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通威 阳光密码 - 精选 - 商界网 | 商界APP-专注于商人-企业以及商业思维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75474-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通威 阳光密码 - 精选 - 商界网 | 商界APP-专注于商人-企业以及商业思维

通威 阳光密码
赵代波 马冬 2022-05-13 14:30:14
20220513023114300.jpg

3月底的成都,草长莺飞,温煦的阳光普照整座城市。通威国际中心顶楼会议室,身着深蓝色西装的刘汉元大步穿过走廊,坐到我们面前。

“《商界》的名片还和10年前一样,没变,刘旗辉社长还好吧?10年前我们在重庆一起吃了一顿火锅,好久没见他了!”刘汉元语速不快,但很有力,一如通威这家企业给人的印象。

2002年,刘汉元首次登上《商界》封面,向读者揭示了通威水产饲料的王者之道;2012年,这家以传统农业发端的公司,因跨界布局光伏新能源产业而备受关注,刘汉元再登《商界》封面,文章以“新能源理想国”为题,恰巧隐喻着其中的未来和希望。

2022年,《商界》与通威第三次聚首。

20220513023115514.jpg

十年一会,老友重逢,刘汉元向我们描绘了新的蓝图:光伏发电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加快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加速我国碳中和进程,不仅是实现绿色清洁高质量发展和气候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的必然选择。

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10年前,这些离我们遥不可及的词汇,如今正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10年间,通威也一跃成为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龙头,在产业链上游高纯晶硅和产业链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两大环节稳居世界第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和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刘汉元和通威无疑再次成为最为耀眼的商界明星之一。而今年,是他创业的第40个年头。

中国改革开放44年,通威创业40年,无数曾经的明星企业折戟沉沙,为什么刘汉元能够3次登上《商界》杂志封面?

通威能够基业长青,引领行业40年,勇立潮头,企业如何练就这种在商海波诡云谲的起伏中搏击风浪、洞幽烛微的能力?

我们向这位媒体及大众熟悉的企业家,提出了我们的问题并试图作答。

多年前,通威集团副总裁黄其刚曾在一篇内部文章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春天,通威发展史上的春天。通威由此真正将自身命运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脉搏紧紧相连!”细看刘汉元带领的通威,会发现时代留下的印痕,也会发现,推动时代前行的,始终是那些拥有敏锐触觉,并牢牢把握趋势的人。

一场关于春天、阳光和新进程的对话由此展开——

20220513023117302.jpg

2022年3月31日,受“俄乌冲突”影响,国内成品油价完成七连涨,95号汽油零售价逼近2018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

新能源汽车开始进一步受到人们追捧,同时,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两会”期间的议案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碳中和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市场,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

刘汉元分析,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看,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原油超过2 0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超过70%。其中2021年进口量达5.13亿吨,外汇支出达2 57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进口原油中有80%需经过马六甲海峡。从维护能源和外汇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完全有条件用10~20年时间,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的30%~50%可再生清洁化替代,一劳永逸地解决原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如果国家战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

事实上,这已是他连续十多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国家能源转型战略鼓与呼。

“你会发现,太阳能光伏是能量来源路径最短、储量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成本最低、转换效率最高,未来能源最重要的来源。有阳光的地方就能清洁发电。”刘汉元表示。

早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上,他亲手将撰写的《各种清洁能源的比较研究与我国新能源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呈送给时任国家领导人,并在报告中写道:“无论站在我们国内资源、环境的内在要求,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能源消耗、气候变化的担心与压力等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国都应该下决心、花大力气,以高度紧迫感真正着手解决永续清洁能源的生产与供应问题。”

彼时,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大约只占到20%~30%的全球份额。刘汉元回忆,十多年前,外国企业都走在前列,那时候作为产业核心的多晶硅原材料,中国生产不到5%,95%以上都一直被德、美、日、韩企业所垄断。这些国家还垄断了核心制造设备的90%。在2010年前,80%以上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也在这些发达国家。

而最近十余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目前已成为全球最经济的能源生产和发电方式之一。从制造端看,我国已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部分环节甚至占到了90%、95%以上。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9年全球领跑,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在中美两国的各项产业比较中,光伏产业是与中国家用电器和高铁并驾齐驱、遥遥领先于美国的三大产业之一,也是中美两国所有产业对比中,唯一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这还是在美欧联手对中国进行了多年“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之后我国取得的成绩。

从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制造、装机、发电“三项世界第一”,这10年,中国光伏卧薪尝胆,殊为不易。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最让刘汉元感到自豪的事情。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都按下“快进键”,美、日、德、法、英等国纷纷宣布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

“零碳目标”的实现途径大致有4个: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和零碳生活,其中零碳能源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为此,我国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政策陆续出台,将有力推动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人类从此从一个不可持续的能源时代,走向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新时期。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回顾过去,刘汉元认为,通威在没有鱼吃的时候,抓住了需求的机遇,又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时候比别人早5年,甚至10年进入到了这个行业,因而在今天碳中和的背景下,才有能力和条件创造价值。

只要拥有天空,全世界都是公平的。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光伏发电将扮演第一主角。

20220513023118678.jpg

在10年前对刘汉元的采访文章中,《商界》记者曾写道:改革开放33年,几乎所有活着的第一代企业都面临转型、接班和升级。这是一个痛苦而危险的过程,原有的经验、智慧、能力是否能支撑起这种转型升级,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一道巨大的门槛。

“光伏行业本身迭代更替得太快,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竞争因素都是变量,面对种种变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卷入‘各领风骚三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这种怪圈”。事实上,市场和行业的残酷与“内卷”,远比记者的“转型之忧”来得更加惊心动魄。

在那个时期,光伏新能源产业往往能在短短几年造就多位首富,又在短短几年让首富们一一坠落。

从创立公司到赴美上市,2005年以“中国首富”身份登上《商界》封面的施正荣和尚德电力用了4年;“32岁的江西首富”彭晓峰和赛维LDK用了2年;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80年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中国赞助商”叫“中国英利”;当年“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为人们津津乐道,如今雾霾没少太多,汉能却已经快没了……

他们都曾是勇立时代潮头的造势英雄,但时代很快就与他们翻了脸。

先驱们几乎都成了先烈,这也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真实写照。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下半年,海润光伏破产清算并摘牌退市。其原董事长杨怀进曾这样描述:“这多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都是灰!”

总结中国光伏企业多年来历经的“败局”,无不有着共同的“败因”:由于行业景气带来的激进扩张,又由于政策变化、市场起伏、技术迭代,造成一夜之间跌入产能严重过剩的深渊。因此有业内人士调侃,这说明钱多了也会害人,穷也有穷的好处。

其实,钱多钱少,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正确了,成功是早晚的。

从最上游的硅料,到硅棒、切方,再到硅片切割、晶硅电池片制造,直至封装成为光伏组件,最后进入发电并网,光伏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关键是你要比较一下,你是不是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真正像钉子一样钻得进去,站得住,并且还在行业里做到前3位。”刘汉元谈道,“第2位、第3位,稍不小心都还会变成陪练,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可能较长时间处于前3名?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投入越多,包袱就会越重。”

所以刘汉元切入光伏产业的第一站,选择了四川乐山。这座以“大佛”闻名于世的城市,正是我国多晶硅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发祥地,持续四十多年不间断地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的科研和试制生产。在1964年,乐山就建立起我国第一家半导体材料科研生产联合体——峨眉半导体材料厂。而多晶硅,既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也是整个光伏新能源的核心原料。

“我们在多晶硅这个环节里面,2009年投产1 000吨,2011年的时候差不多3 000吨,从小不丁点一路追赶到全世界领先水平。”刘汉元介绍,那时候生产多晶硅的能耗水平偏高,原材料占比大,产品质量相对来讲非常有限。“如果用纯度去表示的话,24K的黄金纯度是4个9,而当时多晶硅产品纯度大概在6个9到7个9。”

十年饮冰,不凉热血。历经金融危机、全球光伏补贴政策退坡、欧美“双反”;历经全行业亏损、多晶硅价格从300美元/公斤暴跌90%至不足30美元/公斤;历经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4次重大技改。过去10年,通过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生产工艺,通威高纯晶硅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产品99%以上满足单晶需要,部分达到电子级半导体硅材料质量标准,生产成本一路从每吨100万元,降低到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目前已控制在3万~4万元/吨,产能规模从年产1 000吨、3 000吨,到1万吨、2万吨,目前已达到18万吨。各项技术指标全球领先、生产成本全球领先、综合能耗水平全球领先、产能规模全球第一。

“不强就去做大,相当于跳进火坑。只有在行业里占据前3名,甚至是要位居第一的时候,你才能够扩张。”这正是刘汉元与通威步步为营、步步壮大的逻辑。

2013年9月10日早晨7点刚过,刘汉元已经到达会议室,2小时后,一场通威历史上最大手笔的并购拉开序幕。

经历218轮举牌,8.7亿元!通威集团成功并购赛维合肥工厂。

彼时,是通威进入光伏领域的第7年。在这之前,经过全球金融风暴肆虐,以及欧美“双反”政策造成的市场震荡,国内光伏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化。那是中国光伏行业新旧势力完成交替的历史拐点。

赛维合肥工厂的收购成功,使通威在光伏新能源产业打通了第二条赛道。原因有3点:其一,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且是产业链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其二,这是当时全球电池片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单体工厂,刚投产8个月就停产,资产和债权债务关系比较单纯;其三,与上游高纯晶硅建设、调试、达产周期较长的化工属性相比,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对市场的反应更迅速,且能够在硅料下游的硅片、组件之间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协同。

当时市场中的专业电池片厂家本就凤毛麟角,通威更是行业“新兵”,不少业内人士冷嘲热讽,“做饲料的也要进军高精尖领域了!”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竞争如同绞肉机一般惨烈的饲料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十余年如一日,通威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早已得到验证。而通威对于赛维合肥工厂的收购,成为光伏产业有史以来最大、最成功的并购案例,并入选中国人民银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商学院经典案例。

20220513023118717.jpg

2013年9月13日,通威太阳能(合肥)公司只有87名员工,在一片破败的厂区中宣布开工复产。仅仅2个月后的11月份,公司调试出第一条生产线并投产。

干饲料的能不能干好精密制造?对此,公司高管把“家”搬进了工厂,随时深入到一线,去车间地板上、角落里摸一摸,检查生产过程是否洁净,如果车间有灰尘,会影响电池片的A级品率,造成产品不必要的损失。

市场团队立下了3个月为限的“军令状”,带着电池片样品,往返于各地几大中游厂家之间,一家一家征求意见并反馈给技术和生产部门。通常上午在一个城市谈业务,下午出现在另一座城市,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跑4个城市,业绩就这样一点一点跑了出来。

刘汉元有一个观点,“团队不行,就是管理者不行,因为是你在管这个团队。如果功劳都是你的,责任都是别人的,你凭什么带团队?”在这样的管理文化输出下,危机感就会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给普通员工。管理者甚至会细致到关注园区花草修剪是否齐整,路面是否整洁,员工着装是否标准。

仅用1年时间,2014年9月,这家全球最大的电池片单体工厂满产,10月开始盈利,随后迅速与同行厂家拉开差距。

“在商界当中,你跑慢了,有时候东西再好也要掉队。”因此刘汉元对通威的管理要求是:审批环节不得超过3个,决策流程越短越好、管理界面越少越好。在年销售额近300亿元的通威太阳能公司,库存周转能做到3天之内,周转速度是大多数同行的10倍以上。

与此同时,公司制定了非硅成本、A级率、转换效率、单线产出、综合能耗、产能利用率等数十个生产、技术指标,逐一与行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对标。综合比完比单项,力求每一项指标都做到最优。近年来,全球晶硅电池企业普遍亏损、平均净利率为-6%,但通威平均净利率达1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8年时间,通威太阳能员工人数从87人发展到超过12 000人,产能从1.2GW提高到45GW,把做实体及工业制造领域的底蕴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持续6年成为全球电池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开工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企业,连续8年实现零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对此,刘汉元认为,速度是一切客观物质和社会组织存在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通威人都要保持足够的速度和效率,在执行过程中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有效的管控引领。刘汉元要让通威机制进一步优化、组织进一步匹配,集中精力,将长板发挥到极致,将短板有效规避,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最少时间,构建组织最高效的产业链,这样,通威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去参与未来的行业竞争。

20220513023121616.jpg

通威已迈入不惑之年,将如何面对行业周期,保持稳健发展?

这个问题让刘汉元深有感触。他说,“我们光伏这个行业,几轮周期如同‘过山车’,受损最严重的时候,都是因为某一个环节做好了,就想去做全产业链,后面做好了要去做前面,前面做好了要去做后面,几乎都是在拉长自己产业链的过程中遭遇到重大挫折。更无奈的是,人们往往好了伤疤就忘了痛,10年没过,5年不到,大家就又觉得把产业链拉通,是增加自己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了”。

刘汉元表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定位是什么,这个思考不是因为高尚,而是因为长期在这个行业、这个环节能存活下去的必然要求。经济规律唯一不变的是它永远在变,所以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周而复始,始终有周期的变化。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讲,任何时候都要知道春夏秋冬交替中,每个节点如何活下去,如何在周期变化中提前有所应对、有所思考,做到游刃有余。

确实,对企业而言,不能只停留在眼下的成绩,随时要想到怎样再活10年、30年、40年。行业本身的规律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要思考怎样避免自己不要太早就被拍在沙滩上,或是拍在沙滩上还有一口气能站起来、走下去。所以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提高自己竞争力和未来应对“冬天”的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的第一要务。

面对产业链布局,刘汉元称,通威一直倡导行业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坚守的原则是严控边界,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产品。在现代社会大工业、大规模分工协作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支撑长链条、全链条和自成体系的竞争能力的创新维系。

以汽车工业为例,如果谁要把零部件、元器件、轮胎、轮毂、发动机、螺丝都全程去制造,根本就不可想象。以此类比,光伏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从现实角度去看分工理论,事实上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你能不能的问题。只要分散精力,可能自己能做到的强度、能够巩固的优势就越有限,竞争力就越不足,企业就越做不大、做不强。

就像刘汉元那个著名的形象比喻: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走到别人家去吃他的饭,结果回家发现自己的锅灶都被端走了,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你为什么不看住自己的锅,然后把自己的饭做得又香又有竞争力呢?

所以在行业发展中,通威一直强调错位竞争、协同发展,不做重复工作,坚持专业化、差异化,提倡分工与协作。在分工背景下做专做精、做强做大,这是企业巩固自身竞争力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

“哪个行业能够率先实现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生态,哪个行业就会更健康发展。”他补充道。

20220513023123361.jpg

2022年4月26日,通威股份发布2021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4.91亿元,同比增加43.64%;实现净利润约82.08亿元,同比增加127.5%。通威股份同步公布了2022年一季报,业绩表现堪称“惊艳”: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85亿元,同比增长132.49%;实现净利润51.94亿元,同比增长513.01%。

此外,通威还发布了未来4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到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的产能将达到80万~100万吨,电池产能为130GW~150GW。这意味着,4年后的今天,通威光伏制造的产能还将增长至今天的4~5倍!

如今国人皆谈碳中和,但鲜有人知光伏在其中到底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原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十分庞大,是驱动人类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未来二三十年,可能改变100多年的历史,使石油、煤炭、天然气不再作为能源继续使用,其中至多留存10%~20%,以作为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

在这一时期,光伏产业将扮演未来一次能源的第一主角,风电可能是第二主角。中国则在光伏领域里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制造国家,在国家层面上扮演主角。同时,中国光伏走向世界,不断加快了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速度,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此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刘汉元说,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kW·h(千瓦时)。“十四五”期间还将降到0.25元/kW·h以下,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未来,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而化石能源的环境成本、排放成本还会上升。

有专家认为,随着政府部门坚决落实、良性经济循环、光伏产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的有效支撑,中国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10年。

农业产业是否还要继续?对于这个问题,刘汉元强调:“一个着眼于最基础的食品安全,一个着眼于未来的能源安全,这两个战略目标和愿景,是真正对人类有贡献的,让我们睡觉都很踏实。”

据刘汉元介绍,对于通威原有的农业来讲,老本行不丢不弃,而且还要继续做专、做精、做强、做大。这就是现在为什么通威大力发展“渔光一体”的原因。通威在池塘养殖水面上架设光伏发电,一亩土地年产出电能5万~10万kW·h,换算下来,相当于每亩每年输出10~20吨石油。水下与以前一样养殖1~2吨、甚至更多水产品,绿色环保的同时,人工强度大大降低,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完成农业的互联化、机械化、自动化,成片集中改造,国土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为乡村振兴和碳中和提供了“通威方案”“通威样本”。

“通威还要再战40年,不,50年,甚至更久。”刘汉元笑言。

他常常说,通威的历史平铺直叙,似乎缺乏跌宕起伏的崎岖坎坷,外界媒体也常常评价通威是一家“没有故事”的企业。然而,也许正是这样的静水流深,将自己事业牢牢依托于社会最大的需求之中,依托于阳光、空气、土地与水,这既是我们商业伦理中的良性基因,也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最大、最深沉的智慧。

12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全部评论(144)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