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些设计小妙招,助力B端产品体验提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cn/detail/62468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针对B端产品设计专业性强、功能复杂度高和操作链路长的特性,从预判设计、表达清晰、操作可控提供小妙招,助力B端产品体验提升。

设计师在接触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时,会习惯性地通过竞品研究快速地了解行业,通过对比竞品快速地找到体验优化机会点。但B端产品具有专业性强、功能复杂度高和操作链路长的特点,即便有竞品可以对照,B端设计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深刻理解业务逻辑,做出超越性的设计。

应该如何去打破这个困局呢?除了深耕业务和修炼基本功外,本文尝试从预判设计、表达清晰、操作可控 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些助力B端产品体验提升的小妙招。

一、预判设计

在团队活动时,从搭档的一个眼神我们就能预判他接下来的动作,相互的默契配合能让我们顺利地完成任务,在产品设计中的预判设计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历史记录、效果预知、智能辅助和行为惯性4个方面进行设计,辅助用户决策,提升操作效率。

1.历史记录

a.用户操作行为记录

广告优化师通常会管理几十至上百个账号,需要在多个账号之间频繁切换去盯盘和新建广告,频繁的操作难免会造成信息遗忘和决策卡顿,从而会影响操作效率。在管理后台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记录用户最近操作行为,恰合时宜地为用户提供帮助。

案例:在新建计划环节,标识出本账号上次的选择记录(最近一次的投放目标),辅助优化师快速做决策。

4113173.png

b.基于操作习惯的系统预测

平台系统可基于个体操作习惯和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用户需求,提供高概率的操作建议,给予用户贴心指导。

案例:针对广告平台表格信息密集,不易快速获取关键指标的问题,Google提供了用户自定义栏,而Facebook的表格栏会根据用户列操作习惯和自定义栏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预置一些高频意图的组合栏,一键切换即可查看关键指标,操作更便捷。

4113176.png

2.效果预知

a.效果预览

表单页对填写的物料内容进行映射,展示真实效果预览,降低用户心理的不确定性。

案例:在进行广告创意创建的过程中,优化师填写完标题和上传完物料后很难知道广告投放到手机端用户看的真实效果。而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编辑方法支持创意样式实时预览,可以辅助优化师更好地进行创意优化。

4113178.png

b.效益预估

针对一些需要效力评估的页面,平台通过预置好的算法对用户内容的表达及时给出估算值,给出建议,从而提高内容填写质量,降低填写的盲目性。

案例:Google广告平台在新建创意环节,对广告素材资源的组合方式和数量进行估算,呈现当前广告与高质量广告设置的差距,辅助用户进行高质量的广告制作。

4113179.png

3.智能辅助

用户在进行输入等操作时可以提供智能辅助,例如表单填写时对需要录入信息的区域提供辅助提示,通过自动补全或联想词来帮助用户快速录入信息,在保持用户的操作自由度的情况下提效。

4113181.png

4.行为惯性

在一些场景里,用户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关联惯性,例如上班时间进到办公区域打开办公APP首要目的一般是打卡签到。通过梳理主线任务或整理用户体验地图可以挖掘出很多基于行为预判的设计机会点。

案例:预判用户在工作台内截屏后大概率是去反馈遇到的问题,适时将反馈入口透出,可以提高反馈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4113182.png

二、表达清晰

现实生活中,在与他人交往时,清晰的表达尤为重要。同样是演讲,有的演讲者“词不达意”没有重点,或者内容晦涩难懂让听众感觉索然无味;而好的演讲者则会用场景化的方式将逻辑复杂的事情讲给听众,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好的设计也应该是清晰好用的,能让用户沉浸其中轻松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如何让用户通俗易懂地了解产品功能,并能快速上手?我们可以从功能易理解、内容强吸引和选择无负担三个方面来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

1.功能易理解

a.术语转换

将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转化表达方式,转化为更贴近用户视角的文案描述,传递细节感受;

4113183.png

b.信息有效展示

透过需求背后的真实意图分析和高效率的信息展示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获取更多信息,提升产品的服务效益。

案例:服务器预警平台从传统的表格形式优化成拓扑图。将所有的云服务器都抽象成一个个矩形,矩形的颜色代表服务器监控指标的状况。当方块颜色显示为黄色,则表示该云服务器内有监控指标出现了异常,这个时候目标用户就需要重点关注。

4113184.png

2.内容强吸引

对于老用户来说,从之前习惯的平台迁移到新的平台一般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迁移前用户考虑的关键点包括:不迁移是否有影响?新平台有什么优势吗?迁移起来麻烦吗?

以百度营销客户中心迁移引导页方案为例,初期方案首屏只告诉用户平台升级了,但是不能快速了解到升级后的核心优势有哪些,同时迁移按钮设计得很弱,传达的信息是迁移可能会很麻烦,很容易让用户止步于此。

所以在进入迁移导流页面时,首屏首先要讲清楚新版平台的能力和迁移方式。对于当下想迁移的用户,明确迁移方式和入口;对于徘徊不定的用户,告知迁移后的好处并做好最后下线时间的提示。这些信息不仅能够消除用户迁移前关于成本的顾虑,也能吸引用户立即开始迁移行动。

4113186.png

3.选择无负担

B端产品操作链路通常比较长,用户很容易迷失其中。对于逻辑复杂的功能在做页面设计时需要突出主次和流程引导,尽可能提供一个主要触发的主按钮,让客户不用过多思考就知道模块和操作的隶属关系,降低认知的负担。

4113187.png

三、操作可控

我们在执行任务时总是希望有过往经验可借鉴,如果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了会觉得很踏实有可控感。同理,用户在操作一个系统界面时也会有类似的心理变化,对于自己熟悉的功能希望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能复用之前的经验无需额外的学习成本;对自己不熟悉的功能希望有及时的引导,能很快地上手并能掌握主动权。

不可控的操作体验会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感受就很难被扭转。那如何保障体验的基线确保用户正向的感受呢?下面就结合操作一致性和明确指引性两方面进行说明。

1.操作一致性

针对同类型的功能,在交互设计上要尽可能地保持逻辑对齐,保证平台的一致性同时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一致性设计对产研提效也有很大的益处。

案例:下例中的批量操作项的逻辑,都是通过选中复选框之后在模块上方展示批量操作栏且支持一键关闭。这样该平台的用户无论在任何场景下只要注意到复选框就对批量操作功能有了预期,没有额外的学习成本。

4113188.png

2.明确指引性

对于复杂的使⽤流程,最好能够在客户使⽤的过程中建立统一的指引,引导客户⼀步步完成操作,从而提高任务的完成率,促成业务目标达成。

案例:当一个平台需要用户完成的任务繁多且流程性强时,需要把所有的核心任务按照层级进行呈现,并作为一个固定模块展示在醒目位置。这样用户既可全局视角理解业务又能作为功能入口快速触达。

4113194.png

B端业务中,交互设计的核心在于为特定场景设计择优的行为路径;通过分析用户当前所处的阶段和场景来判断此刻遇到的关键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去选择对应的解决策略,例如对于新手来说降门槛会是首要任务,对于熟手来说操作的效率会显得更为重要。结合预判设计、表达清晰、操作可控三个维度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在对业务理解有限的情况下,产品设计能有更多思考角度,也能有更明确的设计主张。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