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过眼花缭乱的智能车软件概念,集度紧抓制造工程创新-品玩
source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w/26432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穿过眼花缭乱的智能车软件概念,集度紧抓制造工程创新-品玩
穿过眼花缭乱的智能车软件概念,集度紧抓制造工程创新
5月27日
就在集度发布首款概念车的前夕,CEO夏一平公布了集度造车的最新进展:集度工程团队已启动量产模具铸造工作,并完成了对超大冲压深度的工程突破,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量产车已正式从车型设计迈向量产制造准备阶段。
与最近各种智能车型重点爆料的智驾、智舱功能不同,一向以“自动驾驶极客”形象示人的集度,却在概念车发布前夕,将信息披露的重点放在制造工程创新领域,不由让人玩味。
在分析集度模具铸造工艺的同时,我们不妨简单回顾集度的研发历程。通过回溯式的解密,也许就能发现这一切正如PC之父的艾伦·凯(Alan Kay)博士所说的“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那样,在汽车越来越像一个智能产品的当下,对于硬件的敬畏与付出,仍然是汽车制造最基本的信仰。
做好车身制造第一步,集度都做了什么?
一般而言,汽车的车身制造环节,主要包含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这其中,合理的冲压工艺与先进的冲压技术将决定车身好坏、影响着后续其他工艺的进行,可以说是汽车车身批量稳定制造的前提。
特斯拉和小鹏,则选择一体化压铸作为生产、制造中的重点突破领域,以求获得更快的生产节奏并降低成本。这成为了他们先进生产的一个重要亮点,被广为传播。
然而,造车新势力在车身方面创新性的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纵然其能带来极大的生产力革新,但对消费者而言,往往带来的却仅是零部件“只换不修”、维修成本上升、保费飙升的印象。
那么车身冲压和一体化铸造,到底怎么选?集度的答案是,让冲压技术为产品美感服务、为消费者服务。
集度汽车机器人采用了极富未来感的设计语言,虽然带来了与超跑类似的车身曲线美,但也带来了和超跑一样的大规模生产难度。而汽车的侧围外板模具,正是白车身制造中难度最高、尺寸最大的零部件,既要保证成型精度、又要保证成型质量,对量产模具及冲压工序的要求极为严苛,这也是相同造型风格的跑车往往采用手工或小批量生产的重要原因。
集度并不愿意为了妥协制造工艺的困难就放弃车身设计的美感。为了高效率、大批量的还原、生产出集度汽车机器人的“超跑”姿态,从去年开始,集度制造工程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超大冲压深度的最大车身件成型技术,形成一套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侧围成型深度工艺优化方法,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也让快速进行大规模完成300mm深度冲压从此成为可能。
业界通常认为“造车新势力”重软件而轻制造,但想做好造车这件事,从来没有将软、硬件割裂的说法。以集度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轻装上阵似乎更能摆脱包袱,在传统的工程制造中突破瓶颈。
集度的造车“进度条”,为什么越拉越快?
集度此次公布的造车进度,有点超出业界的预料。毕竟集度最近的焦点在于6月8展示的ROBO-01概念车,而这条新闻却仿佛宣告集度已经进入量产的节奏了。
事实上集度的规划非常稳健,一直没发生变化:量产车型 11 月广州车展亮相, 2023 年交付上市。
在成立以来的450天里,集度通过“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同步开启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开发,迅速融通高速和城市双域智能驾驶功能;硬件方面,推进汽车机器人智能底盘的量产研发等一系列里程碑。在今年3月,集度实现了智驾、智舱软件与自研电子电气架构JET的完整融合。而现在,集度的“造车进度条”更是来到了冲压模具制造环节,进入量产准备阶段。
如此高效率的表现,或许正源于集度自身良好的基础与研发上的创新。
首先是“天赋”。集度作为百度发起成立的公司,继承了百度的软件创新基因并得到AI能力的全栈应用。集度集成了百度Apollo全栈自动驾驶能力, 2700万公里的L4级累计测试里程让集度诞生伊始就具备成为“高阶自动驾驶老司机“的能力,从而能够基于Apollo自动驾驶海量测试积累的底层能力,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自动驾驶量产应用研发上。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规模路测的L4自动驾驶技术和相关数据的企业屈指可数,集度其实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高阶自动驾驶量产的企业之一。
其次是“创新”。背靠大树好乘凉,但量产乘用车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集度为了赶上智能汽车革命浪潮的窗口,开发出SIMUCar 软件集成模拟样车,这一“先开发大脑“的研发模式,实现了软硬件解耦,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研发进行了前置。这让集度得以提前验证汽车智能化方面的软件,让软件更加安全可靠,加快造车进度、缩短造车周期。
集度在汽车电子等传统零部件的开发上,不仅重视自身研发能力的建设,还寻求研发模式的创新,与采埃孚共同开发智能底盘就是典型案例。
作为“软件定义汽车”革命的绝对拥趸,集度并没有像传统高科技企业一样沉浸于“技术自嗨”而忘却对汽车产品本质的思考。集度在重视智能化软件开发的同时,依旧保持着对汽车制造的敬畏。随着6月8日集度ROBODAY活动的临近,我们不由地期待集度汽车机器人概念车的全貌。届时,集度也许又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