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池混战时代:“第二梯队”融资上市,还有打不倒的宁德时代?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0513-3688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电池混战时代:“第二梯队”融资上市,还有打不倒的宁德时代?

融资、上市,蜂巢能源、中创新航们如何挑战“宁王”?

三月份以来,动力电池产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持续蔓延到产业链终端。

原材料方面,3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突破50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近9万元/吨,价格上涨了超过5倍。超20家新能源车企相继宣布涨价,涨幅从2000到30000元不等。

新能源汽车的“涨价潮” 引发了一股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热”。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两件事:

一方面,2022年被冠上“动力电池企业上市元年”的名头,蜂巢能源、LG新能源、中创新航等企业成为上市焦点;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放出产能目标,比如中创新航2025年规划产能500GWh,蜂巢能源规划产能600GWh,宁德时代规划产能约800GWh。

画了饼然后找钱支撑项目,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速登陆资本市场储备资金。这些参与的玩家都想多分一杯羹,多占市场份额,那么围绕动力电池的争夺必然愈发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如何变化?未来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点又是什么?

融资、上市,被赶鸭子上架的“第二梯队”

宁德时代的对手们正相继上市。

比如蜂巢能源,今年年初已经完成科创板IPO辅导备案,上市敲钟可以说指日可待。凭借长城汽车的背书及行业快速发展,仅2021年,蜂巢能源就完成了197.8亿元的融资,目前其估值已达460亿元。

3月“宁王”官宣涨价之后不久,“行业黑马”中创新航正式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将筹集高达15亿美元的资金。这家公司规模远不及“宁王”,但增势迅猛,营收从2019年的17.34亿跃升至2021年的68.17亿元。

上市进行中的厂商完成多轮融资,还渴望去交易所敲钟,而已经上市多年的厂商也在增加融资。

2月,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引入了19名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蔚小理”赫然在列,其中理想关联公司江苏车和家、蔚来关联公司蔚瑞投资分别增资4亿、2.5亿元,分别持有欣旺达汽车电池3.21%和2.01%股权股,而小鹏汽车则通过Sky Top LLC间接出资4亿元,获得3.21%股份。

上个月,国轩高科也发布公告,将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筹资主要用在全球产业布局,计划在欧洲、北美、亚洲等海外市场加大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和配套产业建设,建设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

从市场份额来看,这些厂商目前属于“第二梯队”,他们在融资、上市、增资等方面表现十分活跃。而宁德时代、比亚迪属于“第一梯队”,今年2月装车量分别为6.57GWh、2.90GWh,占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总装机量48.02%、21.24%。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第二梯队”电池厂商会有上面的动作,至少有这几点原因:

首先,电池厂商正处在行业发展的好阶段。

下游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对电池供应端一直会有高需求。2021年至202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以29.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15.5%攀升至2026年的37.7%。

其次,电池产能缺口大,给“第二梯队”拼产能,“绑定”下游的良机。

根据SNE research在2021年发布的电动汽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的销售产出缺口将在2022年出现,到2025年动力电池销售产出缺口将达到37%,装机缺口会达到25%且持续维持紧张的状态。

宁德时代、比亚迪不能完全吃下国内电池市场这块大的“蛋糕”,会导致下游车企的终端订单无法按时交付。供需矛盾的出现,“定价权”会落在宁德时代手上,那么“第二梯队”就通过压低价格来趁机捆绑车企。

以中创新航为例,2019年至2021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8%、13.6%及5.5%。尽管上游原材料一直涨价,但中创新航毛利率反而减少,并未将上游的涨价传导至下游。

“第二梯队”电池厂商和下游车企也是在“双向奔赴”。站在下游车企的角度,合作一边是为了锁定未来几年的电池产能,所以提前签署大单甚至直接入股电池厂商。比如,广汽埃安、小鹏、长城都是宁德时代的重要客户,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广汽埃安选择中航锂电大规模供货;小鹏则引入亿纬锂能;长城汽车则扶持蜂巢电池。

另一边是为了试图平衡宁德时代一家的市场份额,削弱电池供应端的话语权。虽然宁德时代近两年整体毛利率稳定,但根据年报,2018-2020年,其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34.01%、28.45%和26.56%,宁德时代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下游企业议价的冲击。

此外,“第二梯队”电池厂商拼产能抢份额,就是拼速度争规模,需要资金。

尽管拼产能会产生一定的“踩踏”效应,可每个电池厂商不愿在起步阶段就落后。动力电池生产是重制造需要规模,如果规模都没上去,难谈领先。换言之,速度太慢,会成为当下最大的风险。

以蜂巢能源为例,其产能规划目前是最激进的,公司2025年产能规划从280GWh提升至600GWh。这个目标超过国内所有“第二梯队”电池厂商,剑指“第一梯队”,比如宁德时代规划到2025年产能达670GWh,比亚迪将超过600GWh。

以75%的产能利用率计算,蜂巢能源规划产能的实际产出量约为450GWh。按照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的预计,2025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1615GWh,蜂巢能源至少要占到25%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大家的产能目标都很大,站在当下则必须要提速提规模。

所以,“第二梯队”电池厂商要融资或者上市来不断扩充产能,同时满足下游新能源车企的需求来提升市场份额。供小于求,“第二梯队”有了卡位的机会,加深和车企的联系,也渐渐形成对宁德时代的合围。

动力电池进入混战时代

动力电池行业处在快速成长期,厂商密集发力扩充产能,动力电池真正进入混战时代。

一方面,所有厂商共同在做大这块“蛋糕”,但宁德时代“切”到的比例减少,份额集中度的“重心”会向“第二梯队”偏移。

拿装车量数据来说,宁德时代今年2月装车量6.57GWh,市场份额占比48%。上个月,其市场占比为50.24%,而在去年12月,这一数值为55.6%。换言之,这3个月,“宁王”已经跌掉了7.6%的市场份额,平均到每个月的跌幅超过2.5%。

在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降之时,“第二梯队”电池厂商占据了更多空间。排名第二、三位的比亚迪和中创新航2月装车量分别从1月的20.97%、7.4%增加至21.2%、8.4%。

另外,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的电池厂商2月装车量占比分别为77.7%、85.4%和94.8%。而今年1月,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占比分别为78.6%、87.1%和94.8%。对比发现,“第二梯队”整体份额在提升。

“第二梯队”和宁德时代的装车量占比在收窄,意味着“第二梯队”扩充产能是实打实排到了订单,正在加速追赶宁德时代。

原因有之前提到的,“第二梯队”部分电池厂商有下游车企在支撑,比如中创新航、欣旺达。更重要的是,“第二梯队”电池厂商在做产业链全覆盖,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欣旺达,已向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包括了与川恒股份合作共同投资磷酸铁材料,参股深圳惠科新材料投资铜箔等。

去年6月,中创新航与来自上游矿产、材料和设备等领域的16家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年底,中创新航在眉山签订了年产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和聚焦原材料储备,未来保证了产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下游车企会建厂、“自造电池”,从而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

下游车企如“蔚小理”入股欣旺达就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未来下游车企还会更深层介入动力电池的生产。

打个比方,在企业上云上,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多云和混合云并进的方案来降低风险,核心数据必须放在私有云上。对于下游车企而言,电池就是这个核心数据。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比亚迪,依靠自家的刀片电池成功站了出来。

动力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的40%,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高涨,降本、供应链安全、动力电池差异化都是下游车企在技术路径上的必修课题。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些车企在推动电池生产项目。

比如大众汽车,去年位于安徽合肥的电池系统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该工厂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产能将全部用于大众安徽MEB工厂生产的纯电动车型;近期,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与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为135亿元,设计年产能60万台套,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车企通过建造工厂满足小规模的电池生产,可以在电池封装、结构等方面做优化处理,实现差异化。像是特斯拉,已经在建造可作为车身结构的电池组。把电池组作为车身结构融入在整车内,只要解决了安全问题,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对电池容量、内饰布局、车身重量、外观等方面灵活调整。

打不倒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原本的市场份额被稀释在情理之中。不过,从多个角度看综合实力,宁德时代无论哪一点都很难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被反超。

首先是供应链能力。宁德时代毛利率、利润率远超“第二梯队”厂商,很大程度取决于更全面的产业链覆盖。

宁德时代从源头出发,来降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在策略上一方面利用规模优势压价上游供应商,另一方面收购上游供应商集中调整上游资源。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保障产能和利润空间,获得成本优势时也带来供应链安全。

其次是研发能力。《智能相对论》整理出A股锂电池概念上市的公司共计75家,合计研发费用为286.4亿元。其中,宁德时代2020年研发投入达35.69亿元。这意味着,宁德时代作为1/75却贡献12.5%研发支出。

对比之下,“第二梯队”被远远甩在后面。宁德时代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5.95亿元,而目前市场份额排第三的中创新航,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仅有2.9亿元;

接着是客户资源。目前在高端车市场里,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依然占主角,订单客户多且足够稳定。目前的长期订单,比如有特斯拉4年、吉利旗下浙江远景57 GWh、美国Fisker公司三年合计15GWh、奔驰商用车7年大单等等。

宁德时代整合上游供应链,也在绑定下游大客户。有专业人士发表观点,指出“整车厂想要的是车规级产品,部分第二梯队目前在产品技术、一致性、稳定性都和宁德时代存在一定差距,动力电池市场其实是结构性短缺,即缺少的是优质产能。”因此,宁德时代是大客户们离不开的电池厂商。

最后是多元化。宁德时代已经做了大量产业布局,拓展到充电领域、换电领域等等。比如,今年1月,推出换电服务品牌EVOGO,宁德时代也从1家B端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直面消费者的C端企业。

换电模式风口到来,宁德时代相当于走到了下一个阶段。以蜂巢能源、中创新航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目前节奏比宁德时代慢一拍,仍然是纯粹的电池厂商,基本没有产业方面的延伸布局。

结语

“第二梯队”电池厂商迎来了扩充产能,扩大规模的时间窗口期,一方面是电池需求存在缺口需要新的厂商往前补上;另一方面是下游车企需要和“第二梯队”里优质厂商合作,提前锁定产能。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份额集中度的重心会逐步向“第二梯队”移动。而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在盈利能力、产业链布局、多元化等多维度依旧保持领先,难以被逾越。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