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工第一天,我被裁员了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6-10/doc-imizirau7690500.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复工第一天,我被裁员了
2022-06-10 20:45:1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开菠萝财经 我有话说(1人参与)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 | 苏琦 金玙璠 编辑 | 苏琦
来源:开菠萝财经
六月初,疫情平稳,一些城市陆续复工复产,但对于部分打工人来说,好不容易等来复工,一同等来的还有裁员的消息。
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坏消息频频。互联网大中小厂都不时传出“优化”“裁员潮”“解约实习生”的消息,多位打工人表示,熬过了年初,却没熬过年中这一波,堪称职场“历劫”。
其实,疫情反复之下,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采取增效降薪的策略本无可厚非,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公司临时通知裁员,不给缓冲的时间。
开菠萝财经找到了四位复工后被裁的打工人,他们有的完全没有料想到自己会被裁,有的却对“裁员的大刀落到自己身上”早有准备。他们也注意到,在突然降薪、裁员的表象之下,公司早已暴露出管理不当、架构混乱、转型失利的危险一面。
被裁之后,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疫情之下,他们遇上了最难“求职季”。他们中有的决定回到原来的行业,有的决定逃离互联网,有的决定先“缓一缓”、多挑挑看,但其间冷暖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他们才能体会。
CEO三次邀约入职,
复工第一天被通知“没过试用期”
阿花 | 北京 33岁 营销公司
我此前一直从事品牌策划及线上营销业务,就职于4A或大型公关公司。因为生了孩子,加上前司业务调整,我便想出来寻找新的机会。
这家营销公司的CEO在网上看到了我的简历,约我面试,第一次就给了offer 。但入职这家公司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它所服务的垂类行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同时CEO说,公司主要服务线下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多活动没办法落地,所以他希望找到一些新鲜血液,帮他开拓线上业务。
这份工作的难度并不小,第一次我没有答应,CEO又找我聊了两次。我觉得他态度很诚恳,就准备入职。同时,因为是跨行,我抱着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态度,自愿降职降薪加入了。
整个5月,我们都在居家办公,非常忙碌。等到月底复工的第一天,我上午和客户开完会,直属leader让我整理手头的资源支持这个项目,快要下班时,他微信找我,说要聊一下转正的事情。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自己一定会转正,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试用期没过的消息。
他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觉得我的转化率不高。我问他,“公司是怎么考核岗位的转化率的?”我们是中台的支持部门,面试时没说需要背KPI业绩,劳动合同上也并没有提到转正的具体考核指标。后来他又说,公司暂时不需要这个岗位了,会给我半个月的赔偿。

听到这个消息,不光是我,就连同组的同事都觉得特别突然。因为我们是新成立的部门,这个岗位只有我一个人,不仅从0到1帮公司搭建资料库,还要支持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不管从开荒的付出性来说,还是从平时执行的反馈来说,我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不过试用期,工作十几年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没被转正,我根本不能接受。
当时我既然鼓起勇气去跨行,肯定是想要长期深耕在这个行业的,我也不可能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但公司给我的感觉却是我被耍了。
虽然我被裁了,但是事情的连锁影响并未结束。我的离职很突然,手里还有很多正在执行的项目,公司居然没有人能够对接。而且我的直属leader之前没有做过我的岗位,他接不下来,也不知道对接给谁。这导致我人虽然不在公司,却还在帮公司对接项目,客户表示很惊讶,内部对于我们部门的不满度也很高,有点恶性循环的架势。
我的“被毕业”,其实暴露了公司很多的组织管理问题。据我了解,公司已经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今年年后,就裁掉了10%的基础人员。上海的办公室近几个月也在通过降薪的方式变相裁员,如果不接受降薪降职就走人。
而且被裁员最多的就是新成立的与线上转型有关的部门,我觉得这可能是公司没办法提供足够的资金去支持转型,也代表公司转型失败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经验和教训,如果你准备加入的公司突然要做新业务,我奉劝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提前考察公司体量、正规程度,以及老板对于转型的决心和态度,还要考量自己转行的成本。因为老板现在有决心做新业务,并不代表半年之后他还有这样的决心,很多时候老板一开始迫切希望员工加入,最后留给员工的,只有简历上一份无法解释的没过试用期的经历。
公司人数从五千多裁到三千多,
这次终于轮到我
肖晨 | 北京 27岁 互联网职业教育公司
复工第一天,坏消息就来了。
5月底,主管找到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拉了个线上会议,“小组里所有文案和编导岗位都不需要了”。当天通知、当天就离职,给半个月的赔偿。
我就这样临时被通知“裁员”。我第一时间询问HR,“没有其他的方案了吗?”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公司这个情况,没有更好的方案了”。
我没再争取。不仅因为我在这家公司工作时间不长,就算争取的话也争取不到太多、反而会浪费很多时间,更因为我入职的这段时间,受够了这家公司的“风格”。现在既然被裁,我只想当天走流程、拿补偿、马上走人。

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从来没有按时收到过工资。近一年时间,这家公司进行了多轮裁员,全国员工人数从五千多到现在的三千五百左右,非常多员工因为不满意赔偿方案而仲裁。但据我所知,就算走到仲裁这一步,也没几个人能拿到“N+1”的赔偿。
这是一家互联网职业教育公司,不但没有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反而还拿到了一轮新融资。之所以一直裁员、拖欠工资,我通过多方了解,可能是因为公司一个比较王牌的课程“暴雷”了,原本的返现不返了,投诉纠纷特别多,陷入官司问题,资产被冻结。
蝴蝶效应上演,公司管理逐渐混乱,导致业务方向总是在变,至少我们团队是这样。
我所在的小团队,属于中台部门,但所属的业务线一直在更换,我们的业务从原本做学科短片,到现在并入市场部门后,做起了信息流广告。自从进入这家公司以来,我一直在适应“一周一小调、一月一大调”的架构调整。
所以,对于裁员这件事有一天落到我身上,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对接下来的求职,我不太积极,因为真的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去。
反正我不会再考虑教育行业了,而我有过接触的其他行业,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没接触过的行业就算招人,我也不敢贸然进去。
好在,没有房租压力,爸妈也没催我急着找工作,他们都希望我能好好看看,找份更长久的工作。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的就业环境下,高薪几乎是不可能了,不如找个稳定的行业和岗位,更踏实。
与新团队“水土不服”,
“被裁”在意料之内
潇雨 | 北京 26岁 互联网中厂
6月,我们公司全员恢复办公的第一天,毫无征兆的,领导通知我,我在这次的裁员名单里,理由是部门内容调整,我的岗位被“优化”。
公司近半年来一直都在“优化”员工,我有心理准备。跟领导谈完,我的第一反应是,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和HR聊之前,我向其他同事打听过公司能够给到的一些权益,现在找工作比较难,想多争取一点时间准备面试,结果却失败了。
不过对于被裁这件事,我也没有太难过,虽然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我又一路做到了高级经理,但我工作得并不顺心。
当时我是被挖到这家公司的,面试我的领导说想“一起做点事情”,但我入职后没多久,他就因为办公室斗争离职了,留下我孤军奋战。后来的我总是时不时地感觉到“水土不服”,在日常的接触中,我也能感觉到跟现任领导的观念和风格不太“搭调”。

我尤其不能适应团队的氛围,我之前待过公司的团队,大家就是齐心协力一起推项目,但这家公司的团队风格是,为了出风头和邀功,互相阻拦,严重的时候还会进行言语攻击。我的性格不太能跟他们进行磨合,只能放平心态,团队让我做什么我就尽力配合。
我的感受是,团队成员的去留要看领导的个人意志,我被裁员也是意料之中,只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很迷茫、很焦虑。今年找工作也比想象中难得多,前路的未知太多,我很难快速调整。
不过,我不会因为这次被裁而自我怀疑,我自己的工作状态,包括身边其他组的同事给我的反馈,都让我相信不是我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这两天,我开始海投简历,但我不太想做互联网行业了,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突然被裁、求职太难,
决定考编和副业双管齐下
徐戈 | 深圳 25岁 互联网金融公司
在几千人的公司里,我们属于游离在主业务外的小团队,公司总部在上海,我和四五位同事在深圳分公司。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上海总部联系本就不算紧密,基本是群内有需求,才会通过周会、邮件接触。3月初,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我们团队临时换了领导,当时心里就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没想到刚调整完,3月底,深圳疫情变严重,被隔离在城中村里居家办公了近大半个月。那时,我的工作恰好遇到了点瓶颈,很想跳出那个圈子寻求更多突破,但日常工作杂事多到让我无法适从。那段时间,我在社交平台也刷到不少人抱怨“找工作难”,看得我有点慌。
没过多久,上海疫情爆发,公司主团队居家隔离了很久。这期间,我们的深圳部门刚结束居家办公、回到办公室。那段时间,有小道消息传公司在勒紧腰带准备裁员。
果不其然,4月20日,一向很忙的领导主动问我“有时间吗”,要和我电话沟通。电话接通后,领导前期铺垫了不少,突然话锋转到了我当时在做的一个业务上,说公司不做这个业务了。

言至于此,心里的猜测似乎得到了印证。其实我们这个业务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招我进来就是要把这个业务做好。人员到位后,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也带来了不错的产出。现在,公司要裁撤这个创新业务,我们只能尊重公司的决定。
不过,入职才8个月的我,还是不死心地问了一句,“那还有别的业务可以加入吗?”领导没有正面回应,只是体面地问询,“如果上海有岗位,考虑来吗?”当时上海疫情严重,我自然不考虑。随后他让我和HR去聊。
面对HR,没有经验的我,自然是被牵着鼻子走,最终的方案是,提前30天通知,给“N”的赔偿。我后来上网查了,公司的操作没什么问题。
我马上着手找工作,真是应了社交平台上的声音,“实在太难了”。给钱少还想让我“大小周”,或者让我做比原来还基础的工作。
最后,我还是敲定了一份自己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工作,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编。因为我意识到,打工不光是混口饭吃,总是原地踏步迟早会被替代,要努力在能力上取得突破。
主业之外,我之前稳定做过几个月副业,收入还可以,可惜没有坚持下来。接下来,我要更努力拓展能力和视野,发展一份自己喜欢、能挣到钱的副业。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花、潇雨、肖晨、徐戈为化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