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红杉中国,又投一个天使轮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7330157384345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红杉中国,又投一个天使轮

投资界·2022-06-06 09:36
往更早期走。

又是一笔天使轮。

投资界获悉,又一笔合成生物融资出炉——衍微科技今天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峰瑞资本共同领投,水木创投和康裕资本跟投。依托于清华大学科研技术,衍微科技的掌门人正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女教授——于慧敏。

合成生物,缔造了今年VC/PE圈难得热闹的一幕。如我们所见,红杉中国、高瓴、IDG资本、源码资本、五源资本、光速中国、日初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涌入。在这一条拥挤的赛道上,我们不仅看见了昔日那些擅长TMT的投资人,也遇见了从消费转道而来的VC朋友们。

无独有偶,红杉中国上一笔合成生物投资也是天使轮——投了百福安生物。至此我们看到,目前合成生物融资罕见地集中在早期,几乎都在A轮前。这并非巧合,今年一级市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IPO惨况,VC/PE们酝酿着一波调整——往更早期地走。这是一条艰难而又充满魅力的征途。

红杉联手,投了一位清华女教授,又是合成生物

这是红杉中国在合成生物赛道的又一次出手。

资料显示,衍微科技依托清华大学专利技术,致力于实现专用化学品的绿色生物制造,面向农业、油田、日化、医药等应用领域,业务涵盖高抗逆生物催化剂、基于生物模板的纳米与单原子金属催化剂、以及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等品类,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公司的掌舵者,是一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于慧敏。

v2_0073ed6efbf546b3a78957b1645b09d7_img_000

追溯起来,于慧敏和清华的缘分始于1991年,那一年她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随后又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她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担任讲师;2003年到2012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担任副教授,期间还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

时至今日,于慧敏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工业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及生物纳米技术研究,多项成果技术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此外,衍微科技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具有多元化的专业与职业背景,拥有清华大学、MIT、UC Berkeley、中粮集团、斯伦贝谢等相关知名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这一次是衍微科技的首轮融资。于慧敏教授表示:衍微科技的创建,首先归功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及生物化工研究所、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多年的支持。也要感谢实验室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们的潜心钻研,他们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中的并行投入,为公司的成立奠定了科学和技术基础。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提供的持续基金支持,才使得我们突破工业生物催化领域高效高抗逆生物催化剂及高性能细胞工厂创制、改造和产业化的一系列技术瓶颈,直至今天创立衍微科技。

“合成生物学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红杉中国副总裁陈轩泽博士透露,技术上衍微团队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针对红球菌的基因编辑技术,其独特的技术平台展现了更好的抗逆性、抗噬菌体、低成本等优势,并获得工业界的验证,评价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红杉中国第一次出手合成生物。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除衍微科技科技外,红杉中国还投了百福安生物、分子之心、微构工厂、英矽智能等。

今年4月,百福安生物完成近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2014年,百福安生物由华东理工大学许建和教授创立。巧合的是,公司科学创始人许建和教授同样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他于1987 年获得清华学士学位。

更早之前,微构工场完成2.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老股东红杉中国继续追加投资。创始人陈国强教授也来自清华大学。1994年,他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从2015年至今任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鲜为人知的是,蓝晶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李腾,正是陈国强教授的学生。

融资大爆发,VC/PE都来了,估值开始暴涨

正如我们所见,合成生物成为2022年最火的赛道之一。

什么是合成生物?用中国合成生物学发起人之一赵国屏院士的话来说,合成生物学区别于其他传统生命科学(如基因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核心是工程学本质,合成生物学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按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可以精确地生产出我们想要的东西,范围覆盖到制造业、医疗、能源、农业、消费品等,想象空间巨大。从2021年以来,合成生物就席卷VC圈,一笔笔融资应接不暇

进入2022年,合成生物依然火爆——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至少有15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融资,包括衍微科技、微元合成、柯泰亚、柏垠生物、芯宿医疗、擎科生物、森瑞斯、芝诺科技态创生物、百葵锐、引航生物、微构工场、英矽智能、蓝晶微生物.....身后出现了红杉中国、深创投、高瓴、IDG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奥博资本、碧桂园创投、经纬中国、华平投资、同创伟业、源码资本、君联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VC/PE机构。

v2_0eb23fda06794cecbda67ed34756000c_img_000

其中,最为轰动一笔融资是蓝晶微生物。今年1月,蓝晶微生物官宣完成B3轮融资,由元生资本(Genesis Capital)和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混改基金)共同领投,中平资本、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中州蓝海跟投,现有股东峰瑞资本、碧桂园创投、高瓴创投和三一创新投资等继续追加投资。至此,蓝晶微生物B系列融资总额已达15亿人民币,创下单笔融资行业记录。

蓝晶微生物掌舵者是中国最顶级两所大学的两位博士——张浩千和李腾,其中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浩千是北京大学整合生命科学(物理学方向)博士,曾发表20多篇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总裁李腾是清华大学生物材料学博士。张浩千和李腾二人作为北大和清华的代表队队长参加合成生物学国际赛事iGEM大赛,两人因此相识。

另外,态创生物的融资节奏也令人惊讶——10个月拿下四轮融资。今年3月,态创生物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等跟投。

公司背后站着一位95后创始人——张志乾。据悉,他是一位来自山东的学霸,当年以中山大学在山东录取的最高分考进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且本硕博连读。但博士没读完,张志乾选择创业。

这是今年为数不多还热闹的赛道。“只要在BP上加上‘合成生物’4个字,项目会好推得多”。北京一家FA如是说。

随着赛道拥挤,估值开始涨起来了。“市场上大部分合成生物项目我们都扫了一圈,但最终都没有出手,有企业估值一年翻了3倍,实在看不懂。”华东一家医疗投资机构的管理合伙人告诉投资界,“合成生物是个小周期,火到年底差不多了。”

为此,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也提醒,现在合成生物的估值水平可能有非理性成分,即便在今天,距离全面开花的爆发式增长,仍尚需要3-5年时间,但未来这几年,将是底层技术突破验证和转化扩容的关键时期。

当老虎掏管理费投早期,大家涌入天使轮

有趣的是,在投资界梳理的合成生物融资名单中,可以发现融资轮次集中在早期——主要是天使轮、Pre-A、A轮。

眼下合成生物的火爆让我们更加坚定:一定要投早。”华南一位VC合伙人直言,任何一个极具前景的赛道都不可避免出现争抢现象,估值暴涨也会随之而来,唯有投早投小,才会有享受盛宴的机会,“当然投早挑战极大,这要考验机构团队的实力”。

事实上,投资界综合今年以来的机构访谈,也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GP开始愈发有意识地往早期甚至天使轮去投。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轮次分布来看,2022年Q1中国VC/PE投向A轮的案例数最多,位居全国第一;天使轮投资案例数超过B轮,位居全国第二,且天使轮平均投资金额自2020年以来持续上升。

v2_1ccae9f565b1489bbe5df4873742deda_img_000

去年,红杉中国曾公开一则数据——2021年,红杉将早期投资(seed+venture)的比例上升到了80%,尤其是在天使和种子端加大了投入比例。与此同时,红杉中国推出一项针对早期企业的新举措:只要红杉中国投资的种子期、天使轮企业,在公司获得第二轮融资的时候,都会自动获得红杉中国最少10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指出,GP发展到一定阶段,团队可能会不愿意承担风险,让出一些早期阶段的投资机会,“红杉今天的投资成功,很重要的是建立在通过种子期开始投资积累的对企业的长期了解,所以再后续轮的过程中,敢于去Lead新一轮的融资,这样的战略选择是GP未来5-10年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知名VC/PE为何大举投天使?原因在于,随着一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倒挂,破发潮所酿造的断崖式曲线使得投资人揪心不已,IPO变得越来越不赚钱。估值严重虚高的中晚期和Pre-IPO成为重灾区,有的项目甚至已经亏到了B轮。

相比之下,越早投,GP面临的亏损可能越可控。于是,早期投资变得愈发拥挤,“甚至连老虎环球基金都在用管理费投早期了”——

老虎环球基金早已出手多笔早期投资,甚至杀入了种子轮。上个月,老虎环球基金种子投资了印度电商SaaS公司Shopflo,这也是其自2019年以来在印度的首个种子轮投资,同月还领投了印尼快送电商Astro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再早之前,这家霸气的基金还领投了新加坡语音AI初创企业赛舵智能5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中国男性护肤品牌“理然”B+轮融资等等。

对此,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曾分享道:“现在整个市场都在消化公司后期和上市阶段的风险,对冲基金会逐渐往更早期的项目布局。所以,VC和PE的同行的确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对冲基金的竞争。”连对冲基金都杀入早期,信号意味不言而喻。

昔日喧嚣褪去,中国VC/PE迎来一场新的修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刘福娟 周佳丽,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