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咖啡+奶茶:瑞幸的兴奋剂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5-31/doc-imizmscu4428370.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咖啡+奶茶:瑞幸的兴奋剂

2022-05-31 22:11:2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新熵    我有话说(1人参与)

cd25-c753f103c76fd0952d223e324505352c.pn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从财务造假退市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瑞幸迈出了重回二级市场的关键一步。

  美国东部时间5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从净利润指标看,瑞幸咖啡在美国会计准则下,一季度实现盈利1610万元人民币,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9210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一季度,瑞幸亏损额为3.076亿元人民币。

  与财报同期发布的,还有瑞幸门店的“抓马西瓜拿铁”、“椰云精粹美式”等新品,前者是瑞幸继生椰拿铁后的果味拿铁新品,后者是瑞幸“生椰家族”在拿铁以外的延伸尝试。

  从2021年4月12日,瑞幸相继推出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产品,而单月销售量超过1000万杯的生椰拿铁系列,更是直接刷新了瑞幸的新品销量纪录。从此爆款产品的研发能力及营销破圈能力,便成了瑞幸对抗竞品的重要筹码。

  相比星巴克、Costa等刻在骨子里的咖啡基因,瑞幸的创始团队可能并不是最懂咖啡文化的团队,但他们似乎很清楚如何在中国通过互联网手段干翻对手。

  别拿瑞幸再当咖啡

  瑞幸曾在招股书中写道:“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咖啡开始。”

  此前,由于在产品及营销宣传中狂蹭星巴克概念,瑞幸形成了与咖啡品类的深度绑定。但随着体量增长,咖啡已经不再是瑞幸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非咖啡饮品占据了瑞幸菜单越来越高的比重,以茶饮品类发展为例,2019年4月,瑞幸与星巴克同步进入茶饮市场。根据瑞幸官方表述,小鹿茶产品与瑞幸咖啡产品使用同一套制作器械,奶茶+咖啡模式能够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而从去年开始,小鹿茶停止加盟,已有门店更名为“瑞幸咖啡”,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将替代小鹿茶成为未来下沉的主体。究其原因,茶饮在下沉市场的普及度较咖啡更高,随着瑞幸加盟门店下沉,茶饮占瑞幸的销售比重或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瑞幸的品类结构正在调整,经典咖啡的占比正在缩小。

  以瑞幸官方APP的菜单分类为例,仿照星巴克产品的早期咖啡单品被归类为“经典拿铁”和“大师咖啡”,而近年发展的椰云、生椰、厚乳和丝绒系列已经独立为新系列。其中,生椰系列包含咖啡基底和牛奶基底两类,咖啡因已不再是瑞幸消费者的必选项。

  此外,瑞幸新品的“咖啡”属性明显下降,更偏向含咖啡因饮料,且追求新口味与茶、奶等饮品基底的适配性。

  以星巴克的招牌咖啡口味为例,燕麦、焦糖玛奇朵、摩卡都从漂浮物或沉淀物角度改造咖啡,香草、榛果口味也寻求保留咖啡本味,不能独立于咖啡而成为新口味。而瑞幸新品更强调与奶或茶的搭配能力,以当前瑞幸新品“初恋青提”和“抓马西瓜”为例,都在拿铁(含咖啡因)以外配置了小铁版(牛奶基底)。

  这意味着,瑞幸的竞争对手已经从咖啡转移至整个新消费饮品玩家,包括奈雪、喜茶等一众新茶饮竞争者。而在新战场的竞争中,瑞幸仍然有颇多劣势。

  首先,瑞幸在品类创新的经验极少,打造爆品的能力并不稳定。星巴克中国的经验证明,尽管品牌有能力在短期内开发多种新咖啡单品提供给消费者,但能够经受市场考验,沉淀成为经典单品的是极少数。例如果味咖啡的品类已经非常丰富,但大多消费者仍然习惯于美式和普通拿铁。

  在完成上市后,瑞幸曾推出多款新品,如樱花拿铁、花魁Dirty等,但其影响力远不及生椰拿铁。

  其次,瑞幸的爆款创新能力,仍然停留在星巴克的早期阶段,即经典咖啡以外的特调饮品,用户普遍对瑞幸的烘焙类食品缺乏认知。而星巴克已经在食品及周边产品中进行了广泛创新,并拥有不错的爆款影响力,如星冰粽和猫爪杯等。

  另外,在国内咖啡赛道中,由于上游供应链成熟及咖啡品牌增多,品类迭代速度向奶茶行业靠拢的“咖啡奶茶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例如,新兴品牌普遍拥有自己的新品,如Seesaw的桃味拿铁,Tims的橙意拿铁等。在生椰拿铁走红后,星巴克等竞争对手很快推出了对标商品,留给瑞幸的“产品红利期”更少。

  咖啡必须奶茶化?

9188-1c561bea691c576f674901ab20871e79.png

  在近年来的新消费趋势中,奶茶的高端化及口味创新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咖啡的创新势头明显不及奶茶。

  究其原因,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中,茶使用的植物部分是叶,制作方式是炒制、干燥;而咖啡和可可使用的植物部分是果实,制作方式是烘焙、研磨,更细腻的原料结构改变了成品饮料浓度,这也使咖啡与可可的消费者更关注饮品口感。

  而三大饮料的口味创新无外乎加入沉淀物、溶解物和漂浮物,相较之下,浓度更低的茶能包容更多口味及口感,而咖啡、可可的包容度显然更差。如果从市场表现看,近年来国内咖啡品类的创新基本承袭了奶茶路线,包括融入时令水果口味、将奶油、芝士等配料“置顶”等等。

  在此过程中,星巴克处于“守擂”位置,而瑞幸处于“攻擂”位置。由于品牌积淀差异,瑞幸的研发经验不及星巴克,其早期产品品类基本复刻了星巴克菜单。星巴克曾将海外市场成熟的焦糖玛奇朵、星冰乐、馥芮白等咖啡品类引入中国市场,并大受市场欢迎,相关品类引导了整个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创新,例如,瑞幸的瑞纳冰系列,对标的就是星巴克的星冰乐,澳瑞白则对标星巴克的馥芮白。

  而瑞幸尝试的椰浆+咖啡创新,星巴克曾在2017年就曾尝试过,具体产品是清椰冰摇咖啡,但市场反响不佳。有消费者表示,清椰冰摇咖啡的味道是“椰子水+美式咖啡”,第一口感到十分难喝,更像有轻微咸口的美式咖啡,同时伴有草药味道。

  事实上,星巴克每年的新品尝试从未中断。

  2017年,星巴克甄选上海烘焙工坊开业,并成为星巴克中国的创新实验室,星巴克的新品类往往从此产生。截至今年5月28日,星巴克的咖啡新品焦糖慕斯燕麦拿铁和樱花初绽拿铁仍在市面销售,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新品少有爆款产生。如果从外卖平台数据看,星巴克的TOP单品没有脱离“经典咖啡系列”,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式咖啡”、“拿铁”和“香草拿铁”。

  究其原因,星巴克受制于其精品咖啡文化,消费者更愿意在星巴克体验原汁原味的精品咖啡。此外,星巴克更倾向于在传统咖啡品类以外寻找营收增量,Seesaw创始人吴晓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星巴克的收入结构是3∶3∶2∶2,即30%是传统咖啡产品、30%是星冰乐和各类特调饮品,食品和周边各有20%。而在中国市场,传统咖啡产品很难再有新的增长。

  反观瑞幸,以2021生椰拿铁上市销售为分界点,瑞幸才正式介入与星巴克的品类竞争战场。从外卖平台的瑞幸门店数据看,生椰系列已经占据了瑞幸咖啡的TOP单品位置。

  截至目前,瑞幸正在开发椰子主题产品谱系,包括椰云美式/拿铁、生椰丝绒/陨石/抹茶拿铁、椰云拿铁、生椰卷等。但与星巴克丰富、成熟的产品矩阵相比,瑞幸菜单仍显“单薄”。

  瑞幸的第三战场

950c-2c7dd390a03131f111dca095df5c4808.png

  在星巴克,消费者更多在体验一种精致、西式的生活方式,而咖啡仅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载体。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提供舒适的门店场景,星巴克成功开发了咖啡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让咖啡成为白领及以上阶层“承担得起的奢侈品”。

  相比之下,瑞幸更强调产品本身。早在2019年4月向美国证券委员会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瑞幸就表现出对星巴克的差异化竞争姿态。围绕着咖啡的文化附加值,瑞幸与星巴克展开了三个战场的争夺。

  第一个战场是门店形态。

  星巴克模式的特点,是以“第三空间”的服务为中心。美国咨询管理顾问约瑟夫·米歇利在《星巴克体验》中提到,从1991年开始,星巴克便组建由建筑师及设计师组成的独立团队,负责统一品牌门店形象。星巴克习惯在高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区,提供经营面积庞大的门店,甚至在空间稀缺的日本,星巴克仍然坚持门店的“第三空间”属性。

  瑞幸则在强调自身“打破传统咖啡店的新零售模式”,从门店策略看,瑞幸追求高消费人群密集区开店,如校园、商业区或办公区,并缩减门店面积及桌椅供给。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的快取店占比高达91.3%。

  第二个战场是价格档位。

  星巴克强调维持咖啡的“轻度奢侈品”属性,以星巴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咖啡”系列为例,其价格区间在27元(美式咖啡)至37元(大溪地风情绵云冷萃)之间。斯密街商务咨询数据显示,以星巴克一杯售价为30元的拿铁咖啡为例,其综合成本约为23.4元。

  而瑞幸强调“重构咖啡行业的成本结构”,并从零开辟一个“中位档”咖啡价格区间。以「新熵」整理的北京瑞幸咖啡门店“人气TOP”系列为例,其价格区间在16元(冰厚乳拿铁)至20元(陨石生椰拿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瑞幸标注的咖啡价格为折扣价,原价档位与星巴克近似。

  根据前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通过减少单个门店经营面积及运营人员,瑞幸有能力将现磨咖啡成本控制在13元左右,而随着上游采购等规模效应提升,瑞幸的单杯成本价格仍然有下降空间。

  第三个战场是产品创新。

  作为中国市场现磨咖啡品类的开创者,星巴克长期主导了国内咖啡品类的创新,而瑞幸追求“没有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概念,在品牌早期强调“替代星巴克的产品力”。正如星巴克每进入新的国家,都要反复宣传其咖啡豆的高品质及成熟的烘焙工艺,瑞幸则在2017年首家门店开业的同一个月,邀请世界咖啡师大赛总冠军出任首席咖啡大师,并多次宣传其咖啡豆获IIAC国际品鉴师大赛金奖。

  以消费者关注最多的拿铁品类为例,瑞幸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瑞幸的拿铁品类仅有经典、香草、榛果、焦糖 、黑糖、陨石几类,与星巴克“经典咖啡”的重合度极高,而今天瑞幸销量较好的丝绒、厚乳、生椰、椰云等品类,上线时间均晚于2020年下半年。

  这意味着,瑞幸享用了星巴克在国内市场普及咖啡的红利。在IPO之前,瑞幸几乎整本照抄了星巴克菜单,直到登陆二级市场后,瑞幸才着手走出“星巴克依赖”。

  随着季度利润全面转正,瑞幸的增长也将从门店规模扩张更多转移至产品附加值层面。在生椰拿铁的基础上,瑞幸还需要更多爆款单品坐实创新能力。

  瑞幸现在最大的阻碍,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卷到不行的奶茶行业,在大众咖啡赛道中的市场地位也已经不重要了,它想要的是在整个新消费饮品赛道中站稳一席之地。

1.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