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听华为的话,销量不会差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06/3510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听华为的话,销量不会差

head.jpg贾浩楠 2022-06-06 13:52:21 来源:量子位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首款鸿蒙汽车问界M5,起飞了。

上市不足百天,交付过万

552f17ceaf8e4e7a935508ce9d8aa714~tplv-tt-shrink:640:0.image

破了国内单款车型交付最快过万的纪录。

这样的成绩,是品牌方赛力斯的新纪录,更是华为入局汽车以来的新纪录,打了一场扬眉吐气的翻身仗。

为啥这么讲?

之前同样打上“华为”标签的赛力斯SF5,上市9个月反响寥寥,停产收场;另一款北汽极狐αS月销也不过数百。

65a4fdfd1c744e9c84a96d89190f9a7a~tplv-tt-shrink:640:0.image

口碑销量双双失利,外界对华为入局汽车质疑:懂不懂车?会不会卖车?

问界M5的初步成功,为华为正名。

而这样的事实也说明:只要听华为的话,销量就不会差

问界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准确数字是:

问界M5上市87天,交付11296辆

这样成绩单,在与华为合作的品牌方赛力斯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之前的SF5月销最高不过2000出头,2021年全年销量8083,不足问界M5一季度销量。

8a466c30a3794741841b7b9bfc17aaef~tplv-tt-shrink:640:0.image

△ 数据来自乘联会

而在和华为深度绑定造车之前,赛力斯只有两款未正式发售的概念车。

在行业中,问界M5不足百天交付过万的成绩也是史无前例的。

就拿同样主打增程式的理想来比较,2019年4月理想ONE正式上市,累计交付从0到10000用了21个月

同样的标准,小鹏达成累计交付10000辆超过1年,蔚来用时6个月。

所以问界M5这样的成绩,自然获得了积极热烈的反馈。

消息透露以来,赛力斯母公司小康股份股价连续两天涨幅达到10%,市值864.51亿,膨胀了近80亿。

3d168f06be96488797f1db662fcff8c4~tplv-tt-shrink:640:0.image

当然是赛力斯、小康股份的成功。不过从本质上看,恐怕没人能否认这是华为汽车业务被认可。

而且,问界M5是华为入局智能车一年多,打的第一个翻身仗。

华为之前的车,动静大销量差

华为入局汽车,“雷声”巨大,一时间搅得行业天翻地覆。

2019年上海车展,华为展台热度超过所有车企,轮值主席徐直军反复强调华为不造车,入局汽车的角色类似博世,帮车企造好车。

“大嘴”余承东在之后的众多场合中宣传华为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鸿蒙座舱上的领先水平。

549ed8bcd14643fd8c7f46dcb1b77115~tplv-tt-shrink:640:0.image

这让外界对于华为入局汽车充满期待,认为华为出手必定打造一款颠覆性的产品。毕竟华为在另一个消费品领域的崛起震惊了所有人。

似乎这也是唯一符合华为形象和江湖地位的剧情。

不过之后2年时间,华为的实际行动和市场表现,fail了用户的期望。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华为”汽车,就是赛力斯SF5。上市之初声势不小,绑定华为标签,也通过华为门店销售。

6444be73640b43b593d721325f206db2~tplv-tt-shrink:640:0.image

但市场反响并不好,惨淡的表现上面已经说过。

第二款车动静更大。北汽纯电新品牌极狐αS,首发华为自研全栈智能驾驶系统

这款车上,无论是华为自研自动驾驶算法,还是华为激光雷达,或者是鸿蒙智能座舱,无论哪一点都是话题关注无数的流量明星。

事实上,极狐αS也是“含华量”最高的一款车,说华为倾注了心血,毫不夸张。

406ed1ce00e5489394cb09e5a716a693~tplv-tt-shrink:640:0.image

极狐αS去年年初就大张旗鼓绑定华为宣传,当时官方称工程样车已经下线测试。

但是此后一鸽再鸽,一年多时间销声匿迹,没有任何进展,直到上个月才正式上市,至今没有交付给消费者。

这一年中,没有华为加持的极狐αS卖得甚至比SF5还惨淡,月销不过500是常态,甚至有的月份只卖出两位数…口碑、品牌认知、话题性一样都没积累下来。

在漫长的等待中,外界对华为和极狐αS逐渐失去了耐心和期待,热度也凉了下来。

6c0a75d4e91f44268428340050faa1a7~tplv-tt-shrink:640:0.image

此外,华为还跟比亚迪、上汽等车企有合作。不过这些合作中华为作为普通供应商的出现,提供诸如NFC车钥匙这样的零散功能,也没有人认为这些车型是“华为”汽车。

所以事实上,华为初入汽车江湖的两战,都没成功。

为啥不成功?华为官方其实已经给出了解释。

前两天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余承东首次梳理阐述了华为汽车业务的探索历程和模式转变。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首款车SF5,模式是汽车产业常见的供应商。如同最早期望做第二个博世一样,华为作为某一部件或技术的提供商。

fae417a953714810b6d1bbb329fbe6a7~tplv-tt-shrink:640:0.image

SF5上华为元素只体现在电驱和电控技术,整车的设计、制造、体验仍是赛力斯主刀。

这种模式下,华为主导的程度并不大,对于最终产品形态的把控也不强。

北汽极狐αS则更进一步,提出“华为inside”模式,提供全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案打包交付给北汽。

这种模式下,华为在核心技术模块上有了一定主动权,但产品交付后的运营、OTA、体验设计还是极狐主导。

余承东毫不留情地吐槽这种模式“坑爹”。

c55c9d7dd73541c68e5356ef3a4336d2~tplv-tt-shrink:640:0.image

他认为传统车企根子上难以转变,效率低成本高,用户体验差、设计反人类。

“做出来的车卖不掉还会来骂我们”…

所以在问界上,华为走上了一种全新合作模式:华为智选

从核心智能技术,到应用功能定义,再到到用户体验设计,以及上市后的销售渠道,甚至包括质量监督,华为都拿出全套方案,大包大办。

赛力斯除了把车生产出来这一个任务,基本不用操心任何问题。

b61172fe8b624d94b0605d89d17c5f03~tplv-tt-shrink:640:0.image

所谓“选”,不是车企选要什么服务,而是华为“自选”要包办哪些环节。

余承东不无自豪地说,智选模式,其实就是华为终端业务的To C团队出马,凭借多年积累摸索的经验,做汽车的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工业设计的优化,还要做用户体验的设计。

也就是说,一款车最终产品形态呈现出什么样,华为说了算。

这样一辆里里外外都是华为基因,就差贴华为标的汽车,一上市果然成了爆款,一扫之前的对华为的质疑。

而从赛力斯角度来看,问界M5一战成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听华为的话”。

听华为的话,销量不会差

赛力斯听了华为的话,问界新车有哪些改变?

肉眼可见的,是整车的外观内饰设计更加精致,科技感营造更加到位:

a187175317c9415a82bdae13a367f71f~tplv-tt-shrink:640:0.image

此外在智能化底层架构上,华为也为问界M5做了完全更新。

底层功能核心模块,更加集中化,把传统汽车上数十个不同的零部件整合成几个,技术层面能更好支持鸿蒙的运行,运营层面也能大大提高招标、采购、管理的效率。

鸿蒙在问界新车上的体现,不止是一个与用户直接交互的车机屏幕。鸿蒙车载OS本质上是一个链接汽车硬件执行层面和软件控制层面的骨架和神经,作用是支持车上一切应用的运转。

aa5ad179554a468c8dd4f4a15ad5b1b6~tplv-tt-shrink:640:0.image

既能沟通算力平台和自动驾驶算法,也能为车机应用程序和智能座舱芯片提供支持。

所以,问界M5与之前的SF5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辆智能汽车,而且是旗帜鲜明的华为智能汽车。

鸿蒙OS的植入,对于华为来说,意义在于完全掌握了定义一辆智能汽车的主导权。除了鸿蒙智能座舱,未来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上车,也预埋了基础。

ad55633fe7e4470b886adb40533698fa~tplv-tt-shrink:640:0.image

所以华为的“话”,就是要求车企拥抱汽车智能化变革。

智能驾驶层面,起点可以不高,但OTA能力和持续运营的意识必须要有。

智能座舱方面,要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优化体验,让用户感受到“移动空间”的创新。

底层架构方面,集成化、简约化的设计是没有悬念的发展方向。

管理运营方面,招标、采购、制造流程、质量管理等等环节要完全抛弃传统车企的老路,效费比必须大幅提高。

所谓“听华为的话”,含义也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完全接受华为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而且毫无保留地相信华为是对的

接下来车企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接受华为安排,然后迎接业绩和股价飙升。

这种模式已经得到验证,而且正反案例都有。

7d7c29de0b0442aa8bef343220ae98a0~tplv-tt-shrink:640:0.image

另外从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情况来看,双方都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合作愉快,互相称赞有加。与华为之前的抱怨形成明显反差。

所以“听华为的话”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也得到了验证。

只不过听华为的话,车企能得到的是销量和业绩上涨,但失去的也很明显,那就是自身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和主导。

上汽解释得更直白:与华为合作,我成躯体,它成灵魂。

1f68d541ddbe4006b4300d7a1ced2424~tplv-tt-shrink:640:0.image

汽车工业向来重视品牌和风格,这一点到智能汽车时代也不会改变。华为模式能让一个品牌短期内火箭式上升,但长期来看,主机厂本身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摆在车厂面前的路,要么心甘情愿和华为绑定,本质成为一个代工方,除了logo都不是自己的,要么就在渡过转型期后重新探索品牌和技术。

只不过到那时,车企还有多少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实力,不好说。

所以这样的模式大部分车企不会接受。

a4889c1b6b284c45b7f1f3df6ed6d8b4~tplv-tt-shrink:640:0.image

有能力、有地位的主机厂自然不会把智能汽车的核心主导权拱手让给华为,最后落一个“代工厂”的名号。

即使是北汽这样业绩不佳的车厂,也期望通过自己努力求得一线生机,而不是抱紧华为大腿,最后成为附庸。

而且从余承东在大湾区车展上的表态来看,华为也不看好这些传统车厂的转型,直言很多车厂会像诺基亚一样死掉。

32afc0e9fccb49b0bbfdf5b1c99c1ea4~tplv-tt-shrink:640:0.image

所以目前来看 ,“华为智选”也只能在赛力斯这样行业根基不深、历史沿革不长、自身影响力不大,但又有一定汽车制造基础的车企上实践。

当然这样的企业还要满足“想法没那么多,包袱没那么重”的条件。

这样一来,“华为智选”模式尽管眼下很成功,但未来要扩张,难度会很大:

像赛力斯这样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又摆在“货架”上愿意供华为“自选”的车企,能有几家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