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T中昌走入“退市”边缘 董事会争斗风波再起 - 经理人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7943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ST中昌走入“退市”边缘 董事会争斗风波再起

4月末,*ST中昌(600242.SH)公开披露2020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度报告,两份财报数据令人失望据悉,公司将于近日召开股东大会。

据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77亿元,同比下滑52.2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72亿元。也就在这一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突然爆增,由2020年末的64.6%激增至2021年末的95.66%,几近资不抵债。

2022年一季报数据显示,营业总收入从2021年一季度的2.32亿元急速下滑至“可怜”的336.10万元,同比下滑了98.5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344.62万元,同比下滑276.15%。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升,由2021年末的95.66%上升至2022年一季度末98.81%。

对于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称基于“审计范围受限”及“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事项,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边是业绩连续不达标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让*ST中昌站在退市的边缘,另一边则是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纷争也在进一步“加剧”,进一步让*ST中昌退市风险激增,提升“保壳”压力。

业绩进一步恶化,引发*ST中昌股东“内斗”升温

面对*ST中昌眼前的尴尬局面,谁来“担责”?

对此,上市公司在5月14日发布的监管工作函回复公告中称,“2021年9月22日新管理层对下属公司进行核查前,公司2021年上半年同比2020年上半年业绩早已大幅度下滑;多起诉讼案件均已发生并违约,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本该用于公司经营的资金可能也被挪为他用,且董事厉群南涉嫌挪用资金、侵占公司利益,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和经营发展。”

在公告中,公司还指出,董事厉群南在其任职期间涉嫌挪用资金并进行了报案,而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也于2021年11月11日出具《立案告知书》,要求厉群南先生到公安机关现场接受询问配合调查,但厉群南先生一直拒不配合。

“我一直积极配合公安调查,也提供了很多证明材料,清者自清。”对于自己被立案调查一事,*ST中昌前董事长、现任董事厉群南对《红周刊》否认了自己不配合一说。他表示,“2021年9月,对方暴力接管公司,导致员工受伤,还抢夺公司保险箱,很多核心材料都在里面。后来,却说资料都是我的责任,简直滑稽。很多客户供应商都是跟公司合作很多年的,如果我在,其实都能跟他们好好沟通,把他们遗失的材料补上,但他们却把我的职务给罢免了,还申请对我立案。”

对于上市公司所谈到的业绩下滑是由自己导致的问题,厉群南很是愤慨,他表示,“股东才是真正在意公司价值的,希望公司越来越好的,而不是全部交给职业经理人,况且从他们交的答卷来看(经营数据缩水,薪资大幅上涨),显然是不合格的。”

其实,不管双方如何各执一词,但*ST中昌基本面持续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老管理人对公司2021年业绩变差显然是有一定责任的,而新管理人则需要对自己入驻后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应负有相应责任,不能一味推卸是老管理人所为,毕竟其自去年四季度就已经接手上市公司管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ST中昌基本面加速“走坏”的同时,现管理层的薪资却在大幅“走高”。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厉群南七个月的报酬为32.83万元,而现任管理层曾建祥、马凯、朱厚荣、杨斌等人自2021年9月开始任职,三个月的报酬却分别高达80万元、36.01万元、30万元和20.41万元;副总裁叶其伟、刘勇、方圆也是在2021年12月7日才开始任职,不到一个月时间,薪酬分别高达15.54万元、20万元和32.54万元。

虽然上市公司管理层高薪本“无可厚非”,只要公司制度和股东们允许即可,可在上市公司基本面日渐变坏下,管理层薪资待遇选择“逆向而行”,在特定时期显然难免会引发诟病的,不能不让人担心职业经理人们会不会有“捞一把就走”想法?

对于外界质疑的管理人薪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脱钩”现象,*ST中昌董秘方圆回应称,“确认口径不一样”,如此的表述显然有些不合情理。

或因新管理人在入驻后并未能改变公司的基本面,引发了很多股东不满,譬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就在近期提案要求罢免现有管理团队相关人员,而公司也原本最早也于2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此事,但在5月18日,*ST中昌却突然发布公告称,“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公司股东大会顺利召开,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在此客观不可抗力的影响下,公司监事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过半通过)将原定于2022年5月20日14:30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延期至2022年6月10日14:30召开,股权登记日不变。”

为规避退市,原管理层有意回归救主?

*ST中昌已经不是第一次陷入“困局”了,其在2019年时也曾迎来过“退市”危机。当年不仅营收大幅下滑了24.76%,且净利润也同比下滑1205%,巨亏15.71亿元。关键时刻,厉群南带领原管理层通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帮助上市公司在2020年“摘星”,避免了退市风险。

“2021年一季度还能干到2.3亿元营收,换人后的2022年一季度仅干了336万元营收,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干出来的,难以理解!”对于上市公司目前的基本面情况,厉群南表示自己在公司干了那么多年,是很有感情的,看着一手做起来的业务变成如今这样,说实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公司董事,在了解公司状况后,觉得现团队的重心就不是在经营上,总是想通过公告搞事情,本末倒置。

据厉群南自己表示,其为支持公司稳健发展,曾告知上市公司将增持股份,据其提供的增持通知函显示,其欲通过自有资金,增持股票数量不低于500万股,不高于1000万股,增持时间为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但公司对其反馈却是,“该事项无法公告”。

面对上市公司给出“无法公告”回复,厉群南对《红周刊》表示,“我只希望公司能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同时他也担忧地指出,“因为很多都是事后监管,但伤害已经发生,而且违规成本却很低。”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内斗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持续“恶化”的结果显然是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多输”的局面。据了解,基于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共同的愿望,*ST中昌大股东与厉群南已经有意放下此前的“分歧”,欲着手维持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

据厉群南透露,“基于对业务的熟悉和与公司骨干长期合作的默契,大股东有意请我回来,然而现管理层可能有所担心,设置了一些障碍”。

因曾成功救上市公司于“水火”,让厉群南成为很多股东愿意其回归的重要理由。而对于自己是否“回归”,厉群南表示:“对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法回答,但即使我不选择回归,作为股东,我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支持上市公司实现良好发展。”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