现新的工具。相对而言,我们会不断根据新的工具状态出现完善防护,好地保护数据体系。

北森有一个鹰眼,我们每天通过鹰眼去看整个系统运营情况,确保系统顺畅,重要的,我们会及时发现安全漏洞或者安全问题及时做相应处理,不断完善安全运营体系。

14、我们不免有一个担心,北森会研究大数据,那么厂商研究大数据的同时,不就是在用大家的简历数据吗,那你怎么说尊重客户的数据拥有权呢?

刘生权:北森作为软件的提供商,很重要的产品就是招聘管理系统。我们每天都战战兢兢,要向招聘网站等渠道不断地说:我们是合作关系,北森上不碰简历,下不做招聘服务。我们要非常严格地遵守招聘网站对于求职者简历的拥有权,也会尊重企业对简历购买后的拥有权。

我们会定期做一些招聘渠道分析,这个数据来自于我们大数据的数据体系,我们会将大数据跟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做数据分析之前,不会针对个人,而是做整体数据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会排除识别性的数据,这个在分析中不起作用,我们会将这些相关数据从分析的数据中脱敏掉。然后去分析一些宏观性的东西,比如学历、年龄、地域情况,包括测评相关的趋势性。这个数据不涉及到个人隐私,并且个人隐私性数据在我们大数据分析下也没有用。

正在使用北森招聘管理软件的客户朋友,如果有,某家公司跟我们提要求说,我想做一个数据对比分析,你能不能把我的竞争对手,恰好也在用你们的招聘管理软件,能否把他们家的数据对比做分析给我们看。对不起这事儿我们真不能做,因为这是识别某一家企业的具体数据。

15、一家猎头公司因为公司属性的原因,在前程或智联上直接购买简历,费用很高,然后就委托第三方公司在前程或智联下载再转发,这样费用低一些,请问这违法吗?

钱律师:第三方公司从前程和智联上下载的简历,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渠道,都无权擅自再次出售。法律规定你获取的任何和个人信息有关的信息都应该是合法取得,合法取得的延伸就是你不能再去传播。你要合法收集,它没有合法的转让权、出售权、传播权,通过违法的前提下,重新获得。费用低一点,那就是一种违法购买,肯定是违法的。

16、粉丝:北森既做ATS又做招聘,如果HR绑定其他渠道的简历,北森的招聘模块会不会触碰到这部分简历?

高燕:需要澄清一下,北森只做招聘软件,我们自己不做招聘业务,不存在从渠道过来的简历,我们把它再次使用、传播和出售,这是不做的。

但北森为了方便所有HR招聘人员,我们开放和所有上游的招聘网站,愿意跟他们打开接口。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招聘不只依赖一个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多个渠道获取简历,但我们不会碰这部分简历。

17、现在不同的企业中的HR会交换简历,这个行为合法性是怎么样的?

钱律师:我们获得他人的信息,前提是合法获得。合法获得之后有一个义务就是你不能违法传输。如果HR之间交换了,等于已经构成违法传输,这个肯定不合法。

18、粉丝:我是公司的IT人员,使用本公司招聘网站的用户和密码,用爬虫技术,把投递我司的职位简历获取到本地,这个行为是否违法?

刘生权:我需要解释一下爬虫技术,我们人工登录到招聘网站,是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去,把简历下载下来,整个过程是合法的。因为应聘者投递简历时,把简历授权给你了。而这个所谓爬虫技术,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自动化,如果这个下载量比较大,简历比较多的话,逐个下载工作量非常庞大,爬虫技术让这些工作变得智能化而已。

钱律师:如果没有使用黑客技术攻破招聘的防护系统,非法获取简历,而是用便捷,那这个没问题。

但是有另外一个情形,像58简历泄露,人家也卖爬虫,这个爬虫我给你这套软件,你就可以把他们的软件下载下来,这是违法的。两者中一个是合法登入,一个是违法侵入,性质不同。

后,提醒所有HR朋友,秉持着这些法律红线之内的东西我们不做的原则,其实你就没什么风险。我们在梳理整个招聘过程当中,每一个链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法律风险,每一个HR都特别不容易,我们每天都心系公司,但万一我们不知道这些法律规定,就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儿,反倒让自己承担这些法律风险,这是非常不值得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