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年轻人的焦虑,撑起3000亿市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6290465023412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年轻人的焦虑,撑起3000亿市场?

深燃·2022-05-30 00:47
让用户为焦虑花钱,冥想产品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周岩是一家酒店的传菜主管,因为疫情,他所在的酒店处于停业状态,他只能待业在家。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他经常在音频平台上听音乐,后来接触了冥想,下载了专业的冥想APP,还花了298元开通年卡会员,跟着课程练习冥想。 

“现在,我每周要打开冥想APP两三次,一次跟着练习半个小时”,他说。冥想、正念已经融入他的日常生活。 

像周岩一样,疫情下,有焦虑、失眠等问题的职场人不少,冥想是他们用来缓解问题的方法之一。 

据专业人士介绍,冥想,指的是在安静环境中,闭眼后通过思维引导感官的思考及思维散发的行为。它的源起与印度教、佛教有关,经过1970年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试验,在生理学上被证明对人类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能帮助人们进行情绪管理、改善睡眠、缓解压力等。 

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市场。根据桔子IT数据,从2021年至2022年4月,心理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融资17次,累计投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具体到冥想赛道,FLOW冥想和Heartly lab,在2021年均拿到了超千万级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疫情下,冥想市场受关注。不过在国内,人们对冥想、正念的认知度还不够,在后疫情时代,冥想能否在国内做大做强,仍充满未知。 

谁在使用冥想产品?

自2020年疫情以来,冥想类APP的用户数量受到带动。 

冥想品牌潮汐的CEO郎启旭对深燃表示,他近几年最大的感受是,疫情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21年6月-2022年4月,潮汐APP月度活跃用户从20万上升到30万。 

Now冥想CEO Len也提到,在疫情之前,每个月的用户增长在30万-50万之间,疫情开始后,APP的用户下载量翻倍增长,特别在2020年3月份以后,可达到每月60万-100万的增长。现在,这两家老牌冥想产品,累计用户量均过千万。 

这一产业的目标用户不少。单就心理健康来看,2018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处于心理亚健康、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分别占比76.3%、16.1%。 

谁在用冥想产品?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他们的核心用户是25岁到35岁的职场人,其中超过6成是女性用户。 

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用户处于职场黄金期,工作压力大,更需要冥想排解。同时,他们也是互联网产品的高频使用人群,对冥想的接受认可度高,付费意愿也比较高。据潮汐方提供的数据,相较疫情初期,2021年潮汐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超过100%。 

v2_c5d84f2102fa4382a134dd83ede1e3b1_img_000

在用户认知度方面,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冥想产品用户越多。目前,冥想用户集中分布在北上广深、东部沿海地区。郎启旭介绍,在潮汐APP中,北上广深的用户占比超过40%。 

近年,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是,冥想类产品的青少年用户人群在上升。 

郎启旭说,大众认为冥想用户大多是25岁以上,但他们发现年轻用户对于冥想的需求也很大。潮汐的用户里,小于25岁的用户占比约40%。“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惊讶,不过在跟很多用户深入交流之后很快就理解了,现在年轻一代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压力、焦虑等身心议题,都不容忽视”,他表示。 

另据Now冥想提供的数据,在IOS用户中,其24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也有34%。 

而根据《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有24.6%。 

冥想类APP也在为年轻化的用户做出调整。郎启旭介绍,他们在开拓新用户上,会针对年轻化的人群做推广,弱化内容上的专业性,弱化课程感,场景内容会更加碎片化,让年轻用户更能接受。 

APP也卷起来了?

周岩在上海参加过一次冥想线下课程,2019年回到江苏老家,因为当地没有冥想线下课程,他就在喜马拉雅上听冥想音乐,从而保持常年做冥想、正念的习惯。到今年,他开始在专业冥想APP上学习。 

市面上已经接入冥想、正念内容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垂直类产品,专门针对冥想做开发,注重场景的打造,涵盖深度视频内容。这类产品里,不仅有冥想音乐,还有课程、直播、会员打卡等服务,用户可深度学习冥想和正念。 

另一类是综合性产品的分支,在一些音频和健身APP上,比如Keep每日瑜伽、喜马拉雅等,都上线了冥想功能,内容较为初级,目的在于盘活存量用户。有一些用户反馈,对于很多冥想市场的普通用户,在综合性产品上入门级的内容,已经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过,FLOW冥想市场负责人Eason说,“垂类APP的好处就是聚焦,当用户真正想体验或学习冥想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 

根据行业人士介绍,这类产品在商业化上,以内容付费为主。 

以FLOW冥想APP为例,平台设有30元月度、73元季度、238元年度三档会员模式,用户购买后,可在平台上享受音频内容、音乐、线下活动课程优惠等。同时,平台还设有针对C端的系列课,比如睡眠营5节课;还有针对用户深入学习的培训课,价格在1000元-5000元不等;还有快闪店的线下体验课。这四大付费类型,是冥想类产品的主要付费模式,价格范围在几十元到上千元之间。 

v2_607542dbe0e8453c88f6d95e0ead5003_img_000

周岩对深燃表示,相较他曾经报过的三天四夜花费1万多的冥想课,线上的课程“不算贵”。 

不过,冥想类产品扩大付费用户依然艰难。 

周岩提到,在一些冥想平台上,为了吸引用户,有“新人0元计划”活动,即成功打卡前100天,可以全额返现年卡费用。 

Len说,以Now冥想用户为例,付费用户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一个月,有六成用户坚持不了。接下来的前三个月,也会淘汰大部分用户。熬过前两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就会变成常年付费用户。不过,他表示,即便是年卡用户,也至少有60%的用户是坚持不了的。 

部分用户对这类APP的付费模式并不买单。一些用户反映,这类产品商业化意图过重,一些简单的课程就需要付费,且没有试用就收费,对用户并不友好。 

冥想类APP面临的另一个大难题是,内容难形成竞争壁垒。 

冥想APP上的产品,主要包含音乐、各类入门课程和直播课程,这些内容难以形成较大差异。FLOW冥想运营蘑菇说,国内市场还没有出现抢夺头部教师资源的情况,因为这个市场在国内才刚刚起步。 

并且,用户很容易获得冥想APP的替代品。Len说,对于有轻微焦虑、轻微失眠的用户来说,他们在居家环境中,可以通过做运动,或者买更舒适的床上用品来改善。“用户对冥想的接触度和认知度不够,冥想不一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可替代性很高”,他说。 

小红书上搜索“冥想”,可关联出33万+笔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博主在教用户如何冥想、正念等。 

对于国内大部分泛焦虑人群、泛压力人群,冥想并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这也是冥想产品难以破圈,打开更大市场的原因。 

冥想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在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有媒体报道,针对中国市场,业内人士给出了3000亿元规模的判断。 

不过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冥想市场还未形成竞争格局,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在国内,获取新用户还是冥想类产品的难点。 

郎启旭介绍,客观来说,海外冥想市场相比国内更成熟,海外用户对于冥想和身心健康需求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较高。潮汐的海外用户占总用户的20%左右,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日韩、北美等地。在国外,乔布斯、科比等名人,都是冥想的推崇者,名人效应带动了冥想的普及。在用户更广阔的欧美市场,头部冥想产品Calm和Headspace,已达到20亿美金的估值。 

而在国内,Len说,很多人对冥想、疗愈依然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冥想带有玄幻、宗教色彩,将它和禅修联系到一起。“一部分公众对它的认知,还觉得是有宗教色彩的修行”,Eason也表示。 

郎启旭的感受是,“几年前刚开始做潮汐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对正念冥想了解的人还比较少,但在这一两年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主动接触正念和冥想。”他说。 

v2_573360bc64054908857d0b66c5338f9f_img_000

他介绍,目前冥想市场还在开拓用户的教育阶段。潮汐在产品设计与内容制作上,会更围绕都市人群生活和工作场景展开。此外,潮汐会在各种场景下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品牌合作,例如和汽车、酒店、新消费品牌以及企业工作场景,让冥想自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 

其他冥想类产品的推广方式相似。为了吸引用户,Eason介绍,FLOW冥想的做法是,从线上到线下打造完整的链条。比如在线上,会策划各种主题的打卡营和直播活动,推广适合在疫情期间做的7天居家冥想打卡营。在线下,他们会通过各类工作坊、企业定制体验等吸引用户。 

撬动用户付费难,为了开拓营收,这些产品还展开了广告业务和企业合作。不过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冥想产品的广告收入现在接近于零。一方面他们不想用户被广告干扰,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广告商对此类产品的认可度也还不高。 

和企业合作,目前看来更有空间。部分企业会向冥想平台采购课程,但这也需要企业对冥想认可,并愿意用这一方式表达对员工的关怀。蘑菇介绍,FLOW冥想已经和100多家企业合作,但更多还是和国内的外企合作。 

截止到目前,冥想产品还没有呈现出大爆发的趋势,目前也并未成长出一款国民冥想品牌。 

从2016年开始,国内开始出现一批冥想产品,经过6年的发展,冥想产品团队规模基本维持在50人以下。Len说,Now冥想目前是40人的团队。而FLOW冥想作为成立一年的冥想品牌,团队目前是30人左右。 

整体来说,在国内,冥想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大众对冥想的认知不够,以至于很多产品需要做前期的场景介入,更多的曝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让用户为焦虑花钱,冥想产品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岩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宛其,编辑:李秋涵 ,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