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优化”和“裁员”:其实谁都没有错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4619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关于“优化”和“裁员”:其实谁都没有错
编辑导语:今年以来,互联网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厂都在进行优化来降本增效,流量红利的热潮逐渐褪去,行业也在进行产能调整等,本文作者讲述了有关互联网行业“退潮”的情况等,通过讲述几个互联网人的故事来分析其中的状况,一起来看。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悲剧和喜剧,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时势的确可以造英雄。
在创新工场董事长CEO李开复给雷建平新书《上市风云》所作之序中写到:“如何为中国当代企业崛起的浪潮留下一个记录?凝聚着鲜花与汗水的IPO无疑是最好的剖面。这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一二级市场资本助推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启了百年难遇的黄金时代,不少弄潮儿抓住机遇,鲤鱼跃龙门完成IPO”。
过去的十年,在产业技术升级的推动之下,互联网公司大干快上弄潮于风口浪尖,高速成长的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一级市场的资本助推和二级市场的IPO造富效应,是各大媒体频频曝光的头条。
但经济总有周期,潮起之后必然有潮落。疫情和其他因素是催化剂。当下行周期来临,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经历“退潮”。
一、不要与周期为敌
从人员的整体薪酬上看,互联网行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 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远高于传统行业;
- 通过频繁跳槽,可以实现薪资成倍增长;
- 很多情况下员工工资会倒挂,如新员工工资远高于老员工。
而其背后的本质逻辑是:
- 在互联网行业,人的能力就是产能,如程序员的能力可以决定公司的技术天花板;
- 新技术一直在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换言之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的技术周期是一直在上行,但这一趋势正在放缓;
- 移动互联网的产能一直处在需求大于供给,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仍在进行当中。
但是,产能周期的趋势性转变正在快速到来。
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从年初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减员增效的通道,组织优化与人员精简相形并进。裁员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创历史记录。
仅笔者在本周听到的:
-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负责某项业务的市场部全员优化;
- 某头部潮玩公司持续进行人员优化;
- 据新浪科技互联网公司开课吧在经过一年的激进扩张后,陷入了困难。在开启裁员的同时,开课吧员工已经被欠薪2-3个月;
- 百度某部门领导被下发人员优化指标。
就连一直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善待员工著称的腾讯也因为人事问题上了新闻。
先有腾讯体育裁员,5月23日,又爆出腾讯新闻人事变动。腾讯内部发文任命何毅进担任腾讯新闻业务负责人,兼任腾讯网总编辑,向公司副总裁曾宇汇报。
原新闻负责人王诗沐将调任PCG社交平台与应用线,负责其带队孵化的幻核等创新业务。
仔细观察,各家大厂本轮裁员存在一些新的特点:
- 此轮裁员并不像之前那样只对基层员工下手,而是对中高层也有裁撤,猎头手里突然多了很多过往想象不到的简历;
- 很多优化是跟业务优化存在联动,是整体性的结构性调整;
- 高薪、高龄都是重灾区。
在疫情、高负债和裁员危机的多重夹击下,这个春天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比以往都显得更加寒冷。
李开复说IPO是经济浪潮的剖面,这个剖面充其量算是中观视角,我们最近找了好几个被优化的30多岁的互联网人聊了聊,他们才是真实的微观视角。
二、微观剖面之一:为了赔偿主动优化,未来职场不想躺平
花花是个90后,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待了两年半后,今年三四月份离职。
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没有等来升职加薪,所以就想换个环境,刚好公司也准备优化业务线人员,所以花花就直接举手了,也拿到了公司送出的离职大礼包。
和花花同一批离职的人其实不少,因为从整个集团到各个业务线都在调整,而内部轮岗的机会又太少。
面对这轮优化裁员,有些人显得比较惊慌失措,有些人则感觉一下放轻松了,脱离了公司这种压抑的状态。对花花来说,与其被动的在公司等待不确定性的结果,还不如拿了补偿去外面找找其它机会。
花花也是前两年进入大厂的,开始有些不太适应,但大厂专业的组织流程让她很快跟上了节奏。
她很幸运入厂后不是扮演螺丝钉的角色,而是有很多机会,能够去全程操盘一个项目,而且在流程管理和业务协同方面,其它同事也都非常配合和专业,这种高强度持续性的训练,也不断提升了花花的业务水平。
和小厂只需把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好,只赚一小部分的市场钱相比,大厂的优势在于业务发展成熟、市场领导力强,并且有很深的积淀,但这同时也需要全方位多线的发展,要去做各种新业务的尝试,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种新业务的探索,对企业是好的,但对于打工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友好,因为随着业务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人员的调整和团队的稳定性”。
离职后,花花相继面试了10多家公司,谈到offer阶段的有三四家,但是都没有太合适的。
“大厂的基本都没戏,各家都在裁员,也没有新岗位放出来,即便放出来的,我觉得目前的能力水平还达不到。想找和自己目前工作相匹配的公司,但是市场上的不多,如果涉及到转行,那又要重新做职业规划,也是想了很久,决定去人工智能企业试试,毕竟这个行业还是处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花花也谈到了其中三家的感受。
第一家是个传统的食品饮料公司,总包薪资和大厂的差不多,但整体氛围、管理风格和工作方式与互联网行业完全不一样,而且食品饮料行业对她来说,感觉没有太多学习的东西,只要吃之前的老本就够了,工作久了可能就没太多兴趣了,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第二家是个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融了三轮准备上市,总包薪资也差不多,而且还给了期权,但是自己要离开北京去上海工作,存在未知性。
第三家是个汽车行业的创业公司,面试基本都过了,但是自己要的薪资高,同时考虑到这类早期的公司在业务上,可能不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所以也就搁浅了。
“对未来工作的期待,还是想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把自己以往的基本功和经验都能用上。最近也有些感触,就是疫情期间大家都不太好,如果你做了一个降维选择后,可能会特别难受,外部的环境再差,还是应该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追求,不能完全躺平”。
花花也提到,正好趁着这段时间的多个面试机会,自己也再次回到市场上,去全方位了解一些行业和公司,这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经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观剖面之二:销售——裁员重灾区
豆豆是个80后,先后在国内多个互联网大厂待过,主要从事广告销售工作。
2021年下半年直到现在,豆豆所在的北京某短视频大厂,就一直有员工陆续离职或者被优化,去年底豆豆也正式离职了。
对于离职的原因,豆豆称主要是考虑个人发展的问题:
- 其一是受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大厂的业务频繁调整,导致个人在工作上难以保持稳定性,更别说有发挥的空间去做出成绩了;
- 其二是跟自己做的事有关系,已经过了35岁的他,目前做的工作并没有体现出过去沉淀的经验价值,都是一些重复的事情,这种螺丝钉性质的工作不能跳出更大的盘面;
- 其三是如果继续做同样的事的话,也很难让自己的能力去破圈,自然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收益和回报。
在多个大厂的工作经历,也让豆豆对于不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体会。
比如豆豆之前工作过的两家大厂,都是老牌互联网企业,虽然这几年有些掉队,但是20多年来的发展,这些老牌大厂背后都有一套各自坚持的文化内核和行事规范,并且获得了员工的认同,也成为每个组织成员基因的一部分。
但豆豆刚离职的这家短视频公司属于新锐大厂,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力扩张,员工规模也迅速壮大,但是没有形成太多的企业文化积淀,只关注业务不太注重员工感受,缺乏一些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所以内部也卷得比较厉害。
“其实互联网行业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35岁以上的人和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相比,在工作能力上差别并不大,后者缺乏的只是一些积淀和经验,可能35岁以上的人更稳重,但年轻人会更有冲劲。重要的是你在公司是否能够挑大梁,如果只是一个螺丝钉,那么就无关年龄大小”。
豆豆也特别谈到自身的职场体会,互联网公司对35+的人不是特别友好,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如果已经在互联网行业的话,那么就要提前去想自己35岁以后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价值如何,不要把眼光都放在互联网的圈子里,不然你的选择半径会越来越小。
“大家面临的客观环境都是一样的,包括疫情影响、行业变化等,不要去抱怨,而是要早点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做准备,这样当机会来时,你才可能抓得住。不能等公司要裁员时,你才想到要去找工作或转行,那样就晚了”。
四、微观剖面之三:年近40岁,多赖一天是一天
鲁迅曾在小说里写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前文中的受访者花花不惧裁员,似乎还有点主动的意味,老史却不想被裁员,甚至想尽一切想要留下去。
老史的过往令人羡慕:从小就是别人口中的孩子,凭借聪明的智商轻松考上最顶级的大学,毕业后在海外工作,十几年前就拿到月薪5万的工资。
后来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回到北京,并加入了互联网行业。彼时,互联网还是一个人人称道的高光行业,不仅薪资在国内顶级,而且办公环境令无数人羡慕,工作福利数不胜数。
各家互联网大厂为了抢人,不断开出天价高薪,而且还在后勤上苦下功夫,一日三餐全包不说,而且能享受到全世界的各种美食。
老史本人工作踏实勤奋,而且嗅觉十分敏锐,在短视频刚火起来的时候,就加入了其中的一家,薪资也是令周围的小伙伴十分羡慕。
后来老史又被挖到了对手公司,薪资进一步提高了,并提供了大量期权。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后,光股票部分老史就拿到了不少收入。
疫情期间,短视频的用户数量和时长都有很大增长,有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短视频公司是疫情期间最大的赢家,按理来说不可能会有裁员。
但是因为经济下行对中小企业的冲击,短视频的各类广告收入明显增速放缓,且之前为了抢人开出了很多天价高薪,老史所在的公司也开始准备让员工“毕业”,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高薪和高龄。一位匿名的某大厂财务人员向我们透露,他们公司最大的成本来自于人力成本,而且各个大厂的情况都类似。
互联网公司不像传统制造型企业一样需要厂房和机器,所以裁员就是最直接削减成本的办法。既然是为了尽可能地削减支出,老史公司自然想到了对高薪的员工下手。
自从传出有可能裁员30%左右后,老史一直比较发愁,因为自己已经是奔四的人了,在互联网中已经算是“老人”了,组里主力都是95后甚至00后实习生,而且自己综合薪酬可以抵得上好几个年轻员工,自然也是被重点“关照”的目标。
如果放在以前,自己大小也是个部门负责人,无论如何裁员也不可能轮到自己身上,但现在既然其他公司都开始有副总裁被裁员的新闻,那自己这个小领导估计也稳不了。
老史家的支出也主要靠他的收入,原先生活过的还是很中产,但现在有了失业的预期,老婆孩子也不得不开始削减一些非必要的开支,这令老史感觉很心痛。
死亡的判决老史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坏消息是老史所在的部门直接连锅端,而不是只裁员30%,好消息是公司还算是比较“人道”,给了老史部门每个人三个月的缓冲期,用来寻找内外部机会。
老史也曾经在内部寻求过一些人的帮助,但是在普遍裁员30%的KPI压力下,各个部门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法容纳他,无奈只能转向外部。
然而在整个互联网大厂整体裁员的情况下,老史想要找到和自己企业相匹配的大厂,几乎没有可能,投出的简历基本都石沉大海。
老史也想看看其他行业的机会,但是对方一了解到他的薪资后,都主动打起了退堂鼓。最近老史在找工作时,已经偷偷地将薪资改成了真实收入的一半。
“这样看起来没有那么夸张,至少能有一个面试的机会,不至于把别人直接吓跑”。老史很无奈地告诉我们。
互联网行业曾经是中国最风光的行业,各种应届生天价起薪,史上最多年终奖,上市即财富自由的神话此起彼伏。
现如今大潮退去,行业的薪资在逐步修正,回归到客观理性的水平上来。
毕竟,一切没有本领作为依托的高薪,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金刀 龚岩;编辑:G3007;公众号:来咖智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WO4-scYbaqwDUBCtdmjyQ
本文由 @来咖智库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commend
-
58
这八位年轻人也象征着B站所要讲述的故事。
-
33
这个选择果然没有错
-
43
职场话题 - @LanceVan - 今天下午,LZ 正在安静的看论文,突然接到一个 021 开头的电话:“请问是 XXX 吗”“嗯”“请问这边有个 XX 的机会...”LZ 当时心情不太好,最近也觉得打电话的猎头
-
1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 | 黄大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实习生桂豆豆 5月19日,...
-
11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景色很好看,可是手机相机分辨率太低,照不出清晰的照片? 没关系,试试这个超分辨率算法,让AI“自动”帮你调整分辨率。 经过算法调整后,照片几乎立刻就清晰了数倍,连角落...
-
5
...
-
5
Faker.js 事件中 Github 有错么? 这次 Faker 的事件,我就两个观点:1. Github 本身没错误:只是暂停账号,后续又解封。没问题。符合平台的规则2. Marak 的行为是自掘坟墓:开源有很多种收益方式,...
-
11
我就发了几个威少的集锦,说实话都有错?那就音讯全无吧(14级)楼主2022-02-03 05:25:19
-
4
男朋友三番四次跟pc的朋友玩 我一气之下拉黑他有错吗潋滟LY(2级)楼主2022-02-05 07:16:19男朋友三番四...
-
2
2022-02-09 18:18沪漂12年,春节5年不回家,有错吗?#又有人分析年轻人“我不回去,只是因为我不想回去。我愿意自己一个人享受这个短暂的假期,这种想法并不只存在于我,这是有群体的。”李媛也表示:“有我这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