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摆烂”放在嘴边的年轻人,其实还没有实现情绪自由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801340543829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把“摆烂”放在嘴边的年轻人,其实还没有实现情绪自由-36氪

把“摆烂”放在嘴边的年轻人,其实还没有实现情绪自由

36氪领读·2022-06-11 04:52
焦虑,其实是因为你太想不焦虑

本文摘自《嗨,心理学》,作者:[韩]李东龟,36氪经授权发布。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年轻人”,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探究与提问:

年轻人为什么毫无欲望?

应该如何解决年轻人的躺平?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内心越来越悲观?

......

微博上有一个名为“emo伤心俱乐部”的超话,有5.3万个在现实中无处宣泄情绪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摆烂”和“倒垃圾”。

“你快乐么?反正我不快乐。”

“你们难过没对象 我难过没朋友。”

“总是倾注精力,时间,感情,在没有回报的人和事上。”

摆在这届年轻人面前的,好像除了生活、工作、感情三座大山,还有一座永远让自己无法快乐的“坏情绪”。

而当坏情绪无法表达,人就只能向内进行自我攻击,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工作、感情三座山的崩塌。

韩国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东龟在自己的书《嗨,心理学:年轻人的坏情绪破解手册》中,告诉正在跟坏情绪斗争的年轻人“不是只有你这样”。

那些带给我们坏情绪的慵懒、拖延、低自律、沉迷网络等行为,其实大多数人都在经历的,找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赶走坏情绪。

01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拖延?

拖延,在人类群体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据统计,全球有 20% 的人患有拖延症。

考试的前一晚才开始突击学习,

总是到deadline的时候才开始熬夜工作......

虽然,每次都会被拖延的自己搞的崩溃,下决心说“下次一定不拖延了!”但是真的了下次,可能还是故态复萌。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的一拖再拖?仅仅是因为人懒惰么?

其实不是,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结果、一个症状。不同的人面对的拖延结果一样,但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改变拖延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嗨,心理学》中,作者介绍了6种因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种类的拖延,几乎所有“拖延癌晚期”的人都可以对照找出自己的心理症结。

第一种:完美主义者。

这类人总想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很好,因而受到了很多压力,如此下去,一直都未

能付诸行动,不知不觉就拖延了。

第二种:杞人忧天者。

这类人总是有很多无谓的担心,莫名地害怕失败,因此总是畏手畏尾,不肯付出

第三种:却之不恭者。

这类人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请求,所以必须要做的事情一直在增加,到最后他已经

无计可施,只能拖延下去。

第四种:异想天开者,换句话说就是“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者”。这类人总是天真地以为别人需要做 10 小时的事情,自己 2小时就能做完,所以肆意地浪费时间,

故意拖延。

第五种:叛逆反抗者。

这类人自幼便一直讨厌别人拜托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拖延了。

第六种:危机制造者。

在这类人心里,临近截止时间再工作,反而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结果也会更好。

根据这6个类型,我们可以发现,拖延背后的心理动机不只是懒惰能概括的,“完美主义”“被拒敏感”等也会导致我们拖延,而且,多数人的拖延行为,是多种心理动机影响的结果。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改善拖延行为呢?

作者在书中也给到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拖延症“逃离法”。

(1)从小事做比计划更重要

与其花费太多时间去想怎么避免拖延,倒不如从相关的小事开始行动。比如,考试复习的时候,不要只一味地制订完美的计划表,试着翻开书,把前面

的三页读一读。

(2)制定口令

在开始做不喜欢的事情时,试着给自己制定一个口令,就像“3,2,1 开始”这样,制定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专属口令。

(3)15分钟为单位的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以 15 分钟为一个单位,因为小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也更可能有条不紊地完成。

(4)把计划放在显眼的地方

把最应该做的事情贴在家里的冰箱、卫生间门等随处可见的地方,在这样的提醒下,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很多人把拖延看做是错误的坏习惯,但李东龟教授认为:“每个人都不过是会犯错误的平凡的存在。”

所以,改变拖延习惯,先从卸下拖延带给自己的心理重负开始。

02 焦虑,其实是因为你太想不焦虑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已经很努力不去想某件事了,但大脑好像就是不受自己控制,一直去想个不停;或者明明已经很努力去集中注意力了,可还是一直走神。

这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这个概念来自于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的一个实验,他在实验中要求,所有参与实验者不要在脑海中想一只白色的熊。

可他们的思维好像不受控制一样,90%的志愿者,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只白熊的样子。

正如弗洛伊德曾提到过的“被抑制过的思维总是会反弹”,这些实验者们不断想起白熊的思维反弹的状态,就是白熊效应。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加清楚。”

痛苦的情绪,越是想忘记,记得越清楚。所以,白熊效应在心理学上经常被视作带来焦虑的前兆。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不去想白熊呢?

众所周知,当病毒侵犯人体的时候,人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启动应激-防御的模式,这也是人类身体应对侵犯最重要的支撑。

心理上也有一个类似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机制”。当人类面对挫折、痛苦的时候,应激反应机制就会启动,进入防御抵抗“坏情绪”的状态。

而当我们受白熊效应的影响,陷入思维陷阱的时候,应激反应机制就会被抑制,无法发挥作用,导致我们陷入焦虑、内耗之中。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不去想白熊呢?

2011 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年会上提出了有效防止白熊效应的方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转移注意力和延迟思考。

(1)转移注意力

比如,对于一个不能戒掉巧克力的人而言,与其说:“必须戒掉巧克力!”不如说:“想吃巧克力就吃水果。”

当脑海中浮现白熊形象时,与其抑制自己“不去想白熊”,不如告知自己30钟后再去想,这样白熊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03 回避失败是另一种自我放弃

在《嗨,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到,我们在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发展型,另一种是回避失败型。

心态积极,追求更好的发展,这就是追求发展型;始终抱有防御心态。只想着自己不能失败,这是回避失败型。

很多把“摆烂”“躺平”放在嘴边的年轻人,其实是在“回避失败定律”的影响下进行的“自我设障”。

自我设障,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做事情先,先把困难障碍给自己预设好,在自己的预设里,无论怎么做都会遇到障碍,哪个障碍,都可能让自己失败。

越设障,越害怕失败,越害怕失败,越是会失败。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的成冬青,就是一个“回避失败”的人。他一直想出国留学,但是每次面试都不能通过,因此他越来越害怕失败,可越怕,就越失败。

而现实中挣扎在生活中的年轻人,并不能规避每一件可能带来失败的事情,为了生存与生活,还是要去完成它们。

然而,无论这些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果,进行的过程中都会被无数个“失败”的预设笼罩着,焦虑自然而来。

所以,高呼“摆烂”“躺平”的年轻人,依旧在努力,依旧在焦虑,依旧不快乐。

后来成冬青转变方向,豁出去的去做培训,不再想着成功或失败的问题,反而一路畅通无阻,收获了成功。

他在一次讲课中说到:

“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永远不会失败,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而,正在的精彩,永远留给那些不停往前游的人。

从现在开始,你不妨大胆一点,别因为害怕而错失了最初的勇气,也别因为害怕,而忘记初心,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始终快乐、积极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生活磋磨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坦然接受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坏情绪。有时候,赶走坏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是消灭它,而是接受它,看清它,进而调整它。

《嗨,心理学》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只有看清行为本质,才能远离生活烦恼。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嗨,心理学》,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围绕30个心理学关键词,揭秘慵懒、拖延、控制不住自己等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亲切地告诉你“不是只有你这样”。用轻松活泼的语言把有趣的心理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帮你看清行为背后的原因,成为更聪明、更坚强、更受欢迎的自己。

v2_db4359e5f42d4c2c905ea23e5494cb81_img_jpeg

书名:《嗨!心理学:年轻人的坏情绪破解手册》作者:[韩]李东龟,出品方:光尘

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 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系, 后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取得咨询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完美主义、拖延症和自我价值。 曾担任普渡大学教育学教授和韩国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代表作有《너 이런 심리법칙 알아?》(《你知道这些心理规律吗?》) 《나 좀 칭찬해줄래?》(《你能夸夸我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