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回校分享 +1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pjhubs.com/2022/05/21/talk1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回校分享 +1

0.png

又是一次讨论自己在大学时的生活学习经历的分享,受众是我校大一大二的同学,仔细一想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好像每年都得来这么至少一次,刚开始还兴趣盎然,毕竟与人讨论和分享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但次数上去后再加上自身沉淀的东西不多,慢慢的也不知道再跟晚辈们说些什么好,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对当下的情况并不合适,只能说各位看官选择性吸收吧。

大家好,我是软工 1501 的翁培钧,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和各位学弟学妹一起讨论,我先给大家交代下自己的背景,一块熟悉熟悉。在我校期间前半段时间比赛打的比较多,16、17 年那会各种比赛本身也比较多,当时算是稍微取得了一些成绩,自己的满足感比较充足,发展到大学的后半段时间就开始去实习,在滴滴呆的时间比较长,毕业后去了字节跳动,先后参与了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以及现在剪映专业版的开发,现在基本上专注在 C++ 和多媒体技术上。我的这些经历就交代到这,在博客里对大学时光展开得比较多,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再慢慢看,现在进入到本次我的分享环节。

因为这次分享的时间不多,我只有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还要留有 5 分钟的时间给到大家进行提问,所以在我接下来的分享过程中大家有问题的先等到 QA 环节我们再来一起讨论。好,我们开始。

做生活的观察者

本次分享我的主题是做生活的观察者,每当有类似本次的分享活动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我总是会得到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过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从最开始存粹是想尝试去参加一次比赛,去看看所谓的“比赛”是什么样的这种心态报名,再到后来想要去接触顶级开发者圈子的欲望召唤着自己,之所以能够让自己产生这种变化,现在想起来也很简单,我的视野变得更大,不再局限于北四环中路 35 号这小小的地方,也不再局限于天子脚下这块土地。把话说得再白一些,就是翅膀硬了,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知道自己目前要去做什么。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也就是这点,如何做到在未来大学毕业之际同样让自己的翅膀变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一点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读独特的个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之前十几年所经历的一切造就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独特的存在,我看过太多太多的同学妄自菲薄到仿佛自己的某一次失利就注定了自己不行的情况,也看过很多眼高手低的同学满足于完成课内任务就觉得自己是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认为毕业就可以找到工作,但实际上还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精力。

我这里说的是“计算机技术”而不是“计算机科学”,如果说我们明确了毕业就是要去工作,那么促成这个目标的达成有非常多可以进行的方式,现在跟大家来分享分享我的方式。

这一切的起源都发生在我参加的第一次比赛,当时我在 ifLab 社团中真正意义上学习 iOS 开发的东西才半年左右,当时宿舍对门的一个同学来找到了我,说“培钧,我们组队参加个比赛好不好?”,当时我是很意外的,因为那时大一下学期,时间跟现在差不多,我很意外居然有同学能够找到我一起组队比赛,我立马就答应了。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真正参与过完整的 app 开发,注意哦,我说的是完整的 app 开发,就别说商业化开发了,我连一个完整的 app 都没有写过。但当时就是有一股冲劲,我觉得自己可以搞定,并且这件事情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拍即合!军训完了以后才开始正式没日没夜的写,基本上每实现一个功能就要停好久,因为我从未写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一天下来查资料的时间远大于写代码的时间,基本上也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够稍微顺利一些,睡觉时间基本上也都是凌晨一两点。

就这样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总算有一个 app 的样子了,三千多快四千行的代码量,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因为身边的同学当时还在纠结于各种控制台程序,难听点叫黑框框代码,但是我已经可以写出来一个完整的 app 了,并且它的服务还真的跑起来了!这就是一件非常充满魔力的事情,那种感觉就像是世界尽在掌握,就是可以改变世界。

接下俩我们拿着这个做出来的 app 去参加各种比赛,Android 和 iOS 都参加,自己也开始往外跑去参加各种决赛,除了有实打实的奖金可以拿外,三等奖居然还是台 iPad Pro!大家能想象这种好事吗?我只是写了一个 app,就可以拿到钱拿到 iPad,当时一台 iPad Pro 得将近六千元,拿到 iPad 当时我开心了整整一个星期,从那时开始我就坚信,我可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后来自己参加的比赛多了,见的人和事也多了,不是很想专门针对某一个比赛去做 app 做产品,而是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的产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初做这个 PFollow,起因是我当时和女票去成都重庆青海和西安玩了一圈,我发现祖国的西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从未见过如此美景,非常想把自己此时此刻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所触摸到的一切给记录下来,特别想按一个按钮,自动的把身边的这一切都给收集起来,回家以后又或是现在我们都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再按一次按钮,重放当时的那个场景,再让我回到青海湖边,再看一眼牦牛和油菜花,再听一听青海湖的浪声。

这件事就算是放到五年后的今天它依旧做不到更别说当时了,但我当时就想着让自己能不能利用目前的技术能力,稍微往前走一步,尽可能多的记录下来此时此刻身边的这一切,回到学校后,就顶着这股劲,用了差不多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这个 app 做了出来。用户只需要按下一个屏幕底部中间的按钮,就可以自动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天气、温度、风向和地点,自动开启 3s 录音,自动拍摄一张照片,并最终生成一份报告,日后就可以看着地图上这些红点,想去哪再看看就通过这个点按一下就可以回忆起一些东西。这个 app 可以说是彻底开启了我独自思考能力的起始点。

这个产品我后续没有上架,而是采用开源的方式发布出去,后面也受到了一些社区的反馈,当时面包旅行的人注意到了我,因为我做的这件事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是类似的。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我后来在一次课上刷知乎,看到了日本有一个产品在做宣传,买它的一套荧光笔,并使用配套的 app,通过这个 app 可以扫描出用户用荧光笔在书本上勾画的内容,我当时看到这个宣传首先是惊讶,荧光笔还可以这么玩?最后是激动,当时看完了宣传视频后,那两堂课我都没听,脑子里一直在尝试复刻一个,因为那套荧光笔非常贵,贵就算了,app 还要收费,我觉得这立马的技术没那么复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我自己一定就可以做。

但当时我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虽然整个流程我都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每一个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但因为计算机图形学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内容,入门门槛较高,那没办法也只能自己从头去啃,因为这件事是我很想做,只是因为没有这块技术被限制住了,那非常简单,吃下它就行。

当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 OpenCV3 这本书看完了,特别厚,但是例子和细节非常清晰,大家如果对计算机图形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买一本来研究研究,一个星期后我就开始上手把 OpenCV3 集成到 app 中,最终也就把这个事情做出来了,当时我看到效果出来的那一刻,还在 ifLab 的实验室里,非常开心的跳了起来,手舞足蹈的冲出实验室,去北门给自己买了几份烤串,当年北门夜市还是很辉煌的,现在都没了。

这个 app 也非常争气,我做完后当时拿着去天津的一个比赛,进了决赛去天津逛了一圈,天大和南开也都逛了逛,不得不说别人家的校园是真的气派,天津的河蟹也很好吃!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尝尝。更有趣的是,比赛参加完后我同样把这个 app 开源出去了,收到了快手的面试邀请,但当时我也就一看了之,我对快手这个产品没有任何想法,现在也是,大家别看我现在在字节跳动,我本身也是一份非常讨厌抖音讨厌短视频的人,所以我几经部门转岗,都在绕开短视频不碰。

再到后来类似的事情做的很多了,比赛也参加的很多,甚至到了后面的 WWDC 奖学金这件事就更不用说了,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博客上和其它渠道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 google 我的名字或者去微博搜我的 ID:pjhubs,会看到惊喜的哈哈~

以上我说的这些东西呢,其实大家应该可以隐约感觉出来我对“生活”本身是有很多想法的,包括现在也是,我一直觉得把生活过好,过得有意思,过出我们每个人的特点是一件非常有意思,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追寻的事情,所以呢我给到大家的建议就是“做生活的观察者”,历史上有很多改变又或者是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中。至少我是这样,大家完全可以不用每天都在纠结学什么东西,未来怎么办,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可以换一个思路,为什么是自己去找工作,而不是工作来找我们对吧?多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多做一些看上去没什么用的东西,慢慢下去我们个人的特点会暴露出来,很多东西就会自动找上门。

QA 环节。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