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车市遭遇“最惨”四月,消费券能引爆购车刚需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5911277681997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车市遭遇“最惨”四月,消费券能引爆购车刚需吗?

出行一客·2022-05-27 08:28
解码车市四大问题:真实现状如何?增速引擎切换了吗?疫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吗?啥时候买车合适?

中央定调部署稳经济措施,汽车消费堪称最重要的抓手之一,600亿购置税减征引发业内热烈反响。

地方政府也在行动,消费券是多地刺激汽车消费最直接的措施之一。比如山东预计投入消费券资金5亿元,发放消费券15万张。河南郑州将发放1亿元汽车消费券,近2万份消费券中最高额度8000元。深圳的南山区也有1.5亿的汽车消费券发放。

“汽车是我家的必需品,绝对的刚需。”在上海居家封控50多天的苏苏,看到朋友求助搭车给妈妈买药后,坚定了买车的决心。

“本来想把老日产升级成凯迪拉克,现在只能无限期搁置计划了。”人到中年的老王已经居家办公一个月了,看着这个月按最低标准到手的工资,他暂缓了购车需求。

和如上买家一样,经销商的心态各不相同。在上海一家豪华品牌汽车总经理唐先生看来,相比两年前,客户们消费信心不足,预期销量并不乐观。

而在四川成都的豪车经销店内人头攒动,销售人员直言,热门产品需要加价提车,还需要等上几个月。

如上种种举动和信念交织在一起,汇聚而成的信息流,形成了一条名为市场的大河。如今,疫情这个黑天鹅搅浑了水,让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观察者,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一期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4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

产销的荣枯不仅是汽车行业的事儿。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当一个国家处在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汽车业价值会越发凸显。汽车是大宗消费品,在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税收、城镇就业人口中占据不小的比重。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汽车的拉动效应很明显。

情况逐渐好转。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李克强说,既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仍有1.5亿多户市场主体,当前物价平稳,应对挑战仍有政策空间,又要正视困难、应对冲击。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提出并尝试解答如下四个问题:“史上最惨”4月虚实如何?车市增长引擎切换了吗?疫后购车是否会报复性增长?在路上的刺激政策效果如何,是买车的好时候吗?

车市经历最惨4月,豪车也扛不住了?

此轮上海封控对汽车业的影响,范围更大,扩散至全球汽车业。一家知名汽车品牌,因为疫情的管控和物流的停止,4S店无法开门营业,影响了它整个经销商体系的三分之一销量。

作为消费品,汽车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核心的驾驶能力无法通过线上传递,大多需要消费者去门店实地体验后下单。5月9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称,尽管团队采取了直播卖车等多种线上销售形式,但消费者不能试乘试驾,销售活动难以展示产品卖点。

备受业内关注的是,昔日车市的主力引擎豪华汽车消费是否哑火?在两年前的疫情冲击波中,豪车曾因受影响幅度小、销量反弹速度最快而备受关注,视作车市压舱石。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1.4万辆,同比下降61.5%,降幅大于乘用车总体。1月至4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04.2万辆,同比下降10.1%,比乘用车总体降幅多5.9个百分点。

v2_7d1538311fe54b9abd8b1a4a194f0765_img_000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制图:颜斌

这意味着,此轮疫情带来的冲击对汽车消费的影响是普遍性的。不仅是入门级的“第一辆车”平价车型,也包括此前被认为更坚挺的豪华车型。

“股市、楼市涨幅不乐观,企业难照常经营。”在上述豪华品牌的总经理唐先生看来,以私营业主和中产为主的消费者信心不足,预期销量并不乐观。

伴随受疫情影响严重程度的不同,终端市场上的豪车消费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近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实地探访了北京、成都等多家汽车4S店,发现奔驰、宝马、奥迪等豪车门店里门庭若市,普通汽车品牌店内则人丁稀少。

“基本上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我们店卖得很好,几乎每台车都畅销。”5月中旬,在成都宝悦汽车宝马4S店内,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发现,店内咨询的消费者非常多,休息区座无虚席。

v2_0a73bcc514bc420f9dbf99f816a8a176_img_000

店内销售人员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起售价29.3万元的宝马3系,目前优惠约1.8万元;作为全新的国产SUV,起售价60.5万元的宝马X5不但没有优惠,甚至需要加价。“宝马X5落地大约要70万元,生产排期要到8月后了。”

在奔驰和奥迪的4S店内,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看到周末的客流量同样很大,所有展车前基本都有消费者在看车。售价32.5万元至37.2万元的全新奔驰C级轿车,优惠额度在3万元左右;售价39.6万至48.7万元的SUV奥迪Q5L,终端优惠约6万元。和此前相比,优惠基本稳定。

相比之下,普通汽车品牌的4S店内就显得门可罗雀。在成都和北京的东风本田4S店内,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发现店内的顾客比较稀少。在北京一家一汽-大众4S店内,只有几位前来做车辆保养的车主,购车的客户只有零星一两个。

v2_31fdd90ccbba4aea972c0e869f2c5a79_img_000

“总体来说,豪华燃油车需求在疫情后的恢复潜力仍将强于中低端燃油车。”对于未来的车市前景,惠誉评级亚太地区企业研究部董事杨菁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在全球芯片供给改善但仍趋紧的大环境下,叠加今年上游原材料成本、零部件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行压力,供应链瓶颈仍将制约豪华车提量。

一家奔驰的销售人员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供应链紧张确实造成了店内的库存不足:“现在我们店里只有全新奔驰C级的销量还好,奔驰E级和GLC车少。厂家产能不足。”

在2021年,德系豪华品牌几乎都曾因为芯片短缺出现不同程度减产甚至停产。但从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净利润均有大幅增长;对此,三大豪华品牌都将此归因为完善的产品组合与稳定的定价策略。

“豪华车企可能优先保证高利润率车型的生产和销售。”杨菁表示,“今年豪华车市场可能继续呈现减速增利的态势,整体表现仍将优于传统主流品牌。”

疫情能催生多少买车刚需?

面对北京市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看着顺义区公交、地铁、网约车、出租车调整运营,市民范先生终于下决心买车。

“虽说人没封着,但是没有公共交通,出门只能靠走,没车哪都去不了。”需要每日通勤上班的范先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以前觉得北京的公共交通方便,上下班打车、地铁已经足够,但这场疫情使他改了主意,深感没车寸步难行。

5月17日,范先生下定了一辆一汽-大众奥迪Q3的SUV车型。尽管一时还无法提车,难解短期出行的燃眉之急,范先生也稍感放心,“如果疫情再反复,上班不受影响,周末想去哪去哪。”

对于原本就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来说,新冠疫情直接加速了购车进程。北京的赵先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我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排北京的新能源号牌。

2020年北京出台了家庭排号政策,虽说几率大,我嫌麻烦也没换。但是这波疫情以后,我打算开始排家庭新能源号牌,争取早点把车买了。万一再有疫情的话,家里应急的时候没有车实在是太麻烦了。”

这些需求究竟规模几何,难有完整测算,但实际效用有限。在汽车销售服务平台“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看来,不该过高估计此轮疫情的刚需购车热情。

孙少军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从我们统计的进店客户画像来看,流失最多的是购车预算在10万至25万元的客户群体,几乎是疫情一出现就暂停购车行为,疫情结束后也短期未见恢复。‘五一’期间,一些4S店发现客户换了一批,消费结构直接就变了,而且进店的用户画像也变得异常清晰,即有稳定的职业并且有自有房产的增购用户。”

在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上,公共卫生事件确实催生过汽车刚需消费。2003年,非典过后中国车市快速反弹。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439万辆,同比增长34%;其中轿车销量197万辆,同比增长75%。

在2020年的武汉疫情之后,市场曾期待车市报复性消费能够重现。但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2531万辆,同比下滑1.9%。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出现。

“现在不确定性很大,暴发性反弹不太会出现。”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秘书长李开君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袒露了汽车经销商们的焦虑:多点散发的疫情,对零售业冲击很大,即便产能受限,但传统燃油车经销商库存压力依然很大。经销商们担心产能恢复后,新车卖不出去,被迫用价格战应对压库。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4月多数经销商表示无法完成当月销售任务,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超过七成,完成率不足一半的经销商超过四成,已有部分车企降低对经销商的考核指标。

“从去年9月到去年底,有一波比较集中的卖车潮。卖车的人都是一些自己做生意的老板,卖的车也都比较新,基本都是开了不到一年的准新车,以起售价40万元以上的奔驰E级和GLC为主。”有豪车品牌的经销商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为何非典和新冠后的车市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表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2003年的中国车市正处在高速增长期,而2020年则处在汽车销售的下行期:“尽管有刚需,但刚需人群购买能力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疫情对消费的负面作用,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物流等影响到消费品价格上涨,消费者收入很难增长,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汽车销量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部分百强经销商集团调研显示,在未因疫情停业的几个集团中,进店客流同比下降也在40%左右,销量同比下降50%。

在车市消费预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走高,为中国车市带来了一抹亮色。

增长引擎已切换,车企进入淘汰赛?

“加一次油贵了近100元,我在考虑新能源汽车了。”家住上海的姜女士是一名95后,她感慨,伴随油价上涨,用车成本越来越高。最近她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准备日后置换。另外,外观设计更好看,屏幕够大感觉更智能。吸引她的理由是,相比燃油车省油钱,不心疼。

这并非孤例,“高油价抑制了燃油车的消费,凸显了新能源,尤其是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性价比。”汽车之家研究院在调研中发现,三成被访者受油价上涨因素影响,转而购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依旧坚挺。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环比下降33%和38.3%,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了25.3%,成为车市的重要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1月至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为20.2%,如果以单一月度来看,超过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预期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20%。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零跑汽车4月上险量8233辆,同比增加181.6%,环比增加6.3%。“5月零跑汽车针对C端消费者推出千元金融贴息、免费送充电桩和三电终身质保等优惠政策。”零跑汽车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为车企,在保生产保交付的同时,尽可能推出消费支持措施,帮助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新能源的车市份额在2021年内快速提升。这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增强的产品竞争力。相比于传统燃油车,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优势。“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在快速增长的通道里,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持。”许海东如是说。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也节节攀升。

4月自主品牌共销售55.1万辆,环比下降39.1%,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7%,占有率比上月提升8.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4.9个百分点。有分析文章认为,这将是自主品牌战胜合资品牌的拐点性事件。

v2_a43b0afd47e54275b0d2b2d723600acf_img_000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下这一论断为时过早。类似场景曾在2020年2月时出现,当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上涨背后,是疫情改写了消费需求:一部分原本意图购买合资品牌汽车的消费者,暂缓购车消费;同时,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为了谋生选买自主品牌商用车,助推了行情。

与彼时不同,这一轮自主品牌搭上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海外出口也占了一定比例。随着疫情缓解,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会恢复到正常合理的区间。

当行业高速奔跑时,必然有车企跟不上掉队。“新造车品牌好多,设计新潮、还总有优惠活动,但我爸妈总劝我去买成熟品牌,他们担心新品牌不长久。” 冷女士坦言自己的忧虑。

未来5年-10年,汽车总量会处在缓慢上升、逐步盘整的过程,会有非常激烈的淘汰赛,疫情加剧了淘汰过程。跟不上技术和模式变革,跟不上市场节奏及消费者需求的汽车品牌,会被淘汰出局。

“守住1%的市场份额是汽车品牌的生死线。”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若一个汽车品牌,市场份额长期处于1%以下,一方面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很难在产品、技术上加大投入,跟不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掉下去了,就很难爬上来。汽车工业淘汰赛已正拉开帷幕,但对于普通车主来说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未来的十年对汽车消费者而言会很幸福。

类似场景已经显现:在业内面临断链危机时,部分有核心技术自研能力、合理布局供应链的自主品牌,确保了产品能如期交付,收获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疫情终会结束,在凯度中国汽车业务负责人才颖看来,面对此轮冲击波车企不能“躺平”。她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分析称,通过在18个国家里访谈1万名消费者,凯度发现,“高品质”仍是消费者购物时最看重的因素。为此,即便短期内受疫情影响无法交付新车,汽车品牌仍要持续与目标消费者有效沟通,维持品牌价值,而不是在当下立马停止营销,只待解封后投入广告获客。这种想重新吸引消费者目光的难度很高。

刺激政策效果几何?

“是现在下单还是等一等。”江苏省苏州市的小肖陷入了纠结,她就想着会不会有降价、减税这样的政策出台。但她同样听说,造车的原料涨得很快,担心车厂再次提价。

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中国汽车市场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政策救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呼吁,“有条件的地区尽快推出相关刺激政策。”付炳锋认为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是畅通汽车供应链和物流运输,加快激活消费市场。

政策层面鼓励汽车消费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针对低油耗乘用车的税收减免或购置补贴将有效改善需求。”杨菁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她预计更多省份、城市将推出类似的有时限的刺激政策,尤其是汽车产业占比较重的地区。这对低油耗燃油车的刺激政策边际效用可能更大,生产销售低油耗车也符合低碳减排的要求。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看到汽车消费下滑,中汽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关建议。据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了解,这一揽子政策工具箱中包括购置税减半、抵个税、放开限购城市、给予汽车金融优惠等举措。

“我相信相关部门会从整体的经济层面出发,综合性地统筹安排。”许海东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总的来说,若有刺激性的消费政策,对市场是个利好。他同时补充称,“除却刺激性政策,经济及消费者信心的恢复特别重要,这是促动消费者敢于消费的根本因素。”

家住上海的浦先生,因为需要异地办公购置了汽车,在疫情期间,他还作为志愿者帮助小区邻居跨区就医。刚刚结婚的他感觉有车后生活的半径明显变大,更愿意出门了。“以前,脑海中的上海是地铁的一个个节点;开车后,这座城市变成了线,又展开成了面,重新认识了生活三十年的城市。”他的妻子大沁也不用早起等班车,每天多了一个小时睡眠时间。

如果看重性价比,近期仍是购置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许海东分析称,新能源汽车的原材料价格仍在持续上涨,一旦企业无法消化成本,价格上涨就是必然现象。

“只要按需,就不用纠结购车节点。”在管鸣宇看来,结婚生子等场景本就是促动买车的原动力;另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技术加持,已经让汽车变得与众不同,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移动的出行空间。“今年会有很多重磅车型上市,选择机会非常充沛。”

政策的加温、车企的努力固然重要,但终究要考虑产业发展和消费趋势的历史进程。

多位专家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中国车市的年销售量没有达到最高峰:按中国此前提出的2035年及2050年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内的发展目标,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望进一步增加,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大,新增和换购需求会十分旺盛。

“哪怕今年最终出现负增长,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整体向上的势头不会改变。”许海东解释,未来汽车保有量可能会达4亿辆,每十年更换一辆车,每年新车销量就有4000万辆。因此中国车市还没有达到最高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郭怀毅 李皙寅 王静仪 实习生 邓雨洁,编辑:李皙寅,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